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位療法是一種物理療法,它既古老,又現代;它既是現代醫學的一部分,又是能與我國傳統醫學相結合的一種環保的綠色療法;它既能在醫院里使用,又能進入千萬百姓家,做一個好的“家庭醫生”。因此,電位療法很受廣大百姓的歡迎!特別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壓力不斷加大,人們的“富貴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由于精神壓力增大,神經衰弱、失眠的發病人群也日益增多,所以要提高生活質量,人們除了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注重對自身疾病的預防。電位療法針對這些病癥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特別是對高血壓、失眠等,同時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大好處。如果和臨床治療相配合,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位療法針對很多病癥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特別是對高血壓、失眠等,同時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大好處。如果和臨床治療相配合,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平出生在1936年的北平,今年已有80歲高齡。 中國著名激光醫學和物理醫學專家;中國激光醫學創始人之一;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療分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激光學會常委;北京醫學會理事、北京醫學會激光學會主任;北京光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前激光科主任。 中國著名激光醫學和物理醫學專家;中國激光醫學創始人之一;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療分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激光學會常委;北京醫學會理事、北京醫學會激光學會主任;北京光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前激光科主任。
第 1 章 生命與電能 第 2 章 電位療法的原理、特點和優勢
三、生物體中的電能
1.生物電的發現 1780 年意大利生物學家伽伐尼偶然發現 用金屬刀尖碰到被解剖的青蛙腿外露神經時,蛙腿會發生抽搐 現象,經過一系列研究,直到 1792 年證實生物電的存在。 2.生物電的來源 目前尚不清楚生物電的來源,但目 前公認的理論是生物電來源于細胞。 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細胞膜將細胞和 外界分開,但又存在一定通道使細胞可以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細胞內外一般存在多種離子,膜內主要是K ,膜外主要是Na 和 Cl-。在正常情況下,細胞膜內帶負電,細胞膜外帶正電。 若取膜外電位為零。則膜內電位一般為-100 ~-50mV 伏, 該電位稱為靜息電位。 當可興奮組織(如神經、肌肉、腺體的細胞)受到外界刺激時, 則細胞可以興奮。當外界刺激達到一定閾值時,細胞膜對離子 的通透性會發生突然變化,細胞內外的離子濃度也會發生改變, 細胞內的電位可從負電位忽然變為正電位(20 ~ 30mV),大 約不到1ms 時間內,又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這種變化的電 位稱為動作電位。有些細胞(如神經細胞和心肌細胞)不僅在 外界刺激下能產生動作電位,而且有傳導興奮的功能,神經系 統正是靠傳導各種興奮對人體各器官的生理過程起到調節作用, 使人體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3.電子傳遞是生命的基本活動 每個細胞就是一臺微型發 電機,不斷地產生電能(生物電),人體任何一個細微活動均 和生物電有關,生物電在人體內的流動是無頭無尾的。它的每 一個細小結構都處于閉環狀態。1983 年瑞典諾登斯強姆教授證 明生物體內都存在生物閉合電路。并發表了《生物閉合電路》 專著。他指出人體除血液循環系統、淋巴循環系統外,還存在 第三循環系統,即人體復雜的電網系統。 如果某細胞、某器官或某系統的閉合電路出現了功能障礙, 那么該部位就會出現生理功能衰退。如果激活病理狀態的生物 閉合電路,則會產生不同的生物效應。如血循環和微循環改善等。 人體存在生物電,如心臟搏動時產生 1 ~ 2mV 的電壓,眼 睛開閉會產生 5 ~ 6mV 的電壓,讀書和思考問題時大腦會產生 0.2 ~ 1mV 的電壓。由于正常人的心臟、肌肉、視網膜、大腦等器官生物電的變化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如果這些生物 電發生變化,則可能產生疾病,故可作為診斷之用。 電荷在機體復雜的調節功能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德國貝爾教授曾指出:“生命的基本活動實質是電子傳遞,當 電子傳遞停止時,人的生命也就終結了。” 目前,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和醫學家都認為“人體是一座 真正的發電站,細胞就是無數臺發電機,不斷地產生電能,即 生物電。如果處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電能無法釋放,它便以 靜電的方式積存下來,這樣,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生命運動的本質是電子傳遞,生命中每一秒都有數十甚至 上百庫侖的電荷在體中流過,成年人體內每秒約有45A 電流流 過。正常電荷的消耗和供應是 1 ∶ 1,這樣才能維護人體正常生 理功能。 人類的健康和壽命取決于人體帶電量的多少,電足則體健, 電虧則體衰;電足血行,電虧血滯。假如兒童儲有 電量, 按比例中年人應儲 50% 電量,老年人儲有 20% 電量,體弱多病 者儲電量很低,生物電消失,生命也就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