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收集德國好時光系列(共兩冊)圖書
人氣:33

收集德國好時光系列(共兩冊)

(在德國生活多年的華裔女記者,記述德國小鎮18年日常生活及她所觀察到的德國社會方方面面)
  • 所屬分類:圖書 >旅游/地圖>國外自助旅游指南>歐洲  
  • 作者:(德)[洪莉]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24240165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1
  • 印刷時間:2017-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與德國丈夫在風車磨坊里登記結婚;

在森林中采野蘑菇涮火鍋,采野藍莓做果醬;

在周末參與附近小鎮的“中世紀節”,看德國人拉弓射箭、在原野上跳舞;

在秋收節集市逛老農莊,在地攤中;

去貴族的古堡公開日聽女主人講貴族如今的故事;

在家鄉博物館看德國人幾百年的生活痕跡;

德國鄰居家的男人們有一整個工具庫;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與德國丈夫在風車磨坊里登記結婚;

在森林中采野蘑菇涮火鍋,采野藍莓做果醬;

在周末參與附近小鎮的“中世紀節”,看德國人拉弓射箭、在原野上跳舞;

在秋收節集市逛老農莊,在地攤中;

去貴族的古堡公開日聽女主人講貴族如今的故事;

在家鄉博物館看德國人幾百年的生活痕跡;

德國鄰居家的男人們有一整個工具庫;

他們自己造壁爐,修游泳池,蓋房子;

德國鄰居家的女人們的廚房一塵不染;

做個土豆煎蛋要用五個鍋;

去農莊小木屋買土豆,自己投錢自己拿貨;

逛圣誕市場,去圣誕樹森林自選圣誕樹;

迎接美麗的鸛鳥在小鎮定居;

到爬行動物館看德國幼兒園小朋友欣喜地撫摸小蜥蜴;

看射擊協會一年一度的“國王”登基大典;

了解德國的志愿消防隊;

……

每24小時都過得新鮮有趣,充實快樂。

小鎮雖不大,人與人之間卻有溫暖的情感流動。

定居德國25年﹑在德國小鎮生活了18年的華裔女記者,

記述當地的民風民俗、與德國鄰居的友好交往及有趣的日常瑣事。

收集德國好時光——認識德國骨子里的氣質》

德國幼兒園會參觀警察局和牙醫診所,

學習如何報警及乳牙護理;

德國社會上有多個“閱讀促進”的網絡項目,

鼓勵青少年多多讀書;

德國各地在街上鋪設的銅磚塊刻上二戰中在該地被殺害的猶太人名字,

用來銘記和反思歷史;

德國大學生聯盟在魏因海姆一年一度的大聚會已傳承150年,

男人們依舊保持著騎士風范;

德國有固定垃圾回收日和各色家庭分類垃圾桶,

垃圾和污水在處理工廠全部變廢為寶;

超市里購買的雞蛋全部有“”,

嚴格的食品監督機制可追查到每一個雞蛋的誕生地;

一生沒有工作的婆婆享受多方位醫療保障,

靠家庭緊急自救系統得到及時救治;

馬科斯一家人是德國不多見的大家庭,

聽他們講在古城創建餐館勤勞持家的傳奇故事;

……

定居德國25年﹑在德國小鎮生活了18年的華裔女記者,

有一雙好奇而喜歡觀察的眼睛。

德國的素質教育、歷史教育、精神傳承、環保生活、食品醫療、德式思維等,

與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也許她的筆下,你會看到德國不為人知的一面。

編輯推薦

收集德國好時光系列是在德國生活多年的華裔女記者洪莉,將在德國的生活和對德國社會的理解認知點滴記錄下來,近距離呈現德國人的日常,他們不再是印象中的嚴謹和刻板,他們生動而鮮活,熱情而知足快樂。

作者25年前去到德國,定居至今,嫁了一個德國老公,鄰里街坊全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德國人,因此有機會跳脫出華人圈子,融入到德國人真正的日常生活中。她積極參與德國當地協會活動,在閑暇時與德國丈夫結伴巡游德國各地古鎮村莊,參加各種民俗節慶,與德國鄰居友好交往,與德國婆婆閑話家常……而記者的職業身份又使她在采訪時有機會接觸德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事、物。這樣的經歷使得她的眼光和角度不同于深度游或短暫的旅居人士,25年的生活,使得她對所居住的小鎮產生了濃濃的眷戀之情,熟悉得就像自己的第二故鄉。廣博的見聞、凡事求甚解的性格、天生的好奇心和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熱愛生活的一顆心,使得她潛移默化地收集起多年的德國美麗時光,把她的觀察、她的感悟、她對德國社會及德國人的理解分類梳理成章,和大家分享。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小鎮的民俗節慶、貴族們現如今的生活,德國人對動手干活的熱愛和對花園的執念、自助購買土豆的小店、小鎮的野生動物觀察、德國人的興趣愛好、他們五花八門的過節方式……作者將德國小鎮18年的生活好時光點滴收集,匯集成一本小鎮生活風物記,記錄了德國小鎮的民風民俗、與德國鄰居的友好交往、新鮮的日常瑣事……

