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擷取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以來發生在符馱村里的歷史片斷,專門記敘凡人瑣事,野史村言。雜糅故事、民俗、歷史及考辨,揭示世事更替、人心變幻。其對鄉村生活的原生狀態,人物行止的日常哲學的關照與調侃,俱來自楊爭光式的透徹、犀利和詭譎目光。
一個村莊的編年史!一部民間人物的志異傳奇!
楊爭光,著名作家,影視編劇。1957年生于陜西省,1982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詩歌、小說、影視劇寫作。著有《土聲》、《南鳥》、《老旦是一棵樹》、《黑風景》、《棺材鋪》、《從兩個蛋開始》等一系列小說。擔任《雙旗鎮刀客》、《雜嘴子》等多部電影編劇,電
及時輯
一、革命的蛋
二、符馱村的這個那個
三、地主
四、脫"穎"而出
五、落伍的革命者
六、分得戶
七、另一個分得戶
八、段先生
九、糧食
十、兄弟
十一、光棍的隱私
第二輯
十二、玉米棒子
十三、勞動的藝術和藝術的勞動
十四、除"四害"
十五、科學演習
十六、公平對等
十七、吃大灶
十八、煉鋼
十九、賠胃事件
二十、那幾年的屁股
第三輯
二十一、造反無理
二十二、敬愛的我們心中的紅太陽
二十三、像章
二十四、知識青年
二十五、工農兵大學生
二十六、不許娛樂
二十七、鋼筋水泥塑像
第四輯
二十八、交班
二十九、生娃問題
三十、法律
三十一、依然是法律
三十二、歪門也是門
三十三、邪道也是道
三十四、賣"肉"
三十五、新田園詩
三十六、葬禮
附記(一)
附記(二)
及時輯
一、革命的蛋
隊伍像溫柔的母雞,每打下一個縣城,就會下一窩"蛋",讓他們留在那里,做地方工作。雷工作雷震春就是隊伍打下奉天縣城以后留下來的一枚蛋。他一十八歲,長得白白凈凈,像個念書的。他想跟隊伍走,不愿留下來。他給連長說我不我不。連長拍拍他的肩膀說:
"雷震春同志這也是革命。今天以前,革命需要你扛槍打仗如狼似虎,從今天開始,又需要你做蛋了,你就在這兒做一枚革命的蛋吧。"
雷工作還想說點什么,隊伍已經吹著哨子開拔了。他一臉的遺憾,對著開拔的隊伍說:
"好吧,蛋就蛋吧,革命不能挑挑揀揀。"
那時候,雷工作覺得世上好的事就是革命。他從十六歲開始革命,兩年時間,正在興頭上。
他留了下來,在工作訓練班訓練了三個月,和白云霞一起被分配到符馱村。
白云霞大雷工作三歲,原在縣城的一所小學當老師。她很愿意和這位穿著軍裝眉目秀氣的前革命軍人一起工作。她大大方方地握了一下雷工作的手,說:"我們走。"
從縣城到符馱村,要走三十里土路。他們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到一個叫雙塚灣的地方,白云霞累了,說,歇一會兒吧。他們就歇了一會兒。
正是小麥揚花灌漿的時候,路的左邊是小麥,路的右邊也是小麥,兩邊的小麥隨風起伏著,像柔軟的波浪,一層攆著一層,一層壓著一層。村莊在很遠的地方,看不見一個人影,只有幾只不關人事的蝴蝶傻里傻氣地扇著花翅膀,一會兒落在這兒的麥穗上,一會兒又落在那兒的麥穗上。
白云霞追了一陣蝴蝶,就勢躺在了麥子上。麥子很軟活,她讓雷工作也躺。她說壓倒的麥子明天會自動起來的。她說既然你怕壓壞麥子你就躺得離我近一點這樣就會少壓一點麥子。
雷工作就和白云霞躺在了一起。事后,雷工作死活想不起他和白云霞成事的具體細節。總要解扣子吧?總要解褲帶吧?總要往白云霞身上去吧?他自己上去的還是白云霞拉他上去的?這些,他一概記不起來了。他只記得麥稈被壓破以后發出的響聲,和打槍一樣。麥稈破裂以后發出的清香直往他鼻子里鉆。他使勁正使在興頭上的時候,身上的什么東西被突然抽走了。一下,一下,又一下,連他的手指頭和腳心都感覺到了。然后,他就有了種甜的感受。忘不了又說不清的一種甜。
白云霞坐起來了,摘著頭發上的麥葉兒,說:"好么?"
雷工作回味了一會兒,說:"嗯。"
白云霞伸過手來,摘著雷工作頭發上的麥葉兒,說:"咋樣的好?"雷工作又回味了一會兒,說:"和革命一樣好。"
他說得很誠懇。
……
深刻、幽默、強烈推薦
貌似不是我的菜。內容比較淺顯
好
好啊!
沖著割扭蛋的故事購得 發現此蛋非彼蛋
會說故事的作家,語言簡潔。
書的內容比較晦澀難讀,感覺壓力山大。
真正的好書值得推薦!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還沒看呢 但是覺得好
很好,性價比高。
《從兩個蛋開始》,比較喜歡楊爭光的作品。
雜志之家上圖書資源真是豐富啊,好書
內容薄了點
幾年前就買了沒評論,現在慢慢看
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感覺寫的有點不著調。
之前在學校圖書館看到,名字就很吸引!實在有夠無語的,雖然知道這么段歷史確實存在而且八九不離十,但看到這么個書名還是不淡定了。其實作者把那段特殊年代的所有陰陽怪氣的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全部歸結為人性的最初——性沖動,也對,在那個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性就更加崇高了……可以肆無忌憚的交易,也可以隨意的偷漢子、偷人家媳婦,隨意的搞來搞去……哈哈!笑一笑,過后,反思的,反而是建國后好端端的社會風氣怎么就變得這樣隨意?深思……
文筆老道,幽默風趣,三十年的閱讀史中,只有路遙《《平凡的世界》能和它媲美。
一個村的編年史,看到精彩處,我就講給周圍的人聽。除四害那段有意思。
從社會主義建設開始,歷經、到改革開放。沒有傳統農村故事的苦大仇深,反而多了一些另類的滑稽笑料,但貫穿其中的依然的農村的樸實親切。
最喜歡這書里那些精彩片段,水泵丟了,開會,有人發言說“啊,你這個~日的,” 還有給莊稼住樓房,除四害為什么不把虱子跳蚤算上呢,因為領導不生這個,還有吃大食堂撐死那個,現實社會還在重復當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