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礦冶卷》。在總結古代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冶金考古研究的成果,闡述中國古代礦冶技術的產生、發展的歷程,涉及金、銀、銅、鐵、錫、汞、砷等有色金屬技術,鋼鐵技術,古代金 屬的礦產資源、采礦及選礦技術,金屬加工技術等。作者多年與考古工作者 密切合作,用現代實驗方法對出土金屬文物和冶金遺物進行了系統研究,有的還做了模擬試驗,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
本書是近30余年冶金考古工作者科研工作的總結,有大量的分析數據和圖片資料,內容豐富、翔實。適于科技史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冶金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師生、研究生閱讀、參考。
新定價鏈接:蛋白質核磁共振波譜學原理與應用(第二版)(導讀版)
總序
及時章 緒
一 礦冶技術史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二 礦冶技術史的研究方法
三 中國古代礦冶技術成就概述
第二章 中國古代采礦技術
及時節 史前期采礦技術
一 關于采礦的技術背景
二 金屬礦開采技術的起源
第二節 夏商采礦技術
一 手工業分工促進礦業發展
二 商代探礦技術
三 商代采礦技術
第三節 西周采礦技術
一 關于西周的主要產銅地區
二 西周采礦技術的發展
三 西周選礦技術
第四節 東周時期的采礦技術
一 東周礦業發展概況
二 找礦方法
三 采礦技術的發展
第五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采礦技術
一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礦業管理的加強
二 采礦技術的提高
第六節 隋唐五代采礦技術
一 礦業政策的變化和礦業輔助技術的發展
二 金屬礦山的分布概況
三 采礦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第七節 宋元采礦技術
一 坑冶制度的變革和礦物學知識的增長
二 主要礦山的分布及遺址概況
三 采礦技術的持續發展
第八節 明清采礦技術
一 礦業政策與廠礦管理
二 明清主要金屬礦山的分布及遺址概況
三 集大成的明清采礦技術
第三章 中國早期銅與銅合金技術
及時節 概論
一 銅與原始銅合金是人類最早冶煉的金屬
二 青銅是人類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
第二節 中國早期黃銅器的冶金學研究
一 早期黃銅器的檢測與模擬實驗
二 冶金物理化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公元前3000年前后銅器和冶銅渣研究
第四節 中國公元前第三千紀后期的銅器
一 馬廠文化時期的銅器
二 齊家文化時期的銅器
三 龍山文化晚期的銅器與銅冶鑄遺物
第五節 中國公元前第二千紀前期的銅器
一 甘肅
二 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京、津地區
三 山東岳石文化青銅器
四 河南、山西二里頭文化銅器
五 新疆早期銅器
第六節 銅冶鑄技術的產生和早期發展總結
一 中國冶銅技術的起始階段
二 中國銅冶鑄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
三 中國銅冶鑄技術迅速發展階段
第四章 中國發達的青銅合金技術
及時節 中國商代青銅器及合金技術
一 商代出土青銅器的分布
二 商代青銅器出土種類及數量
三 商代青銅器的合金成分
四 商代青銅合金配制的遺跡
五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銅器研究
