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縮寫本)(卷上、卷中、卷下)(精裝)藝術地再現了大秦帝國時代,是從前十一卷本的濃縮,刪去了不具有繼承意義的歷史元素,保留了主線故事情節。
大秦帝國(縮寫本)(卷上、卷中、卷下)(精裝)作者力圖再現那波瀾壯闊的強勢競爭與強勢生存的畫卷,帝國先民在粗糲簡樸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奮發的生命狀態,將那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呈現給改革時代的中國人。愿此縮寫本可做滄海之微木,補天之彩石,為我們的文明復興盡匹夫之責。
獻給
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
——孫皓暉
再現那波瀾壯闊的強力競爭與強勢生存的畫卷
再現帝國先民們在粗糲簡樸的生活方式中本色奮發的生命狀態
再現大秦帝國艱難走出舊時代陰影,全力開創新文明的滄桑巨變
將那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呈現給改革時代的中國人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承君此諾,必守一生
一句流轉千年的悲壯誓
一個崛起于鐵血競爭之中的泱泱大國
一部慷慨恢宏的史詩巨作
一首中華原生文明光榮與夢想的贊歌
作者孫皓暉重審原稿
剝棄歷史贅肉,截取輝煌史段
推出全新精粹縮寫本《大秦帝國》
啟合一瞬間,帝國十五年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穿越時間迷霧,回歸母體文明,道盡人間浩瀚,掩卷已是滄桑
孫皓暉,1949年出生于陜西省三原縣,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有與同時代人相同的基本經歷與階段歸宿。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是獲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的專家。1993—1997年,基于對中國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國》文學劇本的創作,同期開始《大秦帝國》的案頭準備。1998年后,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其中及時部《黑色裂變》入選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
強勢生存:中國統一文明的生命力(代序)孫皓暉
楔子
及時部 黑色裂變
及時章 六國謀秦
第二章 國恥昭昭
第三章 安邑風云
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
第五章 衛鞅入秦
第六章 櫟陽潮生
第七章 瓦釜雷鳴
第八章 霹靂手段
第九章 蒹葭蒼蒼
第十章 收復河西
第十一章 萬古國殤
第二部 國命縱橫
第十二章 鐵腕平亂
第十三章 縱橫初起
第十四章 蘇張再造
第十五章 大成合縱
第十六章 連橫奇對
第十七章 郢都縱橫
第十八章 蘇張余韻
第三部 金戈鐵馬
第十九章 無妄九鼎
第二十章 艱危咸陽
第二十一章 鏖兵中原
第二十二章 冬戰河內
第二十三章 江漢水戰
第二十四章 遠交近攻
第二十五章 對峙上黨
第二十六章 長平大決
第二十七章 秦風低徊
第四部 陽謀春秋
第二十八章 暮政維艱
第二十九章 子楚還國
第三十章 流火迷離
第三十一章 風雨如晦
第三十二章 呂氏新政
第三十三章 合縱回光
第三十四章 仲父當國
第三十五章 嬴政平亂
第五部 鐵血文明
第三十六章 初政颶風
第三十七章 大決涇水
第三十八章 大道群才
第三十九章 統一六國(上)
第四十章 統一六國(下)
第四十一章 統一文明
第四十二章 盤整河山
第四十三章 鐵血板蕩
第四十四章 大帝流火
跋:歷史輝煌段的截取
楔子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河西少梁山地,打了一場特異的惡戰。
特異性之基本點,雙方大軍皆被對方斬首——秦軍統帥秦獻公嬴師隰,被魏武卒方陣一支劇毒冷箭射傷,性命岌岌可危;魏軍統帥丞相公叔痤,被秦軍輕兵突破中央奇襲俘獲而去。兩軍同時失帥,一時僵持于山原戰場,誰也不再攻殺,誰也不愿后退。
一夜烏云遮月,秋風蕭瑟。秦軍營壘軍燈高挑,刁斗聲聲,嚴防魏軍夜襲。魏軍營壘篝火連綿,厲兵秣馬,謀劃在明日激戰中奪回主帥。太陽初升時分,魏軍埋鍋造飯,飽餐后大舉沖殺,秦軍營地已經空蕩蕩一片。土灶埋了,帳篷拔了,只有枯黃的秋草和虛插的旗幟及一堆堆濕柴濃煙,在蕭瑟秋風中搖曳。
秦軍主力,已在入夜時分匆匆撤退了。由秦獻公長子、大將嬴虔率領的一支斷后騎兵,也在黎明時分悄無聲息退出戰場。太陽升起時,嬴虔五千鐵騎已渡過洛水,向西南櫟陽縱馬疾馳。
一片悲愴激憤的櫟陽宮室里,秦獻公嬴師隰安排了身后大事。
秦獻公的遺命是:當場冊立次子嬴渠梁為太子,立即繼任秦國國君;與急迫趕回的長子贏虔一場密談,激勵贏虔立下兄弟同心并終生輔助嬴渠梁的血誓。奮力安排完國政大事,五十歲剛過的秦獻公,僅僅看了守候在榻側的妻子與女兒一眼,一口鮮血噴出,雙手撲在大枕上溘然逝去了。
當夜,在長公子贏虔的鼎力支持下,仲公子嬴渠梁就在粗簡的儀式中倉促即位,做了秦國的新任國君,史稱秦孝公。即位程式完畢,長公子嬴虔趨前一躬,請新任國君宣示國策。嬴渠梁只簡單說了幾句話,將幾件目下最實際的事落定了下來:"諸位大臣,公父驟然崩逝,渠梁受命繼任國君。當此危難之際,本公申明朝野:其一,國中大臣各司其職,一律不動;國政仍由上大夫甘龍統攝。其二,嬴虔將軍有大功,升遷左庶長,總領秦國兵馬。其三,由上大夫甘龍、長史公孫賈,合署主持公父國喪大禮。"
大臣們長長吁了一口氣,齊聲高呼:"臣等遵命!"
