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的代表作,是一部描繪清朝入關后及時代皇帝順治的長篇歷史小說。面臨明、清鼎革之際的嚴峻局面,順治勵精圖治,力求變革;但他不斷受到朝廷保守勢力的阻撓。順治能書會畫,多情善感,醉心追求符合意愿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愛情和婚姻牽連著宮廷權力的爭奪,順治在這方面的舉措也引起了愛與恨、生與死的一系列尖銳矛盾。小說中,朝堂爭斗驚心動魄,愛情描述感動人心。小說文字流暢,筆力勁健,故事真實,入情入理,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凌力,1942年出生于陜西延安,原籍江西于都。1965年畢業于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后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現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歷史小說《少年天子》《星星草》《傾國傾城》《暮鼓晨鐘》《夢斷關河》《北方佳人》等。
引子
從山海關到京師,正東西走向。其間五百余里,平野廣袤,峰巒起伏,灤河、白河、青龍河在川原上滾滾流淌,雄偉的古長城在燕山山脈間蜿蜒,永平府就在這山川接界的地方。
都說永平府的風水對王者不利。二十二年前,大清朝廷還在關外,同太宗皇帝共執國政的二大貝勒阿敏,就因為棄守永平問了死罪。
到了大兵入關,定都燕京,八旗親貴在京師四周跑馬圈地時,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又看中永平,禁止他人圈占。不久,皇上親政,追論多爾袞謀逆大罪,削爵削謚,籍沒家產人口,[欲駐軍永平以篡大位",便是主要罪狀之一。
有些親貴卻不在乎前車之鑒,多爾袞一垮臺,便紛紛來永平府設立王莊、田莊。這兩年山川秀美的所在,不時出現樓閣亭臺點綴的花園、歇山頂的高大堂屋、卷棚式的青磚住房,一派華美富麗,鄉下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了。
在老百姓眼里,永平府何止風水不好,它簡直是個大劫大難之地。就說那次二大貝勒阿敏棄守永平,臨行時一次屠城,將歸降的明朝官員和所有百姓,不管男女老少,殺了個一干二凈。后來,這里又成為明軍、清軍、李自成軍反復爭奪的戰場,走馬燈似地殺過來殺過去,終于無人可殺,只余下遍地瓦礫,滿目榛荒。
偏偏小民眷戀故土祖墳,一俟戰事南移,便絡繹回到殘破家園。趁著朝廷蠲免三餉、輕徭薄賦,也仗著永平府圈地較少,居然人口漸增、耕地漸復,近年才又成為較為繁盛的大府。
到了順治十年,除去南明永歷據有西南一隅,鄭成功還在東南海上抗爭,十分天下,八分已歸大清。對于遠處北方的永平,戰亂已成為過去。農事方畢,秋霜初降,逢著此地最有名氣的東岳廟會,三村五莊的進香賽神隊伍,便從四面八方涌向東岳廟的所在地--虹橋鎮。
虹橋鎮的東岳廟前和通向四鄉的大路口,早已布棚林立,攤販如云了。火勢旺盛的爐邊,熱氣騰騰,銅勺敲著鍋邊響,賣的是油炸果子、油豆腐、豆漿、豆腐腦、雜碎湯;提籃提筐的小販聲聲吆喝,叫賣著醬雞、鹵蛋、夾肉火燒、點紅饅頭;茶棚、酒棚隨處可見;落花生、炒栗子、金黃柿子、山里紅,更擺得一堆一堆的。小地攤最多,在兜售用麥草、箔紙編制的各種玩具:身上寫著"富貴有余"字樣的紅魚;手捧大元寶笑嘻嘻的"招財童子";盛滿銀錠、金光閃閃的"聚寶盆";象征福氣的紅絨蝙蝠,等等。攤販的主顧主要倒不是賽神隊伍,而是這些來自方圓百里內的游人看客。這里既有身著直領衫、交領衫、氈帽布鞋,被滿洲人稱為"蠻子"的漢人,又有長袍短褂、皮帽皮靴,被漢人叫作"韃子"的滿洲人、蒙古人;既有纏腰帶、背褡褳、一臉風霜的莊戶人,又有長衫翩翩、滿面書卷氣的文人。不管是哪種人,都將在這紛紛攘攘的廟會上吃飽喝足看夠,然后買點小玩藝帶回家:買個"聚寶盆",叫作"求財如意";買只絨蝙蝠,叫作"戴福還家"。只這吉兆,就夠叫人舒心快意的了。這就難怪太陽才上一竿,鎮上已經萬頭攢動,一片嘈雜了。
