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風水先生,因看見真地而瞎了眼睛——他發現故園煙村,隱藏著"九朵蓮花三枝藕"……
從前有一個詩人,為發地家譜中的一頁血書,來到這里,發現真地即真諦……
從前有一座故園,如千年古玉,隨時光流轉,沉入江底;但"時間"含著兩個太陽,用心將她冉冉托起——
于是,故人歸來,沉船出水……
這不是奇跡,是今人對故人故園的思念,對先輩朱空深敬意!
引子
及時部
及時章 冉瞎子與田八戲
第二章 神兵來了
第三章 新墳與蝴蝶
第四章 聚興昌
第五章 子夜蓮花
第六章 大夢初醒
第七章 多事之秋
第八章 蓼莪抱憾
第九章 詩人與"三仙"
第二部
及時章 小鶉子與大轟炸
第二章 同心同德
第三章 江水知道的事
第四章 素女撣塵
第五章 藥到病除
第六章 下巫山
第七章 勝利日
第八章 喋血小狐灘
第九章 斗轉星移
第三部
及時章 解放
第二章 "九路軍"末路
第三章 新社會
第四章 大舞臺小插曲
第五章 歸去來兮
第六章 冰冷與瘋癲
第七章 "太和是個好地方"
第八章 青樹白蛇
第九章 "大姐一身白"
第十章 春日春風
第十一章 靜夜思
第十二章 白日夢
第十三章 螳螂捕蟬
第十四章 前往白帝城
第十五章 美人粱
尾聲:一元復始
及時章 冉瞎子與田八戲
佛爺云中目光開呀,何方出了大賢才!
——民歌
七歲的譚正艾沿著半邊街一路小跑,青石板發出"咚咚"的回聲;天是青灰色的,珍珠色的流云晃動著木樓和茅草屋;江水映在墻壁和天花板上,在每一扇門窗里閃爍。可譚正艾顧不得這些,他今年七歲,正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年齡。
男孩很快就追上前面的一行人:哥哥譚正清,十二歲,正揮舞著一根楊柳枝走在最前面;七八個孩子前呼后擁,把一位衣衫襤褸的盲人圍在當中;此人姓冉,人們都叫他冉瞎子。人群從老街一路走來,穿過半邊街走向江邊。江水緩緩東流;時光向后退卻。這是多年前一個初春的傍晚。
晚風略帶寒意,冉瞎子走在人群中間,卻并不覺得冷。他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搭著一個年輕女子的肩膀。那女子粉面桃紅,走在前面,渾身掛滿樂器,數一數,有鑼、鼓、鈸、镲、二胡、一共五樣。這就是冉瞎子的女人,看上去不過二十來歲,而冉瞎子已經到了可以做她父親的年齡。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只知道她是個孤兒`,從北方逃難過來。有一次坐在楊柳樹下要飯,柳絮落在她頭上;而冉瞎子正在旁邊賣唱,伸手一摸,甚是喜歡,就將她領回去收養,并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楊花。楊花原先居無定所,靠四處乞討或幫人打點零工過活;自從跟了冉瞎子,就和冉瞎子一同住進客棧,還經常涂脂抹粉的,可惜冉瞎子看不見。而細心的路人都看得很清楚:冉瞎子低垂著圓乎乎的腦袋,下巴上稀疏的胡須卷成圈圈,幾根黑,幾根白。一路上,盡管大人孩子們吵吵鬧鬧:"冉瞎子,今天唱什么?""冉瞎子,你好有艷福噢!"可無論說什么,冉瞎子總是瞇著眼睛,笑而不答,好像在想什么心事,又好像正醞釀著新的唱段。再看楊花,穿一件水紅色對襟短襖,走路東張西望,像是在給每個孩子發糖似的,生怕漏了誰。盡管她臉上有好多雀斑,但畢竟年輕豐滿,看起來還有點迷人,尤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可惜冉瞎子看不見。