嬴渠梁又捧起了穆公鎮秦劍,走到上大夫甘龍面前道:"上大夫年高事繁,兼領國喪大臣,渠梁深感不安。國喪期間,若有滋事生亂者,上大夫請行生殺予奪之權。"甘龍雙手接過穆公鎮秦劍,感動振奮高聲答:"老臣受先君大恩,又蒙君上重托,敢不從命!"之后,嬴渠梁環視政事堂一眼高聲道:"其余諸事,按既往成規辦理。散朝。"
大臣們尚未散盡,嬴渠梁已經離開政事堂,匆匆趕赴驪山軍營。
他要辦一件大事。這件事,甚至比安定朝臣國人還重要。當他帶著老侍衛黑伯和一支經年并肩作戰的百人馬隊,風馳電掣趕到驪山時,天色已經暮黑了。前軍主將子岸正在巡查軍營,驟遇國君,驚訝莫名道:"君上剛剛即位,何能離開櫟陽?""子岸,公叔痤如何?"嬴渠梁沒有理會子岸的驚疑。"老匹夫!一句話不說,一口飯不吃,牛頑。該拿他先君靈前祭旗!"子岸氣狠狠稟報。
"走。帶我見他。"嬴渠梁只簡潔一句。
公叔痤被囚禁在驪山營地山根的一座石屋。他在強大的魏國做了二十多年丞相,也算得當世文武兼備的赫赫人物了。可偏偏在與秦國連年大戰中兩次慘敗,這次少梁之戰,竟莫名其妙做了秦軍俘虜。六十余歲了,老公叔自感少梁之戰一世英名付之流水,羞憤交加,不說話,不吃飯,不喝水,決意要餓死自己渴死自己,為戰場無能贖罪。連續三天自我折磨,老公叔蒼白干枯,在草席上氣息奄奄。囚室石門隆隆推開時,老公叔眼睛也沒有眨一下。
"公叔丞相,嬴渠梁有禮了。"嬴渠梁深深一躬。
公叔痤既沒坐起,也沒應答。正是這個年青將軍狂飆突襲生擒了他,他不愿意在如此場合說話。旁邊子岸憤然吼道:"老公叔,這是秦國新君,你還敢牛頑!"公叔痤微微一動,還是沒有睜眼,沒有開口。嬴渠梁拱手道:"公叔丞相,請勿為少梁之戰羞愧。這一戰,誰也沒有打贏。老丞相雖則被擒,我公父更被你軍劇毒冷箭所傷,已經卒然崩逝。認真說,魏國還算略勝一籌。"
"你說甚?老秦公死也!"
驀然之間,公叔痤驚訝得睜大了眼睛。嬴師隰,這個令人生畏的勁敵死了?果真如此,自己連自殺的可能都沒有了。秦人習俗,一定要在先君靈前殺掉仇人祭奠國君。心念及此,公叔痤冷冷一笑,"如此,公叔痤人頭是你的了。"
"老丞相差矣。嬴渠梁不是殺你,是放你回安邑。"
公叔痤哈哈大笑:"嬴渠梁休得嘲弄老夫。士可殺,不可辱!"
嬴渠梁正色道:"渠梁何敢輕侮前輩。放老丞相歸魏,嬴渠梁一片苦心也。秦魏激戰多年,生民涂炭,死傷無算。嬴渠梁繼任國君,圖謀庶民安居耕牧,不想兩國交惡。嬴渠梁素知老丞相深明大義,欲與老丞相共謀,兩國休戰歇兵。不知老丞相意下如何?"
