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殺功臣和暗算明教首腦開始,講述明教下一代俠客崛起江湖,與錦衣衛和天竺武林絞殺,匡扶中原武林并重建明教的故事。其中重要的環節有靖難之役、建文帝的逃亡、結局,以及鄭和下西洋等等。
一段歷史懸案引出的武俠傳奇,"靖難之變"背后的江湖史事
上官鼎,金庸愛的兩位武俠小說家之一,四十六年后政壇歸隱,重出江湖,以武俠演繹歷史懸疑,再創新派武俠小說
上官鼎,本名劉兆玄,1943年生,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2008年出任臺灣"行政院院長",現為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上官鼎原為20世紀60代臺灣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為劉兆藜、劉兆玄、劉兆凱三兄弟集體創作之筆名,隱喻三足鼎立之義。自幼嗜讀武俠小說,中學時代為掙零用錢,兄弟合寫《蘆野俠蹤》(1960)從而一舉成名,此后著有多部武俠小說:《長干行》(1961)、《沉沙谷》(1961)、《鐵騎令》(1961)、《烽原豪俠傳》(1962)、《七步干戈》(1963)、《俠骨關》(1964)、《金刀亭》(1966)等,亦曾在十七歲時幫古龍接手《劍毒梅香》(1960)。
王道劍之一:乾坤一擲
序幕
及時回 盧村滅門
第二回 傅帥班師
第三回 摩尼草庵
第四回 鄭家好酒
第五回 乾坤一擲
第六回 紅孩乞兒
第七回 后發先至
第八回 建文登基
王道劍之二:大戰天竺
第九回 天地雙尊
第十回 蒙古大夫
第十一回 洞里神仙
第十二回 新錦衣衛
第十三回 青天審案
第十四回 靖難之役
第十五回 大戰天竺
王道劍之三:云錦袈裟
第十六回 神農試藥
第十七回 殊死之斗
第十八回 完顏不敗
第十九回 武林盟主
第二十回 云錦袈裟
第二十一回 燕王篡位
王道劍之四:王道無敵
第二十二回 正義門風
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劍
第二十四回 強弩神箭
第二十五回 海上張騫
第二十六回 患難情深
第二十七回 人尊之毒
第二十八回 王道無敵
尾聲
天又開始飄雪了,城里家家戶戶都祭過了灶神,吃過了飯,鞭炮聲此起彼落。還有七天便是除夕,整個燕京城已經籠罩在過年的氣氛中。
這時一匹快馬從順承門外疾馳而來,馬上一位軍官臉頰被寒風吹得通紅,眉毛及短髭上都是雪花,嘴唇被凍成紫色。他一面勒馬慢行,一面亮出令牌,向守城軍士大聲叫道:"京里來的緊急公文,要親送王爺。"兩名守城軍士上前驗過了令牌無誤,齊向身后一個侍衛點了點頭,那侍衛道:"老總辛苦了,請隨我來。"
燕王府的會客廳中仍然燭火通明,朱棣與王妃、世子吃過小年夜飯,喝了不少酒,似乎意猶未盡,便命加了幾碟小菜:腌白菜、醬鴨翅、熏豬舌、紅油兔丁,又開了一小壇陳年二鍋頭,要兩個大兒子陪他續杯,王妃便和兩個幼子回后府休息去了。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二十一歲,次子朱高煦也已十九歲,看上去倒像比哥哥還高大些。朱棣瞇著雙眼,持杯笑道:"高煦這次脫離京師安全回到燕京,多虧了徐輝祖那匹快馬。他的坐騎讓你騎走了,不知他如何在小皇帝面前開脫呢?你下回見著他,定要好好謝罪。"
朱高煦也喝了不少酒,有些得意忘形地道:"輝祖大舅處,我留了一封信函,告以母親重病,盼我速歸。以咱們兩家的關系,大舅只好吃下去了,他怎么對皇帝解釋,咱可管不了那么多。"
世子朱高熾道:"二弟呀,常言說娘親舅大。輝祖舅舅在京師任防務要職,你這么做,要是害了他,也傷母親之心。"
這朱高熾自幼文武雙全,又能言善道,更難得心地仁慈,頗得府中上下愛戴。可惜一場重病險些去了性命,病愈后瘸了一條腿,另一條腿也軟弱無力,可憐一個少年騎射好手從此行動不便,動得少便開始發胖,二十歲的年紀,已經是個胖子。
朱高煦白了兄長一眼,冷笑道:"就哥有那么多婆婆媽媽的想法,我要急著趕回燕京,此是多事之秋,父王需要我在身邊,其它的可顧不了啦!"
