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自己做自己的偶像!充滿奇思異想,注重個性,敢于與眾不同,不受束縛,富有創造力,有時代賦予的使命感,有同情心,更能跟上科技時代大潮發展。獨具個性的一代,看他們的故事在優美清新之外給讀者帶來怎樣意想不到的感覺。
"90后"——在希望中前行。充滿奇思異想,注重個性,敢于與眾不同,不受束縛,富有創造力,有時代賦予的使命感,有同情心,更能跟上科技時代大潮發展。看他們成長路上留下怎么樣的足跡。
祁定江,他們出生于90年代后,他們個性張揚,自信又脆弱,敏感又好奇,他們是新一代作者。"90后"萌芽雜志歷屆"萌芽之星"超人氣作者;第十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99杯"新小說家大賽全國15強獲得者作品結集。
張牧笛
那些逝去的閱讀時光
曾經,馬不停蹄的憂傷
天空,有如一片羽毛
辜妤潔
彩虹年代
時光之殤
方慧
那些丟失在時光里的年少情事
王天寧
當煙花遍開天空
顧文艷
我和瑪麗的愛情故事
明
路上行人
陳勝
永不落幕的淮海路
何欣航
豬豬的家
慈琪
段吉吉和她的朋友們
陳詩羽
單車軌跡
風間
萬里尋草記
800米愛情長跑
有一種公主
顧顏
桐城里歲月如歌流淌
遲小么
一朵周之謙給的安眠
占暉
流感時期的愛情
冰果檸檬
春與夏的詩篇
林為
愛情是一抹周式情歌的憂傷
賀伊曼
無愛紀
涼景
時光流不過景夏的傷
卡琪
觸及不到的愛
曼珠沙華
斷翅竹蜻蜓
董佳佳
龍舌蘭的寂寞
那些逝去的閱讀時光/張牧笛
書,生命的調色板
如果《嬰兒畫報》可以算作是書的話,那么,我的閱讀起始年齡就是1歲。
耳濡目染,還是天性有緣?從小,我對書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愛。不僅喜歡看,還很懂得珍惜,從不撕頁、折角或在書中信手涂鴉。偶爾從別人那里借來一本,更是加上幾倍的小心,總要包上書皮洗干凈手再去翻,唯恐弄臟弄皺弄散。
不到五歲我開始讀字書。沒有誰特意教過我識字,爸爸媽媽至今不明白我是如何"自學成才"的,我自己也不明白。幼兒階段,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讀書—讀兒歌,讀童話,讀寓言。也許天性使然,我讀書比較有定性,不容易受外界影響。上學前,我讀了很多童話合集,故事合集以及連環畫,大量的閱讀,豐富了我幼小的心靈世界,也讓我隱約意識到,人類想象的天空是多么的寬闊和自由。
對我來說,11歲是個值得紀念的年齡。之前,雖然我讀了很多兒童小說和長篇童話,但我的作文并不出色。說來有點不可思議,是一本《作文描寫詞典》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當時只是信手一翻,就被震撼了!我看到的不僅僅是美麗的詞語和詞匯,更多的是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及時次發現,自己的精神深處,原來也有一座與大千世界相互對應并息息相關的家園,我只是還沒有學會,如何把它生動地表達出來。
11歲起,我的閱讀變得豐富起來。我用了一個星期,讀完了及時本"大部頭"——《飄》,接著,又讀了《荊棘鳥》和《簡?愛》,讀得懂和讀不懂的部分,都保留在我的記憶里,我想,這就是世界在一個孩子心目中形成的最初的影像。也是從11歲起,我開始寫閱讀筆記,《生命無悔——讀〈老人與海〉》、《與青鳥幸福飛翔——讀〈青鳥〉》、《永不停止的青春之歌——讀〈青春之歌〉》、《夷佶的天堂——讀〈荊軻〉》……這些文字都被完好地保留著,它們記錄著一個孩子對自然、對世界、對生命最初的理解、思考和感動。
還是11歲。我讀了《汪國真詩集》之后,對詩歌突然萌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寫的及時首詩歌——《人不長大該多好》,就是從這本詩集中扒出來的題目,這首詩后來被選入北京少兒社出版的《感動孩子的一百首童詩》。那時沒有想到,幾年之后,我能寫郵件給汪國真老師,向他直接表達我對他的感謝和尊敬。
讀書是一種興趣
