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描述中國各地人文書店(含人文書吧),即文人筆下的中國人文書店風景。由各地的作家學者以他們的親身體會和多年觀察來描繪和展現(xiàn)各地人文書店的生存狀態(tài)。書店被稱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風景的窗口,也是體現(xiàn)一座城市文化內涵的縮影,有什么樣的城市,就有什么樣的書店,從書店的生存狀態(tài)也可以反映當代中國的文化形態(tài)。主要介紹了臺灣、廣州、天津、長春、昆明、哈爾濱、沈陽、銀川等《獨立書店,你好!》(及時季)中沒有收入的城市的獨立書店,以及北京、長沙、西安等城市中的其他的獨立書店。
一座文明程度高的城市,應該有各式各樣的獨立書店。當網絡書店越來越吸引讀書人的目光時,消失的不僅僅是一些傳統(tǒng)人文小書店,消失的其實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式。本書繼《獨立書店,你好》(季)之后,繼續(xù)力邀各地的作家、文人、讀者以他們的親身體會和多年觀察來描繪和展現(xiàn)各地人文書店的生存狀態(tài)。在向獨立書店致敬的同時,繼續(xù)思考獨立書店的未來和發(fā)展。其中更收錄了《獨立書店,你好》(季)出版之后的各種聲音與反響。
薛原,豆瓣網ID:書魚知小。系《青島日報》副刊編輯,2006年參與創(chuàng)辦良友書坊。著有《檢討——舊檔案里的中國海洋學術》《留戀之矢》《閑話文人》等,編有《青島記憶》《談文說畫》《獨立書店,你好!》等。
編者的話:獨立書店有未來
香港
我的香港旺角二樓書店
臺灣
夜訪臺中誠品書店 廣州
方所書店
天津
理想的天空
昆明
到昆明書店喝茶去
沈陽
為誰吶喊
廈門
我的曉風書屋
石獅
瀚文書屋,一場持久的愛戀
哈爾濱
半畝堂,中央書店中的書店
長春
長春的書店
美人街上的同仁書店
北京
PAGE ONE:買書也是一種享受
庫布里克文藝的24小時
我與1Q84書社
我的華貿讀易洞
長沙
書可清心也
南京
我看到的萬象書坊
翻閱歷史的先鋒
唐山
如果唐山沒有了你們……
詩意的倔強
南昌
拾得與今天
銀川
銀川的小書店
衢州
那些淘書的地方
濰坊
我的雅心書店
上海
一見傾心的韜奮西文書
菁菁校園,季風拂面
義烏
湖畔書榭
漢中
在書香中沉迷
紹興
但得愛書人似我
馬鞍山
小書店小情
海口
海口沒有書店
聚焦獨立書店的生與死
關于《獨立書店,你好!》的聲音
消失的書店
"30天就倒閉書店"的30天
書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實體書店,透過"方所"覓"方舟"
"書店"的未來
書店的生存之道
方所書店
方所書店,是一個剛落地的娃娃,2011 年11 月25 日才正式誕生。但在誕生之初,方所便擁有了別的書店難以企及的——奢華的時尚氣息,優(yōu)雅的格調品位,一躍成為廣州城中的熱點話題。方所落戶在廣州城市之心的奢華地段太古匯時尚城,與愛馬仕等時尚品牌并行。說來很好玩的是,方所書店開業(yè)的第三天,有出版社來做劇作家廖一梅新書《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的現(xiàn)場講座和簽售活動,出版社的負責人估計是擔心方所剛開張沒幾天,怕我找起來麻煩,便打電話給我說:"知道方所在哪里不?太古匯負一樓,愛馬仕旁。"一個書店,開在愛馬仕旁邊,這怎么看似乎都有些太過于追求華美了吧。
愛馬仕旁的書店還能有多少書店的真正味道呢?不過,當你走進方所之后,你一定會驚訝于書店的美,那是一種在傳統(tǒng)書店里,很難享受到的氤氤氳氳的生活美學氣息,因為它是一個涵蓋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在內的一體式全新文化空間。
