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主要包括三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以1000余幅精美絕倫的彩色圖片,配以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說明文字,詳細介紹了著名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附中英文世界遺產名錄。
千百年來,無數文物古跡已在風塵中湮滅。僅憑—國之力,文物古跡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和修復。20世紀50年代,埃及努比亞地區的文物搶救工作的成功,體現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掀開文物保護工作新的—頁。
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首次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定義作了明確的規定,世界遺產的概念從此正式誕生。《世界遺產公約》是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深遠影響的國際準則性文件,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與自然遺產,將被認為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古跡和自然景現,由全人類共同承擔起保護的責任。其主要內容包括明確了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定義。確立了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國家保護和國際保護。建立了保護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政府間委員會,即"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一書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做了圖文并茂的介紹。
歐洲
申布倫宮和花園
薩爾茨堡歷史區
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泰因山的文化景觀
維也納歷史中心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拉格歷史區
沙特爾大教堂
圣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
楓丹白露宮及其花園
加爾橋
尚博爾城堡
巴黎的塞納河畔
卡爾卡松歷史城墻都市
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
科隆大教堂
德爾斐考古遺
雅典衛城
曼代奧拉
邁錫尼和梯林斯的考古遺
布達佩斯、多瑙河沿岸和布達城堡地區
羅馬歷史地區
佛羅倫薩歷史地區
威尼斯及其港灣
比薩教堂斜塔
錫耶納歷史地區
阿爾貝羅貝洛的石頂圓屋
……
亞洲
吳哥古跡
阿格拉古堡
泰姬陵
克久拉霍古跡
桑吉佛教古跡
胡馬雍陵
婆羅浮屠塔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
廣島和平紀念碑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墻
大馬士革古城
伊斯坦布爾歷史地區
特洛伊考古遺
…………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中國
前
在茫茫宇宙中,蔚藍色的地球是目前已發現的一擁有生命的星球。曾執行過航天任務的一位美國宇航員傷感地說過:"從觀察窗向外望去,它孤零零地漂浮著,是那么的無助……"
這不僅是個人的感受,也是地球處境的真實反映。地球承受著人類進化以來無休止的掠奪,白身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滄海桑田,森林消火,動物火絕……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越高,對自然的破壞程度就越深,成為了荒謬的反諷。
可是,作用是相互的。從兩河流域到南美太平洋沿岸,由于自然環境的惡化,曾經輝煌一時的古文明被湮沒了,無法挽回,無可替代。今天,就在我們的身邊,水土流失引起的長江特大水災、整個春季北方連綿不斷的沙塵天氣,讓我們不得不反省:我們所追求和珍視的,除了物質和感情,還應有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類為了自己的將來,正在不斷地修繕與保護,使地球上的萬物都能夠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長久地擁有自己的位置,不被風沙掩埋、不受滅頂之災,把全世界共同擁有的珍貴遺產保存下來,并鄭重地傳給下一代,以期借助國際力量來保護人類共同的財富。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并設立基金,對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之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這個概念超越了國界,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它的提出,標志著人類文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如今,世界遺產契合了大眾對自身環境的關注和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更有相關部門對被列入《世界產名錄》之后可預見利益的預期,成為熱門的話題。
我們這套《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為普通讀者而做,只想帶給您一份認知、一份震撼、一份純粹與閱讀有關的樂趣。
畢竟是彩圖,不用看完文字往死里猜了
贊爆!
孩子大人都愛看,必須要贊一下
去歐洲先學習一下,很好。
贊爆!
很好,開始喜歡了,內容很豐富有趣。
不錯
挺好的書~~棒棒噠~~~
好、快
印刷挺好,主要是讓孩子了解歷史文化。
好極了 質量非常好 效果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