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圖書
人氣:33

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

本書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礦冶卷》。在總結古代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冶金考古研究的成果,闡述中國古代礦冶技術的產生、發展的歷程,涉及金、銀、銅、鐵、錫、汞、砷等有色金屬技術,鋼鐵技術,古代金 屬...
  • 所屬分類:圖書 >工業技術>礦業工程   圖書 >自然科學>科技史  
  • 作者:[韓汝玢],[柯俊] 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中國科學技術史
  • 國際刊號:9787030174321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6
  • 印刷時間:2007-05-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礦冶卷》。在總結古代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冶金考古研究的成果,闡述中國古代礦冶技術的產生、發展的歷程,涉及金、銀、銅、鐵、錫、汞、砷等有色金屬技術,鋼鐵技術,古代金 屬的礦產資源、采礦及選礦技術,金屬加工技術等。作者多年與考古工作者 密切合作,用現代實驗方法對出土金屬文物和冶金遺物進行了系統研究,有的還做了模擬試驗,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

本書是近30余年冶金考古工作者科研工作的總結,有大量的分析數據和圖片資料,內容豐富、翔實。適于科技史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冶金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師生、研究生閱讀、參考。

編輯推薦

新定價鏈接:蛋白質核磁共振波譜學原理與應用(第二版)(導讀版)