方所很大,1800 平方米,圖書是它的主打,光書店面積就占了600 平方米。書店里的書架,很高很有氣勢,幾乎都頂?shù)教旎ò濉U麄€方所的四周都差不多環(huán)繞著書架,既有一種曲徑通幽之美,也有一種通透的藝術質感。而我最喜歡的是那段百米長的"閱讀長廊",兩旁的書柜高達3 米,人站在那里,書山書海撲面而來,真有一種高遠之感。據(jù)說,這種唯美的書店空間設計,就是想表現(xiàn)方所書店向時間與空間探索的意涵,并融會了歐洲古典圖書館的陳列氛圍及當代設計的空間感,以連綿的"閱讀長廊"呈現(xiàn)知識的量體,同時傳達知識的"壯闊"與"高遠"。當時在"閱讀長廊"做講座的廖一梅,曾經這樣評價說:"閱讀長廊"像一個放大了的劇場。
書店里的書,據(jù)說有50000 多種出版物,冊數(shù)達到90000 多,書種涵蓋大陸、港臺、英文等各類出版品,以設計、美術、建筑類書籍為主,藝術類圖書和畫冊更是方所書店主打產品。據(jù)說,有些還是直接從日本、歐洲、臺北故宮博物院等引進的高品質的畫冊。有網友在微博上這樣評論其精挑細選的精神:"方所的選書,某些領域真是有久違的到心、到肉的感覺,少有肥肉和渣滓。品質長尾書曾是無數(shù)書店最恐懼的品種,但在方所,它們得到了罕見的尊重和自如。"
我尤其喜歡書店里面的兩個專柜,一個是"向偉大的女性致敬",書架上不僅有很多關于各時期偉大女性的書,還掛著好些偉大女性的大幅黑白畫像,有德蘭修女、弗里達、赫本等,看著她們的畫像,翻閱她們的書籍,感覺她們的氣息是如此地逼近。還有一個港臺專區(qū),里面的書籍分欄目錄很有意思,諸如"生活好滋味"、"臺灣好所在"、"他們在島嶼寫作"、"自然生活"、"生活風格",無不透出把閱讀也做成一種享受生活美學的理想與雄心。另外,我還喜歡書店里流動著的詩意。在港臺專區(qū)的書架上,掛著一塊大大的布,布上寫著顧城的著名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而在建筑書旁邊的大圓柱子上,則寫著兩位詩人的名篇,一是周夢蝶的《剎那》,二是廖偉棠的《吾鄉(xiāng)》。最醒目的則是在百米"閱讀長廊"的玻璃窗上,篆刻著詩人也斯的贈語:"但愿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
方所書店不僅提供閱讀之美,還提供很多與美有關的產品。進門左邊是350平方米的服飾區(qū),旁邊正在舉辦香港藝術家謝淑婷作品展。店內還有500 平方米的生活美學館,據(jù)說引進了60 多個來自全球的環(huán)保生活品牌和創(chuàng)意產品,比如有貓型手袋、日本瓷器以及小巧的品酒、美食、旅行的專業(yè)記錄簿、美焉堂的裝訂現(xiàn)場、手工排色筆筒、綠色小盆栽等。生活美學館旁邊還有一個圓形咖啡館,逛累了,坐進咖啡館里,端一杯咖啡在手,輕輕地翻翻書或雜志,抑或靠在沙發(fā)上小小地打起盹來,那場景,很慵懶,很悠閑。原來,逛書店,也能逛成如此雅致的一種生活方式。此情此景,讓我想起看過的一本非常流行的時尚書,書名叫《混搭中產家》。這是一本解構中產居住生活的書,作者在"文化混血,目標混雜,趣味混亂,風格混搭"的時尚文化狀態(tài)中,描繪出了一個標準中產的家居形象。其實,我認為作者要說的關鍵一句話,就是"把夢想放進去"。因為消費者有很多的夢想,他們都希望這些夢想在家里釋放出來,他可能客廳是北美的,但是到了臥室可能就改成新古典了,到書房他可能想弄中式的。也就是說,延伸到其他方面,混搭——不僅是目前中產階級尋找到的最美的家居風格,也是最美的生活方式。而如今,方所書店呈現(xiàn)的便是這樣一種混搭時尚的美學生活風范:它把很多讀者喜歡的格調放進去,多元得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店,所以,與其說方所在賣書,不如說是在賣一種享受氛圍,一種別致生活方式。用一微博博友的描述,最為生動:方所不是書屋,不是咖啡館,不是服裝店,不是植物園,不是美術館;但是你可以在里面看好書,喝咖啡,挑衣服,觀植物,看展覽。而我有個朋友在方所開業(yè)那天,還寫了一篇《寫給方所的情書》。把方所當成情人,或許真的有些矯情,卻足已透出讀者對倡導生活美學概念的方所書店的由衷贊賞和喜愛之情——"用`情書`去定論我對方所的解讀,不否認,確實煽情了,行業(yè)了,或是公關了。但作為一個愛書人,實在不想抑制這份想與你們攤開分享的熱愛,以紀念這座書店賦予這座城市熾熱的驚喜。"