冉瞎子是個送娘兒,光緒年間出生在一只行駛的柏木船上,母親剛一生下他就死了。當時小船正經過煙村,所以后來,冉瞎子一直把煙村當作自己的故鄉。他的父親是個道士,在長江沿岸靠算卦、看風水為生。從一出生起,冉瞎子就跟著父親,坐在車上馬上或船上四處游走,參加婚喪嫁娶、祭祀、遷居等各種儀式。他也因此熟悉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與神話傳說。此外,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在雙目失明之后,又練就一身絕活:一個人能同時打五樣樂器。無論走到哪里,只要他一開唱.遠近群眾都圍攏過來。冉瞎子也因此掙到一些銀兩,而他身邊,總有一個女人幫他引路、背樂器。只是這一個一個的,背著走著,忽然有24小時,就連人帶樂器,都消失不見了,還把冉瞎子的所有錢財也一并卷走。而作為一個盲人,冉瞎子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只能苦笑著重新來過。上一回,得知自己的女人又背起樂器跑了,冉瞎子路都走不穩了,連聲哀嘆著:"唉,天一腳來地一腳,瞎子可憐哦!"可這一次,冉瞎子一掃從前的陰影——只見他低頭微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看見了楊花生得如此姣好,又看見黑暗深處,重現希望和光明。
冉瞎子原本有一雙好眼睛,他的家族都是靠看地為生。但可悲的是,一連三代,冉氏家族都因為看地看瞎了眼睛。相傳冉瞎子的祖父就曾看到過一塊真地,位于長壽縣雙龍鎮洛維村的上俞家墳。自從俞家沮墳埋在那里,后輩連出貴人。俞家人原先說好,如果風水先生看瞎了恨睛,就管他一輩子,保障他日后衣食無憂;可后來得了真地,就棄之不管了,還讓瞎了眼睛的風水先生去舂米、推磨、干重活兒。他的一個徒移看不下去,發誓要為師父報仇,破掉那塊真地。若干年后,徒弟修煉成熟,就找上門來,對俞家人說:你們家祖墳風水不好,必須遷葬。俞家人不信。這個徒弟就說:"我看好另一塊地,如果埋真了,中午十二點,就會現三件奇事:蛇打鼓、鐵戴帽、魚上樹。"結果那24小時正逢趕場,到了中午十二點,突然間晴空霹靂,天降大雨,盤在樹上的蛇都被暴雨擊落,掉在鼓上,現出"蛇打鼓"。而眾人又連忙將鐵鍋頂在頭上遮雨,現出"鐵戴帽"。加上趕場的人們將集市上的魚都掛在樹上,又有了"魚上樹"。三件事都應驗了,俞家人因此相信了那徒弟的話,決定遷葬——挖開原先的祖墳,里面飛出一對紅鯉魚;而新墳落井時,從地里挖出一只鵝蛋。遷墳之后,俞家從此就敗了。
而冉瞎子的父親,因為在白帝城下看出一座地下宮殿,也看瞎了眼睛。他還說那宮殿里,至今藏著活人活物。結果成全了一批盜墓賊,自己卻因"妖言惑眾"被官府捉拿,含冤死在了獄中。
冉瞎子本應吸取前輩的教訓,不再看地,保護好自己,尤其是自己那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可是作為風水家族的傳人,他若不看出真地,說出真諦,又怎能對得起祖先,如何捍衛家族的榮譽呢?何況煙村是他的故園。而就在十七歲那年,他偶爾發現并說出:煙村的地勢是"九朵蓮花三枝藕",結果瞎了眼睛。至于黑暗之中他的內心感受,后人無從了解;只知道大人孩子從此都叫他冉瞎子,他也并不生氣。