我一直向往傳統的書齋生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坐在素潔的窗下,讀一本素凈的書。身下是素樸的竹椅,窗外是隨風輕搖的素枝。如果手中的書,又剛好符合自己的心境和精神氣質,讀書是件多么賞心悅目的事啊。
每次走在大街上,我最抵擋不住的,就是書店的誘惑;而一旦走進去,十有八九會徜徉書間,指間滿是油墨的香氣。我的零用錢基本上都用來買書。我不喜歡讀借來的書,它會讓我有種緊迫倉促之感,讀時便很少能從容踏實地摩挲思想,妙悟人生。當然,買書是很破費的,時常要犧牲掉其它一些美好的欲望。
家里的大部分空間都讓給了書籍,就像梁實秋老先生所言:古圣先賢,成群的名世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隊來立在書架上面等候你來點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其實這個不斷膨脹的空間是永遠也不會被占滿的,因為,被我閱讀過的書在塵世間是懂得隱縮的——當其精華已經遁入并滋養于我的心靈。
我的讀書無計劃,也無規則。無論經典著作還是暢銷書籍,我都能讀得津津有味。正書也罷,閑書也罷,或動容,或垂淚,或慨嘆,對我來說,感動就是感動,沒有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分。雖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但"唯有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打動人心的藝術往往是因為它的質樸而不是艷麗,如同世間最清澈的,永遠是孩子的眼睛。
讀書是我身心最為寧靜的時候,常常物我兩忘,與一本書相看兩不厭以至通宵達旦的事間或有之。至于我在書中得到了怎樣的震撼或者感動,卻很少和別人說,仿佛這是我的一筆財富,珍貴得不愿拿出來與人共享。
因為有了興趣,讀書所給予我的,才不僅僅只是一種繽紛的色彩,而是生活中鏗鏘作響的快樂的質地。每當柔和的燈光浸潤四壁,一卷在握,那讀書的感覺便一點點地美妙起來,像是品茶,精致而富于悠長的韻味。
想象不出,沒有書相伴的日子,會是怎樣的了無生趣。
書之味
我從沒把讀書當成是一件苦差事。書的饋贈,得于眼,而感于心。以至每次我從這個精神花園歸來時,別人常常會驚異于我突然間的成長。
當然,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都能算是閱讀。周國平曾經說過: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的精神行為。所以,讀書,總是要選擇純正的、有深度的、有品味的名家經典,才會陶情怡性,啟迪心靈,開闊胸襟和視野,才會有益于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生態度。讀書,要力拒膚淺、庸俗、低級趣味和嘩眾取寵。閱讀的質量,直接關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人文素質;閱讀的風尚,更是關乎整個社會對文化價值的傳承程度。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著太多的被當成教材的書,也有著太多閱讀教材的孩子。但我懷疑,一旦閱讀被綁附了功利的行為,一旦好端端的人文讀本被涂染了應試色彩,那么,"悅讀"便成了"苦讀",極品也淡化為快餐。
有一句名言概括了現代人的精神危機:存在的遺忘。小報雜志取代了經典名著;看電視上網取代了聽海賞月;纜車取代了真正的攀爬;游樂設施的刺激取代了精神上的冒險和愉悅。于是,經典文獻有了"繪畫"本、"漫畫"本、"簡縮"本以及多媒體,"視書"、"翻書"、"聽書"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淺學輒止取代了精細和深入,消遣取代了思考。這樣一個消解文字的時代,一個讀圖的時代,一個繁雜浮躁的時代,注定了踏踏實實求知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我們正在慢慢地離自然而去,離人文思想而去,離精神上的高度和要求而去。