第二節 西周時期青銅器及合金技術
一 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
二 西周早期青銅器的合金技術
第三節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
一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特點
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合金技術
第五章 中國古代有色金屬冶煉技術
及時節 煉銅技術
一 煉銅技術的文獻研究
二 以爐渣為主研究古代火法煉銅技術的方法
三 遼西地區早期煉銅技術
四 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期煉銅技術
五 新疆奴拉賽古銅礦冶煉技術研究
第二節 鉛銀冶煉技術
一 中國古代用鉛銀概述
二 鉛銀礦產資源
三 鉛銀冶煉技術
第三節 煉鋅技術
一 煉鋅爐及煉鋅罐
二 冶煉操作
三 中印古代煉鋅技術的比較
第四節 煉汞技術
一 古代煉汞技術
二 土法煉汞簡介
第五節 煉錫技術
一 賀富鐘南丹煉錫法
二 個舊煉錫法
第六章 中國古代鋼鐵冶金技術
及時節 隕鐵的利用
一 隕鐵的特征
二 隕鐵制品
三 我國是記載隕星最早的國家之
第二節 中國鐵器的使用和人工冶鐵的起源
一 使用鐵器的古代文獻記載
二 屬于公元前五世紀出土的鐵器制品——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興起
三 早期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第七章 戰國中晚期鐵器制作技術的大發展
及時節 公元前三世紀即戰國中晚期鐵器的考古發現
一 戰國中晚期出土的鐵器
二 戰國時期冶鐵手工業遺
第二節 戰國中晚期出土鐵器的金屬學鑒定
一 湖北大冶銅綠山古礦井出土鐵制工具的鑒定
二 陽城鑄鐵遺址出土鐵器的金相鑒定
三 河北易縣燕下都44號墓出土鐵器的金相分析
第三節 山西戰國中晚期鐵器及冶鐵遺址考察與研究
一 山西戰國中晚期冶鐵遺址的再考察
二 山西侯馬地區出土戰國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三 三晉地區是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中心之
第四節 生鐵農具與社會發展
一 秦簡中的秦國農業
二 楚國的鐵器與農業生產
三 燕國鐵農具促進農業生產
四 糧食產量
五 生產工具的應用,促進了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
六 冶鐵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市建設
第八章 秦漢時期冶鐵技術進入成熟階段
及時節 秦漢時期鐵器的考古發現
一 大型新式鐵農具
二 西漢開始使用鐵器的地區迅速擴大
三 西漢長安城武庫遺
四 漢代窖藏出土鐵器
五 漢陽陵附近鉗徒墓的發現
第二節 漢諸侯王陵墓出土鐵器
一 漢王陵出土銅、鐵器的數量分析
二 漢王陵出土鐵器的金相學研究
三 漢王陵出土鐵器反映的鋼鐵技術
四 漢王陵出土鐵器與社會發展
第三節 鐵官與冶鐵遺
一 鐵官與冶鐵遺址分布
二 漢代陶釜上的鐵官銘文
三 漢代冶鐵遺址研究
第四節 從鐵器的金屬學研究看中國古代東北地區鐵器和冶鐵業的發展
一 東北地區出土的早期鐵器
二 東北地區出土鐵器的金屬學研究
三 古代東北地區鐵器的使用和發展
四 東北地區鐵器和冶鐵業的交流與傳播
附記:古代韌性鑄鐵中的球狀石墨
第九章 古代煉鐵爐
及時節 煉鐵爐分類
一 塊煉爐
二 坩堝煉鐵
三 冶鐵豎爐及其演變
第二節 漢代及其以前的冶鐵豎爐
一 現存最早的冶煉生鐵的豎爐
二 漢代冶鐵豎爐
第三節 唐宋時期冶鐵豎爐的改進
一 唐宋時期的煉鐵遺址與煉鐵豎爐
二 河南是唐宋時代冶鐵遺址發現較多的地區
三 宋代的行爐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冶鐵豎爐