"秦公不記殺父之仇?"公叔痤迷蒙的老眼明亮起來。
"父仇為私,和戰為公。若非真心,甘受上天懲罰。"
公叔痤打量著面前這個神色肅然的青年君主。他有一種令人折服的真誠坦然與自信,一句話公私分明,已將大局料理清白。老公叔不禁暗暗贊賞。與秦國罷兵,實際是老公叔多年主張。無奈,秦獻公瘋子一般連年攻魏,發誓要奪回整個河西;魏國不想打,也得奉陪。在他這個魏國丞相看來,自魏武侯時期吳起統兵對秦作戰開始,秦國已經被大大壓縮,遠非魏國威脅了;魏國的真正勁敵,是東方齊國及南方楚國;老是被秦國瘋戰纏住,不能脫身,實在是魏國很頭疼一件事。每與秦國作戰,老公叔都不贊同上將軍龐涓領兵,深恐龐涓對秦國趕盡殺絕,與秦人血仇越結越深。老秦人剽悍頑強,曾在戎狄部族包圍中拼殺幾百年而愈加強大,如此族性,絕非輕易能夠吞滅;能將秦人壓縮到荒涼一隅之地,該當滿足了。魏國目標是中原沃土,不是西陲蠻荒。如今老秦公死了,秦國新君主動罷兵休戰,豈非天意哉!
"好!老夫信你,休戰!"老公叔一時感慨中來。
"只是這疆界,不知秦公如何打算?"老公叔又補一句。
"以石門之戰前疆界為定。河西之地,歸魏國。"
"秦公不覺吃虧太多?"公叔痤大為驚訝,不禁靠墻坐起。
"二十年后,我會奪回來的。"嬴渠梁一字一板。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嬴渠梁微笑,"老丞相,該進食了。"
公叔痤豪爽大笑"然也!吃飽好上路。"
"不急。"嬴渠梁笑道:"老丞相徐徐將息。三日后,秦國派特使護送老丞相回安邑。不言俘獲,老丞相是魏王特使。"公叔痤又一次驚訝,不禁掙扎起身道:"秦公,老公叔閱人多矣!以公之氣量胸襟,數年之后必大出天下!"嬴渠梁恭敬做禮:"渠梁才疏學淺,不敢當老丞相嘉勉。"公叔痤仰天嘆息道:"只可惜,老夫來日無多,不能和英杰并世爭雄了!"一陣長笑昏倒在地。
三日后的清晨,嬴渠梁親率三百鐵騎,護送老公叔軺車出了函谷關。
函谷關外,老公叔和嬴渠梁殷殷道別,向魏國都城安邑急馳而去了。
秋霜白露,草木枯黃。嬴渠梁站在函谷關城頭,凝望著遠去的軺車。那面鮮紅的魏字大旗,已經與天邊原野溶在了一起。他依然佇立在關城山頭,任憑寒涼的秋風吹拂著自己,額頭直冒冷汗,肩上擔子山一般沉重。
如果罷兵成功,這座函谷關,月內就要交割給魏國了。自從秦部族立為諸侯國,函谷關從來是秦人的國命之門。有函谷關在手,秦人就坦然自若。丟失函谷關,秦人就袒露胸口迎著敵人長矛利劍,舉國緊張不安。如此一座函谷關,公父率秦人浴血疆場奪了回來,自己卻主動交給了魏國。世族元老能答應么?朝野國人能答應么?雖然,嬴渠梁是深思熟慮的——惟其如此,才能使秦國修養恢復;才能使魏國不動刀兵而重占河西函谷關,在豐厚利市下放秦國一馬;若要原地罷兵,根本不可能,強大的魏國絕不會在秦國瀕臨崩潰的時刻休戰。
然則,朝野國人理會得此等險惡大勢么?
上天啊上天,莫非秦國要滅亡在我嬴渠梁手里?
