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讓人放松的地方;家,能顯示你真正的品位和風格、對時尚的感覺,甚至,是你的人生態度。
這本書里,聲譽卓著的時尚生活家羽西女士,與25位全球室內設計師激情對話,與你分享最獨特、最經典的設計,暢談設計哲學和個人經驗——應該怎么裝修,怎樣避免錯誤,如何提升品位……帶領你,和這些創意無限的設計大師們來一次美好家居之旅。
期望這本書,能幫助你開闊眼界、汲取室內設計的靈感,同時也知道如何與室內設計師有效地溝通,讓你自己的生活空間更美好。當然,它還是一份不錯的禮物——當你在一束鮮花、一瓶紅酒、一盒巧克力中猶豫不決的時候,不如把這本精美的書送給你熱愛美、熱愛生活的朋友!
靳羽西 美籍華人,中國時尚領域的,家喻戶曉的傳奇女性,她是世界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制作人、暢銷書作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當 代的馬可波羅"和"時尚教母"。她制作并主持的大型電視紀錄片《世界各地》打開了國人看世界的窗口,她創立的"羽西"化妝品作
序
Peter Marino
Jeffrey Bilhuber
Robert Couturier
Mario Buatta
Nina Campbell
Alberto Pinto
Grover Dear
Jamie Drake
Daniel Romualdez
Frank de Biasi
Bunny Williams
David Kleinberg
Clodagh
Trisha Wilson
Scott Snyder
Jaya Ibrahim
Peter Dunham
Geoffrey Bradfield
Juan Pablo Molyneux
Tony Ingrao RandyKemper
Susan Guffreund
郭錫恩Lyndon Neff
Agnes Comar
關于靳羽西
Peter Marino
Peter Marino擁有康奈爾大學建筑學學士學位,是美國建筑師學會會員。Marino的職業生涯開始于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建筑設計事務所。1978年,他在紐約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Peter Marino Architect, PLLC,目前已躋身全球行列,在費城、紐約、加州和巴黎都有分部,雇員超過135名。Marino還連續多年進入《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評選的"設計百強"和《Interior Design》雜志評選的"設計巨擎"的行列 。
偉大的藝術作品,只有與其創作時代的社會融合起來,才能達到巔峰。重復過去,就算有所翻新、改進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談不上成就感了。
Great art only reaches the highest level if it experiences perfectly the society as a whole in the time it is created. Rehashing the past is not a terribly important or satisfying experience.
——Peter Marino
Jeffrey Bilhuber
Jeffrey Bilhuber于1984年創立了他的冠名公司Bilhuber & Associates。公司一直致力于住宅和服務設施的室內裝修,項目包括曼哈頓的大小公寓、鄉間度假屋、倫敦的連排住宅、特色酒店、博物館和畫廊;編寫出版過大型畫冊《Jeffrey Bilhuber`s Design Basics》Bilhuber總能創造性地迎合客戶在功能和視覺效果上的需求,因為他不但在設計領域才華橫溢,他還是"美國風格"的全權代表。在Vogue雜志的專訪中,著名評論家Hamish Bowles稱他是" 21世紀的Billy Baldwin"。
設計的未來在于把對過去的尊崇無形地蘊于對明天的憧憬。
The future of design is seamlessly integrating a respect for the past with an optimistic view toward the future.
——Jeffrey Bilhuber
Robert Couturier
法國室內設計師Robert Couturier在巴黎出生長大,在Ecole Camondo大學拿到室內建筑和環境設計學位后,他加入紐約的Adam Tihany設計事務所,5年內就成為公司合伙人,并完成了一系列在紐約和巴黎的夜總會和餐館的設計。
Couturier于1986年自立門戶,親自領導公司設計業務的方方面面,從整個住宅到每個房間,到每件家具,在滿足審美和創新要求的同時不忘舒適。漸漸的,他的多項設計在國際上打開知名度,他的名字也成了時尚風格的代名詞。
Couturier的出色才華讓他輕松躋身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評選的"設計百強"。《紐約時報》稱他的設計 "集革命性、創造力和時尚感于一身"。
室內設計不是在房間擺幾把椅子這么簡單,豐富的想象力才是好設計的關鍵。
A house is never about putting chairs in a room; the key to great design is profound imagination.