收集德國好時光——認識德國骨子里的氣質》

德國人嚴謹而理性;具有認真、精細的匠人精神;擅長從全局和長遠考量;注重團隊精神;尊重規則,注重有效且完整的古老傳承精神……他們心靈飽滿而充實的生活。在德國生活多年的華裔女記者,從自己多年的采訪經歷、四處游歷和日常觀察出發,抽絲剝繭,寫下了自己眼中的德國的素質教育、歷史教育、精神傳承、環保生活、食品醫療、德式思維等德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詳細記述了一個德國大家庭的故事。

推薦購買: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作者簡介

洪莉 (附有生活照)

女,祖籍湖南,生長于遼寧。1982年遼寧大學化學系畢業后任教于遼寧石油化工大學。1991年旅居德國,后嫁與德國人,入德國國籍。

1998年,她搬入德國北威州下萊茵地區莎蒲森小鎮居住,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熱情天性,與德國街坊鄰居深入接觸,密切來往,加入當地協會,參與社會活動。她不斷悉心融入,感悟思考,喜歡隨身攜帶相機,隨時記錄生活中的難忘瞬間和小鎮四季風情。 洪莉 (附有生活照)

女,祖籍湖南,生長于遼寧。1982年遼寧大學化學系畢業后任教于遼寧石油化工大學。1991年旅居德國,后嫁與德國人,入德國國籍。

1998年,她搬入德國北威州下萊茵地區莎蒲森小鎮居住,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熱情天性,與德國街坊鄰居深入接觸,密切來往,加入當地協會,參與社會活動。她不斷悉心融入,感悟思考,喜歡隨身攜帶相機,隨時記錄生活中的難忘瞬間和小鎮四季風情。

2007年,她開始在德國《華商報》開設專欄“德國古堡的故事”,后成為德國《華商報》記者﹑編輯,筆名紅柳。此后,以報道德國新聞﹑華人社會﹑采寫中德交流﹑德國政治經濟及文化為己任。業余生活喜歡探究德國民俗,酷愛鄉村旅游,撰寫游記,拍攝田園古鎮和自然風光。同時,應約為中國《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及其他多家國內媒體報刊撰寫過很多介紹德國教育﹑閱讀﹑育兒及社會方面的文章,其中“德國憲法沒有禁止學前教育”“德國工程師是怎樣煉成的”和“德國注重推動青少年閱讀”等多篇文章,被新浪等國內多家著名大型網站及《人民教育》﹑《讀者》等媒體和《北京家長匯》等中國及德國多家微信公眾號轉載。合作出版有《在德國我們這樣上中學》﹑《小鎮德國》﹑《北威州的華人世界》等書籍。

目錄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One 玫瑰村莊莎蒲森

我居住的德國小村莊

在風車磨坊結婚 004

金蘋果與八角鹿頭之地 007

低調的“金字招牌” 016

德國人怎樣過周末

在慶典中享受生活好時光 020

鄰里情深的花園街鄰居節 023

馬可家的十月啤酒節 034

非洲手鼓節之夜 036

秋收節奇遇記

地攤拾趣之樂 040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One 玫瑰村莊莎蒲森

我居住的德國小村莊

在風車磨坊結婚 004

金蘋果與八角鹿頭之地 007

低調的“金字招牌” 016

德國人怎樣過周末

在慶典中享受生活好時光 020

鄰里情深的花園街鄰居節 023

馬可家的十月啤酒節 034

非洲手鼓節之夜 036

秋收節奇遇記

地攤拾趣之樂 040

藏在老農莊里的中國之謎 042

大作家托馬斯 曼的寫字臺 047

貴族們如今這樣生活

村外有座私人古堡 050

三分之一的家產 053

貴族也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056

古堡人家的生意經 058

真正的貴族精神 060

德國人的故土情深

家鄉博物館:幾百年的生活痕跡 062

家鄉歌謠﹔愛,不但要意會更要言傳 068

Two 德國人都是“動手派”

德國男人的工具庫

鄰家男人都是能工巧匠 076

自家房子自己造 079

德國女人的持家之道

土豆煎蛋要用五個鍋? 082

對衛生間的“潔癖”要求 087

人人都是“園藝師”,家家都有“世博園”

“前花園”和“后花園” 090

悠然慢生活 093

Three 過這村,沒這店

農莊土豆小木屋

投錢拿貨全自助 104

和農莊主一起收土豆 107

五十年花店 110

路邊自選花架和原野自采花田

老花匠的小花架 114

原野花仙子 116

Four 與大自然的生靈比鄰而居

小鎮飛來“送子鳥”

不速之客 120

定居 122

去而復返 126

莎蒲森小村野生動物觀察筆記

住在隔壁劃地盤的野雞夫婦 128

爬行動物館的兒童活動日:與小蜥蜴親密接觸 131

來家里做客的松鼠寶寶 135

Five 為興趣愛好奉獻終生

德國人的興趣小組——社團協會

社團協會無處不在 140

車庫里打出來的乒乓球協會 141

奉獻精神 143

經常“吵架”的理事會議 147

興趣在協會發揚光大

世界杯冠軍的民眾基礎和團隊精神 149

男聲合唱協會和家鄉花園建設協會 152

射擊協會一年一度的“國王”登基大典 153

救火也是興趣愛好?