及時部黑色裂變
及時章六國謀秦
一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
暮靄沉沉,大河上下一片蒼茫。
在刀兵連綿的歲月,這正是晚號長鳴城堡關閉的時分。坐落在黃河北岸的魏國都城——安邑,卻打開已經關閉的南門,又隆隆放下吊橋,放出了一隊沒有任何旗號的鐵甲騎士和一輛青銅軺車。暮色蒼茫中,這隊人馬越過山地,飛馳平原,在朦朧月色下從孟津渡口擺渡黃河,上得南岸,乘著月色星光,向蒼茫大平原上的著名都會——大梁城飛馳而來。
龐涓和他的馬隊于四更時分到達大梁城外。
他斷然拒絕了大梁守請求,不從正門入城,不接受萬民拜迎。他命令打開城外秘密通道,隱蔽入城,直接進入事先準備好的上將軍幕府。進入幕府及時件事,龐涓派人打探城中各種傳言。他要知道,六國會盟秘密究竟泄露出去沒有?各路密探在一個時辰后報齊,都說大梁人并不知情,社舞上街慶賀,是慶賀遷都消息。龐涓這才長長松了一口氣,卻又疑惑不解。遷都大梁是何等重大國事,他身為上將軍竟能一無所知?誰提出遷都?魏王何時贊同?為何他未預聞?一時理不出頭緒,他也不再糾纏。他相信,如此重大國事總是繞不過手握重兵的上將軍,遲早一切都會明白;目下最要緊的,是準備六國會盟。
五鼓時分,龐涓已經在大銅鏡前梳洗完畢。裝束停當,龐涓摘下劍架上的金鞘長劍,低聲威嚴的下令:"護衛十名,隨我從小街出南門。三千鐵騎走大街,午時趕到逢澤。"走出大帳,三馬軺車已經輕快駛到幕府轅門口,十名鐵甲騎士也已經整裝上馬,立于車后。龐涓走到車前,右手一搭車軾,利落躍上軺車,挺立于六尺青銅車蓋下,劍鞘輕輕一點,軺車轔轔駛出幕府。
清晨卯時,龐涓到達逢澤。
軺車直駛魏國營區的上將軍幕府。龐涓匆匆吃下一鼎逢澤黃羊肉,到會盟行轅區做一遍視察。明日,六大戰國國王將陸續到達,一切差錯都要消滅在今日。本來,會盟營區的興建是都司徒府督察,大梁守具體實施建造,應該沒有差錯。但龐涓還是不放心。六國會盟是他謀劃的,總體方略是他制訂的,會盟地點時間也都是他確定的。魏王對他的一連串謀劃,幾乎全盤接受。如果成功實行,龐涓就是魏國霸業的奠定者。近說,他至少將成為魏國的丞相兼領上將軍,名副其實的出將入相,將一改與公叔痤將相分權的局面。遠說,他將超過名將吳起在魏國勛業,若再率魏軍統24小時下,毫無疑問他將名垂千古。為此,龐涓絕不允許六國會盟出一絲一毫差錯。正因如此,他稟明魏王,自領三千鐵騎星夜奔赴大梁做的督察。
一整天巡查的結果,有幾處小紕漏,總算沒有大的差錯,還算滿意。巡查完畢,龐涓以上將軍名義,賞賜給大梁守三名技擊武士。大梁守誠惶誠恐接受了,立即向上將軍獻上十名大梁美女,十桶大梁美酒。龐涓堅決回絕,嚴厲斥責了大梁守私自動用會盟舞女和會盟王酒。大梁守慌得打躬不迭,連連辯解說舞女美酒絕非官品,只是受大梁父老重托,表示一番敬謝。
"既非官品,即刻返還大梁父老。"龐涓沒有一點表情。
大梁守一看龐涓冷若冰霜,忙不迭擦著汗退出大帳。
龐涓沒有因為這件小事影響謀劃。吃完晚餐,他將上將軍府掌管文書的三名大主書及掌管雜務的八名少庶子全部召來,秘密下令:全數以會盟執事的身份,分別加入到五國君主的侍從行列,探聽五國君主的動態。龐涓特別嚴厲的叮囑,任何重大消息,只能向他單獨稟報,否則殺無赦!分派完畢,大主書立即發下執事吉服和出入令牌,各人匆忙出帳,分頭準備去了。
二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密策
這日,五國君主如約抵達逢澤,龐涓終于松了及時口氣。
夜晚的逢澤,分外美麗。六大行轅區的各色燈火,在浩淼的逢澤水面倒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燦爛世界。軍旗獵獵,刁斗聲聲,有軍營之壯美,卻無戰場之殺氣。初夏尚有涼意的微風中,逢澤彌漫出一片華貴的侈糜。六國會盟總幕府,設在逢澤北面依山傍水的山腰草地上,地勢略高于其他五國行轅駐地。五國行轅對盟主行轅的總幕府,恰好形成五星捧月之勢。目下,盟主行轅所在的山地崗哨林立,山腰幕府內燈火通明。
大廳內沒有樂舞侍衛。先到的五國君主,默默坐在各自案前目不斜視,等待龐涓的開場白。龐涓座案設在平地上,背后是暫時空置的魏王盟主的長案。龐涓剛剛走進來,沒有落座,肅立案前,向君主們所在的三個方向分別深深一躬,拱手朗聲道:"六國會盟特使、魏國上將軍龐涓,參見楚王、齊王、燕公、趙侯、韓侯。各位國君,安然到達逢澤。盟主魏王,委派龐涓代為五君接風洗塵。龐涓不善飲酒,然六國精誠會盟以安定天下,龐涓愿以卑微之身,敬五國君主一爵!"說罷雙手捧起案上青銅大爵,"請受龐涓敬意。"說完一飲而盡,滿臉通紅,連連咳嗽。龐涓絲毫沒有慌亂,白巾拭去嘴角酒水,又真誠一躬,"龐涓失態,敬請見諒。"
趙成侯爽朗大笑:"上將軍破例飲酒,趙種奉陪!"舉爵豪飲而盡。
"上將軍當世名將,田因齊奉陪!"齊威王一飲而盡。
"奉陪。"韓昭侯面無表情的舉爵飲盡。
"本公循例了。"燕文公矜持的徐徐飲下。
楚宣王一拍長案:"魏王為我等接風,盛情難卻,本王飲啦!"
