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重力選煤技術》由楊小平編著,概述了重力選煤的基本概念和發展狀況,煤和分選介質的基本性質,顆粒在介質中的運動規律和各種選煤方法,著重介紹了跳汰選煤、重介質選煤、斜面流選煤、流態化選煤和干法選煤的基本原理、分選設備結構、工藝操作和過程控制,尤其詳細介紹了粗煤泥分選方法和設備動篩跳汰機、淺槽分選機、螺旋分選機和TBs干擾床等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生產實踐,對重力選煤分選效果的評定方法也作了闡述。 《重力選煤技術》可作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非選礦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從事選礦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這本《重力選煤技術》由楊小平編著,編著本書的指導思想是既要系統地介紹重力選煤的專業知識和發展,又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對共性的基礎理論知識、當前熱門的分選方法和設備做詳細介紹,而對不常用的重選方法進行簡單說明。書中內容按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部門標準和行業標準編寫而成。
1 緒論 1.1 重力選煤基本概念 1.1.1 重力選煤的原則 1.1.2 重力選煤方法 1.1.3 重力選煤的基本特點 1.2 重力選煤發展概況 1.2.1 重力選煤發展簡史 1.2.2 重力選煤發展趨勢2 原煤的工藝性質 2.1 煤的基本物理性質 2.1.1 煤的組成 2.1.2 煤的顏色和光澤 2.1.3 煤的硬度和脆度 2.2 煤的粒度與粒度組成 2.2.1 粒度 2.2.2 粒度組成測定 2.2.3 篩分試驗結果整理 2.2.4 粒度組成分析 2.2.5 粒度組成表示方法 2.3 煤的密度與密度組成 2.3.1 煤的密度及測量 2.3.2 煤炭的浮沉試驗 2.3.3 浮沉試驗資料的整理 2.3.4 原煤可選性曲線 2.3.5 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 2.3.6 可選性曲線應用 2.3.7 影響原煤可選性的因素 2.3.8 快速浮沉試驗 2.4 煤粒的形狀3 顆粒在介質中的沉降規律 3.1 顆粒的運動阻力 3.1.1 介質阻力 3.1.2 阻力公式 3.1.3 阻力通式與李萊曲線 3.2 單個顆粒的自由沉降 3.2.1 球體的自由沉降末速 3.2.2 球體自由沉降的時間和距離 3.2.3 非球體的自由沉降末速 3.2.4 礦粒沉降末速計算方法 3.2.5 非球體在運動介質中的運動規律 3.3 自由沉降的等沉比 3.3.1 等沉比的定義 3.3.2 等沉比通式 3.3.3 等沉比計算方法 3.3.4 等沉比的意義 3.4 均勻粒群的干擾沉降 3.4.1 干擾沉降的概念 3.4.2 干擾沉降試驗 3.4.3 干擾沉降速度 3.4.4 干擾沉降的等沉比 3.5 非均勻粒群的干擾沉降 3.5.1 非均勻粒群的懸浮分層 3.5.2 粒群的懸浮分層學說4 跳汰選煤 4.1 跳汰選煤概述 4.1.1 跳汰選煤的發展 4.1.2 跳汰選煤的應用范圍 4.2 物料在跳汰機中的運動規律 4.2.1 跳汰選煤的定義 4.2.2 水流的運動特性 4.2.3 跳汰床層的分層過程 4.2.4 跳汰周期特性曲線 4.2.5 影響床層松散度的因素 4.3 跳汰機類型 4.3.1 跳汰機分類 4.3.2 