卻說這一行人緩緩前行;時光與江水倏忽后退:古屋翻新;青石發亮;沉入江底的河壩如鯉魚出永——那時的江水流得很急。
"小狐灘到嘍!"孩子們喊道。
"好,好……"冉瞎子點頭微笑。楊花回身攙扶,像個孝順女兒。
"小狐灘為什么叫小狐灘啊?"正艾問道。孩子們總有十萬個為什么。而在這十萬個當中,冉瞎子沒有不知道的。
"小狐灘為什么叫小狐灘?"冉瞎子低頭想了想,并一步跨到夕陽映紅的香爐石上。這是江邊天然形成的一大塊巖石,形似香爐,故稱香爐石。冉瞎子雖然看不見,但知道它的確切位置。我來告訴你們,你須卷成圈圈,幾根黑,幾根白。一路上,盡管大人孩子們吵吵鬧鬧:"冉瞎子,今天唱什么?""冉瞎子,你好有艷福噢!"可無論說什么,冉瞎子總是瞇著眼睛,笑而不答,好像在想什么心事,又好像正醞釀著新的唱段。再看楊花,穿一件水紅色對襟短襖,走路東張西望,像是在給每個孩子發糖似的,生怕漏了誰。盡管她臉上有好多雀斑,但畢竟年輕豐滿,看起來還有點迷人,尤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可惜冉瞎子看不見。 冉瞎子是個送娘兒,光緒年間出生在一只行駛的柏木船上,母親剛一生下他就死了。當時小船正經過煙村,所以后來,冉瞎子一直把煙村當作自己的故鄉。他的父親是個道士,在長江沿岸靠算卦、看風水為生。從一出生起,冉瞎子就跟著父親,坐在車上馬上或船上四處游走,參加婚喪嫁娶、祭祀、遷居等各種儀式。他也因此熟悉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與神話傳說。此外,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在雙目失明之后,又練就一身絕活:一個人能同時打五樣樂器。無論走到哪里,只要他一開唱.遠近群眾都圍攏過來。冉瞎子也因此掙到一些銀兩,而他身邊,總有一個女人幫他引路、背樂器。只是這一個一個的,背著走著,忽然有24小時,就連人帶樂器,都消失不見了,還把冉瞎子的所有錢財也一并卷走。而作為一個盲人,冉瞎子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只能苦笑著重新來過。上一回,得知自己的女人又背起樂器跑了,冉瞎子路都走不穩了,連聲哀嘆著:"唉,天一腳來地一腳,瞎子可憐哦!"可這一次,冉瞎子一掃從前的陰影——只見他低頭微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看見了楊花生得如此姣好,又看見黑暗深處,重現希望和光明。
冉瞎子原本有一雙好眼睛,他的家族都是靠看地為生。但可悲的是,一連三代,冉氏家族都因為看地看瞎了眼睛。相傳冉瞎子的祖父就曾看到過一塊真地,位于長壽縣雙龍鎮洛維村的上俞家墳。自從俞家沮墳埋在那里,后輩連出貴人。俞家人原先說好,如果風水先生看瞎了恨睛,就管他一輩子,保障他日后衣食無憂;可后來得了真地,就棄之不管了,還讓瞎了眼睛的風水先生去舂米、推磨、干重活兒。他的一個徒移看不下去,發誓要為師父報仇,破掉那塊真地。若干年后,徒弟修煉成熟,就找上門來,對俞家人說:你們家祖墳風水不好,必須遷葬。俞家人不信。這個徒弟就說:"我看好另一塊地,如果埋真了,中午十二點,就會現三件奇事:蛇打鼓、鐵戴帽、魚上樹。"結果那24小時正逢趕場,到了中午十二點,突然間晴空霹靂,天降大雨,盤在樹上的蛇都被暴雨擊落,掉在鼓上,現出"蛇打鼓"。而眾人又連忙將鐵鍋頂在頭上遮雨,現出"鐵戴帽"。加上趕場的人們將集市上的魚都掛在樹上,又有了"魚上樹"。三件事都應驗了,俞家人因此相信了那徒弟的話,決定遷葬——挖開原先的祖墳,里面飛出一對紅鯉魚;而新墳落井時,從地里挖出一只鵝蛋。遷墳之后,俞家從此就敗了。
