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湘源是宋冬的母親,像中國千千萬萬勤儉持家的婦女一樣,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們丟棄的玩具、堆積如山的瓶瓶罐罐鍋碗瓢盆……"物盡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條。藝術史家巫鴻和當代藝術家宋冬,與趙湘源女士一起,將她的這些龐大的收藏變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覽。
全書分為三部分:及時部分,是巫鴻就該項目的思想意義、其中蘊含的家庭倫理價值所進行的學術思辨。第二部分是全書的主體,以衣食住用為大類,每類下各設小類,展示其每一類的收藏,并由趙湘源和宋東口述關于這些物件的記憶,里面包含了濃郁的親情,親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相親相愛。第三部分,是不同背景的人參觀過《物盡其用》展覽后的感想與評論。
"物盡其用"是一個由"破爛兒"組成的龐大方陣,承載了親人間相濡以沫的痕跡與溫暖,承載了物資匱乏時代對生活的理解與敬重。
"物盡其用"是對一個逝去時代的展覽,從北京到光州,從柏林到紐約,無數觀眾默默地流下眼淚,好像突然見到過世已久的親人與摯友。
"物盡其用"是一種默默地收集與保存愛的哲學, 頑強地對抗著將置換與丟棄作為基本態度的當下,記錄著中國老百姓對家庭與生活的永恒的愛。
·一本向千千萬萬普普通通中國老百姓致敬的書,一本必須奉獻給你的母親父親的書
·藝術史家巫鴻在當代藝術領域的著作。
巫鴻,美術史家,藝術批評家、策展人。現任芝加哥大學"斯德本特殊貢獻"講席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著有《武梁祠》《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重屏》《廢墟的故事》等。巫鴻的著作融合了歷史文本、圖像、考古、風格分析等多種方法,深富創見,其全新的視角與方法論,澤被了人文與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研究者。 巫鴻致力于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外藝術家、評論家和策展人之間的交流。策劃大型展覽有"瞬間:90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
及時部分 《物盡其用》:物件、記憶與家庭倫理
治療的記憶
材料·計劃·展覽·記憶的交流
《物盡其用》與中國社會
家庭倫理·重構家庭·尾聲
第二部分 趙湘源:物盡其用
衣
母親做的衣服·木板箱子里的破衣服·公公婆婆柜子里的衣服·做衣服·綠軍裝·布和票證·再說布頭兒·李師傅做的布柜·廢品站買的布柜·線繩·鞋·絲棉被和棉花
食
團聚時的餐具·婆母的石磨和高壓鍋·天藍色的塘瓷碗·吃飯、做飯·酒
住
大房子、小房子、小小房子·蓋個臨時廚房·蓋棚拆棚·我們家的房子·木料·木板·椅子·床和沙發·花盆·花盆里的土
用
肥皂·洗·搓板·盆和水桶·工具·鳥籠子·餐盒·瓶子蓋·宋冬的小鐵車·玩具·電視·表·兩個箱子
第三部分 訪談·觀后感·評論
宋冬和喻瑜談"物盡其用"北京展
宋冬:《物盡其用》的生活藝術
"物盡其用":一個感人的展覽 十步
博客觀后感(1
博客觀后感(2
在MoMA觀看《物盡其用》有感 戴慧思(Deborah Davis)
藝術改變生活 馮博
宋冬:物盡其用 王東
北京生活元素的合集 霍蘭·科特(Holland Cotter)
1《物盡其用》相關資料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導言(1)
導言(2)
宋冬自述(原始展覽計劃)
插圖(1)
插圖(2)
插圖(3)
插圖(4)
插圖(5)
插圖(6)
插圖(7)
插圖(8)
插圖(9)
插圖(10)
插圖(11)1《物盡其用》相關資料 《物盡其用》是一個超大型的當代藝術裝置作品,由一萬余件破舊、殘缺、甚或未曾使用過的物品組成。今日我們身處于以浪費和拋棄為特征的消費社會里,在任何其他情況下,這些物件中的絕大部分都會被當之無愧地作為垃圾處理。
老師推薦書
很好的一本書!
