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安格拉默克爾當選德國總理,隨后三次連任。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爾主政德國的十年。
本書是一本關于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紀實性圖書。它從默克爾的執政理念及政治態度上講述了在默爾克領導下德國呈現出的嶄新面貌。本書以默克爾為主線,從默克爾熱愛歌劇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對歐債危機的應對,從默克爾執掌的保守黨到關乎民生的核能問題,從默克爾的戰爭策略到她的"國家原則",從默克爾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到她認為的"權力本質",從德國作為歐洲領導者的地位到默克爾的未來,而詳盡地闡釋了默爾克政府的對內政策及對外策略。總的來說,本書是一本以最詳實的研究、完整的信息脈絡,為讀者多方位展示默克爾完整的政壇生涯和職業女性風采的圖書。
默克爾的從政之路也是意外。她原是物理科學家,在"柏林墻"倒塌前一年成為東德政府的發言人,就此踏入政壇。2005年,她當選德國總理并三次連任。執政德國十年的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有影響力的領導人。
隨著歐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又站上了歐洲領導人的位置,不只是經濟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實質領導。能象征這次領導的,除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外別無他人。默克爾,可說是現代德國的代表。
德國政治記者獨家揭秘默克爾及其權力世界
德國《明鏡周刊》盛贊本書研究詳實、信息完整,為讀者披露了默克爾從政路上不為人知的艱辛。
1989年,默克爾35歲,初入政壇
2005~2015年,默克爾執政十年,德國煥然一新
德國位"女掌門"
領導德國平穩度過歐債危機
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
被稱為"當今世界強大的女人"
讓德國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重要領導力量
……
默克爾和她創造的十年神話
多方位獨家揭秘默克爾及其權力世界
海爾福伯爾曼,生于1969年,專修歐洲政治與歷史,曾就讀德意志新聞學院。多年來,他作為德國《日報》駐聯邦議會的記者,得以出入默克爾左右。 2011年起,擔任《法蘭克福匯報》"周日版"的政經特約記者,專門報道默克爾的政治舉措。2012年,他被德國媒體選為政治記者。
周思婷,本科就讀于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后以優異成績保送同濟大學德語系攻讀德語語言文學碩士。讀研期間發表了《德國人的"幸運符"》等多篇論文,并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赴德交流,走訪漢堡、柏林、法蘭克福、美因茨、沃爾姆斯、曼海姆、海德堡、凱瑟斯勞騰、慕尼黑、荷蘭、法國等城市和國家。
001
前
005
及時章 默克爾的"普通"生活
若普通民眾想見到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他好去聽歌劇或看戲劇。每當默克爾偕先生阿希姆·紹爾欣賞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抑或在德國文化部部長的陪同下觀賞格哈特·霍普特曼的作品時,總會上演一幕精心策劃的"尋常生活"。
025
第二章 默克爾與歐債危機
默克爾沒有讓官方宣布她對希臘政策的改變,而是以一種婉轉的方式來表達。默克爾嘗試以一個醫學例子來做類比說明。她的那番話被同行的記者所引用:如果一個人總是腳疼,人們可能認為截肢是"好的解決辦法"。但這幾乎是一個謬論。手術后既不能更好地行走,也不能在生活中擺脫痛苦。
043
