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回眸——毛 澤東與中國經濟》
本書較為詳盡地記述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 澤東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其所做出的偉大歷史貢獻。從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到共產黨所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從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到精兵簡政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保護民族工商業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從頒布土地法大綱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個五年計劃,其中包括農村合作化運動和增產節約、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從完成民族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論十大關系》,從借鑒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到開拓、探索如何建設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從努力開創和發展國家的社會主義經濟到提出四個現代化,從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到中美建交、打破外部敵對勢力對中國的長期經濟封鎖,毛 澤東嘔心瀝血、操勞了一生。縱觀這一切,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正是由于毛 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他們所奠定的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才使得我們今天所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大放異彩和不斷進取。正是由于有了前輩們的努力,今天的中國才有望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
本書資料詳實,用詞嚴謹,真實而客觀地記述了毛 澤東為發展中國經濟、使人民盡早過上好日子的許多鮮為人知的工作細節和生活細節,讀來感人至深。閱讀此書,對于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對黨史研究和新中國國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我們緬懷偉人、繼往開來、催人奮進的一部佳作。
歷史的真言——毛 澤東和他的衛士長》
李銀橋、韓桂馨夫婦同是河北省安平縣人,1948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經毛 澤東提議結為伉儷。
李銀橋,11歲參加八路軍,20歲時調到中共中央辦公廳,擔任的衛士,后經組織決定,先后擔任毛 澤東的衛士組組長、副衛士長、衛士長,在毛 澤東身邊工作了整整15個年頭。
韓桂馨,16歲參加革命,跟隨毛 澤東轉戰陜北,解放后進入中南海,在毛 澤東身邊工作了17年。
對昔日偉人的深情回憶,對過去歲月的綿綿思緒,在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一一體現在本書之中。
歷史的情懷——毛 澤東生活記事》
作者歷經10年,廣泛搜集素材,客觀而真實地記述了毛 澤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情節,資料翔實,令人難忘,從一個獨特視角真實地再現了生活中毛 澤東的偉人風范。
毛 澤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子女,樣要求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都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心中時刻想著人民,與全國人民患難與共、同甘共苦。通過毛 澤東的日常工作、生活,人們可以領略他的思想、膽略、胸懷、情操和神采,他的精神和風范永存。
本書材料真實嚴謹,文字生動活潑,許多故事感人至深。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黨史研究和中國革命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對于廣大普通讀者來說,閱讀本書更將是緬懷偉人、重溫精彩歷史故事的一次心靈之旅。
1、隆重紀念毛 澤東誕辰120周年
2、毛 澤東:獨立自由解放的引領者,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性啟動者
3、毛 澤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者,為民務實清廉的真正典范,貫徹群眾路線的代表
4、回溯中國夢的艱辛探索,2013年重大社科出版工程
5、離毛 澤東近的人傾情回憶,跟回憶人更親的人欣然執筆,友情親情愛國情愛黨心躍然紙上
6、獨家披露的黨史國史高層珍聞,展現毛 澤東重大決策的心路歷程
邸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48年4月生人,祖籍河北省深澤縣。1969年加入空軍高炮部隊,1970年執行援外任務,10次參加對空作戰,7次受部隊通令嘉獎。1973年調武漢空軍從事文藝創作,劇作《鷹擊長空》獲大軍區一等獎。1983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先后任宣傳干事、記者、編輯、總編。
多年來共出版專著近20部,發表詩詞和文章700余篇(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風雨人生》、詩詞集《歲月回眸》、小說集《父與子》、紀實文學《橄欖枝與黃玫瑰》及《西雙版納散記》等。
近年來先后撰寫了“邸延生偉人系列叢書”之《毛 澤東和他的衛士長》、《“”前夜的毛 澤東》、《毛 澤東與中國經濟》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內容被多家報紙、電臺連載或連播。
歷史的回眸——與中國經濟
歷史的真言——和他的衛士長
歷史的情懷——生活記事
歷史的回眸——與中國經濟》
一、社會變革為己任 少年立志圖自強
公元 1909 年(清光緒 35 年),是為中國農歷的己酉年。 這一年,在世界的東方,具有 5000年古老文明歷史的中國的大門已經被東西
方帝國主義列強的大炮所轟開。大清王朝處于窮途末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積弱不振。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侵略、殘酷剝奪和由此所造成的連年戰亂,致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已經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
這一年,出生在湖南省西部偏僻山區湘潭縣韶山沖上屋場的已經 16 歲了。
己酉年是中國的“雞”年,廣大的中國人民普遍寄希望于能夠在這一年里有所“崛起”;因為在中國人民的傳統意識中,“雄雞報曉”和“聞雞起舞”這兩 句話是很能鼓舞人心的。
也就在這一年,韶山沖來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人。這個人回到韶山沖以后,帶來了韶山沖千百年來聞所未聞的新思想,著實令鄉里的人們大吃一驚。原因是他極力主張廢除廟宇和開辦新式學堂,尤其反對女人再裹腳和男人再留辮子,提 倡“解放思想”以“開發民智”。
李漱清的返鄉,一時間被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鄉里人的廣泛議論,被一些守舊的人斥之為“過激派”;風華正茂的卻很欣賞他的主張,認為他說的一些話很有道理,率先從這個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朝氣和激情。經常到李漱清那里去借書看,聽他講述許多有關中國和世界的 大形勢……
通過接觸,對李漱清的說教越來越感興趣,從他那里接受新知識、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的領悟性極強,有著自強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進取的蓬勃朝氣。在這期間,從文詠昌手中借了《盛世危言》這本書,讀起來愛不釋手,
他很贊同書中所講述的觀點。《盛世危言》是中國資產階級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鄭觀應所著,書中認為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后,在于缺乏西洋的裝備,諸如鐵路、電話、電報、輪船等等,所以應該把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到中國來, 以促進中國生產力的提高,發展中國的經濟。
“嗚呼,中國將其亡矣!”書中開頭的這一句話,使感觸頗深。書中敘述了日本占領中國寶島臺灣的經過,講述了亞洲的朝鮮、越南、緬甸等經濟落后的國家被經濟發達的國家強行侵占的諸多情況。讀了這些,對中國貧窮落后的現狀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擔憂,同時對中國的前途感到憂慮,也更使他感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這時起,少年的便立下了一個宏大的志愿:有朝一日,一定要想辦法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經濟狀況,改變落后的中國多 年來被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的現狀!