德國的獨特消防建制 159

莎蒲森志愿消防隊 161

Six 一顆永遠熱愛過節的心

不朽的圣誕情結

圣誕節從逛圣誕市場開始 166

到圣誕樹森林去野餐 170

美麗平安夜 172

鄰居一起迎元旦 175

傳承行善美德的“圣馬丁節”

好人馬丁的傳奇故事 179

馬丁精神的傳承 181

做一個的燈籠 186

打造浪漫的銀婚花園

共搭幸福門 188

銀婚慶典 191

生命不息,慶生不止

逢五逢十的小慶和“半百”大慶 194

跳“天鵝湖”和表演莎士比亞戲劇的慶生會 196

籌辦婆婆的85歲生日慶典 200

后記

美好的生活仍在繼續 203

致謝 209

收集德國好時光——認識德國骨子里的氣質》

One 德國素質教育篇——舉國之力鍛造嚴謹和理性

國家是生養孩子的強大保障

生育無后顧之憂 004

兒童教育福利政策 008

注重培養社會能力的德國學前教育

一個關于德國早期教育的廣泛誤傳 010

正確解讀德國憲法條款 011

德國學前班現狀 013

幼兒園兩日親身體驗 015

德國工程師是怎樣煉成的

理念的差異 019

獨立從幼兒開始 020

勤動手與拓展興趣的小學生活 021

注重實踐與創造力的中學時代 024

在嚴格的大學中百煉成鋼 026

愛讀書的國度

書是好的禮物 027

“陪子閱讀” 028

重視閱讀的學習方式 030

社會促進青少年閱讀的讀書項目 031

立在街頭的書柜 034

Two 德國歷史教育篇——銘記在心才是好的反省

德國人對二戰深刻的自我認知

公交車上的插曲 040

維利和威廉 042

反思戰爭的教育理念 047

街上那塊“絆腳石”

街上的銅磚塊 053

希特勒的種族滅絕 054

民間藝術家的壯舉 055

“絆腳石”銘記鄰居 057

Three 德國精神傳承篇——德國大學生聯盟的百年騎士風范

剛陽氣貫雙堡城

魏因海姆的守衛城堡 064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066

大學生兵團聯盟 069

魏因海姆探秘之旅

謙和低調的品質 072

遵紀守時是必需的素養 074

“啤酒爸爸”和“啤酒兒子” 077

世代承襲的騎士之道

新學生當官 老學生監督 081

傷痕是男人的勛章 083

火把游行 085

Four 德國環保生活篇——全民垃圾分類是環境美好的基礎保障

家庭垃圾分類篇

堅實的民眾基礎 092

各色分類垃圾桶 094

垃圾回收日 096

垃圾污水處理再利用工廠參觀記

污水凈化處理 101

垃圾焚燒處理 105

全智能(機械)自動化環保事業 108

Five 德國食品醫療篇——嚴格的監督、完善的救助

雞蛋殼上的密碼解讀 114

婆婆多方位的醫療保障

“富人幫助窮人”的醫保體系 119

家庭緊急自救系統 121

Six 德國日常瑣事篇——有趣的德式思維

用愛心和責任鑄就高質量的生活

德國人很愛“管閑事” 128

見人摔倒眾人相助 131

溫情“搭車椅” 133

與政府官員較真是你的權利

倒霉房東和賴皮房客 136

抗辯市政府罰款單 137

超速罰款的勝與敗 139

市長選舉

權力屬于人民 &nb

在線預覽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Three 過這村,沒這店

農莊土豆小木屋

投錢拿貨全自助

德國不產大米,麥子為主要農作物,面包養活了祖祖輩輩的德國人。除了面包還有一種食物對于德國人來說必不可少,那就是土豆。德國人大多酷愛吃土豆,就以我先生沃夫岡為例,他是兩天不吃難受,三天不吃煩躁,四天不吃就不管什么山珍海味一概不碰,一定得煮一鍋土豆才心滿意足。

他給我講過德國土豆史。土豆是16世紀時歐洲人從南美帶回來的。起初他們以為土豆開花后結出的小西紅柿狀青果可以吃,結果嘗過的人全部中毒,上吐下瀉,于是一氣之下他們把土豆植物全拔掉,這才發現了根部結的土豆莖塊。土豆種植簡單,儲藏方便,又好吃,營養又豐富,因而很快得以普及,到17世紀時已成為歐洲人的重要糧食作物。1840年,歐洲爆發了馬鈴薯疫病災難,造成土豆大面積歉收,饑餓席卷歐洲,加之政治動蕩,引發了以英國人和德國人為主的大量歐洲農民背井離鄉,遷移美國定居。這批歐洲移民被稱為土豆移民。

幾百年的時光里,德國人早已把土豆當成干糧,種植出了不同口感和用于不同做法的各個品種。任何超市都有土豆賣,且非常便宜。德國人偏愛國產土豆,因為德國農作物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我家老沃更挑剔,只買農莊土豆。我們小鎮的哈曼斯(Hammans)家族農莊產的土豆是他的最愛,他對這個農莊產的土豆味道贊不絕口。

哈曼斯農莊在鎮外原野中,后院是農莊人自己居住的花園別墅,四周圍著大片大片的土豆田,一派悠然田園風光。農莊景色大都如此,倒也沒什么稀奇,但他們家賣土豆的方式特別新奇。