朱棣甚愛那碟紅油兔丁,吃了一大筷,將杯中烈酒一飲而盡,很滿意地望著個性迥異的兩兄弟斗嘴,他們各有各的長處,都是的好兒子。
朱高熾聽得出二弟話中帶刺,隱隱說自己一個瘸子留在父王身邊,也只是個婆婆媽媽的廢人,幫不了父王什么忙。他可不愿在這上頭和弟弟爭強斗勝,便微微笑道:"二弟脫險歸來,為兄敬你一杯。"和朱高煦對飲了一杯,揭過話題。朱高煦哈哈笑道:"倒是南京錦衣衛的長官,居然替咱找了個手腳麻利的盜馬賊,這個馬札夠意思啊!"
這時客廳外侍衛敲門報告,南京緊急公文送到,要親交王爺。朱棣放下酒杯,門開處,侍衛帶著風塵仆仆的信使軍官入內。那軍官從懷中掏出一個油紙袋,從袋中拿出一件打了漆封的公文,單膝點地遞給了燕王。朱棣打開公文讀了,臉色微變,他將公文放入信封,沉聲道:"送信弟兄辛苦了,侍衛帶去領賞。天寒地凍,先讓這位弟兄喝碗熱湯擋擋饑寒,然后再叫廚房弄幾個熱炒,就侍衛你陪他喝幾杯吧。"那軍官謝賞退出。
朱棣神色不善,將公文抽出放在桌上,朱高熾趨近一看,見是朝廷詔文的抄本,怕是給父王的機密文件,便不敢看下去,退身望著父王,等他說話。
朱棣冷冷地道:"朝廷令下,著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和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小皇帝要奪咱的權了。"(節選自第十二回 新錦衣衛)
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及時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
——金庸
王道劍》兼具歷史與武俠兩個層面,將歷史背景與故事發展,密切結合。其歷史背景,是明成祖與建文帝之間的斗爭;所有的故事發展,于"靖難之變"有相當詳細的敘述。過去許多野史和正史之間有許多爭執,《王道劍》則衡情度理,安排系列合情合理的史實推演,顛覆武俠小說"重意念而不重細節、講風格而不究實理"的既有傳統。
——許倬云
我一口氣就拜讀了大半,不僅內容精彩,許多隱含在小說中的意涵與境界,也值得進一步思索推敲,相信對于個人的人生與企業的經營定將有所助益。
——施振榮
是在報紙上看到推薦這套書的,看完覺得很不錯!希望以后能繼續出版好的書,謝謝!
內容不錯,有重看金庸的想法,不是一個作家,內容有些平時
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明代的歷史,雖然有的地方很玄妙,但從整體上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一部很有吸引力的武俠小說,有懸念,有歷史文化,很喜歡這類整體素質較高的武俠小說!
現在感覺就是16K的書很少了,不是國際標準,感覺是故意湊數的,內容還沒看,大家寫的"應該不錯。"
快遞實在是讓人捉急,早晨不到八點就到了附近的分揀站,下午五點即將下班了才送過來,還等著周末看呢!!!
文筆細膩。情節一般,但對那段歷史演繹得還是較合情理。人物個性略顯單薄。
先生看了揚子晚報的連載,很被吸引希望能一口氣讀完,我便買了送他。很喜歡,是正品!謝謝送的小禮品!
