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研究》是系統研究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專著。本書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為指導,從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發展過程及雙重效應分析入手,揭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概括和分析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建設的法理基礎和憲政依據,并比較國外公民網絡言論與表達法治建設的不同做法和經驗。在此基礎上,運用法學、政治學等學科相關理論,參考其他國家相關制度的合理因素,以推進有序發展為目標,從法律保障、法律約束兩大層面,多維度、多視角地探討與構建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
丁大晴作者的《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研究》結構嚴謹,語言流暢,觀點新穎,論證充分,對法律、政治與公共管理等院系師生、法學研究者以及法律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丁大晴 1960年出生,江蘇阜寧人,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現為鹽城師范學院經濟法政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制度與法理學、民商法學等。主持并完成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并參與省教育廳課題4項。在《北方法學》《江漢論壇》《理論與改革》等核心期刊30多篇,其中獲市社科獎3項。
導論及時章 公民網絡監督概述 及時節 公民監督的概念、性質和功能 一、公民監督的概念 二、公民監督的性質 三、公民監督的功能 第二節 公民網絡監督的內涵、途徑和作用機理 一、公民網絡監督的含義與特征 二、公民網絡監督的途徑 三、公民網絡監督的作用機理 第三節 公民網絡監督的產生發展和雙重效應 一、公民網絡監督的萌芽和形成 二、公民網絡監督的發展狀況 三、公民網絡監督的雙重效應第二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理論研究 及時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概述 一、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含義和模式 二、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原則 三、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功能 第二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法理基礎 一、人民主權理論 二、權利限制理論 三、公平正義理論 第三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憲法依據 一、人權保障原則 二、權力制約原則 三、法治原則 第三章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現狀研究 及時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現狀 一、我國公民監督的一般法律規定 二、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體系 三、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內容 第二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機制的問題 二、執法機制的問題 三、司法機制的問題 第三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觀念滯后 二、現實體制缺陷 三、傳統文化影響第四章 國外公民網絡言論法律比較研究 及時節 國際人權法對網絡言論的保護與限制 一、《國際人權憲章》 二、《歐洲人權公約》 三、《美洲人權公約》 第二節 有關國家法律對網絡言論的保護與限制 一、美國 二、德國 三、新加坡 第三節 國外網絡言論法律對我國的啟示 一、選擇適合國情的網絡言論立法模式 二、珍視網絡言論的民主政治價值 三、建立多元化的網絡言論治理機制第五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包容機制 及時節 憲政包容機制 一、擴大政治參與機制 二、完善權力制約機制 三、創設憲政糾錯機制 第二節 立法包容機制 一、強化立法透明機制 二、完善立法民主機制 三、建立立法寬容機制 第三節 行政包容機制 一、建立民意采集機制 二、完善民意吸收機制 三、暢通民意回應機制 第四節 司法包容機制 一、確立司法容忍原則 二、健全司法開放機制 三、建立司法吸納機制第六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促進機制 及時節 信息公開制度 一、廓清政府信息范圍 二、推進信息公開轉型 三、強化信息公開監督 第二節 電子政務機制 一、明晰電子政務定位 二、完善民眾參與機制 三、建立信息公平機制 第三節 網絡反腐機制 一、設立網絡反腐機構 二、整合網絡反腐平臺 三、完善網絡反腐制度 第四節 法律激勵機制 一、強化法律激勵功能 二、完善獎勵激勵制度 三、構建免責激勵機制第七章 公民網絡監督權利救濟機制 及時節 權利救濟原則 一、有侵害必有救濟原則 二、及時充分救濟原則 三、司法最終救濟原則 第二節 在線救濟機制 一、ODR機制優勢分析 二、ODR機制運行模式 三、推進ODR機制運用 第三節 行政救濟機制 一、完善行政調解制度 二、完善行政復議制度 三、完善行政申訴制度 第四節 司法救濟機制 一、擴大司法救濟范圍 二、改革司法程序制度 三、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第八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規制機制 及時節 法律規制原則 一、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二、最小限制手段原則 三、法律明確規定原則 第二節 法律規制界限 一、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二、不得侵害他人權利 三、不得妨害司法審判 第三節 網絡實名制度 一、網絡實名制的源起 