農莊老式山墻下有個小紅木房子,里面木架上擺著裝滿土豆的牛皮紙袋,小黑板上寫著價錢﹕2.5公斤袋/2歐元(合人民幣約15元),5公斤袋/3.5歐元。另一側的臺子上放著農莊人家自家養的雞下的蛋,墻上貼著價格:1個/0.2歐元,10個/2歐元。這些價格在德國本地就是一個小冰淇淋球的價錢,可這些都是質量上乘的純有機食物。最讓我感慨的是墻上掛著一個小鐵匣子,上方寫著“食物拎走,錢扔進去”。是的,你沒看錯,東西任你拿走,錢隨你投入,無人看管,外面也沒人監控。

在現代商品社會,有這樣一個真實的田園小木屋,隨意放著農家土產,隨你挑選,隨你自覺。如此被人信賴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收集德國好時光——小鎮生活風物記》

Three 過這村,沒這店

農莊土豆小木屋

投錢拿貨全自助

德國不產大米,麥子為主要農作物,面包養活了祖祖輩輩的德國人。除了面包還有一種食物對于德國人來說必不可少,那就是土豆。德國人大多酷愛吃土豆,就以我先生沃夫岡為例,他是兩天不吃難受,三天不吃煩躁,四天不吃就不管什么山珍海味一概不碰,一定得煮一鍋土豆才心滿意足。

他給我講過德國土豆史。土豆是16世紀時歐洲人從南美帶回來的。起初他們以為土豆開花后結出的小西紅柿狀青果可以吃,結果嘗過的人全部中毒,上吐下瀉,于是一氣之下他們把土豆植物全拔掉,這才發現了根部結的土豆莖塊。土豆種植簡單,儲藏方便,又好吃,營養又豐富,因而很快得以普及,到17世紀時已成為歐洲人的重要糧食作物。1840年,歐洲爆發了馬鈴薯疫病災難,造成土豆大面積歉收,饑餓席卷歐洲,加之政治動蕩,引發了以英國人和德國人為主的大量歐洲農民背井離鄉,遷移美國定居。這批歐洲移民被稱為土豆移民。

幾百年的時光里,德國人早已把土豆當成干糧,種植出了不同口感和用于不同做法的各個品種。任何超市都有土豆賣,且非常便宜。德國人偏愛國產土豆,因為德國農作物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我家老沃更挑剔,只買農莊土豆。我們小鎮的哈曼斯(Hammans)家族農莊產的土豆是他的最愛,他對這個農莊產的土豆味道贊不絕口。

哈曼斯農莊在鎮外原野中,后院是農莊人自己居住的花園別墅,四周圍著大片大片的土豆田,一派悠然田園風光。農莊景色大都如此,倒也沒什么稀奇,但他們家賣土豆的方式特別新奇。

農莊老式山墻下有個小紅木房子,里面木架上擺著裝滿土豆的牛皮紙袋,小黑板上寫著價錢﹕2.5公斤袋/2歐元(合人民幣約15元),5公斤袋/3.5歐元。另一側的臺子上放著農莊人家自家養的雞下的蛋,墻上貼著價格:1個/0.2歐元,10個/2歐元。這些價格在德國本地就是一個小冰淇淋球的價錢,可這些都是質量上乘的純有機食物。最讓我感慨的是墻上掛著一個小鐵匣子,上方寫著“食物拎走,錢扔進去”。是的,你沒看錯,東西任你拿走,錢隨你投入,無人看管,外面也沒人監控。

在現代商品社會,有這樣一個真實的田園小木屋,隨意放著農家土產,隨你挑選,隨你自覺。如此被人信賴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這個小木屋里,沒有人不投錢入匣,就連閃過一絲貪念,都會為自己的齷齪思想倍感羞愧。不僅如此,還會情不自禁地為享受到陌生人如此坦蕩的真誠信賴而想表達些什么,比如多丟進幾個零錢,或在墻上貼上抒發情感的字條。

哈曼斯農莊的土豆確實好吃。他們選擇優良品種,施農家肥,憑著幾代人的敬業精神精耕細作。收獲的土豆不經歷水洗工序,而是將泥土震動掉。老沃水煮土豆歷來帶皮煮,因為土豆皮中的維生素含量最豐富。他最拿手的土豆料理,是將土豆洗凈后帶皮豎切四瓣,用橄欖油和孜鹽粒小火煎黃。他的這道帶皮煎土豆風靡了我們的中國朋友圈,順便也把中國朋友們“培養”成了農莊土豆的粉絲,以至于哈曼斯農莊的小木屋墻上不但出現了漢語贊言,還有中華美女與土豆的合影。這是老沃的“杰作”,他將我們四個買土豆時的即興合影打印出來,配上“中國美女購買享譽中國的莎蒲森地下蘋果”的注釋,貼在木屋墻上十分醒目。這幅有趣的“廣告畫”讓農莊主人和其他客人驚奇不已。

和農莊主一起收土豆

我們每個月都去小木屋買土豆,但幾乎未曾遇見過主人。直到今年初夏的24小時,莊主父子倆正在倉庫里忙著給機車加水加油,準備收獲早土豆,我們才得緣見面。莊主哈曼斯先生和老沃是小學同學,他們同年入鎮小學同班讀書。如今,哈曼斯經營著自家祖傳的偌大農莊,老沃在州府一家冶金廠當機械制造工程師,他們依然共同生活在家鄉小鎮,工作都是操縱大型機械。德國農業早已實現機械化,所有農活都是操作機器來完成。