目錄

總序

及時章 緒

一 礦冶技術史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二 礦冶技術史的研究方法

三 中國古代礦冶技術成就概述

第二章 中國古代采礦技術

及時節 史前期采礦技術

一 關于采礦的技術背景

二 金屬礦開采技術的起源

第二節 夏商采礦技術

一 手工業分工促進礦業發展

二 商代探礦技術

三 商代采礦技術

第三節 西周采礦技術

一 關于西周的主要產銅地區

二 西周采礦技術的發展

三 西周選礦技術

第四節 東周時期的采礦技術

一 東周礦業發展概況

二 找礦方法

三 采礦技術的發展

第五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采礦技術

一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礦業管理的加強

二 采礦技術的提高

第六節 隋唐五代采礦技術

一 礦業政策的變化和礦業輔助技術的發展

二 金屬礦山的分布概況

三 采礦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第七節 宋元采礦技術

一 坑冶制度的變革和礦物學知識的增長

二 主要礦山的分布及遺址概況

三 采礦技術的持續發展

第八節 明清采礦技術

一 礦業政策與廠礦管理

二 明清主要金屬礦山的分布及遺址概況

三 集大成的明清采礦技術

第三章 中國早期銅與銅合金技術

及時節 概論

一 銅與原始銅合金是人類最早冶煉的金屬

二 青銅是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

第二節 中國早期黃銅器的冶金學研究

一 早期黃銅器的檢測與模擬實驗

二 冶金物理化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公元前3000年前后銅器和冶銅渣研究

第四節 中國公元前第三千紀后期的銅器

一 馬廠文化時期的銅器

二 齊家文化時期的銅器

三 龍山文化晚期的銅器與銅冶鑄遺物

第五節 中國公元前第二千紀前期的銅器

一 甘肅

二 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京、津地區

三 山東岳石文化青銅器

四 河南、山西二里頭文化銅器

五 新疆早期銅器

第六節 銅冶鑄技術的產生和早期發展總結

一 中國冶銅技術的起始階段

二 中國銅冶鑄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

三 中國銅冶鑄技術迅速發展階段

第四章 中國發達的青銅合金技術

及時節 中國商代青銅器及合金技術

一 商代出土青銅器的分布

二 商代青銅器出土種類及數量

三 商代青銅器的合金成分

四 商代青銅合金配制的遺跡

五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銅器研究

第二節 西周時期青銅器及合金技術

一 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

二 西周早期青銅器的合金技術

第三節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

一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特點

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合金技術

第五章 中國古代有色金屬冶煉技術

及時節 煉銅技術

一 煉銅技術的文獻研究

二 以爐渣為主研究古代火法煉銅技術的方法

三 遼西地區早期煉銅技術

四 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期煉銅技術

五 新疆奴拉賽古銅礦冶煉技術研究

第二節 鉛銀冶煉技術

一 中國古代用鉛銀概述

二 鉛銀礦產資源

三 鉛銀冶煉技術

第三節 煉鋅技術

一 煉鋅爐及煉鋅罐

二 冶煉操作

三 中印古代煉鋅技術的比較

第四節 煉汞技術

一 古代煉汞技術

二 土法煉汞簡介

第五節 煉錫技術

一 賀富鐘南丹煉錫法

二 個舊煉錫法

第六章 中國古代鋼鐵冶金技術

及時節 隕鐵的利用

一 隕鐵的特征

二 隕鐵制品

三 我國是記載隕星最早的國家之

第二節 中國鐵器的使用和人工冶鐵的起源

一 使用鐵器的古代文獻記載

二 屬于公元前五世紀出土的鐵器制品——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興起

三 早期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第七章 戰國中晚期鐵器制作技術的大發展

及時節 公元前三世紀即戰國中晚期鐵器的考古發現

一 戰國中晚期出土的鐵器

二 戰國時期冶鐵手工業遺

第二節 戰國中晚期出土鐵器的金屬學鑒定

一 湖北大冶銅綠山古礦井出土鐵制工具的鑒定

二 陽城鑄鐵遺址出土鐵器的金相鑒定

三 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出土鐵器的金相分析

第三節 山西戰國中晚期鐵器及冶鐵遺址考察與研究

一 山西戰國中晚期冶鐵遺址的再考察

二 山西侯馬地區出土戰國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三 三晉地區是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中心之