二、網絡實名制的紛爭 三、網絡實名制的完善 第四節 網絡侵權制度 一、網絡侵權歸責原則 二、網絡侵權構成要件 三、網絡侵權責任方式 第九章 公民網絡監督政府監管機制 及時節 政府監管理念 一、自由與秩序理念 二、依法監管理念 三、適度監管理念 第二節 政府監管原則 一、行政法定原則 二、利益均衡原則 三、程序正當原則 第三節 政府監管體制 一、創新網絡監管模式 二、完善網絡監管機構 三、優化網絡監管隊伍 第四節 政府監管策略 一、加強網絡監管法制建設 二、完善網絡技術監控機制 三、建立網絡輿情應急機制第十章 公民網絡監督社會自治機制 及時節 網絡行業自律 一、培育網絡行業自律組織 二、完善網絡行業自律規范 三、強化網絡行業自律功能 第二節 網絡社團自律 一、明確網絡社團主體資格 二、塑造網絡社團意見領袖 三、優化網絡社團議程設置 第三節 網民個體自律 一、培育網民公民意識 二、鑄造網民慎獨精神 三、激發網民能動作用 第四節 網絡自律環境 一、強化網絡輿論導向 二、構建網絡倫理道德 三、發展網絡參與文化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導論 及時章 公民網絡監督概述 及時節 公民監督的概念、性質和功能 一、公民監督的概念 二、公民監督的性質 三、公民監督的功能 第二節 公民網絡監督的內涵、途徑和作用機理 一、公民網絡監督的含義與特征 二、公民網絡監督的途徑 三、公民網絡監督的作用機理 第三節 公民網絡監督的產生發展和雙重效應 一、公民網絡監督的萌芽和形成 二、公民網絡監督的發展狀況 三、公民網絡監督的雙重效應 第二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理論研究 及時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概述 一、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含義和模式 二、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原則 三、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功能 第二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法理基礎 一、人民主權理論 二、權利限制理論 三、公平正義理論 第三節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的憲法依據 一、人權保障原則 二、權力制約原則 三、法治原則 第三章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現狀研究 及時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現狀 一、我國公民監督的一般法律規定 二、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體系 三、我國公民網絡監督的法律內容 第二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機制的問題 二、執法機制的問題 三、司法機制的問題 第三節 我國公民網絡監督法律機制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觀念滯后 二、現實體制缺陷 三、傳統文化影響 第四章 國外公民網絡言論法律比較研究 及時節 國際人權法對網絡言論的保護與限制 一、《國際人權憲章》 二、《歐洲人權公約》 三、《美洲人權公約》 第二節 有關國家法律對網絡言論的保護與限制 一、美國 二、德國 三、新加坡 第三節 國外網絡言論法律對我國的啟示 一、選擇適合國情的網絡言論立法模式 二、珍視網絡言論的民主政治價值 三、建立多元化的網絡言論治理機制 第五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包容機制 及時節 憲政包容機制 一、擴大政治參與機制 二、完善權力制約機制 三、創設憲政糾錯機制 第二節 立法包容機制 一、強化立法透明機制 二、完善立法民主機制 三、建立立法寬容機制 第三節 行政包容機制 一、建立民意采集機制 二、完善民意吸收機制 三、暢通民意回應機制 第四節 司法包容機制 一、確立司法容忍原則 二、健全司法開放機制 三、建立司法吸納機制 第六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促進機制 及時節 信息公開制度 一、廓清政府信息范圍 二、推進信息公開轉型 三、強化信息公開監督 第二節 電子政務機制 一、明晰電子政務定位 二、完善民眾參與機制 三、建立信息公平機制 第三節 網絡反腐機制 一、設立網絡反腐機構 二、整合網絡反腐平臺 三、完善網絡反腐制度 第四節 法律激勵機制 一、強化法律激勵功能 二、完善獎勵激勵制度 三、構建免責激勵機制 第七章 公民網絡監督權利救濟機制 及時節 權利救濟原則 一、有侵害必有救濟原則 二、及時充分救濟原則 三、司法最終救濟原則 第二節 在線救濟機制 一、ODR機制優勢分析 二、ODR機制運行模式 三、推進ODR機制運用 第三節 行政救濟機制 一、完善行政調解制度 二、完善行政復議制度 三、完善行政申訴制度 第四節 司法救濟機制 一、擴大司法救濟范圍 二、改革司法程序制度 三、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第八章 公民網絡監督法律規制機制 及時節 法律規制原則 一、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二、最小限制手段原則 三、法律明確規定原則 第二節 法律規制界限 一、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二、不得侵害他人權利 三、不得妨害司法審判 第三節 網絡實名制度 一、網絡實名制的源起 二、網絡實名制的紛爭 三、網絡實名制的完善 第四節 網絡侵權制度 一、網絡侵權歸責原則 二、網絡侵權構成要件 三、網絡侵權責任方式 第九章 公民網絡監督政府監管機制 及時節 政府監管理念 一、自由與秩序理念 二、依法監管理念 三、適度監管理念 第二節 政府監管原則 一、行政法定原則 二、利益均衡原則 三、程序正當原則 第三節 政府監管體制 一、創新網絡監管模式 二、完善網絡監管機構 三、優化網絡監管隊伍 第四節 政府監管策略 一、加強網絡監管法制建設 二、完善網絡技術監控機制 三、建立網絡輿情應急機制 第十章 公民網絡監督社會自治機制 及時節 網絡行業自律 一、培育網絡行業自律組織 二、完善網絡行業自律規范 三、強化網絡行業自律功能 第二節 網絡社團自律 一、明確網絡社團主體資格 二、塑造網絡社團意見領袖 三、優化網絡社團議程設置 第三節 網民個體自律 一、培育網民公民意識 二、鑄造網民慎獨精神 三、激發網民能動作用 第四節 網絡自律環境 一、強化網絡輿論導向 二、構建網絡倫理道德 三、發展網絡參與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