當聽說他們要去收獲田地里的土豆,我立刻心血來潮要求加盟,他們很痛快就答應了,我便有了一次難得的德國農業勞動體驗。

哈曼斯先生駕駛著拖著起土豆機車的拖拉機,沿土豆壟慢慢行駛。哈曼斯夫人和長子在機車上面分揀齒輪傳送帶上的土豆,打包機自動裝袋自動封口,剛剛還長在地里的新鮮土豆很快就成袋成袋摞疊好了。因那天剛下過雨,土地潮濕,不時有泥塊混上來,我的工作就是將傳送帶上的泥塊挑出去。機車的機械手全封閉,我沒看明白它怎么能只把土豆從土里挑出來,而把秧子和泥土都留在地里。

我手不停嘴也不停,問出許多疑惑不解和感興趣的問題,從哈曼斯夫婦那里獲得了好多知識。他們種植的土豆主要供給固定的大型收購商,小木屋的零售袋只是方便小鎮及附近居民吃到出自家鄉沃土的新鮮土豆。小木屋不需要管理經營,既無運輸費用也無人工成本,所以價格便宜。這臺機車是他們自家使用的一排道傳送帶起土豆機,用于小批量收獲土豆。到采購公司大量收購的日子,他們就預租農業機械公司四排道傳送帶的大型機車和操作工人,收獲好的土豆直接打包運走。他們也和其他行業一樣,早早制訂出工作計劃,甚至提前一年定好日期,然后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不會隨意改變。

我在網上讀到一篇關于中國農業部的消息,2015年中國已經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預計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供應食品市場。很有意思,在我寫這篇土豆小木屋時,德國《萊茵郵報》轉登了中國農業部的這條消息和一幅“別拿土豆不當干糧”的有趣漫畫。或許將來有24小時,哈曼斯農莊的品質土豆也會被引進中國也說不定。小木屋的經營方式也許將來也會被中國所借鑒,也許會讓人們消除彼此之間相互戒備的冷漠,重拾崇高的信任感。

貴族們如今這樣生活

貴族也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幾百年時代變遷,工業商業日益發展,越來越興旺,而傳統的農林業卻日益衰落。“開放日”活動聽了古堡女主人一通抱怨般的介紹才知道,令人羨慕的古堡貴族家族原來也有一本難念的經。

她說:“現在農產品越來越難經營。就說我們的果園吧,政府不允許打強農藥施化肥,只能實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沒有影響的舉措,這確實有利于空氣、土壤和健康,但成本很高,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還有那些鳥類,成群結隊地飛來啄食果子,按說它們也吃不了多少,可惡的是它們偏偏在這個果子上啄一口,又到另一個果子上啄一口,被啄破的果子就會鉆進蟲子爛掉。早年間插上個稻草人還管用,可現在的鳥簡直比人還精,根本不理會稻草人。天上的要防,地上的也要防,那些野兔子總來啃果樹干磨牙,我們得把樹干下部刷上石灰再用麻繩纏牢。以前掉在地上的果子我們都雇人收起來削干凈,用來做果醬。現在人工費太貴,不揀了,就留給鳥兒和動物們吃吧。

“農業靠天吃飯,不下雨就得人工灌溉。現在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不得不打更深的井,用更大馬力的抽水泵。這些新型農業設備都需要投入足夠的資金。當初我們的爺爺就因為喜歡土地而繼承了農莊園,結果現在屬我們最辛苦。經營農業需要勞力,可我們家幾代男丁都不興旺,到了我們這代,我們只有四個女孩,沒有男孩 ,而且四個女兒沒有一個對農業有興趣。兩個大女兒在國外讀大學,兩個小女兒也說長大了就離開古堡做別的事情。沒人愿意繼承古堡,所以古堡今后會怎么樣我們也不知道,說不定哪24小時就交給國家了。”

此家族在森林旁有幢古老的小獵宮,一直破舊不堪地孤立著。前幾年聽說被兩個男子租了去,修繕了一番當了居所。其實,我一直暗中喜歡著那棟古樸灰暗的小小的獵宮,喜歡它那滄桑破舊卻仍然遮擋不住的莊重氣質,欣賞它那份久經歲月風霜磨礪的淡定從容。每次路過都情不自禁地幻想著,我要是有錢就把它買下來。

在外人看來莊重氣派的古堡,原來還有這么多的麻煩呢,現在我明白了這個古堡女主人為什么會看起來像個“農婦”。她實在是生不逢時,沒趕上貴族階層奢侈的時代。

古堡貴族人家的四口人我算全見過了,和普通的村里人沒有什么區別。不同的只是,小村人住在自家的房子里,他們住在自家的城堡宮殿里,大家都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過,比起普通人來,他們依然是家大業大氣派大。

古堡人家的生意經

古堡自己有水果加工廠,果園里收獲的草莓、櫻桃、蘋果、梨等在加工廠被分出大小等級,包裝成箱,發運往各地,同時還生產制作果醬、果汁、果干、蜂蜜等。在果園邊上他們自己也有個小店,專門賣自家出產的時令水果及果制品,又好吃又便宜,遠近聞名,周邊的居民經常去買他們家的各季水果。冬天,古堡森林里還賣燒壁爐用的劈柴及成材的木頭。