據(jù)說,方所書店是內地及臺港三地創(chuàng)業(yè)人共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方所的投資人是國內原創(chuàng)服飾品牌"例外"董事長毛繼鴻;策劃總顧問廖美立是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執(zhí)行長,也是臺北誠品書店創(chuàng)始人之一;還有一位是來自香港的藝術顧問。可以說,從創(chuàng)業(yè)人員,到書店結構,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出了其混搭的本質。廖美立強調說:我們做的不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平臺,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tài)。方所是一個提供知識和美的地方。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不只需要好的閱讀,還需要看好的展覽、喝好的咖啡、用好的生活設計品,我們?yōu)樗麄兲峁﹩l(fā)尋找一種生活方式的場所。方所二字則取材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tǒng)"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方所不僅要為懂得文化創(chuàng)意生活的所有人,打造一個內在渴望歸屬的溫暖棲息地,更希望借助這個的平臺,傳遞文化生活的全新理念主張。
方所在傳遞生活全新理念和主張時,還非常注重和讀者的互動。從開業(yè)之初到12 月底,每周六、日都邀請作家在書店現(xiàn)場講座。駱以軍、許知遠、廖一梅、畢飛宇、楊照、歐陽應霽、楊葵、韓東、劉克襄、張鐵志、周云蓬、格非、馮唐、毛尖等作家都陸續(xù)來方所進行演講、簽書,此時此刻的方所,無疑呈現(xiàn)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生長態(tài)勢。
只是,這種欣欣向榮的生長態(tài)勢,到底能維持多久,這是很多廣州愛書人心存的疑問和擔憂。記得方所開業(yè)第三天,廖一梅來方所進行現(xiàn)場講座時,有記者問及方所書店未來的問題。當時廖一梅這樣形容說,劇場是一種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對于讀書人來說,書店也是一種人與書面對面的交流,這個空間讓人可以觸摸到書的真實面孔,真實溫度,有著永恒的魅力。她還說到早年自己做戲劇時,誰都認為戲劇是夕陽產業(yè),當時做戲劇的成功率就是零,明智的人都去做電影電視,但她還是笨拙地選擇了做戲劇這條艱難的道路。十多年她堅持過來了,現(xiàn)在戲劇慢慢在復蘇。她認為,堅信奇跡發(fā)生,就會有可能發(fā)生。對于做書店,也是一樣的道理。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理想很美好,但現(xiàn)實很殘酷。就在不久之前,廣州有5 家三聯(lián)書店陸續(xù)關停。方所能否成為一個書界的"例外",我們還不可預知。但是對于這樣一個致力于"為紙質書探索未來"的書店,作為愛書之人,我們心存感激。我覺得,可以用廖一梅《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里的那句話,來代表愛書人對方所未來的美好期盼:"也許,在所有不被看好,無人嘗試的錯誤的選擇背后,會有不曾見到的可能,不曾設計的未知。"
……
錢江晚報》:這本書中的獨立書店,無論是凋零的,掙扎的,還是如火如荼進行著的,或春風吹又生的新書店,都傾注著每位守書人滿心的誠意,還有不妥協(xié)的夢想。
品味書香》:《獨立書店,你好(第2季)》,非常有情調的一本書,比及時季更有態(tài)度,內容更加豐滿,我是一個喜歡逛獨立書店的人,你呢?
