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全新修訂版): 她是詩人、作家、建筑師,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在沈從文眼中,她是“絕頂聰明的小姐”;在胡適眼中,她是一代才女。“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更是對她一生好的評價。
她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她的才情,她的美貌,曾經照亮一個時代。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白落梅用清麗宛轉的文字,詩一般的意境,為讀者講述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傳奇人生。
《我用盡青春,只為尋你:徐志摩傳》:他有相看又相嫌的妻子,有相戀又相離的紅顏,有相愛又相怨的愛人,亦有相識又相忘的知音。他的每一段緣分都令人追憶流連,又感慨萬千。其實也只是尋常情感,尋常男女,可他卻生生將冷暖陰晴的生活演成了傳奇。他將民國的詩情和浪漫背負于身,令無數名媛佳麗為之傾倒,并亦享盡人間風月,斷送似錦前程。他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活躍一時并有相當影響的作家。他的一生很短暫,但卻給世人留下了《再別康橋》等著名作品。白落梅以獨特的語言,冷靜的視角,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擁有復雜感情經歷的詩人的人生歷程,帶你發現一個真性情的徐志摩。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全新修訂版): 倉央嘉措的一生充滿傳奇,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純美的情郎。這個具有才華的詩人寫下了感動人間的情詩,在三百年前感動了無數人,在三百年后依然在感動著現在的人們。他用生命,演繹了一場詩歌之美。白落梅用潔凈、美麗的語言,將倉央嘉措的生平與他的詩歌地結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真實而又深情的倉央嘉措。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全新修訂版):
白落梅代表作,現象級暢銷書,出版五年,銷量高達300萬冊,持續五年位居各大圖書銷售網站傳記文學排行榜前列。
作者親自修訂并重新做序,新增18000字內容。
附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小傳,白落梅次用完整篇幅講述了三人與林徽因的情感糾葛,為新版一大亮點。三段傳奇的愛情故事就像一個美麗而不可觸碰的童話,引人們無限的遐想。
雙色印刷,配精美插圖,隨書附贈作者手寫寄語"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書簽一張。
我用盡青春,只為尋你:徐志摩傳》:
現象級暢銷書《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姊妹篇,白落梅2016年全新作品。
徐志摩是中國近代文壇上影響力的詩人,且一直是文化界的熱點,經久不衰且歷久彌新。白落梅以其獨特的語言,冷靜的視角,傾情五年,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擁有復雜感情經歷的詩人的人生歷程,帶你發現一個真性情的徐志摩。
當代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的"江南水鄉"主題的作品作為本書插圖,四色印刷,值得珍藏。
附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三位民國奇女子小傳。
隨書附贈白落梅手寫寄語"隔著山水人海,亦要相望相安"印刷版書簽
在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全新修訂版):
《在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在市場上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倉央嘉措傳記版本。
全新增訂版,收錄作者新序。20000字全新內容,還原了充滿"人性"的倉央嘉措的傳奇經歷,是一個再現了作者創作意圖、創作水準的珍藏版本。
配精美插圖。中央美術學院大鵬教授為本書量身配圖,值得珍藏。
附贈白落梅手書 倉央嘉措情詩海報和明信片。
白落梅, 一個帶著梅花氣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靜無爭。江南人物,隱世之才。 其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四十余篇,讀者盛贊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
她開創了“唯美傳記”這一全新暢銷書領域,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家。代表作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等。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全新修訂版)
新版序 遇見林徽因
前
及時卷 夢中期待的白蓮
剎那緣起
夢中白蓮
老宅光陰
人間萍客
青春初識
第二卷 那一場康橋絕戀
漂洋過海
邂逅倫敦
康橋之戀
相逢是歌
轉身天涯
第三卷 愛真是一場修行
碧海情天
落花流水
煙火幸福
愛是修行
各自安好
第四卷 漫步紅塵煙火里
陌路交集
塵埃落定
山間靜養
癡愛一生