我有個酷愛雨果的好朋友,曾經捧著一本《九三年》對我講:"我真想去為雨果守墓!"多么天真的愿望,充滿孩子氣的真誠和敬重。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讀《聊齋》,是一定要搬個小板凳坐到陽光下讀,因為,陽光下只有故事,沒有鬼氣。
我曾經從書架的最底層翻出幾本80年代出版的安徒生童話的小冊子,薄薄的,淡綠色的封面,繁體字,插圖非常的古典,只是紙張都泛了黃,散著潮濕的味道。但不知為什么,比起簇新華美的精裝本,這樣的小冊子更能給我的閱讀帶來一種奇妙的期待和激動。《小鬼和太太》、《踩著面包走的女孩》、《沙丘的故事》……我一本接一本地讀,發現它們距離完整差得很遠。有24小時,爸爸從舊書攤淘回一本皺巴巴的《曾祖父》,同樣淡綠色的封面,同樣泛了黃,散著潮濕的味道,對我來說,卻是意外的財富,甚至愛惜到了舍不得去讀。那個晚上,我像守財奴一樣的開心。
曾經,馬不停蹄的憂傷/張牧笛
如果聲音不記得
如果聲音不記得——我喜歡這句話的慌亂、局促、和不安。
如果有24小時,世上沒有了聲音,沒有了這傳遞情感最直接的媒介,天空、大地,人群,陷入莫大的靜寂、索然和虛空,內心被還原成空白,像剛被收割的麥田,干干凈凈。所有的聲音都轟然倒地,像雜亂的草根,萬物涌上前來,卻沒有曾經呼應的那一個。恍然間,像是一切重新來過,又像是沒有,悲傷的眼底,又蒙上了一層低處的潮濕。
將不會有人在雨中高呼,天堂,你承載了多少人的眼淚;也不會有人蹲在一朵花面前,輕語,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不會再有了,風聲、雨聲、流水聲,世界悄然無息,如同最古老的時光。夜夜期待,那驚心動魄的三個字。嘴唇顫抖的時候,它卻已在單薄的聲線中崩潰。
我愛你。盡管,你聽不到。
一個人走在大地上,懷著草木一樣的情感。多年之后,我聽著你的過去,選擇了緘默。原來聲音的消失是如此簡單的事情。此時的傾聽,與心情有關,與想象和夢境有關,與長久積壓的憂傷或者快樂有關。一只跑過身旁的貓、一場蒲公英的花雨、一段無限延伸的寂靜、留住夏日的金龜子、全世界最美好的房間、雪白的獨角獸……有如童話中溫暖的段落,如今說出來了,卻無人能懂。
沒有人知道我曾經比任何人更接近你,我也不知道。春日的櫻花樹下,你俯下身來,"吉澤,請你忘記我吧!"所有關于你的章節,風一樣吹著,喧鬧的花枝下,你的聲音,給我最真實的幻覺。這聲音不是我聽到的,是我感覺到的。從天而降的花雨,停在我身邊的獨角獸,以及你溫柔的,淺棕色的眼睛,都是我感覺到的,并且,全部留在了這樣一個春天。
"吉澤,你想要怎么樣的房間?我為你布置出來,用聲音。"
"吉澤,攢夠了錢,我就來看你,春分時吧。"
然后,的,你俯下身來:"吉澤,你忘記我吧!"于是,我真的忘記了。平靜如水。我甚至來不及抬頭看你的表情,頭腦中盤旋的是姐姐生前好友的一番話:"雪緒說她遇見的一名男生,能用聲音控制人的思想……你不認為雪緒的死因太離奇了嗎?"
短暫的眩暈。在我的面前影子忽然動搖了。新堂……是你害死了我姐姐嗎?為什么?噢,不是為什么,而是,怎么可以……是你呢……不可能,是你啊!
語言輕嗎?語言重嗎?我沒有發出一個完整的字句,我的內心,都被你掏空了。
你光潔的額頭,曾經印刻著的愛的密語,被隱藏了。16歲,情竇初開的年齡,一把初戀的火,讓一顆心灼燒,比另一顆心更加疼痛。從此,我的生命里,不再有愛情,只有相守。
不再輕易流淚,不再輕易信賴某種溫暖。
因為像你那樣,漂亮的,安靜的,溫和的,我深愛的男孩子,從此再沒有遇到。
即使遇到,我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靠近。
幸福的摩天輪,停在我青春的頂端,你像翅膀一樣上升。我的心一次次接受清理和詰問。為什么……不向我解釋呢?為什么……不聽我的解釋呢?為什么,為什么你沒有做任何事,就放棄了我,一個人承擔著兩個的悲傷,義無反顧地,走向比遠方更遠的地方。無論你朝向哪個方向,無論你走了多久,留給我的,都是這樣的靜美,這樣的安詳,這樣的無窮無盡。
你要我忘了你,難道只有忘記,才是我對這個世界眷戀的好的方式嗎?