而冉瞎子的父親,因為在白帝城下看出一座地下宮殿,也看瞎了眼睛。他還說那宮殿里,至今藏著活人活物。結果成全了一批盜墓賊,自己卻因"妖言惑眾"被官府捉拿,含冤死在了獄中。
冉瞎子本應吸取前輩的教訓,不再看地,保護好自己,尤其是自己那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可是作為風水家族的傳人,他若不看出真地,說出真諦,又怎能對得起祖先,如何捍衛家族的榮譽呢?何況煙村是他的故園。而就在十七歲那年,他偶爾發現并說出:煙村的地勢是"九朵蓮花三枝藕",結果瞎了眼睛。至于黑暗之中他的內心感受,后人無從了解;只知道大人孩子從此都叫他冉瞎子,他也并不生氣。
卻說這一行人緩緩前行;時光與江水倏忽后退:古屋翻新;青石發亮;沉入江底的河壩如鯉魚出永——那時的江水流得很急。
"小狐灘到嘍!"孩子們喊道。
"好,好……"冉瞎子點頭微笑。楊花回身攙扶,像個孝順女兒。
"小狐灘為什么叫小狐灘啊?"正艾問道。孩子們總有十萬個為什么。而在這十萬個當中,冉瞎子沒有不知道的。
"小狐灘為什么叫小狐灘?"冉瞎子低頭想了想,并一步跨到夕陽映紅的香爐石上。這是江邊天然形成的一大塊巖石,形似香爐,故稱香爐石。冉瞎子雖然看不見,但知道它的確切位置。"我來告訴你們,你"太好了!"正清說,"我外公正好給我一張弓。我拿去做一支箭,跟外公打獵去!"
"我哥哥射死過一只野兔呢!"正艾幫哥哥說,"我親眼看見的!"
"可這支箭頭,非同尋常。"冉瞎子說,"它可不是射野兔的,它射死過人哦!"
"真的?"正清問。
"沒錯,箭頭陰氣十足。"
"那會怎么樣呢?"
"挖到這支箭頭的人,將來會成為一個大英雄!"
冉瞎子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將正清抬了起來。一個孩子把剛用楊柳枝編的一頂帽子戴在正清頭上,說:"你們看,像不像大英雄?"
"就是就是!"孩子們齊聲喊道。
在一片歡呼聲中,正清昂起頭,沐浴著撲面而來的江風,儼然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可冉瞎子冷不丁說了一句:"英雄可不是好當的!"
"為什么?"正清跳下來問道。
"大凡英雄,免不了都要殺人的。"冉瞎子說。
"噢,殺人嘍,正清要殺人嘍!"孩子們叫道。
正清辯解道:"殺死敵人,有什么錯?"
"有什么錯?——殺人可不像是演戲那樣,殺的是真人,流的是真血啊!"
"那又怎么樣呢?"正清問。
冉瞎子接著說:"血流多了,人就沒命了。養一個孩子多不容易。母親一口一口把孩子喂大,一針一線地縫制衣裳。到了戰場上,"砰"的一槍,人就沒了!"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你們看!我挖到的!"又一個孩子跑過來說。大家一看,他手里舉著半只陶碗。
"要飯的!要飯的!"幾個孩子一邊說。一句話說得這孩子好不傷心,可不是嗎?他從小就在街上要飯。 傷心的孩子走到冉瞎子面前求助。冉瞎子摸了摸那半個瓷碗,又模摸孩子的腦袋。
"是木木吧?"冉瞎子說,"你爺爺就是那個打更的老張,對不?"
"是的。"圓頭圓腦的木木縮在冉瞎子懷里,可憐巴巴地說,"我真的會一直要飯啊?"
