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皇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并稱四大劇院重鎮。
四大歌劇院全傳》描述了它們自1945年以來的歷史、追溯了近六十年來歌劇藝術的發展,涉及藝術爭論、風格流派、逸聞趣事、媒體混戰、藝術贊助、歌劇的可達性與普及性、戲劇對歌劇的深遠影響等等,不僅探測了歌劇的雋永魅力和崇高品質,而且探測了歌劇在藝術領域的地位,以及歌劇在國民文化生活中的功能。該書內容豐富,語言精美,堪稱一部富于啟迪性和娛樂性的信史,歌劇愛好者、音樂愛好者、戲劇愛好者必讀必備。
插圖目錄及來源
序
及時部 1940年代創建與重建
1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40—1955"一種新的美在誕生"
2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45—1957重建
3 倫敦皇家歌劇院1945—1957"無米之炊
4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41—1950紳士約翰遜
第二部 1950年代新舊交替
5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55—1959黃金時代
6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55—1960卡拉揚上任
7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51—1959賓天下
8 倫敦皇家歌劇院1955—1960庫貝利克任中及任后
第三部 1960年代變化的舞臺
9 倫敦皇家歌劇院1960—1965索爾蒂的革命
10 倫敦皇家歌劇院1965—1970"世界首屈一指的歌劇團"
11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60—1972遷往林肯中心
12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61—1968卡拉揚辭職
13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60—1969新星閃
第四部 1970年代激進的時代
14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70—1985意大利無時不在
15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70—1980庸作多多,佳作寥寥
16 倫敦皇家歌劇院1971—1980柯林·戴維斯:是戲劇,不是生日蛋糕
17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72—1980"大都會大而無當"
第五部 1980年代新銳對傳統
18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80—1990意大利色拉
19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80—1990復興之路
20 倫敦皇家歌劇院1980—1987柯林·戴維斯(續):"音樂及時"
21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80—1990"那絲絨加水晶的青樓"
第六部 1990年代"衡量文明的尺度"
22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1990—2002穆蒂時代
23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90—2002"除了國家歌劇院奧地利還有什么?"
24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90—2002"一座高效的工廠"
25 倫敦皇家歌劇院1988—1994"無本之木"
26 倫敦皇家歌劇院1994—1997"低成本選項"
27 倫敦皇家歌劇院1997—2002誰是考文特花園的主人?
劇名對照表
劇中人對照表
人名對照表
四大歌劇院歷屆領導一覽
及時部 1940年代創建與重建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40—1955"一種新的美在誕生"
戰時的維也納,音樂與死亡結成了一對恐怖的伴侶。1944年6月30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舉行一場戰時演出,演出的劇目對于日薄西山的第三帝國而言,實在恰如其分,那就是瓦格納歌劇《諸神的黃昏》。歌劇院印制的節目單請求在座的諸位藝術支持者起立,向前線返回的傷兵致敬,還請求,萬一發生空襲,觀眾應保持鎮定并聽從指令。當晚是漢斯•克納佩茨布施執棒,巴伐利亞國家歌劇團的一班明星歌唱家在此做客:尤利烏斯•珀爾策飾演齊格弗里德,海倫娜•布勞恩飾演布倫希爾德,卡爾•克羅嫩伯格飾演貢特爾。瓦爾特勞特一角由伊麗莎白•亨根飾演,她倒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本院新星,甫從德累斯頓聘來。三十多年后,她告訴一位采訪者:"假如1943年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沒有把我召來,我現在很可能就不會坐在你面前了。德累斯頓的轟炸不僅摧毀了一座有史以來最美麗的劇院,而且炸死了比例很高的人口。……
不管是老燒還是菜鳥,這本書都不會顯得乏味,翻譯不生澀,考據詳實,內容非常精彩
很厚的書,蓊些時間才能讀完。
好厚一本,應該不錯
如果圖片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這本書還不錯
愛樂者的資料書
商務印書館不該出這樣的錯: Richard Bonynge 譯為理查德.波寧, Richard Strauss 譯為里夏德.施特勞斯。 最糟糕的是《茶花女》誤為《茶花婦》,讓人笑掉牙!幸虧還不是《茶花婆》。
如題
hao
很好的專業書
這個商品不錯~
商品不錯,我很喜歡,還來還來的喔!.
作為倫敦皇家歌劇院會員,由衷地喜歡這本大部頭,那幾十部現場演出總是浮現在腦海里...
這個商品不錯~
GOODGOODGOODGOOD
這個商品不錯~
內容比較有意思
這個商品還可以,性價比也不錯,以后抽空讀一讀。
質量還不錯,貨發到的也很及時。
收藏級資料,喜歡的人可以入手,書籍介紹如實。
排版不太滿意
好
翔實全面。
內容翔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