——Robert Couturier
Mario Buatta
Mario Buatta出生于紐約,在Cooper Union學院研習建筑,在歐洲Parsons設計學院深造過。Buatta擁有美國知名藝術院校Wagner College和Pratt Institute授予的榮譽美術博士學位。
從為B. Altman & Co.公司室內設計部做學徒開始,經過在一系列知名設計事務所的磨練后,Buatta終于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并逐漸成為美國頂級的室內設計大師之一。
研究、吸收你能看到的好設計,最終變成自己的。過去的都是舊的,只有你自己的才是新的。
Study and absorb the good things that you see and then put them together in your own way. It has all been done before but, your way is the newest.
——Mario Buatta
Nina Campbell
Nina Campbell的設計生涯開始于19歲,她被頂尖面料墻紙設計公司Colefax&Fowler的合伙人John Fowler看中,成為他的助手。這期間,富商Mark Birley邀請Campbell為他旗下的俱樂部重新裝修,效果出眾。兩人進而合資在倫敦開設店面,主營奢華系列產品。
不久后,Campbell終于在倫敦開辦了自己的設計公司。搖滾巨星Rod Stewart和丹麥女王瑪格利特二世都曾是她的客戶。除了為客戶提供室內設計服務,Campbell還大力發展印花面料生意,同時積極開發其他家居產品。
家應該給人輕松舒適的感覺。
I believe that homes should be easy to live in.
——Nina Campbell
Alberto Pinto
法國設計師Alberto Pinto畢業于巴黎盧浮宮學院。受孩提時代接觸過的各國文化影響,Pinto以熟練混搭各種風格流派見長,不管是巴洛克式的繁雜還是現代派的簡約,他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Pinto是室內設計行業不可多得的超級巨星,他兼收并蓄的設計風格,以及對精致的不懈追求,吸引了世界上最頂尖的工匠與之合作。他的設計作品遍布各大洲,包括商用建筑和私人住宅,其中不乏皇家宮殿。Pinto的客戶一致認為他是把室內設計提升到"高級定制"境界的始作俑者。
跟著感覺走,你的家應該能反映你的內心。
Do what you feel; your home should reflect your inner soul.
——Alberto Pinto
Grover Dear
Grover Dear出生在美國孟菲斯,曾就讀法國第戎大學,最終畢業于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并拿到了建筑學學位。現在的他已經擁有快40年的專業設計經驗了,在開辦自己的建筑室內設計事務所Archasia之前,他同貝聿銘、John Portman等建筑大師合作過。 Dear獲得過美國建筑師學會的建筑榮譽大獎,室內設計嘉獎狀和杰出貢獻大獎。他在中國香港、英國,以及美國加州、喬治亞洲、佛羅里達州都是注冊建筑師,而且他還是香港建筑師學會和美國建筑師學會的會員。
我的目標永遠是找到一個舒適、不受時間限制的設計方案,也就是說永遠不會過時。
My goal is to always achieve a comfortable and timeless design solution that never goes out of style.
——Grover Dear
Jamie Drake
1978年,Jamie Drake從紐約著名的Parsons學院一畢業就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Drake Design Associates。30年來,他完成的室內設計項目不計其數,最著名的包括麥當娜在洛杉磯的住所和紐約市長的官邸。
Drake是美國室內設計師學會(ASID)紐約分會的會員,并從1994年到1996年擔任副主席。為表彰他的杰出貢獻,ASID紐約分會曾經授予他主席嘉獎令和白金大獎。
Drake把他的設計理念,尤其是他對色彩的認識和應用手法都收錄在了他2005年出版的專著《Jamie Drake`s New American Glamour里》。
我熱愛任何形式的美。混合不同時期的風格流派,加入大膽的色彩,創造出鮮活奇妙的空間,并以此美化生活、凝固記憶,這是最讓我興奮的事情。
I love style in every form. There is nothing more exciting than incorporating bold, vibrant colors with a striking mix of genres and periods to create lively magical spaces that inhabit memories and enrich lives.