自從有了這樣的雄心和抱負,他便想盡早24小時走出韶山沖,去到更加 廣闊的社會中去,到大風大浪中去迎接挑戰。
1910 年, 17 歲了。春末夏初時節,長沙城里發生了災民暴動,大批饑餓的逃荒者組織起來,到大街小巷的各個糧店去搶米。和同學們在東茅塘私塾聽說了這件事,許多學生都認為這件事與自己無關,唯獨覺得那些同“暴民”在一起的人,同他的家人是一樣的普通人,于是對這些人的舉動抱有 極大的同情心。
一個多月后,發生在家鄉的另一件事,也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韶山一個秘密會社“哥老會”的會員們,在同本地的一個地主發生沖突時集合起來“聚眾造反”,遭到官府的鎮壓,“哥老會”的首領被官府的人捉去砍了頭。眾多身處窮鄉僻壤的鄉里人通過這件事認識到,只要組織起來,是能夠和官府相抗衡的。而卻從中領悟到:要想改變中國經濟貧窮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須解決農民問題。
歷史的真言——和他的衛士長》
1、國民黨背信棄義 解放軍自衛殲敵
1946 年夏,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強烈要求,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單方面撕毀了《雙十協定》,悍然派兵大舉進攻共產黨 領導下的解放區。
當時,的嫡系、西北軍閥頭子胡宗南,糾集了 34 個旅的 23 萬兵力, 分 5路進攻陜甘寧邊區。在的指揮下,胡宗南憑借他的美式裝備和摩托化部隊、傘兵部隊,妄圖一舉掃平陜北,徹底消滅共產黨中央的軍事主力。
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迎擊胡宗南的進攻,李銀橋所在部隊 358 旅于1946 年 10月到達延安東部的雀兒溝一帶,旅部設在距離雀兒溝不遠處的柳樹店。 陜北的冬天很冷,很冷。
19 歲的李銀橋,此時心中想的,就是能有機會親眼見見人民的偉大領袖——究竟長得什么樣子?是不是像照片上看到的那樣:寬寬的前額、長 長的頭發、大大的眼睛和慈祥的面孔?
一有空暇,李銀橋便站在旅部外面的空地上,遠遠地眺望延安城——多想去寶塔山上看看,數一數寶塔有幾層,量一量寶塔有多高……
當時的敵情異常緊張、復雜,各處傳來的戰事不斷;到了 1946 年的 11 月份,原先派駐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董必武等領導同志陸續回到了延安。
1947 年 1 月 1 日,《解放日報》在頭版的顯著位置刊登了親自起草的《新年祝詞》:“……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持不屈不撓的奮斗,那么,在不久的將來,自由的陽光一定要照遍祖國大地,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一定要在 今后數年內奠定穩固的基礎。”
新年祝詞》對延安軍民的鼓舞很大。
臨近春節的前幾天,358 旅的政治委員余秋里找到李銀橋談了一次話: “小李同志,你在黃旅長身邊當特務員 a的時間不短了,有什么想法嗎?”
怎么突然問起了這個?李銀橋心想,自從到了陜北,358旅的仗打得好,旅長和政委配合得也很好,自己跟旅長黃新廷當特務員也沒挨過什么批評,今天政 委怎么這么問呢?干脆,實話實說:
“報告政委,沒什么想法——就是想見見,想去摸一摸寶塔山上的寶塔!” “還有呢?”余秋里問。“還有……”李銀橋喃喃地說,“想上前線!我一準兒多打死幾個胡兒子,
為保衛黨中央、保衛多出一份力!”“哈哈哈……”余秋里爽朗地笑了,“你在青年連時,打仗很勇敢嘛!我現在是問你當特務員有沒有什么具體想法?難道當特務員就不能保衛黨中央、保衛了?”