圣誕節前開放的森林圣誕樹自選市場,也是古堡人家開辦的,且早已成為了本地的傳統項目之一。我們家每年都要去森林里挑選圣誕樹,盡情享受那份獨特的迎接節日的快樂。

古堡人家還保持和延續著古堡的一個古老傳統:每兩年在古堡內舉辦一次歷時三天的圣誕市場。擺攤賣貨的都是附近的農莊主們或手工業者,他們賣自家出產的農副產品或手工制品。我們小街的一位鄰居每次都在這里賣自家農莊制作的香腸和火腿,其風味比較獨特,雖然價格比超市貴,但買的人依然很多,去晚了根本就買不到。古堡的水果加工廠這時候也對外開放,供人參觀。廠房不大卻非常現代化,有工作人員在流水線旁講解并操作,演示蘋果是怎樣清洗分類的。從這里參觀一圈出來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商店賣的蘋果大小都像孿生兄弟。古堡圣誕市場開市的這三天里,政府會安排公交車開往不同的方向,免費接送來逛圣誕市場的游人。

收集德國好時光——認識德國骨子里的氣質》

One 德國素質教育篇——舉國之力鍛造嚴謹和理性

注重培養社會能力的德國學前教育

幼兒園兩日親身體驗

為能親自了解德國幼兒園早期教育情況,經過聯系,我到居住地的幼兒園觀摩體驗了兩天。這所幼兒園有40名2~5歲的兒童,分為兩個年齡混合組,每個組由兩位老師負責。通常小孩子會害怕陌生人尤其陌生的外國面孔,但我最初的擔心很快就被孩子們驅散了,他們毫不膽怯,主動拉著才見面幾分鐘的我一起做游戲,玩拼圖或涂鴉游戲時甚至爬到我腿上,問我叫什么名字,多少歲了,中國在哪里。據老師介紹,幼兒園的四位老師不固定帶某個組,每周輪換,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每位老師接觸交往,減少依賴性。孩子們和老師互相直呼名字,互為朋友,沒有身份地位概念。

這里的上課只能稱為活動,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及老師一起拉圈圈唱兒歌,一起做游戲。老師告訴我,幼兒園不可以用正規上課的形式教小孩子數數,而是要讓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學習。小孩子愛模仿,兩三歲的小娃娃隨四五歲的孩子一起玩,語言能力、行為能力會進步飛快,同時大孩子也要學會關照小孩子。這是混合班的一個優勢。

大小孩子也會進行分開的活動。我看到幼兒園一周活動安排表中有學齡前兒童乘公交車去參觀牙醫診所,有學習緊急救助,甚至有請牙醫來幼兒園講解乳牙護理知識。我體驗了一次孩子們“乘火車旅行”的活動。及時堂課,孩子們扮成旅客,搭著肩膀串成一列火車,嗚嗚地穿山越嶺去旅行。第二堂課,輕快的音樂響起,老師讓孩子們躺在體操墊子上安靜閉目,隨著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火車穿過高山森林、原野農莊、河流湖泊,孩子們進行大腦的自由想象。老師不時在一旁提示:看見草地上的野花了嗎?看見森林里的小房子了嗎?小河里有沒有魚?旁邊有兩位自愿協助課程的家長幫忙記錄著每個孩子的表現。

后來老師告訴我,這是針對4~5歲的兒童進行的思維想象課,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安靜思考、豐富聯想。每次課須記錄孩子能否安靜下來進入想象、語言描述如何等等。每個孩子的記錄還要交給家長,以便家長熟知自己孩子的身心發育情況并配合家庭教育。這些課程是按照“全德國兒童聯盟”專為加強4~5歲兒童個性發展而制定的系列教育方案進行的。

德國有個“全德國兒童聯盟”,這是個專門為0~6歲的幼兒建立的跨學科的全國性非營利性民間協會,成立于1977年,由包括科學研究學會、兒科醫生協會、心理學家協會、家庭和青少年幫助機構和眾多服務性俱樂部等超過250個成員組織所組成。目的是致力于兒童早期發展影響因素的科學研究,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政治和社會條件的改善,并在立法措施上產生積極影響。科學研究發現,幼兒期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時期。除了遺傳因素,最初幾個月和幾年的生長環境對兒童心理和情緒影響很大。孩子被關注或被忽視的經歷都會對他未來的人格產生影響。據此科學理念,聯盟設計推出幼兒園教育方案,通過九個模塊的不同游戲方式,培養4~5歲學齡前兒童在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個人基本能力:自我與外界感知;理解、同情別人;自我情緒調節和適應;解決沖突與和解;建立朋友關系;培養自尊。這些才是德國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也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應該開始學習的。

反觀中國大多急功近利式的早期教育,以孩子會背乘法口訣表,會背唐詩三百首、英語單詞而沾沾自喜,恰恰忽視了讓孩子終身受益的個人修養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令人欣喜的是,這種違背兒童發育規律的教育弊端已經引起了中國社會各界的重視,符合兒童心理健康發育的學習方式正在被教育界及家長們關注和探索。