裝幀精美、印刷很正,值得收藏。
書很好!!
找尋往日生活掠影,感悟生活本質的一本書。
buxiangduoshuo guanyu zhebneshu
這本書真實記錄了姥姥那輩人的生活。可以作為一種收藏。
很多過去人們的生活用品其實并沒有那樣陳舊不堪。反而足夠用現代的眼光去欣賞感受。
在**購買無力后轉戰當當,兩天到貨,書非常好。喜歡極了。
本以為書中是教你如何廢物利用的,但發現其實物盡其用是一個展覽- -有些失望!不過學習一下也不錯,可以勾起不少回憶和對作者理念產生共鳴!
讀過很多種耐心用幾十年記錄人生的書,這本也可以收來看.
逐頁翻看,舊時舊物,仿佛回到了童年。很不錯的一本書!
對于現成品的形式感知,到生活用品的使用和感情,到記憶與文化,一切都是為攢破爛找個理由
當時買的時候沒太仔細看書的介紹,以為是談日常用品的藝術化的,結果完全沒看到藝術,只看到簡單的陳列。不太喜歡。
這本是拿到手就開始閱讀的,看了大約三分之一了。內容充滿溫暖的情感,幾次引我落淚。當代藝術本身就不可能被大多數人接受,如果說本書介紹的“物盡其用”展覽是龐大的雜貨舊貨堆積也可,但里面有豐富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讀的人能認識到這些價值,對于自己與家庭成員或其他人的相處之道有些許改變,也是此書的貢獻了。本書寫作方式算是比較“親民”的,內容平實真誠,閱讀起來不會生澀,能夠輕松閱讀。最后,非常推薦購買。希望對其他人有用。
被封面吸引的~更重要的是作者所要的表達內容
有了首次購書,發現撕了半頁問題及換書的尷尬,第二次接收圖書時,反復翻閱了幾次,確認沒有撕頁、折頁。翻書心得欣喜之余,再敘讀書心得。
從看過這本書的介紹,就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趕緊買回來看看。真的不錯,不過就個人感覺,圖片如果跟多更詳細一些就更好了。 這本書是根據“物盡其用”這個展覽而來的。說起這個現代裝置藝術,那可話就長了,這是一個母親趙湘源一生中保存下來的各種“破爛”,我們現在看著這些東西好像都應該扔掉,但是只要是經歷過那段歷史,三十歲以上的人,看到這些東西都會想起那個物質極端匱乏的年月,在那個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會有很多這樣的“破爛”,那時候什么東西都是好的,都能夠用上,一塊布頭,一張廢紙,一個瓶子,都有用,所以那個年月家中是沒有**桶的,每天…
本以為書中是教你如何廢物利用的,但發現其實物盡其用是一個展覽- -有些失望。。。
這本書從研究的角度而不是從作者創作的角度來闡釋藝術,其價值對評論家而言更有意義,對藝術家來說則較弱,這是巫鴻關于當代藝術的相關書籍的共同點。
在閱讀此書之前,我善意地請讀者們將自己與下列三種類型的人群進行比較歸類:首先,您是否曾經或正在從事藝術策展或與之相關的工作?其次,您是否是一個對懷舊并不反感的人?如果您與上述兩種人群都不沾邊,那您是否是一個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如果上述三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這本書您讀起來都不會有無聊、空洞、湊字、充數或者被騙的消極感受。與之相反,本書會在一定程度上拓寬您的專業視野或者勾起您對特定歷史一段五味雜陳的緬懷與回憶。就我個人而言,本書第一部分“物件、記憶與家庭倫理”的確從作者巫鴻的專業角度傳遞給了我一種全新的視…
促銷活動中買的價格比較實惠,當當物流速度有點不穩定,時慢時快的,希望搶券活動能更多惠及客戶們。這本書寫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