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認得出好創意。印刷機、鉛筆、抽水馬桶、電池、互聯網、GPS、Google——這些都是絕妙的創意。然而,它們是如何產生的?被喻為“科技界的達爾文”的史蒂文 約翰遜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中,提供了深具啟示意義以及有論證實據的答案。
作者史蒂文 約翰遜以富有感染力、包羅萬象的風格游歷于多重領域,從神經生物學、都市研究,到網絡文化,找出了獨特創新背后的7大關鍵模式,深入人類600年重要發明的創新自然史,找尋它們的蹤跡。他檢視了特定情境如何加速創新進程、實體環境,以及如何使眾人與創意齊聚一堂,從而造就出偉大的創意。
從達爾文到蘋果(Apple),從萬維網到Google,作者審視了近代的創新樞紐,汲取出適用法則,以及出現在創新過程中的共通點。他的發現不但引領我們重新認識創新的根源,也提供了許多有用的策略,以培養突破性的創意。
上榜2014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榜
經濟學人》年度圖書,“數字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TED演講人史蒂文 約翰遜經典力作。
作者深入人類600年重要發明的創新自然史,首度揭開創新源起的7大關鍵模式。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暢銷書《史蒂夫 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 艾薩克森聯袂推薦。
你知道印刷機的創意其實來源于葡萄酒榨汁機嗎?你知道化學家凱庫勒是在夢里發現了苯分子的結構嗎?你知道設計出空調的偉大發明家開利,初的想法只是為了調節空氣的濕度嗎?你能想到格雷特巴奇是把人的心臟想象為一臺不能正常發送或接收信號的收音機,從而發明了心臟起搏器嗎? 你知道為什么三個男人能在6個月的時間里創建出YouTube,而一大批專家委員會和電子企業卻花了20年的時間才使高清電視成為現實?《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將為你揭開這些好創意的奧秘。
湛廬文化出品。
史蒂文 約翰遜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媒體理論家,被《展望》雜志(Prospect)譽為“數字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TED演講人。
其著作多聚焦于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包括《涌現》(Emergence)、《幽靈地圖》(The Ghost Map)等8部暢銷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創立了許多深具影響力的網站——包括新近成立的outside.in,并為《時代周刊》、《連線》、《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撰寫專欄文章。
[目錄]
中文版序 為什么創新對當下的我們如此關鍵 /I
引言 珊瑚礁,城市,網絡 /001
第 1 章 創新就是一扇不斷打開的門 /021
創新模式 1:相鄰可能
相鄰可能有一種奇異的美,因為一旦對它的邊界進行新的探索,之前的邊界就會重新擴展。新的組合變化為另一些變化,提供了進入可能空間的鑰匙。就好像是一座施了魔法的房子,你每打開一扇門,都會發現一些新的、別有洞天式的美景。如果你不停地推開眼前的新門,最終你就可以走遍一座宮殿。
從小雞孵化器、嬰兒恒溫箱到育嬰器
讓創新的邊界無限擴展
獨立重復與創新的可能性
超前的想法與創新的受限性
第 2 章 在思想的大池中讓信息外溢 /041
創新模式 2:液態網絡
讓信息得到流動,從而把一種“固態”網絡轉變成一種利于好創意出現的“液態”網絡,有時候只要推開一扇門就足夠,但是有時候,可能還需要移動一座墻,給思想一個可以流動的空間。
一個好創意是一個網絡,也是一個群體
連接模式與隨機性環境,生命起源的創新
實驗室會議,好創意誕生的地方
MIT 的 20 號樓和微軟的 99 號樓
第3 章 好創意永遠是時間的玫瑰 /063
創新模式 3:緩慢的靈感
維持一個靈感的存活更多的只是慢慢地培育它,而并非是一種汗流浹背式的辛苦耕耘。只需要給靈感足夠的營養,并且讓它生長在能讓根須建立新連接的肥沃的土壤里,然后,給它時間,靜待開花結果。