常用的跳汰機 4.4 篩下空氣室跳汰機 4.4.1 篩下空氣室跳汰機結構 4.4.2 跳汰機的工藝控制 4.4.3 跳汰基本工藝流程 4.4.4 跳汰系統配套設備 4.4.5 跳汰機的生產與操作 4.4.6 影響跳汰選煤的因素 4.4.7 跳汰機操作經驗 4.5 動篩跳汰機 4.5.1 動篩跳汰機概述 4.5.2 動篩跳汰機的工作原理 4.5.3 動篩跳汰分選理論探討 4.5.4 動篩跳汰機的應用范圍 4.5.5 動篩跳汰發展前景 4.5.6 液壓動篩跳汰機 4.5.7 機械動篩跳汰機 4.5.8 動篩跳汰機的應用效果 4.5.9 跳汰機的比較 4.6 動篩跳汰機生產實踐 4.6.1 動篩跳汰基本工藝流程 4.6.2 動篩跳汰機的工藝因素 4.6.3 動篩跳汰機常見故障與對策 4.6.4 動篩跳汰系統設計要點 4.6.5 動篩跳汰機自動排矸5 重介質選煤 5.1 重介質選煤概述 5.1.1 重介質選煤的發展 5.1.2 重介質選煤的優點 5.2 重懸浮液的性質 5.2.1 加重質的粒度 5.2.2 懸浮液的密度 5.2.3 懸浮液的流變黏度 5.2.4 懸浮液的穩定性 5.3 重介質選煤基本原理 5.3.1 重力場中的分選原理 5.3.2 離心力場中的分選原理 5.4 重介質分選機 5.4.1 斜輪重介質分選機 5.4.2 立輪重介質分選機 5.4.3 淺槽分選機 5.5 重介質旋流器 5.5.1 重介質旋流器選煤概述 5.5.2 重介質旋流器分類 5.5.3 重介質旋流器結構 5.5.4 重介質旋流器內部流態 5.5.5 重介質旋流器的安裝 5.5.6 重介質旋流器的給料方式 5.6 重介質懸浮液的回收和凈化流程 5.6.1 懸浮液回收凈化系統 5.6.2 懸浮液中煤泥量的動平衡 5.6.3 懸浮液回收與凈化的主要設備 5.6.4 降低加重質損失的措施 5.7 重介質選煤基本工藝流程 5.7.1 重介質分選機選煤工藝 5.7.2 重介質旋流器選煤工藝 5.8 重介質選煤操作要點 5.8.1 原料煤性質 5.8.2 處理量 5.8.3 給料方式 5.8.4 懸浮液循環量 5.8.5 懸浮液密度 5.8.6 旋流器的正常工作狀態 5.8.7 重介質分選機的維護保養 5.9 重介質選煤自動控制 5.9.1 懸浮液密度測控方法 5.9.2 介質桶液位測控方法 5.9.3 旋流器入料口壓力測控方法 5.9.4 循環懸浮液流變特性測控方法 5.9.5 精煤灰分測控方法 5.9.6 懸浮液密度自動控制系統6 斜面流選煤 6.1 顆粒在斜面流中的運動規律 6.1.1 水流沿斜面的流動 6.1.2 顆粒在斜面水流中的運動 6.2 斜面溜槽 6.2.1 選煤溜槽 6.2.2 斜槽分選機 6.3 螺旋溜槽 6.3.1 水平式螺旋分選機 6.3.2 垂直式螺旋分選機 6.3.3 螺旋滾筒選煤機 6.4 選煤搖床 6.4.1 搖床的結構 6.4.2 搖床的工作過程 6.4.3 搖床的分選原理 6.4.4 搖床的操作因素7 流態化選煤 7.1 概述 7.1.1 流態化技術 7.1.2 流態化選煤 7.2 顆粒的流態化基礎 7.2.1 流態化現象- 7.2.2 流態化基本條件和特征 7.2.3 流態化分類 7.2.4 臨界流化速度 7.2.5 流化床基本結構 7.3 液固流態化選煤 7.3.1 液固流化床分選機概述 7.3.2 液固流化床分選基本原理 7.3.3 流化床內的流體狀態 7.3.4 流化床內顆粒的沉降規律 7.3.5 流化床分選區床層密度分布 7.3.6 TBS干擾床分選粗煤泥實踐 7.3.7 粗煤泥分選方法 7.4 氣固流態化選煤 7.4.1 概述 7.4.2 分選設備 7.4.3 應用效果8 干法選煤 8.1 干法選煤概述 8.2 風力搖床干法選煤 8.2.1 風力搖床干法機結構 8.2.2 風力搖床干法機工作原理 8.2.3 