Five 德國食品醫療篇——嚴格的監督、完善的救助

雞蛋殼上的密碼解讀

德國人對產品的品質和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尤其對于食品質量監督﹑食品安全檢查,更是嚴格嚴謹,我們從出售雞蛋的細節上即可略見一斑。

德國超市出售的雞蛋大都是6個或10個蛋一盒的再生紙盒裝,貨柜的價格標簽上除標有不同的價格﹑數量及產地外,還注明了雞蛋質量標準,比如“Bio”(綠色生物雞蛋)、“Freilandhaltung”(散養雞蛋)、“Bodenhaltung”(圈養雞蛋)。這指的是生蛋母雞的飼養方式。打開雞蛋盒你會看到,每個雞蛋上都印有一串紅色代碼。這是雞蛋的身份證,每個字母和數字都有特定的含義,記錄著每個蛋寶寶的來歷。

比如今天我們家買回兩盒6個裝雞蛋,一盒雞蛋上印著“0-DE-0357451”,意思是﹕0——綠色生物雞蛋﹔DE——德國生產(Deutschland)﹔03——下薩克森州,后面的數字是具體養雞場及雞舍的編號。另一盒雞蛋上印著“2-DE-0523341”,意為﹕2——圈養雞蛋﹔DE——德國生產(Deutschland)﹔05——北威州。

如果你不懂代碼的意思,沒關系,每個雞蛋盒盒蓋內側都印有對代碼的詳細注解,還寫明本盒雞蛋的“性質”。比如0號為綠色生物雞蛋,它們的雞媽媽沒有固定的雞舍,任性地生活在天地之間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捉蟲覓食,飼料里沒有化學添加劑。這些幸福指數較高的雞媽媽們生的蛋寶寶上印有特別的生物蛋綠色專用標志。1號為散養雞蛋,雞媽媽們住固定的雞舍,可在偌大的露天飼養場內自由奔跑,除了自由覓食外還吃人工添加的飼料,并定期打預防針。2號為圈養雞蛋,這些雞媽媽們生活較拘謹,在固定雞舍里,吃人工飼料,定期打預防針,但住房還算寬敞明亮,可以腳踏實地地集體散步。以前還有3號蛋,就是母雞被集體禁錮在成排的雞籠子里,前面吃食后面產蛋。因這種所謂的現代化流水線式養雞法太不人道,又難避免傳染病,近年在德國已被禁止。所以德國已沒有3號不幸蛋寶寶。

除此之外,雞蛋盒盒蓋上還印有各種信息,比如有效食用日期、產地、雞蛋個頭等級、營養值含量、生物蛋綠葉標簽、無轉基因飼料標志等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雞蛋的知識,可查閱雞蛋盒上印出的德國家禽飼養監督機構協會(e.V.KAT)的專業網站www.was-steht-auf-dem-ei.de。該協會始建于1995年,是對德國和周邊歐盟國家的養雞企業的飼養方式和雞蛋產地予以保障及追溯的監督機構,其會員企業來自瑞士和歐盟幾乎所有國家。該協會以歐盟及德國母雞飼養規定和動物保護條例為基準,推動跨國遵守KAT制定的雞蛋代碼嚴格標準,檢查飼養場的養雞方式,監測每個雞蛋從飼養地一直到消費者手中的從生產到包裝﹑運輸的整個物流過程是否符合標準。一旦發現雞蛋有問題,根據代碼立刻能查出它的來龍去脈,一追到底。

雞蛋是大多數人喜歡的營養食物,吃著自帶“身份證”的雞蛋,你是不是感覺特放心特美味呢?

Seven 德國普通家庭縮影——勤勞善良的馬科斯一家

爺爺的家鄉情

傳奇半生

2015年5月的一個周末,我和先生驅車五百多公里來到了坐落在上弗蘭肯地區蔥郁原野中的古鎮塞斯拉赫(Seßlach)——馬科斯的家。馬科斯父母經營著在當地很有名氣的“紅公牛”餐館,餐館上面一層作為客房對游客出租,我們就在其中一間安頓下來。以度假為名的采訪體驗,就從在當晚預訂好的餐桌上享用當地的傳統美食開始,沒想到及時個和我長聊的是他家78歲的爺爺。

客人就餐高峰過去了,老爺子放下手里的雜務,端著一大杯啤酒來到我桌前坐下,拉開了話匣子﹕“我是個農民,我熟悉土地,熟悉森林,熟知農作物還有各種植物。我沒讀過大學,但我什么都會做,自己釀酒,做果醬,灌香腸,連農具壞了也都是自己修理。不過現在的大型農機我修不了啦,那得需要掌握新技術,我希望我家的后代們去學習新的農業技術。對于我的孫輩們,有兩種特別的感覺總是纏繞在我的心頭,一是他們個個健康活潑﹑聰明漂亮,讓我很驕傲自豪﹔二是他們中竟沒有人肯研究和繼承農業,讓我感到很難過。等我這個最小的孫子上大學,我希望他去學農業,因為農業是個很重要的行業,在任何時候任何年代,人都得吃飯吧,所以人類怎么能離開農業呢?”提起大孫子馬科斯的職業選擇,老爺子的表情頗有些忿忿然:“馬科斯那么好的孩子,大學畢業不回家,居然去了杜塞爾多夫銀行?!”在他看來,杜塞爾多夫那樣繁華喧鬧的大城市不宜居住,銀行工作更不是個正經職業,有個儲蓄所能存錢取錢就夠了,其他都沒用。老爺子對金融行業不屑一顧的神情和語氣不由得把我逗樂了,可憐那些衣冠楚楚﹑自我感覺超好的銀行家們,在老爺子眼里不過都是些無用的會忽悠的家伙。