掉進黑洞的 “鳳凰城備忘錄” 與 “明尼蘇達式猜想”
讓靈感在時間的滋養中慢慢成形
馬爾薩斯頓悟
摘錄,讓舊靈感與新思考生出新連接
探詢一切的萬維網
20%創新時間
第4 章 機緣巧合的力量 /091
創新模式 4:意外的收獲
就像在一個正在煮沸的思想大鍋里,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創意不斷翻滾著、沸騰著,于是種種新奇的活動便出現了。在這樣的狀態下,只要一瞬間,各種想法的新連接形式便會形成。于是處處所見的都是一些不曾預設過,且出人意料的新的活動或連接形式。
夢境,孕育創意的“原始湯”
大腦,在噪音中不斷形成新的連接
意外收獲從哪里來
DEVONthink,我的創新工具
網絡,發現更多意外收獲的引擎
用開放式創新找到激發偶發連接的平臺
第 5 章 絕佳的創新實驗室總是有“污染”的 /119
創新模式 5:有益的錯誤
偉大的發明家犯的錯誤要比普通人多得多。人類的錯誤史也許要比那些發明更有價值、更有趣。真理是千篇一律的,你需要懷有一種被動的傾向才能尋找到它,而錯誤是變幻莫測的。正確的想法會使你停在原地,而錯誤的想法會迫使你去探索。
三極管,接二連三失敗的產物
格雷特巴奇與心臟起搏器
噪聲、異議和創造力的關系
錯誤鑄就了人類
第 6 章 讓不相關變成相關 /135
創新模式 6:功能變異
當你打開一扇門,發現里面有一堆木頭和一個壁爐時,那些用以照亮黑暗房間的火柴就有了一個不同的功能,這種可以幫助你看清事物的工具最終卻給你帶來了溫暖。
從葡萄酒榨汁機到古騰堡印刷機
城市、第三空間與功能變異
將一種媒介中設計的話語遷移到新的環境中
咖啡館模式,弱關系下的創意空間
蘋果公司的壁壘模式
機會總是垂青于那些具備關聯性思維的人
第 7 章 在生態圈中不斷成長 /155
創新模式 7:開放式“堆疊”平臺
平臺建造者和生態系統工程師不僅在融合的可能性方面打開了大門,更打造了全新的場所。舊觀念有時會使用新房子。新創意必須使用舊房子。“堆疊”平臺的真正好處在于,你不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識。正如燕雀不必付出鉆洞和推倒大樹的代價,它只需懂得怎么鳴叫就夠了。
一座珊瑚礁就是一個平臺
GPS 與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Twitter,具生產力的開放式平臺
平臺的循環利用
用污染和海水建造水下城市
構建網格生態系統
結語 第四象限,偉大創意的誕生 /181
附錄 人類600年重要發明創新年表(1400—2000) /205
引言 珊瑚礁,城市,網絡
達爾文的悖論
1836 年 4 月 4 日,在印度洋東部廣闊的海面上,東北季風已慢慢停息。夏天的海面風平浪靜。基林群島(Keeling Islands)由兩個小環礁合圍而成,包括離蘇門答臘島以西970公里的27個珊瑚島。群島邊,藍藍的海水平靜無波,觸手溫潤,令人沉醉;解體珊瑚上的白沙閃閃發亮,令海水增加了幾分藍意。在一處岸邊,平常都會見到更大一些的海浪,而那24小時,卻異常平靜。在熱帶廣袤無邊的藍天下,查爾斯 達爾文(Charles Darwin)走到水邊,看到了島邊圍繞的活珊瑚。
幾個小時的時間,達爾文走走停停,仔細觀察著那些長勢極好的珊瑚。那一年,達爾文 27 歲。在遠離倫敦約 11 300 公里的這個小島上,他站在懸崖上——雙腳踩在根基位于海洋深處、而頂部幾乎觸及海面的海底山頂,思維徘徊在關于這座山峰如何形成的想法邊緣。在他的腦海里,一個猜想即將破土而出。這個猜想可以解釋這座山峰的形成原因,也將被證明是他科研生涯中及時個偉大的突破。同時,他也開始對另一個靈感進行探索,雖然它有些模糊,還沒有成形。但這個靈感最終引領達爾文登上了 19 世紀知識殿堂的頂峰。
在達爾文的四周,珊瑚生態系統里的各種生物迅速移動,閃閃發亮。種類之多讓人驚嘆不已,有蝴蝶魚、雀鯛、鸚嘴魚、拿破侖魚、神仙魚;此外,還可以看見金色的小魚群“仰仗”盛開的珊瑚花上的浮游生物為生,以及長有尖刺和觸手的海膽與海葵。雖然眼前的奇景令達爾文眼花繚亂,但他的思緒卻已穿過表面,去探尋更深處的秘密。4年后,達爾文出版了《乘小獵犬號環球航行》(The Voyage of the Beagle)。在書中,他寫道:“熱帶海洋里到處是有機生物,數不勝數。對這些生物充滿好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個人覺得,很多自然學家在描述那些海底洞穴里的美景時,用詞不實,過于渲染。”