——Jamie Drake
Daniel Romualdez
Daniel Romualdez生于菲律賓,1977年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攻讀藝術和建筑學。1981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時拿到建筑學碩士學位。Romualdez先后在Thierry Despont,Dimitri Dalamotis和Robert A. M. Stern Architects等著名建筑設計事務所供職,專業技能得到提高。1993年,Romualdez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主要承接品質私人住宅的設計,以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和細節打造聞名。
家居時尚雜志《Architectural Digest》,《Elle Decor》,《House Beautiful》,《House & Garden》,《Vogue》都曾介紹過Romualdez的設計作品。Romualdez還被New York Magazine評為"建筑設計100強"之一。
我并不認為我以某種特定的設計或風格聞名,我把自己看成是解決問題的人。
I am not famous for anything really. I see my job as a problem solver.
——Daniel Romualdez
Frank de Biasi
Frank de Biasi出生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曾就讀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學,最終畢業于喬治華盛頓大學。在西班牙工作一年后,de Biasi加入克里斯蒂拍賣行成為估價師,6年后成為Peter Marino and Associates建筑設計事務所的設計總監。2006年,de Biasi在紐約成立了Frank de Biasi Interiors, LLC,并在歐洲和中東設立了分部。除了私人住宅,公司還承接豪華酒店的設計。
設計是創造力和靈感的結合,是要開發一個房間,一個家的潛力。
Design is about creativity and inspiration, and it`s about what a room or house can evolve to be.
——Frank de Biasi
Bunny Williams
Bunny Williams在英國老牌古董商Stair and Company開始職業生涯。1967年,她跳槽到頗具聲望的Parish-Hadley Associates公司,在那里,她的設計天賦得到進一步磨礪。在公司傳奇合伙人的指導下,她對設計原則的掌握也變得爐火純青。1988年,Williams終于自立門戶,成立了Bunny Williams, Incorporated。
今天,Williams的設計作品頻繁出現在各大家居雜志上, 《Architectural Digest》、《Veranda》等。1996年,她被《Interior Design》雜志收入"名人堂"。2000年,她作為出色的女性設計師被Edith Wharton修復基金會授予"設計和商業"大獎。2006年,她又被《House Beautiful》雜志列入"設計巨擎"的行列。
Williams經常巡回美國各大古董和庭院展會,就室內裝修、花園設計等話題發表演講。她編寫的著作有《On Garden Style》(1998年,Simon and Shuster出版社),《An Affair with a House》(2005年,Stewart, Tabori and Chang出版社)。《Bunny William`s Point of View》也已經面世。
裝修并不是全部,好的建筑設計才是成功的及時步。
Decoration is not enough, and good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lways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Bunny Williams
David Kleinberg
David Kleinberg畢業于美國三一學院,先后供職于Denning & Fourcade公司和Mara Palmer公司。1981年,Kleinberg加盟頂尖事務所Parish-Hadley Associates, 1997年開辦了自己的事務所David Kleinberg Design Associates(DKDA),不但承接住宅和商用樓的內部裝修,還成立了提供多方位服務的建筑部。最近Kleinberg還同Patterson, Flynn & Martin公司合作推出系列地毯。
如果說我的設計都有一個潛在的主題,那就是我不喜歡雜亂無章。我認為一件家具或飾品勝過千言萬語,用好了就能讓整個房間取得成功。
If there is one underlying theme to all my projects it would be that I don`t like a lot of clutter, and find that a singular object speaks volumes and makes the room success.