談起他的人生閱歷,老爺子的眼神漸漸朦朧,飄向遠方﹕“我這一生經歷過很多事情,在二戰中度過童年,成長在戰后重建的艱難時期,一生都在辛勤勞動,靠自己的一雙手,成家立業,養育兒女,不斷創造更好的生活。”老爺子說,他經歷過12次事故,一次勞動時他的后腰不慎受了傷,他忍著劇痛開車把自己送到了醫生診所。經檢查他的脊椎骨斷裂,整個后背不能動,當醫生得知他是自己開車來的,無比驚訝地說:“有些人被針扎破了手指都要叫醫生出診,你脊椎嚴重骨折居然還能開車上門?”

有一年冬天,老爺子在森林里伐木時失足滾落山坡,摔斷了腿并全身多處受傷出血,倒在茂密的森林深處一動不能動。躺在寂靜的冰天雪地時他想,這次恐怕活不過去了。因為他經常一整天出沒在森林里,到晚上才回家,家人早已習以為常,所以他以為沒人會想到他受傷,不會來森林找他的。五個小時后,他的哥哥突然奇跡般地出現了,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他,把他抬出森林送進了醫院。醫生馬上要給他做手術,可他的體溫只有32度,無法手術,他跟醫生說,給我一瓶白酒,體溫馬上就會升上去。提起這段往事,老爺子還在不住感慨,哥哥這是及時次來森林里找他,揀回了他的一條命。我想,一定是森林之神暗中保護著他這個森林之子。

老爺子一生養育了四個兒女,但他只給我講了他的小女兒。他的小女兒17歲時被一種可怕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用的什么紙啊?拆開包裝后熏人得很

2017-04-04 21:53: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收集德國好時光系列(共兩冊) 拿到書啦,隨手翻了翻,好多圖片,看了看都是很有特色的生活照片,挺有趣的,很想去德國看看呢。印刷很好,紙質好,摸著手感不錯,挺值得收藏的。

2017-04-07 15:17:29
來自w***7(**的評論:

收到書了,封面真漂亮,很有德國小鎮的感覺。喜歡書里的內容,家常聊天似的聊在德國發生的故事、日常生活,看到了那些攻略書里沒有的東西,特別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兒,一下子對這個國家就沒有距離感了,喜歡德國。

2017-04-10 11:20:03
來自b***y(**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

2017-06-19 15:53: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4:16: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4:23: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7 14:28: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4:31: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4:40: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23:07: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23:30: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23:36: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23:51:31
來自t***u(**的評論:

很好的書,了解德國的風土人情!

2017-07-20 14:52: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寶貝收到了,外觀很好看,這樣效果也很好,是正品,發貨快,質量也不錯,還比實體書店價格便宜,不錯的寶貝,好評

2017-08-09 17:32: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里面圖文并茂介紹的,介紹的非常詳細

2017-08-22 22:40:39
來自fanxing**的評論:

這個商品還不錯,這個商品還不錯

2017-09-01 16:08:30
來自alterco**的評論:

好書,值得看

2017-09-12 17:01:36
來自lexli**的評論:

這書不錯啊

2017-11-04 13:33:58
來自fsfxyan**的評論:

收集德國好時光系列(共兩冊) 兩本一套,塑封包裝,圖片很多,好看啊

2017-11-13 15:59:20
來自利西卡**的評論:

對德國的生活有了一些認識

2017-11-16 10:30: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哈哈哈哈,不錯不錯,本人是德國留學生,看看這本書更好的了解德國

2017-06-20 12:46: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中大量圖片都是作者親自拍攝,記錄了作者在德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很有意思。

2017-08-23 10:01: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打開包裝,油墨香撲鼻而來,久違了的油墨香。迫不及待地打開書,一股濃濃的德國橡樹氣息撲面而來。作者帶著感慨妙筆生花地描述著小鎮的古樸民風和善良淳樸,并用難得一見的大量真實德國人生活鏡頭,讓人跟著作者走過德國的小村莊,走過德國的春夏秋冬,也走過德國的歷史。見證著德國人的思維方式,為人處世。整本書充滿歡笑和陽光,散發著正能量。

2017-04-12 15:19:4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祁东县| 阳曲县| 鹿泉市| 曲靖市| 石棉县| 临汾市| 会昌县| 桃江县| 荃湾区| 卓尼县| 大连市| 怀柔区| 祁东县| 湄潭县| 滁州市| 余干县| 唐海县| 泾源县| 肥城市| 株洲市| 商河县| 五莲县| 乌兰浩特市| 兴山县| 张家港市| 大安市| 黑龙江省| 拜城县| 芦山县| 龙江县| 岳阳县| 黔西| 瓦房店市| 平远县| 绥宁县| 文登市| 瑞安市| 江都市| 伊通|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