新堂……
吉澤……
空蕩蕩的山谷里回響著內心的呼喚。樸素的音節,如同這世界原始的單純與未知。
我胸間的疼痛,連成一片,繼而沖出喉嚨,成為自己影子的一部分。如此清晰,又如此灰暗。
我是這樣忘記你,當世界的聲音忘記你。
我是這樣記得你,在忘卻的立場上,用我的聲音記得你。
水仙已乘鯉魚去
愿你記得來過,記得我們一起度過的短短歲月。
愿你記得痛過,記得分別時我的不舍和無奈。
愿你記得聽過,記得一個從我到你,愛的軌跡劃下的故事。
當璟決定放棄她的胎兒時,她講給未知的她,或者他聽的,就是這樣的一段告白。一個生命,本應巨大而無可抵擋的降臨,就這樣被結束了旅行,我們甚至看不到它消失的地方。生命的毀滅,是對靈魂的最直接的救贖。一個身體結束了另一個身體,就像,一段時間,結束了另一段時間。
暴食小孩。小姐姐。水仙。作家。迷戀。憎恨。親愛。這是在我及時意識里存在的,有關璟的一些詞語。它們隱晦、幽暗、模糊地藏在一個身體之中,以花的姿態,滋養或者腐蝕著沉重的歲月。
當初潮的璟,驚慌地躲進陸逸寒的懷里,我想起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小說《荊棘鳥》,那里面的小姑娘麥琪,也是如此驚慌地,將生命及時次不尋常的流血,傾訴給一個成熟的男人。她們多么相像,都手足無措地迎接了蒙昧的青春,并且,以徹底的信賴和的熱情,愛上了不該愛的人,神父,或者是,繼父。
是的,我和璟一樣確定,這是美好又傷痛的初戀,是伴隨成長而日漸繁茂的愛情。對于一個兩手空空的灰姑娘,愛情,是她的生命的形式,是她可以在內心掌控的暗夜的幸福。
狂跳的心臟,奔騰的思想,喧嘩的欲望……一切一切,都伴著陸逸寒的逝去而成為絕望的殘篇。身體是心靈的殿堂。可是,要經歷多少生活的傷痛,才會明白生命存在的理由?
還有小卓和優彌。他們是多么無私美好,就像天使,為各自喜愛的人奉獻著生命最初的熾熱和光彩,單薄,卻又如此博大。"一切痛苦都帶著幾分善……",忘記是在哪里看過這樣一句話,因此我相信,上帝一定曾站在很高很遠的地方,對璟說,孩子,別難過!
白色的冷酷的仙境。故事,在心中一環一環地畫著細密的紋路,多年后不知誰的心情,亦在燈下,一環一環地解讀,風一樣蔓延開的,是無數次向往卻始終無法抵達的一場幻夢。
滿是愁容的天空下,來時的路已經看不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火,讓那座"像一頭憂郁的小白象"的房子付之一炬。童話森林里的小姐弟,也斷了的一絲牽系和感覺。再也沒有危險了,再也沒有痛楚了,再也沒有愛了。穿越火焰的那一刻,一切,都是那么。
風輕了。粉紅色的指甲花開了,一朵追趕著另一朵,就像,所有關于愛的臆想。
或許,花開的意義,就在于花開;愛的意義,就在于愛;而消失的意義,就在于消失。
告別天堂
告別天堂,多美好的名字,美好得幾乎要令我相信,戀愛中的人,都是一群活在天堂里的家伙,而愛情這個深邃又殘酷的字眼,自始至終都如碎鉆,亮得耀眼,那是任何人都避不開也不愿避開的一種光芒,或許,普通的語言,根本無法形容它所帶來的幸福的沖擊力,為了愛而勇敢,為了愛而悲傷,直到,,為了愛而愛。于是神悄悄地拿走了一種叫做寬容的東西,再于是,靠得最近的人,總是傷得最深。就像孤獨的天楊,對著江東的胳膊毫無理由地狠狠咬了下去,而后又不斷自責;就像是江東,一次次在天楊跑開后追上去,說著天楊你原諒我;就像是肖強,曾經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天楊和江東,甚至是方可寒,我幾乎就要相信他們之間存在著清冽得與世隔絕般的友誼,但隨著方可寒的離開,這份脆弱的感情,終究由他一一地摧毀。從他抱起天楊的那一刻,結局應該已經明晰了吧,那些四個人擠在店里看碟的日子,是永遠永遠的,回不去了。
讀到方可寒的死,我幾乎要哭出來了。我并不喜歡方可寒,也討厭她的生活方式,但我相信她對江東的感情,哪怕只有一點點,對她來說,江東與她的那些客人應該是有不同的吧。可她也漸漸喜歡上了宋天楊,那個穿著校服,梳麻花辮,乖乖的,喜歡江東的,江東喜歡的女孩,倔強,可愛,溫柔,敏感,她像個天使。
我不知道天楊是否真正地原諒了方可寒,或者只是為了江東,方可寒也是江東喜歡的女人,雖然,我也不知道江東究竟喜歡誰更多一點,但這也已經不重要了。方可寒得了白血病,她的美麗,在雪白的病床上24小時天地沉淀下來,逐漸變得平靜,溫柔和透明。陪在她身邊的天楊也是。她們原本是活在兩個世界里的人,現在卻成了朋友。她們甚至嘗試著聊更多的事情,那是在以前她們從沒有想過的話題。
天楊讀很多的書給方可寒,每次都是,天楊輕輕地問,準備好了嗎?