一 元代豎爐
二 明清時代冶鐵豎爐的改進及冶煉技術
第五節 冶金燃料
一 木炭
二 煤
三 礁
第六節 古代鼓風技術
一 最早的鼓風器
二 皮囊
三 水排
四 木扇
五 活塞式木風箱
第十章 古代煉鋼技術
及時節 塊煉滲碳鋼
第二節 鑄鐵固體脫碳鋼
一 最早發現的鑄鐵固體脫碳鋼制品
二 固體脫碳鋼板材
第三節 炒鋼
一 炒鋼爐
二 出土的炒鋼制品
三 史書記載
第四節 百煉鋼
一 文獻記載
二 百煉鋼實物鑒定
三 日本"百煉"刀劍
四 關于"湅"數
第五節 灌鋼
一 灌鋼
二 蘇鋼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的鑄造技術
及時節 鑄造遺
一 商周時期的鑄銅遺
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鑄造遺
三 漢代鑄造遺
四 河南滎陽楚村元代鑄造遺
第二節 范鑄技術
一 石范鑄造
二 泥范鑄造
三 金屬范鑄造
第三節 疊鑄技術
一 疊鑄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二 漢代疊鑄工藝
第四節 失蠟法鑄造
一 失蠟法源流
二 失蠟法工藝過程
第五節 錢幣鑄造技術
一 中國金屬鑄幣發展概況
二 石范鑄錢技術的研究
三 漢代銅范鑄錢工藝的研究
四 蕭梁錢幣鑄造工藝的研究
第六節 鐘的制作技術
一 編鐘
二 梵種
第七節 大型金屬鑄件的鑄造技術
一 有關大型金屬鑄件的文獻記載
二 現存的大型金屬鑄件
三 大型鑄件鑄造技術的研究
第十二章 金屬合金的發展
及時節 黃銅合金技術
一 鍮石的西來
二 黃銅的冶煉
第二節 砷銅合金技術
一 中國西北地區發現的砷銅
二 砷銅的組織性能
三 砷銅的冶煉
四 中國西北古代砷銅起源探討
五 煉丹術與砷銅的點化
第三節 鎳白銅
一 鎳白銅的發明與傳播
二 鎳白銅的冶煉
第四節 金汞合金
一 分析檢測
二 討論
第五節 "連"與"鍛"
一 文獻與考古資料中所反映的"連"、"鍛"問題
二 對鉛錫連鎖的冶金學初步探討
第十三章 銅鏡與銅鼓
及時節 銅鏡
一 銅鏡的歷史
二 銅鏡的成分和組織
三 黑漆古銅鏡
第二節 銅鼓
一 概述
二 銅鼓的鑄造工藝
三 銅鼓的合金成分及金屬材質
四 銅鼓制作技術及其與資源、社會形態的關系
第十四章 鍛造技術及熱處理技術
及時節 中國古代金屬鍛造技術概述
一 銅器的鍛造
二 鐵器的鍛造
第二節 傳統鍛造工藝和產品簡介
一 金箔
二 斑銅
三 蕪湖鐵畫
第三節 熱處理技術
一 退火
二 淬火
三 滲碳技術
四 貼鋼
第四節 響銅器制作技術
一 響銅器的使用歷史
二 中國傳統響銅器生產工藝的考察
三 中國響銅器的實驗研究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金屬表面處理技術
及時節 包金、鎏金、錯金銀技術
一 包金
二 鎏金
三 錯金銀
第二節 黃銅表面著色技術
一 文獻記載
二 黃銅表面著色方法的實驗研究
第三節 烏銅走金銀技術
一 烏銅走金銀源流
二 工藝過程簡述
第四節 古代青銅器表面鍍錫技術
一 鄂爾多斯青銅飾品
二 云南古滇國表面鍍錫青銅器
三 巴蜀兵器表面虎斑紋
四 斑紋鉞的鑒定
參考文獻
后記
總跋
非常好
送貨速度快,正版書,就是有點兒灰塵,整體滿意。
這一套書不錯,值的收藏
這個商品不錯~
幫別人買的,還不錯,比書店買劃算
北科大的著作,沒的說,絕對完美呵呵!
挺好,漲知識。
很不錯的一本專業書,紙質好,印刷排版都很好,就是感覺物流不給力。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此書信息量大,是作者以畢生的精力、知識、經驗總結出來的好書。只是圖還是少,輔助的資料再充實些,其可讀性就更強了。
開卷有益,文脈清晰,內容翔實,資料嚴謹,彰顯大家治學風范,是一部學習礦冶金屬史的大書。
這是冶金及冶金史界大牛所寫的書,和李約瑟的相比更全。喜歡!
研究金屬材料產業經濟學與冶金科技史之必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