后會無期
第五卷 你是人間四月天
陰晴冷暖
離合幻夢
人間四月
沐浴戰火
小鎮驛站
自我救贖
第六卷 人生聚散兩依依
焚書取暖
此消彼長
聚散依依
翩然辭別
盛筵散場
化生千百
附錄一:林徽因生命中的三個男人
不信人間有白頭--梁思成
美人如花隔云端--金岳霖
我本將心托明月--徐志摩
附錄二:林徽因詩歌選
附錄三:林徽因年譜
我用盡青春,只為尋你:徐志摩傳》:
前
及時章 民國風景
第二章 深宅舊事
第三章 朝花夕拾
第四章 亂世浮煙
第五章 有鳳來儀
第六章 北國知遇
第七章 天涯道路
第八章 雨霧之都
第九章 康橋之戀
第十章 慧極必傷
第十一章 了斷前緣
第十二章 擦肩而過
第十三章 依從因果
第十四章 人世訣別
第十五章 飛鳥新月
第十六章 命里紅顏
第十七章 民國女子
第十八章 一往而深
第十九章 終成眷侶
第二十章 草木香遠
第二十一章 海上花開
第二十二章 半生青衣
第二十三章 新月如洗
第二十四章 漸行漸遠
第二十五章 再別康橋
第二十六章 生活修行
第二十七章 山南水北
第二十八章 飄蓬流轉
第二十九章 幻滅無形
第三十章 緣有盡時
附錄一: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開到荼蘼花事了--張幼儀
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一生愛好是天然--陸小曼
附錄二:徐志摩詩歌選
附錄三:徐志摩年譜
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全新修訂版):
及時卷 但曾相見便相知
探尋
緣聚
信仰
夢境
輪回
秘密
第二卷 落花比汝尚多情
神山
訣別
坐床
囚鳥
問佛
渡口
第三卷 為卿憔悴欲成塵
風情
煙火
罪證
錯誤
執迷
破碎
第四卷 此行莫恨天涯遠
成敗
煙云
劫數
菩提
慘劇
誓約
第五卷 不觀生滅與無常
圣湖
玄機
塵網
秘傳
重生
獨活
第六卷 不負如來不負卿
天涯
歸宿
轉世
容顏
宿緣
因果
后記
附錄一:倉央嘉措情歌 于道泉譯
附錄二:倉央嘉措情歌 曾緘譯
附錄三 倉央嘉措年譜
o新 版 序o 遇見林徽因
盛夏的江南,年年如舊,細雨迷蒙。微風翻開潮濕的書卷,墨香淡淡,恍若隔世的相逢。閑散無事,打理庭園的草木,煮藏于柜中的老茶,擦落在桌上的光陰。我亦不過是出入煙火的平凡眾生中的一個,看似清凈無爭,實則有所求,有掛礙。
其實,我和她之間,只是隔了一道民國的往事如煙。她依舊停留在人間四月天,雖被世人愛慕,亦被誤解,卻始終做她清雅的白蓮,不擾不驚,不生不滅。我則在平淡的現世,經受尋常的離合悲歡,生老病死。
五年,多么悠長的歲月,卻亦只是剎那光景。那時的我,清貧簡凈,卻值妙年錦時,素心如梅。那時的我,也有過美好的愛情,聽雨打新荷,夜夜到天明,無有倦意。那時的我,沒有名氣,寄居在江南老宅,唯草木知心,舊物情長。
那段光陰,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再不復返。如今,我過上了安逸雅致的生活,每日喝茶聽雨,不問世情,從容自若。只是華年不再,我被人辜負,又負了人。當年心事依舊,除了老去滄桑,一切無多改變。
這期間的時光,總有人詢問蓮荷的消息,打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背后的故事,甚至找尋白落梅的下落。那個民國女子,亦因了這本書,被迫行走于今世。只是所有與她相關的言論,皆如天上云,水上萍,虛幻縹緲,不真實,無可依。
我與林徽因隔了時空滄海,本毫無瓜葛,偶然的相逢,竟結下如此深刻的緣分。一切皆為巧合,非她所愿,亦非我所求。只是聽從世事安排,漫不經心,又順意自然。隱藏于背后的故事,太過渺小輕微,不提也罷。
我總說,人不生情該多好,如此便無有糾纏,無有悲喜。素日里,只與山水花草做伴,心性淡然,日閑風靜。只是,無情之人又如何寫出有情之字,縱是對草木,亦要付諸真心。我對文字的喜愛,雖不算深沉,卻是此生離不了的牽掛。
我本不慕名利場,不愛富貴鄉,只想做一個沒有志向、散淡無為的看花人,在草木深深的庭院,盛露煮茗,摘花簪頭,不負似水流年。奈何因了這位民國女子,我有了今時際遇,得人喜愛,亦受人責備,蒙人贊賞,亦有人厭棄。今日種種榮辱得失,我皆感恩,視作多年孤影耕霞所得的果?報。
我的人生,該是繁花滿枝,然轉身走過,也只是虛空一場。一如亂世浮生,她亦是佳人寂寥,雖驚艷四座,傾倒眾生,也抵不過萎落成塵的宿命。所幸,她始終美麗,被封存在書卷里,不被歲月所傷,更不為世人修改結局。
作家席慕蓉說: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林徽因還是那朵蓮,亭亭枝蔓,植于民國的城池,端然而立,風華絕代。有關她的情事,已被太多的人知曉。無論是徐志摩,還是梁思成,又或是金岳霖,都只是打她身邊經過的路人,縱算有過漫長的交集,終沒有誰陪她走到。
不要問她到底愛誰多一些,又或者,她到底是誰的白蓮,花落何處,情歸誰心。于我心里,她只是一位民國女子,縱有傾城之姿,到底柔軟多情。她看似清醒明透,波瀾不驚,又可知,其內心的山水,從來無人能懂。
我亦如是。數載漂泊如社燕,一生知己是梅花。但草木不言,你對之托付情深,所換取的,或許只是寡淡的收場。愛梅心事,以及遮掩于文字背后的情結,又有誰人可解?而你們來到江南,只為尋找梅花的痕跡,以及與我相關的氣息,又是否尋到了些什么?
不過是途經煙柳畫橋,迷失在一條悠長的雨巷中。恰如當年的我,與林徽因那場邂逅,好似要將她的一生都看遍,所知的,卻是簡單的片段。后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徽因。你們同我一樣,與她在文字里相逢,又在文字中相忘。
物轉星移,山河不改,你還是你,我亦還是我。五年前,我曾預支了一段如蓮時光,并許諾,有一日會加倍償還。時光仍在,竟不知,我所欠下的債約償還了多少。又或是,一生一世都還不清,那么,就這樣相欠,我自心安理得。
江南的梅雨,宛若眾生的執念,不肯歇止,又理所當然。不再詢問誰,亦無須等候什么,穿過這場漫長的雨季,便是晴天。那時的你我,縱是山南水北,亦要相望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