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關歷史的研究又是建設海關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中國海關的各種歷史現象,剖析各歷史時期海關管理理念、管理內涵、管理技術、管理方法,辨證地評價歷代海關管理的得失,可以研究總結中國海關管理制度或體制的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為海關管理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現狀海關制度的建設提供參考。
本書作者以多年來探索中國海關史的心得為基礎,利用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翔實的資料,加以系統梳理,選取了150項涉及中國海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重要管理思想或理念等方面的內容,運用易于理解的文字,生動流暢地敘說端詳,有利于讀者了解中國海關歷史發展的始末,增長并豐富歷史知識,領會海關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這是本書的優點和特色。
本書以時間為順序,從中國海關的起源,一直說到海關實行關銜制。全書分古代、近代、現代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再分為50個小部分,、系統地記述了中國海關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古代部分
1. 國家、外貿與地理環境
——海關產生的一般條件
2. 華夏系國家的形成
——中國古代海關產生的政治條件
3. 遠古中國的對外貿易
——中國古代海關產生的經濟條件
4.中國海關最早產生于何時
——海關起源諸說簡介
5.對夏、商、西周的設關考證
——是否具備海關的本質特征
6."關市之賦"與"形班征稅"
——置疑春秋時期的"關稅"
7.《周禮》中的司關制度
——兼談歷史文獻的鑒別與使用
8.鄂君啟金節
——現存的戰國通關憑證
9.海關管理思想的"百家爭鳴"
——豐富而多元的珍貴遺產
10."關"與"關都尉"
——秦漢時期的陸境邊關、關吏及其管理
11.最早的走私罪名
——漢朝律令中的"闌"
12.漢朝創設的"關市"
——海關兼具管理與外貿職能之始
13.漢朝的"候官"
——有關迎送賓客與稽查之職的史料分析
1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互市"
——各政權維護與開拓外貿的努力
15."交市監"與"互市監"
——隋唐時期的邊關與管理
16.周慶立
——最早的"市舶使"之疑
17.唐朝市舶使的職能
——最早的市舶管理
18."廉泉"與"貪泉"
——關于古代海關的廉政
19.五代十國時期海外貿易管理機構的出現
——割據戰亂中的發展與進步
20.兩宋時期的"三司"
——市舶管理機構的設定、完善與變化
21.宋朝的市舶管理制度
——服力于"開源斂財"的經濟國策
22."榷場"
——宋遼夏金時期的特殊邊貿場
23.宋遼夏金時期的榷場管理
——嚴密監控下的創新
……
近代部分
現代部分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