"來了!""來了!"鎮北歡聲四起,人們紛紛涌向路口,直直出去半里路之遙。他們讓出主道,翹首北望。可不是!兩個村的賽神隊伍已在鎮外一里處的岔路口會合,仿佛地面突然生出了一片五顏六色的小樹林!鑼鼓喧天動地,越敲越近,蓋過了一切聲響,把虹橋鎮那年節般的氣氛,撩撥得更加紅火。
一張長二丈、寬三尺的紅色長幡,由一群吹鼓手簇擁著,首先進鎮了!長幡白邊白字,寫著"莊戶屯進香賽神會"。隨后的十面神幡同樣高大,色分黃、橙、紅、綠、黑、白、藍、紫、翠、粉,一張張非常精致漂亮:有的頂著生動的蓮朵,有的懸著鮮艷的流蘇,有的垂著長長的飄帶,彩線滿繡的流云海水、花草鳥獸,圍繞著一行行或白或黑的斗大漢字:"敕封北極懸天真武大帝";"敕封天仙圣母碧霞洪德元君";"敕封忠義仁勇伏魔關圣大帝";"敕封五湖四海行雨龍王";"敕封山神土地財神三圣之神";"敕封青山水草馬王元神";"敕封山川地庫煤窯之神";……每面神幡前都有數人抬著一尊神像。神幡神像之后,便是莊戶屯拿手的過會:五虎棍、秧歌、十不閑。色彩繽紛的隊伍載歌載舞,變換行列,煞是好看。路兩旁人群涌動,喝采叫好不絕。最熱烈的一聲滿采,拋給了手持頭幡的那位壯漢。二丈長的幡旗,碗口粗的撐竿,加起來重量不下百斤,他竟把竿底頂上肩頭、前額和肚皮,高高的幡旗搖擺著看看要倒,驚得人們尖聲怪叫,他卻快移腳步,輕扭身軀,剎那間恢復了平衡。
"北地民俗果然粗獷,也就難免粗俗!"人群中一個身著紫紅漳絨披風的文士對同伴大聲說,力圖壓過震耳欲聾的鑼鼓響。他的同伴看他一眼,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猛然間,一派簫笙管笛,歌吹盈耳,又一隊賽神行列進鎮了,長長的黑色頭幡上,一行白色大字格外醒目:"馬蘭村進香賽神會"。
猶如海面刮過一陣烈風,人群中頓時卷起一重興奮的大潮。瘋魔了似的觀眾,你推我擁,拚命朝前擠,后邊有人合掌念佛,前排又跪倒幾位老婦人頻頻叩頭。原來,頭幡之后,那繡滿綠竹、白底紅字、大書著"南無南海觀音菩薩"的神幡,冉冉而至,幡下的觀世音卻是活生生的真人所扮:云髻高聳,頂著雪白的佛巾,兩綹青絲輕飄飄地垂向胸前,長眉入鬢,杏眼半垂,朱唇微努,粉腮嬌艷,眉間一點佛痣鮮血似的紅,一手托凈瓶,一手持柳枝,一動不動,活脫脫是"凈瓶觀音像"的再現。難怪采聲如潮,壓過了鑼鼓吹打;難怪有人隨著這面神幡一步一揖、三步一叩首地同往東岳廟祈福。
"好一個南海水月觀音!"著紫紅披風的文士眉飛色舞,鼓掌大喊。他的同伴卻拈著胡須看呆了,半天才喃喃地說:"寶相莊嚴,寶相莊嚴!真如青蓮化出,獅馴象伏,令人塵心頓洗!……值得訪他一訪!"著紫紅披風的文士哈哈一笑:"我料他不過三流歌童,笑翁豈有意乎?""什么話!你初次北上,還不知道,如今京師歌場浪蕩妖淫,不堪入目至極。此童姿秀神朗,眉目軒爽,若能有所成就,堪掃梨園頹風也未可知……"
兩人談論間,神幡神像、高蹺、旱船、獅子舞漸次過完,路邊觀眾也在隊尾合圍,簇擁一團,即將進鎮。
忽見一個穿紅襖的小姑娘沖進鎮,象條小紅魚似的從人群的縫隙中鉆過,極力向前追趕。她汗水涔涔,面色發白,瘦瘦的小臉仿佛被驚恐的大眼睛占去了一半,小嘴艱難地翕動著,很引人注目。她終于追上了馬蘭村的進香行列,一把拉住那高大魁梧的跑旱船的"艄翁],放聲大哭。她嗚嗚咽咽地說了幾句什么,周圍的村民頓時驚呆了。"艄翁"摘下頭頂的破草帽,慢慢地在胸前揉成一團;而那位標致出眾的"觀音大士"卻猛跳起來,直眉瞪眼地嚷道:"我不干了!回村!""回村!回村!"眾人醒悟過來,一呼百應,人人心急火燎,大吼大叫。于是,幡旗、神像、旱船、高蹺和兩頭雜有金箔絲的卷毛黑獅子,花花綠綠、高高大大、神神怪怪,擁著又瘦又小的紅襖女孩,掉轉頭,一陣風似的沖出了虹橋鎮。
"怎么回事?他們不進香了?"
