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之一。主要內容包括電離輻射基礎知識與劑量、輻射生物效應與分子機理、放射損傷與生物劑量估算、核素內污染與促排、輻射監測技術與方法、輻射防護基礎與防護體系、放射性廢物管理,以及近年國內外有關電離輻射防護與安全管理的進展,兼具理論性、實用性和可讀性。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放射醫學與防護專業方向的教學與參考,也可供從事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放射工作人員參考。
“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上海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出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福家先生擔任總主編。
叢書的編委及作者都是活躍在核科學前沿領域的學者,如核反應堆工程及核安全專家王大中院士、核武器專家胡思得院士、實驗核物理專家沈文慶院士、核動力專家于俊崇院士、核材料專家周邦新院士、核電設備專家潘健生院士,還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等一批有影響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來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單位,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等。本叢書是他們研究成果的薈萃,其中多項研究成果獲或省部級大獎,代表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叢書涵蓋軍用核技術、民用動力核技術、民用非動力核技術及其在理、工、農、醫方面的應用。內容系統、、前沿,具有實用性、指導性和參考價值。
叢書讀者對象為高校核工程學院及相關核研究所的廣大師生與科研工作者、與核交叉領域的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核電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想了解該領域的其他人士。
第1章電離輻射概述
1.1輻射的概念和種類
1.2放射性
1.3電離輻射的來源
1.4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2章電離輻射防護領域中常用的量和單位
2.1基本量和單位
2.2防護量和單位
2.3監測實用量和單位
2.4外照射劑量的計算
2.5內照射劑量的估算
第3章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
3.1確定性效應(有害的組織反應)
3.2隨機性效應
3.3其他輻射效應
3.4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影響因素
3.5關于電離輻射健康效應的概述
第4章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分子基
4.1概述
4.2靶學說和靶分子
4.3信號轉導和基因誘導
4.4小劑量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研究進展
第5章放射損傷與醫學處理
5.1急性放射病與醫學處理
5.2慢性放射病與醫學處理
5.3皮膚放射損傷與醫學處理
第6章放射生物劑量估算
6.1生物劑量學基本概念
6.2生物劑量計指標的分類和評價
6.3常用生物劑量計方法學
第7章放射性核素的健康危害與醫學處置
7.1放射性核素毒理學
7.2有應用意義的常見放射性核素
7.3放射性核素內污染的醫學處理
7.4常用核素的促排
第8章輻射測量方法
8.1概述
8.2環境輻射測量
8.3場所輻射劑量測量
8.4個人劑量測量
8.5表面污染測量
第9章輻射防護基
9.1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
9.2我國現行輻射防護的基本劑量限值
9.3外照射和內照射防護措施
9.4放射診療的輻射防護
9.5其他核技術應用的輻射防護
第10章我國輻射防護體系
10.1概述
10.2放射衛生法律法規
10.3放射衛生防護標準
10.4核或輻射事故衛生應急
第11章放射性廢物的管理
11.1概述
11.2放射性廢物的分類
11.3放射性廢物的管理
11.4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方式
11.5醫用放射性廢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