"不會的,"冉瞎子笑著說,"我從小跟你一樣,也是個送娘兒。我的眼睛還看不見呢,也一樣找到飯吃。你的命開頭是有點苦,你撿到這個破碗,今后就能找到飯吃,而且以后會慢慢好起來的!"
木木點點頭,兩行淚珠順著臟兮兮的臉蛋兒滑落下來。
"以后,要等多久?"木木問。
"等不了多久,等你娶了媳婦,命就好了!"冉瞎子笑著說。
木木破涕為笑,低著頭走來走去的,并炫耀道:"哈哈,我也要娶媳婦,娶媳婦了!"
孩子們一陣哄笑。木木也不在乎了。
卻說木木名叫張醒木,父親給了他一個響亮的名字,卻對他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因為染上毒癮,竟然為了一塊大洋,就將年幼的木木賣給了丐幫幫主冉老二。冉老二見木木看似木頭木腦,但心里機靈,又逗人喜愛,就教他乞討要飯,把他當作一棵小搖錢樹。但孩子們不懂這些,都愿意和木木一起玩。木木比正艾小兩歲,他們兩個從小就是好朋友,比親兄弟還親。
說話間,一陣烏云翻滾,閃電劃破天空。孩子們尖叫著連蹦帶跳,興奮不已。
"好了好了,時候不早了!今天不算命了,來唱歌吧!"
"不行不行,還有我的呢!"幾個孩子又圍上來說,"再看看我這個!"他們排著隊,舉著小手,手里拿著銅錢、布條、鵝卵石……什么都右。
……
此次購書是多年來在當當買書經歷中體驗較差的一次。訂單成功了書快到了收個短信說這本書庫存不足,做退款處理,雖然不到十元錢,雖然到現在也沒收到,這些都無所謂,當當你們的系統就不能完善一下嗎?庫存有沒有,系統與實物就不統一管理嗎?
就是故事情節過于冗雜
非常滿意,很喜歡
還不錯哦!
東東不錯,速度也很快,滿意
很好,
不錯。活動價買的,物超所值。
質優價廉,不錯,下次繼續
好書
一如既往的好
挺值
?
圖書質量非常不錯,內容有待細細品讀。一口氣買了好多,還沒來得及讀到。
好厚實一本,很實惠,內容好
原來不是寫現在的社會,而是三峽的上一代、上幾代的流變……
很喜歡的作家,有良知的作家總能讓我們回憶過往的美好和看見人民遭受的苦難
故事還行吧 比較現實 三峽大移民時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的網絡 所以知之甚少 不過看看現在的拆遷 就可以想像那是比現在還要黑暗和殘忍 同時可惜了沉在水底的三峽美景 有點像散文小說 雖平淡 但還有閱讀性 就是對殷海的死 一會這樣兒 一會那樣兒 一會又一樣兒 不知究竟咋樣 黨啊 無辜死在你手里的人太多了 絕大多數都是無依無靠的老百姓 哎
聽了超星上人大教漢語文學創作的王以培的講座,喜歡他的風格和較真,率真!所以相信書也不會差~
寫得非常好,讓我讀了津津有味。有一種歷史蒼桑感。
價錢實惠,物超所值,盡管年代早,書卻很新,值得購買!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不錯,內容還沒開始讀,感覺應該會不錯
有良知的作家總能讓我們回憶過往的美好和看見人民遭受的苦難.
該作品內容不錯,文字欠推敲,不夠精練,還有重復,如第二頁介紹“九朵蓮花三支藕”,第十一頁又介紹九朵蓮花三支藕,寫法重復,浪費筆墨,諸如此類,實無必要。
煙村是一部具有地域色彩的頗有底蘊的小說,它不以故事取勝,而一旦讀下去,往往令人愛不釋手。
這是一本絕立于風塵的書籍,是一位游吟詩人在長江畔的小小煙村采擷的故事,它們像一顆顆鵝卵石把長江的美麗和兇險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民族的詩歌,是我們歷史的默哀,也是跫音碎步于你我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