風力搖床干選機適用范圍 8.2.4 風力搖床干選機影響因素調節 8.3 復合式干法選煤 8.3.1 復合式干法選煤概述 8.3.2 復合式干法選煤設備 8.3.3 與流化床干法分選機的比較 8.3.4 常見問題的分析與處理9 重力選煤工藝效果評定 9.1 分配曲線 9.1.1 分配曲線的概念 9.1.2 分配曲線的計算 9.1.3 分配曲線的繪制 9.2 重選工藝效果的評定 9.2.1 評價指標 9.2.2 應用實例參考文獻 1 緒論 1.1 重力選煤基本概念 1.1.1 重力選煤的原則 1.1.2 重力選煤方法 1.1.3 重力選煤的基本特點 1.2 重力選煤發展概況 1.2.1 重力選煤發展簡史 1.2.2 重力選煤發展趨勢 2 原煤的工藝性質 2.1 煤的基本物理性質 2.1.1 煤的組成 2.1.2 煤的顏色和光澤 2.1.3 煤的硬度和脆度 2.2 煤的粒度與粒度組成 2.2.1 粒度 2.2.2 粒度組成測定 2.2.3 篩分試驗結果整理 2.2.4 粒度組成分析 2.2.5 粒度組成表示方法 2.3 煤的密度與密度組成 2.3.1 煤的密度及測量 2.3.2 煤炭的浮沉試驗 2.3.3 浮沉試驗資料的整理 2.3.4 原煤可選性曲線 2.3.5 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 2.3.6 可選性曲線應用 2.3.7 影響原煤可選性的因素 2.3.8 快速浮沉試驗 2.4 煤粒的形狀 3 顆粒在介質中的沉降規律 3.1 顆粒的運動阻力 3.1.1 介質阻力 3.1.2 阻力公式 3.1.3 阻力通式與李萊曲線 3.2 單個顆粒的自由沉降 3.2.1 球體的自由沉降末速 3.2.2 球體自由沉降的時間和距離 3.2.3 非球體的自由沉降末速 3.2.4 礦粒沉降末速計算方法 3.2.5 非球體在運動介質中的運動規律 3.3 自由沉降的等沉比 3.3.1 等沉比的定義 3.3.2 等沉比通式 3.3.3 等沉比計算方法 3.3.4 等沉比的意義 3.4 均勻粒群的干擾沉降 3.4.1 干擾沉降的概念 3.4.2 干擾沉降試驗 3.4.3 干擾沉降速度 3.4.4 干擾沉降的等沉比 3.5 非均勻粒群的干擾沉降 3.5.1 非均勻粒群的懸浮分層 3.5.2 粒群的懸浮分層學說 4 跳汰選煤 4.1 跳汰選煤概述 4.1.1 跳汰選煤的發展 4.1.2 跳汰選煤的應用范圍 4.2 物料在跳汰機中的運動規律 4.2.1 跳汰選煤的定義 4.2.2 水流的運動特性 4.2.3 跳汰床層的分層過程 4.2.4 跳汰周期特性曲線 4.2.5 影響床層松散度的因素 4.3 跳汰機類型 4.3.1 跳汰機分類 4.3.2 常用的跳汰機 4.4 篩下空氣室跳汰機 4.4.1 篩下空氣室跳汰機結構 4.4.2 跳汰機的工藝控制 4.4.3 跳汰基本工藝流程 4.4.4 跳汰系統配套設備 4.4.5 跳汰機的生產與操作 4.4.6 影響跳汰選煤的因素 4.4.7 跳汰機操作經驗 4.5 動篩跳汰機 4.5.1 動篩跳汰機概述 4.5.2 動篩跳汰機的工作原理 4.5.3 動篩跳汰分選理論探討 4.5.4 動篩跳汰機的應用范圍 4.5.5 動篩跳汰發展前景 4.5.6 液壓動篩跳汰機 4.5.7 機械動篩跳汰機 4.5.8 動篩跳汰機的應用效果 4.5.9 跳汰機的比較 4.6 動篩跳汰機生產實踐 4.6.1 動篩跳汰基本工藝流程 4.6.2 動篩跳汰機的工藝因素 4.6.3 動篩跳汰機常見故障與對策 4.6.4 動篩跳汰系統設計要點 4.6.5 動篩跳汰機自動排矸 5 重介質選煤 5.1 重介質選煤概述 5.1.1 重介質選煤的發展 5.1.2 重介質選煤的優點 5.2 重懸浮液的性質 5.2.1 加重質的粒度 5.2.2 懸浮液的密度 5.2.3 懸浮液的流變黏度 