方可寒點頭,然后空氣里遍布天楊的聲音,不能說是美如天籟吧,但天楊的聲音真的很好聽。
方可寒:宋天楊,我愛你。
方可寒:天楊,我想活著,我舍不得我自己。
那一刻,她終于掉下了眼淚,是為了天楊的故事還是其他什么的,把自己藏了很久的脆弱暴露了出來。
那一刻,我看清了這個女孩子的世界,縱然墮落,縱然卑微,但卻有著比任何人都脆弱和干凈的本質。她怔怔地看著天楊,那個女孩子說等她好了,要和她,還有江東,三個人一起,到一個只有陌生人的大城市里,相親相愛。
相親相愛。多誘人的一個詞語,但終究是虛幻的。
"一個星期后,我們及時次模擬考的前夜,方可寒死了。"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交代了一個女孩子的別離。天楊,江東,他們誰都沒有掉眼淚,在之后神經質的爭吵中,天楊甚至一次次惡劣地罵著已經離去的方可寒,罵著她和江東的事,甚至說江東為什么當初沒和她一起死了。但是我想,天楊一定是喜歡方可寒的,盡管她們愛著同一個男人,盡管她們是不同世界的人,但那又有什么關系。方可寒一定也很喜歡天楊,那個安安靜靜地給她讀故事的天楊,說要三個人相親相愛的天楊,善良而可愛的,天使一樣的宋天楊。
天楊也一定在罵著方可寒的同時罵著自己,也在不斷地請求方可寒的原諒,那段陰霾的日子,終有24小時是要過去的。在她做了白衣天使以后,面對與方可寒以同種方式離去的孩子,她情不自禁地對那些即將逝去的靈魂交待著,你一定要找到她,她很漂亮,很顯眼。
見到她我要說些什么呢?
你就告訴她,我很想她,還有,我很好,你好嗎?
那一刻我清晰地聽到了天堂綻開的聲音,確切地說,那不能被稱作憂傷,因為它被一種更偉大的力量支撐著,我們都從中看到了人性的復雜,或許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在譴責別人的同時也譴責著自己的靈魂,為自己的罪惡感到羞恥。而寬恕也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寬恕,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耗損情懷吧。
那個天堂,它其實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當你想著它,就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
……
不多說,好東西
。。。
書不錯,女兒喜歡!
好
書的紙張感覺不是太好
回家看應該好看。
不多說,好東西
都是給女朋友買的,她很喜歡
??(??)?ι????
嗯 不錯
1
物流贊,超級快!
很不錯呢
此書理論深厚,又有實踐性,是一本不錯的書。
紙質,不太好,而且他也不是墊腳張望那本漫畫的小說。只是一些短篇故事罷了!
封面還行,內容還沒看,九零后作家,散文集,應該不錯
挺好的,但是是送給別人的,所以我也不知道怎摸樣。送貨很快。
這本書看起來非常輕松愉快,都是寫學生時期朦朧的情感;每個人都有青春年少時。
很喜歡的一款書,陽光溫熱的時候看一看書,午后的時光就這樣渡過。
犯迷糊…買錯了書,本來想買的是寂地的繪本= ̄ω ̄=
還好呢 看這本書覺得好像是看作文呢 不過故事情節還可以 看到是萌芽的作者所以就買了
剛開始讀,感覺不錯。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有好處。
幫同學買的,雖然不是她想要的寂地的那一本,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包裝很好,速度也很快,總體來說,滿分滿分滿分!
我買的這本書印刷有問題,想客服反映了之后很快就同意退貨了。服務很好~
90后的一些心態,面對現在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有太多的誘惑,有太多的選擇,而讀這本書也許讓人靜下心,安靜一下。
小說十分好看,真是著迷于這本書。故事引人,語言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