"上將軍,請入座。"韓昭侯向龐涓做了個手勢,淡淡漠漠開口,"上將軍,天下皆知三晉一家。然本次會盟,魏王密簡只說了安定天下四個字。本侯愚昧,尚請上將軍明告,如何安定法?"
"韓侯所言極是。"趙成侯笑道,"會盟所約,究竟何事啊?"
年輕的齊威王,炯炯有神的雙眼掃視全場,臉上一片微笑。他心中有數,齊國遠處海濱,除了南部和楚國交界外,和中原戰國很少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他應邀而來,看中的是魏國提出的"六國定天下"的大方略,想明確的是齊國在其中的地位;至于實際利益,他目下沒有奢求,而只是靜觀待變。所以他只是冷靜觀察,決不會主動詢問什么。
矜持的燕文公,對龐涓華貴逼人的裝束直皺眉頭,內心暗罵。表面懦弱實則堅剛的韓昭侯先行發難,他感到欣喜,對趙種的呼應卻感到膩歪。自韓趙魏三家分晉,燕國和韓魏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善,偏偏和相鄰趙國齷齪不斷。燕國忍受不了趙國這個后起強國的逼人氣勢,卻又無可奈何。中山國本來是燕國附屬國。可自從趙氏立國,中山就倒向了趙國。羞腦之下,燕國想吞滅中山,卻又啃不動這塊帶肉骨頭,只有秘密請魏國向趙國施壓。三番五次,就和趙國結下了難分難解的敵意,雙方都恨得牙根發癢。這次會盟,燕文公有個鐵定的主見要拿出來,但必須等待好的時機,而且必須和魏王密談。目下,他想耐住性子看看這個魏國新貴上將軍如何處置眼前的棘手題目。
楚宣王羋良夫內心很是沖動,極想質詢龐涓幾件事情。但他頗有大國地位感,但凡開口,必須在列國之后,不能說一言九鼎,也須昭彰楚國尊嚴。楚國實際利益很清楚,東北和齊國交界,正北和魏國、韓國接壤,西北和秦國相鄰。對于秦國,楚國覬覦之心由來已久。秦國西南部和楚國西北部,均是層巒疊嶂山重水復,道路崎嶇,易守難攻。秦國一個武關卡在西南要沖,楚國無法向西北伸展。這一片廣袤山區,隱藏著幾塊豐饒的綠色盆地,都是肥美山水。一旦拿下這一帶,順利越過南山,進入渭水平原,秦國可一鼓而下。以楚國實力,挑戰其他大國力不從心,但對付秦國這個日益萎縮的西部諸侯,還是有力量。但必得一個先決條件,其他大國不干預,尤其魏國不干預。要實現這個心愿,六國會盟正是好的時機。楚宣王打定主意,只要魏國贊同或默許楚國對秦開戰,楚國就在盟約上蓋印,否則不承認任何盟約。魏王給楚國的密簡上有"六國會盟,楚有大利"八個字,似乎比對韓趙實在了許多。楚宣王沒急于開口,他要看龐涓如何拆解這個謎團。
龐涓拱手道:"敢問齊王、燕公、楚王,有何指教?"
三人神色各異,默默搖頭。齊威王微笑,燕文公矜持,楚宣王冷漠。
龐涓早料到五國君主急不可待,對由自己親自揭開會盟主題,并代魏王進行先期磋商,更是感到驕傲。他清清嗓子,再次向五座拱手道:"五位國君,龐涓既蒙魏王任為六國會盟特使,自當代魏王向五國之君闡釋此次會盟主旨,并行先期磋商。魏王以為,方今天下,周室衰微,諸侯紛爭,弱肉強食。春秋一百多個大小諸侯,已經減少到三十余個,實由七大戰國主宰乾坤。魏王體恤天下蒼生,謀劃天下和平之道。道在何方?在六大戰國會盟定天下!"