長江商報》:臺灣的誠品書店,北京的萬圣書園,上海的季風園,獨立書店儼然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體現(xiàn)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縮影和人文氣息,許多城市特有的獨立書店甚至成為外來旅行者的必逛之地。獨立書店作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而存在,為一座城市帶來了濃厚的人文情懷。然而,在現(xiàn)今的社會大潮下,獨立書店的生存成為了一件難事。
學者胡洪俠:成功的獨立書店應該做到"獨舞姿態(tài),獨家內容,獨特服務","獨舞姿態(tài)就是指獨立的立場和修養(yǎng),書店要有自己獨立的志向和追求;獨家內容指的是書店的專業(yè)化,比如專賣精裝本、簽名本、拉美圖書等,用獨特的內容與網絡書商競爭;獨特的服務不是降價服務而是增值服務,讓你的書不同于別的書。"
天津網:
2012年年初,和獨立書店有關的話題依舊被熱烈討論著。去年7月,一本描述各地人文書店風景的新書《獨立書店,你好!》問世,書賣得不錯,受到了讀者和業(yè)內人士的關注。
獨立書店還要不要開下去?獨立書店還有沒有未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從讀者、作者到出版方、銷售方,大家在關注2012年圖書出版的新狀態(tài)時,也在討論著獨立書店的現(xiàn)狀和未來,業(yè)內人士和讀者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名為"獨立書店的生存與解決之道"的論壇。在多家書店在寒冬中撐日子時,人們希望能為獨立書店的未來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與此同時,《獨立書店,你好!》(第二季)新近出版,該書收入了包括天津在內的、更多的各地獨立書店,是對前一本的補充和延伸,編著者稱,在獨立書店遭遇寒冬時再出第二季,是期待更多的人參與到對獨立書店的關注和支持中來……
如果書店是一個城市的風景,那么,希望我們能建好去看風景的路,因為,那里有讀書人需要的溫暖安靜的守候。
比第一季稍微好了一點,但有些筆者的文筆和附和之勢還是沒變,并且有些還有打廣告的嫌疑。內容確實有點空洞,應該只有特別愛書和愛書店,理解其行情的人才會深有感觸吧。這本書與第一季相比,無論是圖片還是排版什么的,都比第一季好很多。可惜依然不是我想要的!
看到目前獨立書店的發(fā)展現(xiàn)狀,感慨唏噓。很久以前覺得開書店是一件十分賺錢的生意,一本薄薄的書可以有9折,8折等不同折扣,然而現(xiàn)在看來,那些所謂賺錢的書店無外乎兩類,一類是賣教參教輔的,尤其是學校附近的,還有的就是賣那些青春讀物的。然而一家真正有良知的書店是要為讀者心靈負責的。不能單純的為了利潤而亂進書。因此,看罷這本書,很是為那些店主感慨。不過也多虧了他們的堅守,我們才能有如此豐富內涵的書籍可供選擇。
上大學時就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那時就想買,但是有些貴,如今終于買到了,贊……
希望能一直辦下去的書,更希望獨立書店將越來越多。
在外地看到很有特色的書店,很是羨慕。可惜書里沒有收錄。
獨立書店,你好!這一系列的書我都買了,就喜歡這種有圖有文字的
從小對書店就有莫名的喜歡,安安靜靜地,只有在這個地方,才最放松
獨立書店你好系列的第二本,賞心悅目的閱讀之旅,值得閱讀和珍藏!
里面有很多的圖片,都是各地實體書店的現(xiàn)狀,不過越來越多的店面關閉,很可惜~。。
第一次是買了第三季~然后毫不猶豫的把第一二季都給買了~~ 書里面介紹的獨立書店都很棒~很想一個個去看看呢~~ 如果出第四第五一定會繼續(xù)追的~
因為喜歡逛書店,所以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邊書!