"八成家里有人得了急病……可也用不著眾人都回去呀?""我看是回村救火!"人們驚異不定地猜測著,議論紛紛。嘈雜的喧鬧中,驀地擠出一聲驚慌的銳叫:"圈地啦!有人去他們村圈地啦!……"
圈地!這兩個字象晴天霹靂,落在虹橋鎮上空,落在這上萬百姓的頭頂,人群猛的一靜,跟著就爆發了海潮般的喧囂,密集的人堆里的騷動,很快就擴展成可怕的擁擠和混亂。
前幾年京城一帶的跑馬圈地,已使人們成了驚弓之鳥,如今馬蘭村又圈地了,莫非是個先兆,永平府都得遭殃?人們再也無心進香祈福了,各村賽神隊都想趕快出鎮;所有看熱鬧、做生意、趕集的百姓也急匆匆地要趕回家去。許多股人流糾結一團,你沖我突,不知有多少人被撞倒、擠傷、踩翻,霎時間這里暴喊,那里慘叫,大人吼,小孩哭,亂撞亂擠的人群騰起的黃塵,直沖上天,把整個虹橋鎮都遮沒了……黃塵散落以后,虹橋鎮如同遭了一場劫難,滿地是丟棄的大小鞋襪、破碎衣服、踩壞的筐子籃子、摔爛的柿子雞蛋、碰翻的雜碎湯。只有幾個骯臟的乞丐,在印滿雜亂足跡的塵土中尋揀吃食。
清晨那繁榮的市面、熱鬧的年節氣氛,仿佛是一場夢幻。
馬蘭村頭,十一面長大的神幡靠放在樹上,一尊尊神像,排列在道路兩旁,而那些身穿紅綠彩衣、一臉脂粉黛色的村民,早已散進村南開闊的川原,象棋盤上擺滿的棋子,一個個守護著自家的田地。村邊老槐樹下,站著幾列手持藍色小旗的驍騎兵。許多百姓圍著驍騎兵領隊跪求哀告、哭叫爭辯,"艄翁"、"觀音"和紅襖小姑娘也擠在人群中。
領隊聽得不耐煩,掏出鞭子,左右開弓地一頓猛抽,才把圍著的村民打散。他大喝一聲:"圈!"驍騎兵們嗷嗷怪叫,放馬狂奔,在一大片田地周圍插滿了小藍旗。一個村民撲跪在地頭,呼天喊地,捶胸慟哭:"我的地!我的地呀!……"那位"觀音大士"的云髻、佛巾和凈瓶,早不知丟到哪里去了,變成穿著肥大白道袍的秀美少年,他驀地暴跳而起,照著一名驍騎兵的肚子,猛撞過去,驍騎兵一個跟頭摔出去好遠;另兩名驍騎兵大怒,立刻舉起長槍一左一右逼住了他。
少年心慌,撒腿就跑,驍騎兵拍馬追去,長槍的槍尖只在少年后心弄影。銀光忽的一閃,少年叫聲"不好!"縱身一躍,就地急速地打了幾個滾,但那飛起的一槍還是刺中了他的左臂。他一把按住傷口,殷紅的鮮血從指縫間滲流出來。少年一揚腦袋,眼睛噴出怒火,一臉豁出命去的倔強神態,挺胸正對一擁而上的驍騎兵和他們的長槍。
"嘎啦依里剋!"一聲大喝,仿佛炸響一個暴雷,只見人影飛動,刀光閃閃,"嗖"的一聲響,兩支長槍槍尖連著紅纓突然一起落地。沖在最前面的兩個驍騎兵大驚,一勒韁繩,戰馬揚蹄嘶鳴。一位壯實得象鐵塔似的老滿人站在他們和那小蠻子之間,用快刀削掉了他們的槍尖。更令人驚異的是,這老滿人盡管衣袍敝舊,卻佩著皇族的標志--紅帶子。這些驍騎兵們顯然是漢軍旗的,立時傻了眼。
老滿人揮刀大罵:"阿濟格居色波哀特拉拉波阿衣巴圖魯色木比!"他說的滿語,驍騎兵們可能全都沒聽懂,但都嚇得跪倒了,靜聽著甩過來的一串臭罵。只有一句他們聽得明白:"多霍羅!"他們立刻照辦,恭恭敬敬地叩了頭,乖乖地拉馬走開了。
老滿人憤憤地將腰刀入鞘,對誰也不理睬,倒背著雙手,大步回村去了。
"同春哥!"紅襖小姑娘直撲過來,面無人色,大眼睛里滿是驚恐和憐惜。她一把托住少年的左臂,結結巴巴地說:"你傷,傷著啦!……"一語未了,眼淚倒撲簌簌地滾落下來。
少年臉一紅,勉強笑道:"擦破點皮,不礙的……"村民們終于聚在一處,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
兩個文士走近村民,想要弄清來龍去脈。誰知村民們對他倆一打量,立刻變了神色,眼睛里透出一股冷冰冰的敵意,象避瘟疫似的紛紛躲開了。
穿紫紅披風的那位打了個哈哈,說:"你我的裝束把他們嚇跑了。"確實,他倆的便袍、便帽、披風,都是滿洲式樣的。村民們雖然都已薙發留辮,但衣裳大都是前明通行的交領衫、直領襖,婦女還是短襦、長裙、發髻,全套漢家服飾。留須的一位不禁深深嘆了口氣。