對五雙震懾天下的目光,龐涓并沒在意,繼續從容道來:"六國定天下,如何定法?大要有三:其一,六國盟誓,互不為敵,永不犯界;其二,將其余三十余個諸侯邦國,劃定大國勢力圈,圈內小邦,由宗主大國統屬或吞并,他國不得干預;若大宗主國三年內無力吞并,則任他國吞滅;其三,肢解秦國,將這個西部蠻夷,從戰國抹掉!此乃本次會盟要害所在。如此三條實施,可保天下納入王道,長期息戰。"龐涓嘎然而止。
"魏王之意,諸位以為如何?"有頃,龐涓四顧笑問。
大帳中安靜得唯聞喘息之聲,良久沒有一個人說話。
矜持沉默的表面下,五大戰國君主的頭腦里都在車輪飛轉,權衡利弊得失。對及時條,沒有一個人當真。盟誓罷兵,那只是得到些許喘息時間,緩過神來照打不誤。關鍵是,后兩條非同小可。非但瓜分所有小國,而且還要瓜分大大一個秦國,這可是任何一個戰國都從來沒有過的大胃口,大謀劃。乍一聽,這個謀劃非但宏大,而且各方得益。然仔細一想,文章多得一下子理不出頭緒。作為爭雄天下的戰國君主,誰都在波濤洶涌中沉浮過幾回,一旦涉及根本,他們絕非易與之輩。沒有理清,就不置可否,決不會在節骨眼上輕率說話。
龐涓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僵局。按照他設想,謀劃一端出,會立即引起爭吵,如同狗對骨頭的爭奪一樣。如今看來,他們在細加揣摩,并沒有急吼吼爭搶。龐涓略一思忖,向楚王遙遙拱手,恭敬微笑道:"敢問楚王,魏王欲將秦國西南交楚國處置,不知楚王肯納否?"
腦子里車輪飛轉,楚宣王一時忘記了"王言必于后"的尊嚴鐵則,不由脫口道:"秦國西南,自當楚國接納。然則,秦國腹地在渭水平川,沃土八百里,難道不分一勺羹與我大楚啦?"
龐涓淡淡一笑:"茲事體大,敢請楚王與魏王面商。"
韓昭侯冷冷道:"韓國四周沒有小邦可并,秦國渭水腹地,理當全部由韓國接納。"齊威王啪的一拍長案道:"齊國距秦千里之遙,無意分秦寸土之地。然則,魯、宋、薛三國,須得全境交齊國處置,魏楚不得染指!"這是公然向兩個最強的大國要價,舉座不禁側目而視。
楚宣王大皺眉頭,搖著頭拉長聲調:"齊王,胃口太大了。魯薛兩國,姑且不說。宋國,可是楚魏之間地盤噢。"齊威王田因齊面色獰厲的笑著,啪的一拍長案:"楚王所言差矣!百年以來,楚國吞滅小諸侯二十一國,晉國吞滅十二國,齊滅四國,秦滅三國,越滅兩國。數一數,哪國胃口較大?楚國!"
楚宣王唰的冒出一頭大汗,一時噎得反不上話來。
半日沉默的燕文公悠然開口:"齊王這筆賬算得甚好。春秋三百年,恪守王制,未滅一國者,唯我燕國也。今日會盟,不知列位何以報償?"趙成侯厭惡的向身旁銅盆中啪的吐了一口,冷冷一笑:"三百年寸土未得,酒囊飯袋乎?戰國乎?"燕文公惱羞成怒,拍案而起:"趙種休得欺人太甚!天下九州,唯有道者居之。燕國不堪,也是五百年安如泰山。趙國如何,區區五十年諸侯,有何顏面對本公惡語相加!"趙種一陣哈哈大笑:"姬凡,別泛酸。趙氏子孫素來不吃祖上功勞,赤手空拳打天下。有本事別找靠山,燕趙兩國堂堂正正擺戰場,看誰個安如泰山?"
龐涓期望這種爭吵。沒有五大戰國相互爭奪,魏國衡平天下的霸主地位,就無從談起。他一直微笑著面對爭吵,對他們開始的沉默感到好笑。見趙成侯話鋒向他,龐涓拱手笑道:"趙侯笑談。六國會盟,親如手足。天下未定,自相酣斗,豈不惹天下笑話。龐涓以為,今日大計以分秦為要。蕞爾小國之存亡,可另行商定。龐涓所言,實乃魏王之意。諸位高見?"