5.2.4 懸浮液的穩定性 5.3 重介質選煤基本原理 5.3.1 重力場中的分選原理 5.3.2 離心力場中的分選原理 5.4 重介質分選機 5.4.1 斜輪重介質分選機 5.4.2 立輪重介質分選機 5.4.3 淺槽分選機 5.5 重介質旋流器 5.5.1 重介質旋流器選煤概述 5.5.2 重介質旋流器分類 5.5.3 重介質旋流器結構 5.5.4 重介質旋流器內部流態 5.5.5 重介質旋流器的安裝 5.5.6 重介質旋流器的給料方式 5.6 重介質懸浮液的回收和凈化流程 5.6.1 懸浮液回收凈化系統 5.6.2 懸浮液中煤泥量的動平衡 5.6.3 懸浮液回收與凈化的主要設備 5.6.4 降低加重質損失的措施 5.7 重介質選煤基本工藝流程 5.7.1 重介質分選機選煤工藝 5.7.2 重介質旋流器選煤工藝 5.8 重介質選煤操作要點 5.8.1 原料煤性質 5.8.2 處理量 5.8.3 給料方式 5.8.4 懸浮液循環量 5.8.5 懸浮液密度 5.8.6 旋流器的正常工作狀態 5.8.7 重介質分選機的維護保養 5.9 重介質選煤自動控制 5.9.1 懸浮液密度測控方法 5.9.2 介質桶液位測控方法 5.9.3 旋流器入料口壓力測控方法 5.9.4 循環懸浮液流變特性測控方法 5.9.5 精煤灰分測控方法 5.9.6 懸浮液密度自動控制系統 6 斜面流選煤 6.1 顆粒在斜面流中的運動規律 6.1.1 水流沿斜面的流動 6.1.2 顆粒在斜面水流中的運動 6.2 斜面溜槽 6.2.1 選煤溜槽 6.2.2 斜槽分選機 6.3 螺旋溜槽 6.3.1 水平式螺旋分選機 6.3.2 垂直式螺旋分選機 6.3.3 螺旋滾筒選煤機 6.4 選煤搖床 6.4.1 搖床的結構 6.4.2 搖床的工作過程 6.4.3 搖床的分選原理 6.4.4 搖床的操作因素 7 流態化選煤 7.1 概述 7.1.1 流態化技術 7.1.2 流態化選煤 7.2 顆粒的流態化基礎 7.2.1 流態化現象- 7.2.2 流態化基本條件和特征 7.2.3 流態化分類 7.2.4 臨界流化速度 7.2.5 流化床基本結構 7.3 液固流態化選煤 7.3.1 液固流化床分選機概述 7.3.2 液固流化床分選基本原理 7.3.3 流化床內的流體狀態 7.3.4 流化床內顆粒的沉降規律 7.3.5 流化床分選區床層密度分布 7.3.6 TBS干擾床分選粗煤泥實踐 7.3.7 粗煤泥分選方法 7.4 氣固流態化選煤 7.4.1 概述 7.4.2 分選設備 7.4.3 應用效果 8 干法選煤 8.1 干法選煤概述 8.2 風力搖床干法選煤 8.2.1 風力搖床干法機結構 8.2.2 風力搖床干法機工作原理 8.2.3 風力搖床干選機適用范圍 8.2.4 風力搖床干選機影響因素調節 8.3 復合式干法選煤 8.3.1 復合式干法選煤概述 8.3.2 復合式干法選煤設備 8.3.3 與流化床干法分選機的比較 8.3.4 常見問題的分析與處理 9 重力選煤工藝效果評定 9.1 分配曲線 9.1.1 分配曲線的概念 9.1.2 分配曲線的計算 9.1.3 分配曲線的繪制 9.2 重選工藝效果的評定 9.2.1 評價指標 9.2.2 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送貨的速度還不錯。
書已經看完了才評價,呵呵就是很詳細了
主要針對 重介選煤才買的,挺詳細的
送貨速度很快,服務態度很不錯!
紙質不是太好
這個商品不錯~
書是不錯的,但紙張質量不是多好,不太好,偏門的書籍就要弄成這樣嗎?看到那些所謂暢銷書,精裝本,感覺是對真正知識傳承書籍的不重視!
有了這本書對我們選礦知識的查詢太有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