一個七八歲的男孩站在一邊筒著手看熱鬧。仔細端詳,他竟是個身著袍褂馬靴、頭戴皮暖帽的滿洲娃娃。留須的文士招呼他:"哈哈珠子!哈哈珠子!"那孩子高興得一蹦,跑了過來,用流利的漢話快活地說:"哎呀,你會說我們家的話!""告訴我,哈哈珠子,這是怎么回事?""圈地唄!那個糧戶小頭目,拿地投充了安郡王,又去投佟皇親,連帶著把跟他有仇的人家的地都投充了去,冒說是他自個兒的!……"孩子指手畫腳,熱心地介紹著。
"哦?安王爺……"留須的文士一驚,定定神,又問:"那位紅帶子是什么人?"孩子自豪地一挺胸脯:"是我的瑪法呀!""你們是哪個旗的?怎么住在這兒?"孩子臉一沉,喊道:"我不告訴你!"說著扭頭就跑了。兩位文士瞠目相視:這古怪的地方,有這許多古怪的事,古怪的人!
沉默許久,穿紫紅披風文士黯然道:"我只說南邊冤獄傷天害理,今日才知,北邊圈地也……唉!"留須的一位看看同伴清秀白皙的面容,觸到他眸子深處的冷光,沉吟道:"這樣吧,明天一早,我就去見安王爺。"穿紫紅披風的眼睛不看同伴,低聲說:"那么,我在京師候你?""一言為定!"馬蘭村口,二人拱手作別。
小說展示了少年順治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既有曾經愛情上的東風自得以及政治上的躊躇滿志,又有后來改革失敗時的意氣消沉和愛人離往時的傷心欲盡。他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躍然紙上,感人至深,讓讀者忘了他是高高在上、年代久遠的天子,不覺為之感慨,為之嘆惋。
作者凌力是研究清史的研究人員。在本書中,她以史為翼,馳聘于文學的天空。宏大的歷史背景與傳統敘事藝術相交融,跌起伏,千曲百回。語言洗煉典雅,流暢精美。評論家曾贊曰:一部不可多得的深沉凝重,大器磅礡的歷史小說佳作。
非常不錯的一套書,值得推薦!值得信賴!慢慢好好學習
這本書的內容還可以
東西好便宜,賺信用很不錯嗎,呵呵,不錯寶貝確實不錯~
精彩歷史小說,版本收藏必選!
不錯
還沒拆封 但外觀看起來很不錯 很有質感 應該是正版書 很喜歡很喜歡
質量嗷嗷的好
剛收到應該不錯。
質量真的很好,值得收藏
喜歡人民出版社的這個版本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很值得一看的書
還沒看,總的感覺不錯。
不錯,滿意!
書不錯,一直想讀一下,質量很好的。
書非常不錯,可是還是有兩本書的角有點變形,不是什么大問題。當當上的促銷,與沒有促銷的時候價格差不多,感覺搞了個假活動。
應該會很不錯的!
精裝的,紙質很好,希望當當在包裝上下功夫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還不錯。
發貨速度快,圖書質量好!
買了這么多,希望能夠收齊這一套書
版本很好,遺憾的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以及第九屆矛獎的大部分還沒出版,希望出全。
裝幀精美,內容經典,值得擁有!
看了不少矛盾獎的書,覺得很有收獲,繼續閱讀!
新版 茅盾文學獲獎作品系列....好書!基本收齊了。精裝,紙面干凈,字跡清晰。
紙質好,字體適大小適易,孩子正在看,很喜歡,只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畢竟孩子才九歲,只要愿意看我就支持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套系列叢書真是愛不釋手,已經買了好幾本了。印刷非常精致,既可以閱讀,也適合收藏。文學作品還是要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希望以后多多出版這樣有品味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