又是一陣沉默。龐涓所言的確有理,要在一次會盟中商定對三十多個中小諸侯的分割,牽扯出的數百年恩怨糾葛,未免太過復雜,幾乎不可能人皆認可。然則,五國君主默認龐涓的更深理由,還不在于懼怕發生恩怨糾葛。更為深廣的理由是:戰國勢力范圍的劃分,吞滅中小諸侯的權力確定,僅靠一張羊皮盟約根本不可能實現;誰滅誰,能不能,要靠實力。此時口頭爭吵,最多出出氣,遠遠落不到實處。
矜持尊貴的燕文公先開口:"列位,上將軍所言甚是。分秦大計,除卻心腹大患。吞滅中小諸侯,毛發之疾也。本公以為,秦國北部與林胡、樓煩相接的三百余里,當歸燕國所有。"
趙成侯大手一揮:"趙國力薄,得秦河水以西二百里足矣!"
韓昭侯愁眉苦臉:"韓只求秦國腹心,渭水平川,其余不計。"
楚宣王大搖其頭:"如何如何,只給我剩窮山惡水啦!不可不可,我要渭水平川之東半,函谷關至驪山二百里啦!"
韓昭侯淡笑:"楚王何其健忘。函谷關至華山,早已經是魏國土地。"
"啊啊啊?講了半日,分得不是老秦國?"楚宣王一臉驚訝。
滿座轟笑。趙成侯高聲道:"哈哈,莫非楚王想分穆公秦國么?"
龐涓拱手笑道:"楚王,本次六國分秦,以秦國現有土地為限。"
楚王長長嘆了一口氣:"好好好,大楚再讓幾分。秦國西部,涇水河谷三百里。楚國養馬,得個地方噢。"
齊威王始終沉默,面色冷漠,一言不發。對此,龐涓成竹在胸,站起來環座拱手道:"諸位國君,分秦大計,六國有份,不能使齊國無所得益。魏王之意,齊國本當得秦二百里土地。然,齊秦相距遙遠,有地難立。為今之計,其余五國各自割地四十里歸齊。趙韓魏與齊國不交界,由楚國燕國各割一百里歸齊,再由趙韓魏三國補足楚燕兩國土地。如此轉補,地利均得,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齊威王頓感寬慰,大眼掃瞄全場,只看國君們應對。
沉默有頃,楚宣王聳聳肥碩的肩膀,干聲笑道:"好好好,楚齊兩國手足睦鄰,割地一百里,情理之中啦。"實則,楚宣王一剎那間已經盤算清楚:楚齊相鄰的幾百里,全是茫茫鹽堿灘地,只生葦草不生糧,割給齊國何妨;魏國韓國轉補給楚國的土地,只能是相鄰的淮水平原。這一轉,就給楚國轉出一個小糧倉來,有此好事,不亦樂乎。
燕文公頗費躊躇,沉吟道:"衡平地利,也是正理,燕國勉力而為。"其中艱難,是因為太清楚而心痛。燕齊相鄰地帶,全是濟水兩岸的湖泊魚塘和耕耘沃土,齊國屢屢求之不得,兩國常常為此發生摩擦。趙魏轉補的土地,則只能是老晉國北部的山地,顯然得不償失。然則,此次會盟由魏國主導,魏王既然提出,燕國何能拒絕?沒有魏國這棵大樹,燕國步履唯艱,不答應也得答應。
楚國燕國既然承受,韓國趙國自是欣然呼應。龐涓向齊威王拱手笑道:"齊王意下如何?"齊威王爽朗笑道:"上將軍縱橫捭闔,斡旋得體,田因齊領受。"齊威王表態,宣布六國分秦再無異議。龐涓抱拳環拱,郎聲笑道:"如此,分秦大計已定,請各位君主盡興游覽逢澤夜景。明日魏王一到,即行會盟大典!"
三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敲定
清晨,朝霞淹沒了逢澤山水,大梁城南門隆隆洞開。
魏國王室全副儀仗整肅涌出,引來早在城外等候的大梁民眾的四野歡呼。一輛光彩閃爍的青銅王車,在三千鐵甲騎士之后轔轔駛出城門,歡呼達到了山呼海嘯般高潮。大梁城萬人空巷傾城出動,使魏王車駕到達逢澤晚了一個時辰。
"稟報我王,五國君主已在行轅外迎候,臣龐涓先行接駕!"
魏惠王揉揉眼睛,王車已經停在葦草掩蓋的逢澤大道中。王車前站著一個頂盔貫甲的大將,一件大紅披風分外鮮亮,不是龐涓是誰?魏惠王從夢幻中猛然醒來,臉上還留著醉心的笑意:"噢,上將軍何事?他們在迎候?些須小事。大事如何?"