——David Kleinber
Clodagh
Clodagh的名字來自家鄉愛爾蘭一條風景如畫的小河,她在大劇作家Oscar Wilde曾經住過的度假屋長大。憑著對設計和建筑行業的熱愛和不懈追求,她徹底征服了世界,成為不可替代的重量級人物。Clodagh是《Interior Design》雜志選出的全美100大室內設計師之一,并且是該雜志的名人堂成員。《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把她列為世界頂尖室內設計師之一。她也是《Hospitality Design》雜志的白金圈成員。
我的使命很簡單——在我設計的項目里,不管你走到哪、看到哪,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
My mission and philosophy is as simple as making sure that everywhere you walk or look in my projects, there is something beautiful.
——Clodagh
Trisha Wilson
Trisha Wilson是室內建筑設計公司Wilson Associates的創辦人、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公司成立于1978年,總部設在美國達拉斯,在紐約、洛杉磯、新加坡、中國上海、印度柯欽和南非約翰內斯堡都有分公司,雇員超過300人。
今天,Wilson Associates已經是世界上頂尖的酒店餐飲休閑業設計公司之一,完成的項目數以千計,其中很多被雜志《Architectural Digest》和《Hospitality Design》介紹過。Wilson本人也頻繁出現在各大設計出版物、廣播和電視節目當中。
Wilson熱心公益。早在1997年,她就成立了Wilson基金會,為改善非洲的教育和醫療積極努力。
房間與房間之間要有聯系,要協調,這一點不容忽視。
There needs to be a cohesive flow between rooms that always must be evaluated.
——Trisha Wilson
15.Scott Snyder
Scott Snyder是美國最成功的室內設計師之一。他于1984年創辦Scott Snyder Inc.公司。多年來,公司在美國境內和全球各地完成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作品,以經典、細膩的高端設計見長。
Snyder曾經周游世界。他認為靈感和影響往往來自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在他國際化經驗和眼光的指導下,Scott Snyder Inc.的業務不斷壯大,在紐約和佛羅里達的棕櫚灘都有分部。除了在棕櫚灘完成的多個項目以外,還有曼哈頓的公寓,康涅狄格的豪宅,德克薩斯的牧場,加勒比海的熱帶莊園等等。
Snyder是《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評選出的"設計百強"之一。《Veranda》、 《Southern Accents》和《W》等雜志也曾對他和他的作品做過專題報道。
好的設計要在保存、補充建筑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滿足個人需求。
Good design preserves the architect`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fulfills individual client needs.
——Scott Snyder
Jaya Ibrahim
Jaya Ibrahim的設計生涯開始于英國倫敦,他為那里的Anouska Hempel公司工作了10年。1993年,Ibrahim回到祖國印度尼西亞,同John Saunders合作開辦了自己的公司Jaya & Associates,提供建筑設計、室內裝修和相關產品的設計服務。公司完成的重大項目有巴厘的雷吉安酒店(The Legian)、雅加達的Amanjiwo酒店和Dharmawangsa酒店。他是《Architectural Digest》雜志2002年1月號評出的"設計百強"之一,曾被列入"印度尼西亞具創造力的50人"。
目前,Ibrahim承接的設計項目遍布全球各地。國際化的經驗不斷為他帶來嶄新的視角,并被他運用到未來的項目當中去,但他的設計原則始終不變。
設計感覺只有在你犯過很多錯誤以后才會找到,那時你就會知道什么不該做,怎樣做才會進步。
Design sense you can only get after you make many mistakes and you learn what not to do and what way to progress.
——Jaya Ibrahim
Peter Dunham
Peter Dunham在英國出生,在法國長大,在西班牙度過大部分夏天。他是一系列著名私立學府的優等生,包括牛津大學。在紐約從事品質房地產買賣16年后,Dunham移居洛杉磯,轉投設計行業,僅兩年就被《House Beautiful》雜志評選為全美頂尖室內設計師之一,并且連續五年保持這一榮譽。他的作品被各大時尚家居雜志爭相報道,《Vogue》, 《W》, 《Elle Decor》, 《House and Garden》, 《O》等。Dunham承接的項目包括民用住宅、酒店、醫院、制片廠。2005年,他又推出系列手繪布藝,還在好萊塢開了一家零售店,主營他親自挑選的布料、家具、古董、藝術品和各類飾品。
沒有對空間功能和外貌的整體定位你很容易做出錯誤的購買決定,讓空間失去連貫性和良好的設計感。
Without a master plan of how your space will function and what it should look like, you are prone to making impulsive purchases and loosing the cohesiveness of a well-designed space.