第四節 生鐵農具與社會發展

一 秦簡中的秦國農業

二 楚國的鐵器與農業生產

三 燕國鐵農具促進農業生產

四 糧食產量

五 生產工具的應用,促進了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

六 冶鐵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市建設

第八章 秦漢時期冶鐵技術進入成熟階段

及時節 秦漢時期鐵器的考古發現

一 大型新式鐵農具

二 西漢開始使用鐵器的地區迅速擴大

三 西漢長安城武庫遺

四 漢代窖藏出土鐵器

五 漢陽陵附近鉗徒墓的發現

第二節 漢諸侯王陵墓出土鐵器

一 漢王陵出土銅、鐵器的數量分析

二 漢王陵出土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三 漢王陵出土鐵器反映的鋼鐵技術

四 漢王陵出土鐵器與社會發展

第三節 鐵官與冶鐵遺

一 鐵官與冶鐵遺址分布

二 漢代陶釜上的鐵官銘文

三 漢代冶鐵遺址研究

第四節 從鐵器的金屬學研究看中國古代東北地區鐵器和冶鐵業的發展

一 東北地區出土的早期鐵器

二 東北地區出土鐵器的金屬學研究

三 古代東北地區鐵器的使用和發展

四 東北地區鐵器和冶鐵業的交流與傳播

附記:古代韌性鑄鐵中的球狀石墨

第九章 古代煉鐵爐

及時節 煉鐵爐分類

一 塊煉爐

二 坩堝煉鐵

三 冶鐵豎爐及其演變

第二節 漢代及其以前的冶鐵豎爐

一 現存最早的冶煉生鐵的豎爐

二 漢代冶鐵豎爐

第三節 唐宋時期冶鐵豎爐的改進

一 唐宋時期的煉鐵遺址與煉鐵豎爐

二 河南是唐宋時代冶鐵遺址發現較多的地區

三 宋代的行爐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冶鐵豎爐

一 元代豎爐

二 明清時代冶鐵豎爐的改進及冶煉技術

第五節 冶金燃料

一 木炭

二 煤

三 礁

第六節 古代鼓風技術

一 最早的鼓風器

二 皮囊

三 水排

四 木扇

五 活塞式木風箱

第十章 古代煉鋼技術

及時節 塊煉滲碳鋼

第二節 鑄鐵固體脫碳鋼

一 最早發現的鑄鐵固體脫碳鋼制品

二 固體脫碳鋼板材

第三節 炒鋼

一 炒鋼爐

二 出土的炒鋼制品

三 史書記載

第四節 百煉鋼

一 文獻記載

二 百煉鋼實物鑒定

三 日本"百煉"刀劍

四 關于"湅"數

第五節 灌鋼

一 灌鋼

二 蘇鋼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的鑄造技術

及時節 鑄造遺

一 商周時期的鑄銅遺

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鑄造遺

三 漢代鑄造遺

四 河南滎陽楚村元代鑄造遺

第二節 范鑄技術

一 石范鑄造

二 泥范鑄造

三 金屬范鑄造

第三節 疊鑄技術

一 疊鑄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二 漢代疊鑄工藝

第四節 失蠟法鑄造

一 失蠟法源流

二 失蠟法工藝過程

第五節 錢幣鑄造技術

一 中國金屬鑄幣發展概況

二 石范鑄錢技術的研究

三 漢代銅范鑄錢工藝的研究

四 蕭梁錢幣鑄造工藝的研究

第六節 鐘的制作技術

一 編鐘

二 梵種

第七節 大型金屬鑄件的鑄造技術

一 有關大型金屬鑄件的文獻記載

二 現存的大型金屬鑄件

三 大型鑄件鑄造技術的研究

第十二章 金屬合金的發展

及時節 黃銅合金技術

一 鍮石的西來

二 黃銅的冶煉

第二節 砷銅合金技術

一 中國西北地區發現的砷銅

二 砷銅的組織性能

三 砷銅的冶煉

四 中國西北古代砷銅起源探討

五 煉丹術與砷銅的點化

第三節 鎳白銅

一 鎳白銅的發明與傳播

二 鎳白銅的冶煉

第四節 金汞合金

一 分析檢測

二 討論

第五節 "連"與"鍛"

一 文獻與考古資料中所反映的"連"、"鍛"問題

二 對鉛錫連鎖的冶金學初步探討

第十三章 銅鏡與銅鼓

及時節 銅鏡

一 銅鏡的歷史

二 銅鏡的成分和組織

三 黑漆古銅鏡

第二節 銅鼓

一 概述

二 銅鼓的鑄造工藝

三 銅鼓的合金成分及金屬材質

四 銅鼓制作技術及其與資源、社會形態的關系

第十四章 鍛造技術及熱處理技術

及時節 中國古代金屬鍛造技術概述

一 銅器的鍛造

二 鐵器的鍛造

第二節 傳統鍛造工藝和產品簡介

一 金箔

二 斑銅

三 蕪湖鐵畫

第三節 熱處理技術

一 退火

二 淬火

三 滲碳技術

四 貼鋼

第四節 響銅器制作技術

一 響銅器的使用歷史

二 中國傳統響銅器生產工藝的考察

三 中國響銅器的實驗研究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金屬表面處理技術

及時節 包金、鎏金、錯金銀技術

一 包金

二 鎏金

三 錯金銀

第二節 黃銅表面著色技術

一 文獻記載

二 黃銅表面著色方法的實驗研究

第三節 烏銅走金銀技術

一 烏銅走金銀源流

二 工藝過程簡述

第四節 古代青銅器表面鍍錫技術

一 鄂爾多斯青銅飾品

二 云南古滇國表面鍍錫青銅器

三 巴蜀兵器表面虎斑紋

四 斑紋鉞的鑒定

參考文獻

后記

總跋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

2010-03-19 10:59: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送貨速度快,正版書,就是有點兒灰塵,整體滿意。

2011-12-02 12:23:15
來自hshqdil**的評論:

這一套書不錯,值的收藏

2012-06-27 07:45: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6-11 18:12:40
來自流星雨0**的評論:

幫別人買的,還不錯,比書店買劃算

2014-07-30 19:42:08
來自macrine**的評論:

北科大的著作,沒的說,絕對完美呵呵!

2014-12-08 14:12:46
來自johnlen**的評論:

挺好,漲知識。

2015-04-07 16:40:06
來自zirui30**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專業書,紙質好,印刷排版都很好,就是感覺物流不給力。

2015-11-20 09:34: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2015-12-13 12:02:32
來自王任山**的評論:

此書信息量大,是作者以畢生的精力、知識、經驗總結出來的好書。只是圖還是少,輔助的資料再充實些,其可讀性就更強了。

2011-03-22 14:15: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開卷有益,文脈清晰,內容翔實,資料嚴謹,彰顯大家治學風范,是一部學習礦冶金屬史的大書。

2007-10-11 15:22: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冶金及冶金史界大牛所寫的書,和李約瑟的相比更全。喜歡!

2013-09-04 15:22:20
來自sinosag**的評論:

研究金屬材料產業經濟學與冶金科技史之必讀書

2014-07-07 08:29:1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宁明县| 三门县| 南城县| 同江市| 明星| 全南县| 广平县| 玛沁县| 台南县| 志丹县| 临夏县| 宜城市| 长岛县| 新沂市| 江油市| 乐亭县| 利川市| 金平| 泰顺县| 德庆县| 临猗县| 姚安县| 图们市| 卫辉市| 边坝县| 塘沽区| 望江县| 五莲县| 西安市| 寿光市| 抚远县| 白银市| 萨迦县| 大姚县| 惠州市| 石柱| 攀枝花市| 沂水县| 萝北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