"稟報我王,大事底定。臣已與五國之君磋商成功。"
"好。"魏惠王一揮手,"車駕起行,會見諸君。"
龐涓跳上自己軺車,緊隨魏惠王青銅王車之后,向行轅區浩浩而來。
宏大祥和的樂聲中,魏惠王車駕徐徐進入行轅。五國君主緊隨其后,也徐徐進入行轅。這時,龐涓軺車已經駛出國君行列,與司禮大臣來到逢澤岸邊的祭壇下等候。這是一座三丈高的木架祭壇,依岸邊土丘搭建,雖是臨時急趕,也非常的堅固雄偉。祭壇下,魏國兩千鐵甲騎士圍成了巨大的環形騎陣,將祭壇圍在中央。按照春秋戰國傳統,舉凡重大會盟,一定要舉行祭天大禮,否則不能得到上天庇護。逢澤一片大水,實在難以覓到一方祭天高地。龐涓反復揣摩,獨出心裁,向魏王提出在逢澤岸邊水天共祭,將魏國逢澤變成和魯國泰山一般圣地。魏王極是受用,大為贊同。
六國君主車駕,隆隆開到了祭壇下。逢澤水面金波粼粼,壯美異常。三丈高祭壇上五色旌旗獵獵招展,祭壇下煙波浩淼,一望無際,水天相連共一色。黃鐘大呂奏起了莊重
這個商品不錯
正版書質量好
包裝完整,適合閑時好好品讀。
不錯,非常喜歡,對自己幫助很大,滿意。
快遞速度快!昨天定的書,第二天就到了!
書很好,快遞有點暴力
孫浩暉不愧是歷史小說大家、把兩千年前發生的故事,給你展現得栩栩如生; 我對歷史特別感興趣,但十幾本的書沒時間通讀,只好買了三本縮寫精華本,覺得更加劃算。這是作者和出版社給我們這種讀者群的一種福利,值得收藏。
很不錯的選擇
收到時外盒壞了,盒只能扔了。 為收藏,當當讓我怎樣喜歡你!
物流挺快,但包裝簡陋,除了塑封就只有一層塑料袋,邊角有明顯的碰撞折痕!!!!這是書呀!麻煩能操點心保護一下嗎???
迫不及待了第一天就看了上卷,然后再去看電視,都不錯。
紙質、印刷、包裝都不錯,性價比還是比較好的
質量很好,很精明,捧在手中有很厚重的感覺。但是情節有點刪除過多。總體來說還可以
書很很好,就是經常買東西,物流卻每次找不到地方每次都要打電話來問。
不錯。以小說的方式,書寫歷史。大體上與歷史相符,只是部分情節有演繹。商鞅與秦王都是武林高手,呵呵!
49折買到了,原著的確長了點兒,有那耐心,也沒那時間。這套很好,主要內容都保留了下來,也有細節,很值得閱讀。 拿在手里,手感也很好。
這套書故事很精彩,看了電視劇,很想看看小說,故事情節更詳細!
書籍印刷很好,紙質也不錯,不過邊角有擠壓的褶皺,美中不足了
書很精致,秦國一直是我想了解的。有的書太厚了太多本了,我只想大概了解一下。歷史是值得回味的。正好國慶,可以好好的看一下啦。
借著看羋月傳了解一下秦國歷史,看了內容覺得還不錯,挺喜歡的。雖然是縮寫本,吹牛夠用了。
非常好,這種故事性的歷史讀來較一本正經的歷史書有趣多,也容易懂的多,包裝也非常好,可以用來收藏
沒有想像中的厚,相比完整版,內容刪去很多,內容更緊湊,節奏快了很多。封面是布面就好了。。。
雜志之家忠實客戶,一直在雜志之家買書,購書便捷,發貨迅速。此次購書為活動時購買,很劃算。商品到貨及時,書籍包裝完好,無磕碰、缺頁。每套書另用塑料封膜進行塑封,細致!
大秦帝國寫得很好,改變了我對秦國的一些看法。對于沒有太多時間的人來說,縮寫本正合適。
書很好,正版書做工精細,物流也很快。仰慕已久,特別買回來拜讀一下。現在的中國,最缺孫皓暉這樣的作家學者,歐洲可以在古羅馬帝國屢遭摧殘后,走文藝復興的道路,中國為什么不行,難度我們早非正統?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古人的精神我們是達不到的,但至少能去讀一讀,感受“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操,讀來,真的會為了他潸然淚下。為千年前的那個人心疼,感動。我們應該讀一讀傳統,品味人,事。包裝也很棒!
精品,11卷本的大秦帝國給現代人的閱讀帶來一定壓力,濃縮為這個三卷本的精華版,確實不錯。有個名人---潘長江,曾經說過“濃縮的都是精華”。不錯,也給大秦的粉絲們一個新的收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