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孫中山夫人)是在我們這個使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20世紀中一位杰出的婦女。她的漫長的一生幾乎綿延了整個世紀。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這個世紀里中國和國際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有聯系。她的個人品格是既又獨特的。凡是見到過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給予的溫暖。她給人的鼓舞力量是不分中外、無遠弗屆的,因為它是同時代的脈搏諧和一致的。
這部通俗性傳記的目的是使讀者見到她。只要可能,有關她的事跡都是用她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來敘述的。來源是所有能夠找到的她所寫的東西,包括數以百計的私人信函。在這些信函中,不少是她寫給本書作者的,還有許多是她的其他同事和友人提供的。關于她現存的信件,應該指出的一點是,盡管數量很多,但遠非她的全部通信。她在長期的地下政治活動中養成的習慣,使她對于留下有關她的活動詳情的文字紀錄十分謹慎。在必要時,她會要求受信人在閱后將信燒掉。保留下來的信件使人們更多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友情,但往往都不直接涉及時事,或者只是附帶地提一下。
總序
中文版序
及時章 青年時代:美國,1907—1913年
第二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第三章 回國和結婚:1913—1915年
第四章 孫中山
第五章 為了維護共和:上海—廣州,1916—1922年
第六章 廣州的變局:1923—1925年
第七章 繼承孫中山的遺志:1925—1927年
第八章 1927年的武漢:考驗和分水嶺
第九章 赴莫斯科:1927年8月
第十章 在柏林:1928年
第十一章 1929年的回國:一場短暫的暴風雨
第十二章 再赴歐洲:1929—1931年
第十三章 救援革命者:上海,1931—1934年
第十四章 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上海,1935—1937年
第十五章 抗戰歲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第十六章 抗戰歲月(下):重慶,1941—1945年
第十七章 在戰后的上海:1946—1949年
第十八章 建設新中國:1949—1965年
第十九章 "":艱難的日子,1966—1976年
第二十章 金色的余輝:1976—1981年
引用及參考書目
人名、地名、專名漢項對照表
譯者后記
及時章 青年時代:
美國,1907—1913年
在本書所選用的照片中,有一張中國姑娘的大學畢業照,面容堅毅、眼神深邃。她就是1913年獲美國威斯里安學院學士學位的宋慶齡。后來,她成為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夫人和助手。1949年,作為另一場更深刻的革命的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到本世紀末葉,她在快到90歲時,以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與世長辭。
宋慶齡1893年生于上海,1907年去美國求學,那時還不到15歲。她先在新澤西州薩米特市一所高中上學,不久就到南方,入佐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學院。她在學校里還有一個名字"洛士文•宋",她的親密朋友則稱她"蘇西"——對她的姓氏英文拼法簡化而來的jnx 稱。那個帶點浪漫色彩的名字"洛士文"后來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了,但另一個樸素的名字"蘇西",她卻繼續經常用于給新老好友們英文信的署名,直到生命的終結。
……
GOOD
真實的文字
滿意,正品,
好
滿意
給太太學習,很有共鳴。
第一次了解她們的生活
看了在來評
書好。
Very good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挺好的,以前從來不用去評價,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后積分可以抵現金了,才知道評論的重要性,積分的價值,后來我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里,復制到哪里,既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別是不用認真的評論了,既健康快樂又么么噠,哈哈哈
讀了一半,以后再評吧
書籍的優勢給人以啟迪,警示或學習,或獲取力量,愉悅心情,這本都給我這樣發的感覺,謝謝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比較熟悉的人物,書,還好吧
宋慶齡的一生是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的,她的個人魄力深深影響了幾代人。
這本書寫的是宋慶齡女士,她一直是我很欽佩的女性之一,所以想更了解她的生平,才買的這本書,可是讀到一半,發現大多都是寫她和孫文先生一起逃亡,以及戰爭的一些事情,覺得有點不感興趣了,歷史性的描述很多,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于宋生活方面或是修身養性方面的內容,繼續加油讀完吧~
本書通過宋慶齡的友人之筆形象而詳實的刻畫了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偉大女性,作者以新聞記者的敏銳和犀利洞悉了那個時代背景的脈搏和氣息,以傳記作者的嚴謹和務實真切地揭示了一個時代下的一位心系祖國和人民的知識女性的成長歷程,而不是在那里空喊偉大,這就為這本書賦予了于眾不同的格調和魅力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比以往我們看到的書籍更為客觀地反映了宋慶齡波瀾壯闊的一生,本書的排版不夠美觀,與書中的內容和閃耀著女性光輝的主人公不相稱,這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