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啟示錄》圍繞什么是生態文明、為什么要建設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主線,深刻剖析了當今全球性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揭示了走生態文明之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并探討了生態文明在我國的實現路徑。主線之下,從生態學范疇揭示了全球性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人類提供了資源、環境、生態三個服務功能,三者一榮俱榮,一榮俱損;人類消耗了過多的資源,必然排出的廢棄物就多,廢棄物多了必然造成環境的污染,環境污染反過來又使得人類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相應減少,資源減少和消失的同時其環境功能、生態功能也隨之減少和消失。
及時篇歷史的回望
人類文明的轉型與演進
為什么生態危機“毒瘤”靠工業文明自身無法去除
環境非正義:環境有問題,但問題不是環境
自然之子or自然主宰
生態文明的誕生
中國的獨特機會——直接進入生態文明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
第二篇人類的家園
誰創造了地球
地球生命的誕生
宇宙的奇跡——地球
生物圈有“天網”
自然界有智慧
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的幾大主角
生態系統價值幾何
那些消失的文明和生態災難
第三篇增長的極限
全球生態危機的生成
中國的“增長極限”
土壤之殤
感染的“血脈”
為什么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我們走不了
放開二胎考驗中國資源
污染轉移面面觀
資源戰爭
氣候變化終非謊
第四篇路徑的選擇
生態文明路徑: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生態文明呼喚綠色GDP
讓法制長出鐵齒鋼牙
用好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
能源轉型進行時
請“低配”你的生活
共同的責任
水不知道邊界
參考文獻
例如,日本向菲律賓轉移污染嚴重的燒結廠,就是因為這個燒結廠的污染程度不符合日本本國的環境標準,但是卻符合了菲律賓的環境標準,有生產的合法性。同樣的現象也更多地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舉不勝舉。
作為資源供給的一個重要來源,中國每年從美國、西歐各發達國家進口數千萬噸的廢棄物。其中廢舊塑料進口超過1000萬噸;全世界每年產生的5000萬噸以上的電器和電子廢品中有70%以上被運到中國。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對資源的需求,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有關專家對廢棄物貿易的研究發現,許多進口廢物在中國經過再生處理后的產品往往又運回發達國家,沒有起到補充國內資源不足的作用,付出的環境代價只換來微薄的利潤。
如果說轉移污染產業和可回收垃圾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全球化分工”和“產業流動”所致,那么轉運有毒垃圾就是赤裸裸地“入侵”了。發達國家采取付給高額處理費的形式,將那些難以處理和降解的垃圾輸往發展中國家。據報道,根據廢物毒性水平的差異,歐美等國對廢棄物處理的成本大概是每噸160美元至3000美元,平均每噸廢物處理成本約為1000美元;而在發展中國家平均的垃圾堆放費用僅為25美元。從本國利益出發,一些西方國家采取了“我出錢,你處理”的方式。在一些只顧眼前蠅頭小利的企業和生產經營者的“幫助”下,我國也成為受害者之一。發達國家輸出的污染垃圾在發展中國家由于技術、資金的不足,無法處置,只能大量地露天堆放或者掩埋到地下,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污染后果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