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在默克爾擔任黨主席的前幾年,如果跟基民盟內部支持現代化路線的年輕政客聊天,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您等著吧,再過幾年,基民盟會與今日不同。"
067
第四章 核能問題的是與非
令人驚訝的是,核能政策的轉變并沒有給默克爾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大多數德國民眾并未追究默克爾曾主張延長核電站運營年限的責任,也未曾指責她在巴符州州長一職上用人不當。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
089
第五章 來自東德的女總理
近來,默克爾也越來越強調自己東德人的身份。"總有一些事讓我想起東德,想起我在烏克馬克的家。"默克爾出席了由《南德意志報》雜志版組織的知名人士座談會。會上,當被問及她青年時代做過的最難堪的事時,她回答道:"穿著從西德寄過來的全新運動衣,爬進一個有樹脂的樹洞。"
111
第六章 默克爾的戰爭策略
對德國總理來說,這是很自然的邏輯。她認為,歐洲人只負責歐洲范圍的事,對波斯尼亞和科索沃采取軍事干預是正確的,其他軍事行動則是錯的。只要加泰羅尼亞沒有以暴力方式脫離西班牙獨立,在岌岌可危的希臘沒有爆發血腥的內戰,愛好和平的德國民眾斷不會支持出兵。默克爾深諳此道。
135
第七章 默克爾與她的"國家原則"
默克爾這樣做又是為了維護她所認為的國家原則。她絕不允許,在納粹政權垮臺67年后,讓包皮環切術禁令成為影響猶太民族與本國關系向前發展的又一障礙。
153
第八章 默克爾與資本主義
1990年,默克爾在《柏林報》上發表了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看法。如今,她的側重點或許會有所不同。她可能不會再直截了當用"偉大"這個詞來形容"只通過競爭和市場來調控經濟"的方案,而可能用"護欄"一詞來替代,即國家限制經濟的護欄。
175
第九章 默克爾的權力本質
默克爾認為,政治上的多變來自政黨體系的弱勢,而且又加強了這一弱勢。如果幾乎所有的黨派都選舉基民盟主席做總理的話,那么基本上沒有什么好的理由來解釋,人們為什么恰恰應該選基民盟。因此,默克爾聯合各個聯盟伙伴的能力便是她較大的強權政治的資本。
203
第十章 歐洲的半個霸主——德國
默克爾有著七年多的在任經驗,她是這個圈里最有經驗的人之一。她只要匆忙間抽出五分鐘跟歐洲重要的領導人談一談,就足夠判斷出她在布魯塞爾歐洲峰會的各種爭端中有多少談判余地。
221
第十一章 破曉——默克爾的未來
對于默克爾和她的德國民眾在歐洲多變的民主性的情況下仍然取得的成就,有一個很好的意大利語詞可以用來描述:那就是 "governabilità"(意為:治理),用德語說是"可治理性"。在充滿大危機的時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239
致謝
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深色的木頭,沉甸甸的啤酒杯,美味的豬肘,這一切都散發著德國特有的光芒。然而,在施普雷河灣區的柏林寶來納啤酒館,這些僅是用于襯托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末,周圍的辦公大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政府從波恩遷到柏林后,聯邦內政部也設址于此。在這里發生過默克爾曾津津樂道的故事。2000年春天,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因獻金丑聞辭去基民盟主席一職。在黨內陷入危機的時刻,默克爾作為基民盟秘書長要奔波于各地參加會議。而社民黨的奧托·席利卻能坐在樓上的內政部長辦公室發號施令。
默克爾在喝酒的時候問:"格奧爾格,你們南方人覺得我夠保守嗎?"格奧爾格·布倫霍爾伯是巴登-符騰堡州(簡稱"巴符州")基民盟聯邦議員中頗具影響力的領導。他回答道:"我們南方人本身是保守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讓我們的女兒也選擇基民盟,那你就跨出了更大的一步。"
