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為高職高專農林牧漁"十一五"規劃教材和教育部高職高專農林牧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本書共分三部分。及時篇是昆蟲理論基礎,介紹了昆蟲的外部特征、生理解剖、昆蟲生物學、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昆蟲的調查測報、害蟲防治原理和防治技術等內容,是農業昆蟲學的基礎部分。第二篇是農作物主要害蟲,介紹了地下害蟲、農、林、、棉、果、蔬、儲糧害蟲等,側重于其發生及為害情況、形態特征、發生規律、調查測報和防治技術,是農業昆蟲學的應用理論部分。第三篇是實驗實訓,教材設計了十九個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實訓項目,使學生能夠掌握當地主要害蟲防治技術和天敵利用技術,服務于農業生產。
本書適宜用作高職高專農業專業及相近專業的教材,本科院校也可選用,還可作為農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及時篇 農業昆蟲學基
及時章 緒論
一、農業昆蟲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
二、農業昆蟲學的發展概況
三、我國農業昆蟲學的發展及其成就
四、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方針
五、昆蟲的特征及其與近緣動物的區別
六、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思考題
第二章 昆蟲的外部形態
及時節 昆蟲體軀的一般構造
第二節 昆蟲的頭部
第三節 昆蟲的胸部
第四節 昆蟲的腹部
第五節 昆蟲的體壁
思考題
第三章 昆蟲內部解剖及生理
及時節 昆蟲體腔和內部器官
第二節 消化排泄系統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神經系統
第五節 循環系統
第六節 生殖系統
第七節 分泌系統
思考題
第四章 昆蟲的生物學
及時節 昆蟲的生殖和變態
第二節 昆蟲各發育期的生物學特性
第三節 昆蟲的行為和習性
第四節 昆蟲的生活史
思考題
第五章 昆蟲生態學
及時節 氣候因素對昆蟲的影響
第二節 土壤環境對昆蟲的影響
第三節 生物因素對昆蟲的影響
第四節 人類活動對昆蟲的影響
第五節 昆蟲種群的概念及量變分析
思考題
第六章 昆蟲的分類
及時節 昆蟲分類概說
第二節 農業上主要目科簡介
思考題
第七章 農業昆蟲的調查和預測預報
及時節 農業昆蟲調查
第二節 農業害蟲的預測預報
思考題
第八章 農業害蟲防治原理及方法
及時節 植物檢疫
第二節 農業防治方法
第三節 化學防治方法
第四節 生物防治方法
第五節 物理機械防治方法
第六節 綜合防治的概念及發展
思考題
第二篇 主要農業害蟲
第九章 地下害蟲
第十章 糧食作物害蟲
第十一章 棉花害蟲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蟲
第十三章 蔬菜害蟲
第十四章 果樹害蟲
第十五章 薯類害蟲
第十六章 園林花卉害蟲
第十七章 貯糧害蟲
第十八章 桑茶糖煙等害蟲
第三篇 實驗實訓
參考文獻
及時篇 農業昆蟲學基
第二章 昆蟲的外部形態
昆蟲形態學是研究昆蟲的結構、功能、起源、發育及進化的科學。了解昆蟲的形態不僅是認識昆蟲、對昆蟲進行系統分類和進化研究的基礎,也是研究昆蟲生物學及昆蟲管理、仿生學等必要的前提。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樣。這種多樣性是昆蟲長期演化過程中對復雜多變的外界環境相適應的結果。生活條件的改變引起新陳代謝和機能的改變,導致外部結構的改變。這說明形態和功能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系,存在著既統一又矛盾的辯證關系。因此,盡管昆蟲形態結構上有千變萬化的復雜性,但"萬變不離其宗",這無非是某種基本形式歷史演變的結果,通過對比、觀察、實驗與分析仍可以從中找出其基本結構。找出昆蟲形態結構的同源關系是研究昆蟲形態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昆蟲體軀各個構造之間,不論其外形或功能,都存在著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關系。所以研究昆蟲形態不能孤立地只研究某一個構造,必須以整體的概念去分析局部構造的成因和功能,進行生物學特性的分析。
昆蟲的種類分化是與外部形態變化相聯系的。所以,昆蟲形態學的發展是同昆蟲分類學的發展互為因果的。外部形態是分類學的重要依據,但不能單純用外部形態,忽略生物學、生態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分類也是搞不好的。學習昆蟲的外部形態是為昆蟲分類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等其他昆蟲分支學科打基礎。
……
實用性很強 內容詳盡 比較權威
符合我的預期,發貨速度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