從那24小時開始到幾周以后,達爾文并非只是沉醉于所見到的海底奇景,而是一直思考著一些問題,并試圖解開那些不計其數的生物背后的秘密。在基林群島的地面上,動植物的數量和種類并不多。就植物而言,只有少量椰子樹、苔蘚和雜草。他寫道:“陸地上的動物,比植物還貧乏。”只能見到少量蜥蜴,很難見到真正的陸地上的鳥類。此外,就是一些隨著歐洲的船只漂洋過海“移民”到當地的老鼠。達爾文對這種情況不屑地搖頭說:“除了豬,再也看不到任何本土四足動物了。” 引言 珊瑚礁,城市,網絡
雖然有評論指出,作者所考察的大量創意發明故事都早于1930年,但我覺得這恰是本書的亮點。創意需要深厚的土壤。創意的萌發和涌現,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注和耕耘,所結出的果實,或許看上去是機緣巧合,或許常常是“有心栽花”的堅守與“無心插柳”的偶然——但這些故事的背后,都折射出“深厚土壤”并非一蹴而就的虛浮,更不是急功近利的焦躁。作者看似輕松、流暢的故事講述,背后則是創新土壤的朝夕之功和日壘層土的歷史積淀。
段永朝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描摹了人類接近神明的一次次努力!或許我們無法從這些羚羊掛角、神龍一現的璀璨中學到某種方法,但是我們能夠看到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極限,從而興奮而又深刻地沉醉在整體的偉大中。
周濤
史蒂文 約翰遜是“科技界的達爾文”。他以引人入勝的觀察與獨樹一幟的見解,引領我們認識創意的起源。如何構建能夠促進創新的環境與網絡?約翰遜發現的7大關鍵模式提供了答案。雖然有評論指出,作者所考察的大量創意發明故事都早于1930年,但我覺得這恰是本書的亮點。創意需要深厚的土壤。創意的萌發和涌現,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注和耕耘,所結出的果實,或許看上去是機緣巧合,或許常常是“有心栽花”的堅守與“無心插柳”的偶然——但這些故事的背后,都折射出“深厚土壤”并非一蹴而就的虛浮,更不是急功近利的焦躁。作者看似輕松、流暢的故事講述,背后則是創新土壤的朝夕之功和日壘層土的歷史積淀。
段永朝
不錯啊,價格合適243184
這本書非常好
內容可以,論述一般。
好
經典之作,陪伴心靈的一次旅程。
good!126132
不錯的書,很好
性價比不錯。
不錯的一本書,挺實用的
幫朋友購書,評論賺積分... ...
幫朋友購書,評論賺積分... ...
幫朋友購書,多寫幾個字賺積分
不錯,值得購買。
寫得很生動也蠻好的,看了這書我對它很感興趣……
《經濟學人》雜志赫赫有名,相信書不會錯的,還沒看,等有時間再靜心閱讀。
頂級商戰經歷,傳奇的職場故事,銷售策劃案例值得入手適合多度幾遍
這本書是幫朋友買的,內容沒有看過,所以就不評價了,包裝不錯,比一起買的另一本要好,書很輕。
和需要的不一樣,主要分析創新怎么來的,不是如何去創新。
方便、快捷,不用去大賣場,適宜上班族92674
此次購物很不滿意,快遞太慢太慢了,第五天才慢慢的到,物流太差勁了。13787
科技需要運氣,也需要思路開闊,這邊失敗了,就成就了別的方面。
作家,《史蒂夫·喬Q布斯傳》、《愛因斯坦傳4》作者I 這是一本光芒四射的著作!約翰遜是后
讀書日時網上推薦的書,介紹每個創意的誕生故事,讀后也做個創客。
書本身很好讀,脈絡清晰,排版工整,書前面的一張脈絡圖也不錯。就內容來說,和我預想的并不同,整本書的重點在于描述創新的條件究竟為何,要在怎樣的情景和準備之下“容易”生長出創新的成果,書中概括為創新誕生的“模式”,每個模式追加了幾個例子佐證說明,即并不著重描述科研思路本身而大肆討論條件。大概科研總有運氣成分,盡人事聽天命,不過做好本分努力堅持,其他的……就上帝保佑。可以一看,最起碼可以用來評估評估,自己到底有沒有處于有利條件之下吧。
連接是創新的源泉,開放、交流的互聯網與城市聚居顯然都有利于創新思想的產生,但是有影響的創新必然是植根于時代的需要、必然是可以就地取材的
很有趣的書,通過對創新史的梳理總結出潛在的規律。保持思想和行動的靈活、柔軟和連接,在積極的嘗試、耐心的等待和電光火石的碰撞中尋求good ideas
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經濟學人》年度**圖書;“數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經濟學人》年度**圖書;“數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經濟學人》年度**圖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