“那倒不是。”李銀橋也憨厚地笑了,“我知道當特務員的責任,一是負責首長安全,二是照顧好首長的生活,三是保守機密。”
“好嘛!”余秋里高興地拍了拍李銀橋的肩頭,“為了保衛黨中央、保衛,組織決定——明天你去中央辦公廳報到,黃旅長身邊的事你交代一下,到了中央 首長身邊更要好好干!”
歷史的情懷——生活記事》
一、追根溯源話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
在中國的歷史名城長沙市南面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四周峰巒聳峙的縣城;因其地處湘江岸邊,又有一條名為瀏陽河的碧水流經境內,縣城被取名為湘潭。
從湘潭縣的縣城向西80華里,在湘鄉、寧鄉、湘潭三縣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座松柏疊翠的山峰。相傳遠古時候的舜帝南巡曾路過這里,休息時命從人吹簫奏樂,唱衛曲歌《簫韶九成》;簫歌起處,祥云繚繞,百鳳翔集,由此簫樂便被人稱之為《韶樂》,舜帝曾在那停歇過的山峰也被人們稱之為了韶山。
南岳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說,韶山便是其中之一。遠遠望去,韶峰高聳,群巒蔥郁。據《長沙府志》記載,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學道,山上留有韶氏三姐妹居住和游歷過的韶山八景;清光緒元年(1875年),一位名叫周定寧的布衣名士,游歷韶山后作《韶山記》,盛贊了韶山的地域概貌: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遠七澤,發岳麓而控東臺。瀠回地涌,水飛雪浪之花,九巍天開,山橫玉枕之案。綿亙百余里,蜿蜒來八面之龍。山蒼莽,際無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鳳音亭,丹鳳銜書;胭脂井,紫龍吐沫。上麓天,風云際會,前金后紫……
另有古人寫詩盛贊韶山,其詩曰:
從來仙境稱韶峰,筆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一條龍。
山麓中,一灣碧水繞山而淌;山腳下,幾洼池塘前散落著不多見的幾戶農舍。農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樹的簇蔭之中。如果將大山的走勢譬如一條巨龍,那么這里就像是這條巨龍頜下的一顆明珠,鄉里人習慣地稱其為韶山沖。
700年前——公元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時間天下振奮、群雄扼腕、百姓擁戴。一位遠在江西吉州府龍城縣(今江西省吉水縣)的青年農民毛太華,不甘一生碌碌無為地老死鄉里,他想走出龍城縣到“外面”闖一闖,“出人頭地”地干一番事業,為自己也是為其后代爭得一份“蔭德”,于是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隊伍。不久,他投奔的這支軍隊被朱元璋派往云南,毛太華就此參加了遠途跋涉的西征。抵達云南后,毛太華隨軍作戰積有一些戰功,在云南娶了一位苗族姑娘為妻,生下了8個孩子。戰事結束后,毛太華帶了妻子和長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內遷,原本想回到江西故里“光宗耀祖”,但在途經湖南湘鄉縣時,便在縣城門外的緋紫橋畔安了家,并因其累積的軍功分得了數十畝田產。毛太華過世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便攜家帶口離開湘鄉縣,遷到了湘潭縣境內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環抱、風景秀麗的韶山沖——由此,韶山沖便有了毛氏家族的這一支脈。
世事滄桑,風云變幻;星移斗轉,時代變遷。到了500年后的大清王朝,世代居住在韶山沖的毛氏宗族中有一個名叫毛恩普的人,膝下僅有一個兒子,叫毛貽昌,字順生,毛恩普按祖上流傳下來的習俗給獨生子取了一個號:“良弼”。
當毛順生15歲的時候,毛恩普為兒子娶回了一位比兒子大3歲的姑娘文素勤為妻,并請了風水先生選擇在韶山沖的上屋場重新翻蓋了一所“凹”字形的房宅。祖居湘鄉縣唐家圫的文素勤很賢惠,跟毛順生克勤克儉地過日子,毛恩普老來也算是有了依靠。
5年當中,毛順生夫婦倆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不幸都因病沒能存活下來,這對毛恩普的打擊很大。他長途跋涉百余里的路程去到南岳衡山的大廟為毛家祈求“香火”,希望上天能夠降下恩惠,“賜福”給他們毛家,使之“后代興旺”,同時還“許愿”自己從此以后吃“觀音齋”……
物流很給力,書的質量很好喝。
活動買的,很實惠。
很值得看的書,特別精彩,內容豐富!滿意
書很好正版,印刷精美,物美價廉。
書很好,正版,印刷精美,物美價廉。
整體感覺不錯!
讀書能夠蕩滌浮躁的塵埃污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 其實,對于任何人而言,讀書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這是本值得購買、閱讀的好書!
質量非常不錯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堅信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讀懂開國領袖
非常好的書,為圖書館訂閱,大家很喜歡
偉人書系 值得一看 但是印刷和紙有點盜版的感覺
以前很少關注五四以后的歷史,慚愧,惡補一下。\
收到書發現與以前買的有些重復就退貨了。當當的服務很好,可點可贊。
值得一讀啊,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