——Peter Dunham
Geoffrey Bradfield
Peter Dunham在英國出生,在法國長大,在西班牙度過大部分夏天。他是一系列著名私立學府的優等生,包括牛津大學。在紐約從事品質房地產買賣16年后,Dunham移居洛杉磯,轉投設計行業,僅兩年就被《House Beautiful》雜志評選為全美頂尖室內設計師之一,并且連續五年保持這一榮譽。他的作品被各大時尚家居雜志爭相報道,《Vogue》, 《W》, 《Elle Decor》, 《House and Garden》, 《O》等。Dunham承接的項目包括民用住宅、酒店、醫院、制片廠。2005年,他又推出系列手繪布藝,還在好萊塢開了一家零售店,主營他親自挑選的布料、家具、古董、藝術品和各類飾品。
我的座右銘是:不能確定,就不要勉強。要編輯,編輯,再編輯。
I believe in the dictum "when in doubt, don`t." Edit, edit, edit.
——Geoffrey Bradfield
Juan Pablo Molyneux
智利出生,法國接受教育,美國成就事業,Juan Pablo Molyneux的人生軌跡注定了他設計風格的國際化和多樣性。他的公司J.P. Molyneux工作室總部設在紐約,分部設在巴黎。公司承接的大型項目包括俄羅斯圣彼得堡康斯坦丁諾夫斯基宮內的條約大廳 的設計和巴黎Claude Passart酒店的翻修和室內裝潢。Molyneux設計的品質住宅遍布全球各地,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費拉角,從紐約到莫斯科,從貝佛利山到倫敦。雜志Architectural Digest和House & Garden經常用超長篇幅介紹Molyneux的作品。
我試圖在設計里尋找定式,再改頭換面成意想不到的驚喜。
I try to distill that which is expected and turn it into something unexpected.
——Juan Pablo Molyneux
Lars Bolander
早在斯德哥爾摩藝術學校學習的時候,Lars Bolander就對家具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后,他跟隨北歐風格的創始人Carl Malmsten繼續深造。和Malmsten一樣,他沉迷于原創設計,一發不可收拾。
學成后的Bolander做了幾年自由職業者,很快就被有"英國塑料女王"之稱的Gaby Schreiber看重,收入麾下。Schreiber剛剛因設計了史上及時個在飛機上使用的塑料杯而名聲大噪。為Schreiber工作期間,Bolander及時次接觸室內設計,并把它作為主要職業方向發展起來。
離開Schreiber的公司,Bolander又和Gunter Sachs聯手多年,他們設計的項目遍布世界各地。
有幻想才有設計,永遠不要懼怕做任何事。
Design is about fantasy and never being afraid to do something.
——Lars Bolander
魅力之家》集中展現了現代室內設計的作品和至高成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新浪讀書 這是一本可以放在家中收藏,又可以和朋友分享的好書。 ——
對喜歡歐式風格的人會有幫助,應用在別墅家裝中會有些啟迪。
這本書價格比較高,里面都是彩頁,下面配文字。設計案例確實很不錯,但是細節上的東西介紹得不較少,感覺不夠深入
《魅力之家》已收到,書很好看,包裝也很精美,郵遞員的態度也很好,我個人很滿意,謝謝!