正在閱讀,不知道是不是代溝的問題,覺得比較適合中學生
書到的快,10月24日下的訂單,26號就到了,帶插圖,印刷很好,正版,購買主要是從中了解一下明朝的一段歷史。
正在看。三聯版的印刷紙張都不錯,對得起這個牌子,內容包括文筆,個人感覺和金庸梁羽生還有古龍來比,還是差了一些。
非常好看。勝過金庸作品。畢竟是當過大學校長和國務院總理的人,寫得很大氣,也很有思想性。選擇明朝歷史上最有爭議的這段歷史作為背景,本身就深有政治含義。建文帝雖然是正宗,但政績平平,朱棣雖然篡權,但治國有方,是一代明君,天竺武士雖然武藝高強,但圖謀不軌,中土武林雖然各有正宗,但各自為政,不過最后大家都為了一個中國大局而不是各派狹義、為了百姓利益而不是教派皇室私欲,團結在一起,征服了天竺武士、穩定了中國政局、樹立了王道精神。
手顫抖了,居然下了兩單!!!喜歡的找我便宜轉。微信:xiaolingxianabc
老牌的武俠作家40年后的新作,寶刀未老。在真實的歷史基礎上,以明朝“靖難之役”為主軸,從明太祖的酷刑談起,隨后轉進建文帝削藩,朱棣打起“靖難”旗幟誓師,叔侄兩人兵戎相見直至皇位易主;再到方孝孺拒寫詔書被株連十族,明成祖令胡濙尋訪惠帝,兼談鄭和下西洋、解縉修《永樂大典》。一幕又一幕的史實推演,顛覆武俠小說“重意念而不重細節、講風格而不究實理”的既有傳統,成為上官鼎創作生涯的新里程碑。
比較傳統的武俠小說,雖然比不上金庸,但也頗屬不易。
這套書,不論是紙質,印刷,還是內容。沒得說,值得讀,值得收藏。
上官鼎經典武俠小說,書的裝幀、印刷皆佳,武俠愛好者值得收藏。
三聯書店的書拿到手里就覺得很正,應刷質感都很不錯,尤其喜歡本書的油墨清香。直到現在才讀完《王道劍》,感觸頗多,雖然邏輯上和金庸比有些小差距,但整體完整。文風和詞匯有著老一輩人的特性和細膩,闡述的儒釋道精神也很到位。文中中土武林和天竺武林的兩次比武很是好看,建議看過金庸、古龍、梁羽生、還珠樓主、小椴的武俠迷,可以毫不猶豫的看《王道劍》。
沒看,一定找個整時間看,就怕一看進去耽誤事。聽喜馬拉雅里的小說太急人了,老是不更!自己看吧,又不是不認識字!
以武功來闡釋中華文化,仁政和王道。本書水平最高。
好久好久沒有看這么傳統的武俠小說了,連夜讀了一本,寫的不錯!值得大家關注。
臺灣早期武俠名家之一,以寫兄弟之情、小兒女情態而聞名。此番以一人之力獨撰武俠作品。值得期待
作者上官鼎,本名劉兆玄,科學家,教授,曾經于2008年出任臺灣政府行政院院長,本部書主要講述明朝初年朱元璋剿滅明教的故事,非常有趣!
海上張騫第二十六回 患難情深D第二十七回 人H尊之毒第二十八回 王道無敵尾聲出版信息書名王道劍作者上官鼎王道劍一回燕王篡位王道劍之四:王道無敵
把武俠與歷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閱讀口味;此外打斗描寫仍然精彩,不脫武俠小說的本色,節湊明快情節節湊,有時戲劇化的效果很強,稱得上是一部比較優秀的武俠小說。
包裝很不錯,彩頁和插圖感覺到了看武俠書的感覺。內容虛構和史實相互交錯,半開放式的結局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間,值得一讀。
前臺灣行政院長劉兆玄獨立創作的第一本史實武俠小說,他以明代朱元璋上臺為起始點編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并用流暢及幽默的文筆娓娓道來。。。小說的知識量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