獨立書店,漸行漸遠。從光合作用瞬間全無,到三聯(lián)讓給了雕刻時光半邊天,書店越來越少。每個地方都有幾個還堅挺著的小書店,也許挺立的是那份文化,也許是書店老板的那份堅持。如果有錢,我會開家書店,雖然不會屹立不倒,但肯定能挺多久就多久……電商的出現(xiàn)對于書店是不小的打擊,包括我自己,在成批購書的時候,一定會選擇網上買書,因為它真的夠便宜。但是逛書店的那種感覺沒有任何可以替代。包括嘗試過在三聯(lián)買本書,坐在雕刻時光里看,那感覺也不對,總覺得有些生分。不如席地而坐或者坐在樓上上來的舒服。如果可以,在我們逛那些書店時,哪怕買一本書呢,也算對…
書店也是一道獨立的城市風景線,這本書是很好的指南.
第二季比第一季的內容更加精彩!關注中國民營人文書店的生存。
這本書圖文并茂的介了獨立書店的個性魅力和生存困境
對與愛書,愛逛書店的人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可以了解各地小書店的存在狀態(tài),生存故事~
還不錯,直至很好,只是覺得可讀性不強,介紹各種獨立書店的。。
獨立書店,你好!:第二季(一種獨特的氛圍,一種獨特的精神,這就是獨立書店;最好的、最不該消失的人文風景
獨立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相信有讀書人,獨立書店就不會消失!
第一季和第二季都買了,第二季還沒來得及看完。描述每個地方書店的作者都不一樣,所以風格差別也很大。書里附了很多書店的圖片,喜歡~下次去一個地方之前可以看看,去找找這些書店~數(shù)的質量也很好~
我是每到一個地方,首先想到要去的地方就是書店。書店的那種氛圍、環(huán)境,還有里面書墻一樣的書架,都讓我沉迷其中。所以這樣的書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東西。里面主要是介紹每個城市比較出名的書店,有顧客寫的,也有書店的經營者寫的。認真看這本書,你會看到獨立書店的窘況。我不喜歡我現(xiàn)在生活的這個小城鎮(zhèn)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里除了賣暢銷書和輔導書的小書店之外,沒有一間真正意思上的書店。讓我只能上網買想要的書。不然的話,無論書店的書多貴,我都會到書店去買。
書店就是我的夢想,看看各地的書店,就好象看到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風韻,我想有個自己的書店
一座文明程度高的城市,應該有各式各樣的獨立書店。當網絡書店越來越吸引讀書人的目光時,消失的不僅僅是一些傳統(tǒng)人文小書店,消失的其實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式。
一直以來都夢想著長大后要去看看全世界的獨立書店,然后自己找一座城,于安靜的一隅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獨立書店,要很有個性,很有味道,還有懂書的人……很好的一本書,無論是裝禎還是內容,很喜歡……關于獨立書店的生存,有了更多的思考……
實事求是地講,“蜜蜂文庫”這套關于書店的書籍我都十分喜歡。從《獨立書店,你好》(第一季)到后來的《書店之美》,以及這本《獨立書店,你好!》(第二季)。獨立書店從興盛到現(xiàn)在逐步示微。這中間有很多問題,這本書不只給我們展現(xiàn)出當下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態(tài),更是我們探索獨立書店問題的一本工具。
獨立書店是一座城市里最吸引我的地方,當今社會,許多書店不過是一個商場,一個賣書的地方,所有商品都被貼上價格標簽,毫無溫度,而獨立書店是一個看書品書淘書的地方,很溫暖,很有文化氣息,能感受到書籍之外的很多東西。
本人喜歡書店,常常去書店看書,另,對獨立書店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想研究獨立書店的故事和現(xiàn)狀。此書搜所了全國的一些書店,有清晰的照片配文字,在做調查想去了解,慢慢去品味它吧,支持實體書店、獨立書店!感謝編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