設計的書一向都是很貴的 這本相對于來說比較好 印刷也不錯
書很精致,圖片很精美,文字很精辟,對提升個人的文化與藝術修養有很大幫助。
抱著極大的希望和熱情買的這本書非常令人失望。圖片內容簡單的堆砌了設計師的一些室內作品,大多數圖片內容古老。文字非常簡單的介紹了設計師的背景以及浮皮潦草的簡單問答。根本不值得收藏。
很好的一本書,我喜歡!希望雜志之家多多推薦好書,謝謝了!但是有一些優惠活動,要及時跟上。要在顧客不知道時主動告知或及時補上。
一直很欣賞很關注羽西,很喜歡她寫的東西,一切都很好,謝謝!
很不錯的書噢~是送給男朋友的禮物,他滿喜歡的!
這是個非常精美驚艷的書。靳羽西的品味和推薦一直是品質的保證。每一頁都是藝術的欣賞。內容專業而平實,可以學習到很多專業的思路。
有些少量很精彩驚艷的配色因為翻印的原因不清晰,但也不太影響欣賞這些美麗的空間。其實搜目錄內的那些名字,就能百度到不少圖片了,有些書上還沒有吶。
雖然有很多家居方面的好書,但這一本是最豪華的。印刷精美,設計初衷介紹周祥,其中有幾個設計師的作品非常棒。一下買了兩本。一本送好友。
首先我是看過了許多人的評價之后,才買的,收到以后,發現很多評價很客觀,確實是紙質一般,太硬了,印刷在這種紙上,南面圖片看著粗糙,不細致。內容還是很不錯的,前面有評價說是拼湊的,我覺得也不能這么說,因為是把各個名家集合了。看了里面的有些設計,有啟發的作用。
此書對于想裝修成歐式或是美式的朋友來說真的非常實用,很多案例,都是大牌設計師,看完很有靈感。書的裝幀也不錯,就是有點重。
買這本書是因為喜歡羽西,買過之后,一直愛不釋手,我覺得這本書與其他室內設計不同的是,點讀的多一些,是了解世界室內設計的好書!!!不錯!!!
家一定是每個人最心儀的地方。提升它的品味,營造它的氛圍也是我們必做的功課。羽西女士這回又是捷足先登,不辭辛苦走訪了世界25位頂級設計師,為我們打開一扇美好生活的設計之窗。從設計理念,防范失誤到如何合作都有精辟訪談,配以攝影圖片。同時還提供了作者本人的家居實景介紹。提高生活質量,從設計開始。
早就心儀這本書了,可惜有點小貴。看到靳羽西微博里有消息說半價搶購,想也沒想就買下了。收到書翻看,確實很好看,到底是名家,很多東西值得細細琢磨。為我今年的裝修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哈哈
書還不錯,只是相對這個價格不值,內容不多,圖片也不多,但是圖片還挺不錯的,很高檔,可以珍藏,就是太貴
很奢華,也大氣,但也有些凌亂的感覺。完全西化風格,愛好中國古典風格的讀者沒有參考價值!平民百姓也只欣賞一下罷了。因為蝸居之家怎樣也弄不出那宮廷、大宅的感覺的。還是面對現實的好。本人還是鐘情本國的明清風格。
剛買回來就迫不及待的翻看、看完后感覺有點空、好像沒有什么靈氣能打動我。后來的日子里、再翻翻、細看,發覺其實能從里面學到不少東西,單看他們里面的軟裝配飾:窗簾布藝、家具、藝術品等真的很經得起玩味,很多都是文字以外的東西、需要我們用眼睛去發現。
家里要裝修 而且是第三次換新家,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開闊了我在家裝方面的眼界,提升了品味,也學到很多實用的技巧。感謝羽西一如既往的把西方美好的東西引見給我們!!
這本書很好,圖片也很清晰,上面有很多人說大都是歐式的,我覺得看的是設計師的思路和他們很個人的經驗,就像看時裝表演似的,且不說買的起買不起有幾件平時能穿在身上出門的,看的不就是個啟示和培養下我們的審美水準嘛。
非常喜歡羽西的品位和在時尚界的影響力,所以買了這本書!當然買回來也并未失望,但似乎離我的生活遠了點,因為無法達到那種效果,也沒法買到那種東西。如果全用假的感覺很怪異。但如果只為提升審美還是很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