2000年 4月 10日,基民盟代表在埃森召開黨代會,選舉默克爾為新任黨主席。她是保守黨基民盟首位女黨魁,來自東德,從政僅十年。一直以來,默克爾都被稱為 "科爾的小女孩 ",但在圣誕節前夕,她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聲明,要與科爾劃清界限。
2002年,她將競選總理的機會拱手讓給巴伐利亞州州長埃德蒙德 ·施托伊貝爾。今天看來,這對她來說反而是好事一樁。
2005年,默克爾在與施羅德競選時,僅以微弱優勢取勝,迫使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但最終她還是成為了大贏家。2 0 1 0年伊始,沐浴著春日里及時縷溫暖的陽光,格奧爾格 ·布倫霍爾伯在斯圖加特皇家公園旁的咖啡館接受記者采訪。回憶起基民盟陷入獻金丑聞的那段時間,他說: "是安格拉救了基民盟。 "布倫霍爾伯經常去羅馬拜見教皇。意大利天主教也曾卷入類似的金融丑聞和政治貪瀆事件,而后便一蹶不振,對此他了然于胸。當他談到自己和默克爾時,時不時地冒出 "格奧爾格 "和 "安格拉 "。這表明了他們之間關系的親密。布倫霍爾伯來自奧斯塔爾伯縣。這意味著,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并且相當保守。連他這樣的人都愿意與默克爾深交,可見默克爾在黨內的影響力之大。
聯邦議院議員納迪娜 ·舍恩也許就是布倫霍爾伯與默克爾在寶來納聊天時談到的 "女兒 "吧,只是當時納迪娜還姓米勒。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布倫霍爾伯在寶來納提出的設想算是成功了。納迪娜戴著時髦的眼鏡,耳朵上穿了孔。基民盟現在又重獲像她這樣的年輕女性的青睞。納迪娜來自薩爾州。 2009年秋季,她參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參加全體會議之后,她到聯邦議院餐廳赴約。當時,夕陽正從總理府后邊落下。 2000年默克爾當選基民盟主席時,納迪娜 16歲。 1998年末,時值薩爾州州議會選舉,她加入了德國青年聯盟。她當時覺得由奧斯卡 ·拉方丹領導的社民黨守舊且傳統,而由彼得 ·米勒領導的基民盟年輕活力有個性。科爾競選失利后仍以基民盟元老的身份拋頭露面,這并未影響她的選擇。她說: "或許是基民盟走運,我當時對聯邦政治并不感興趣。"
納迪娜 ·米勒先去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她想成為記者。她說: "能在德國《時代周報》《明鏡周刊》和《明星周刊》工作是所有記者夢寐以求的。 "她所提的這些報刊曾被科爾稱為 "漢堡的黑手黨 "。默克爾的部長們正是在日后通過這些報刊對他們的正面報道爭取到無黨派民眾的支持。納迪娜上大學時,正值基民盟在萊比錫召開黨代會,討論稅法和醫保制度改革。她對這些話題不怎么感興趣,卻更愿意將心思放在國家法的入門課程上,并專心做課題報告。她成績,因此保羅·基爾希霍夫教授問她是否愿意當他的助手。米勒在基爾希霍夫教授的"聯邦稅法法典研究站"為他搜集資料,并將資料進行歸類。她從中讀出,教授因提出激進的單一稅法改革建議而備受推崇。之后,基爾希霍夫意外地進入了默克爾備戰2005年大選的競選團隊。他必須暫時頂替因是否加入競選團隊而猶豫不決的埃德蒙德·施托伊貝爾。一夕之間,他成了不諳世事的海德堡教授。米勒說:"這真的很傷人。基民盟對他坐視不管,他們本應該更好地引導他。"基民盟中幾乎沒人愿意再提及萊比錫黨代會上默克爾的所作所為和基爾希霍夫的助選。當時在萊比錫,默克爾無情地拋下諾爾貝特·布林姆,即使是十年后,記者給他打電話時,他仍對此緘口不言:"您可以過來,但我必須告訴您,您過來是沒用的。"布倫霍爾伯也表現得好像萊比錫黨代會未曾發生一樣。他說,當時沒有人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在回去的路上,代表們已經在討論,這樣的方案是否是好的。大多數代表從未在自己的選區為萊比錫黨代會做過辯解。"還好當時基民盟沒有執政,"否則我們也會落得跟施羅德一樣的下場"。無論如何,默克爾已經以啤酒蓋稅法成功籠絡并安撫了她的競爭對手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布倫霍爾伯與默克爾真正意義上的爭執只有兩次。及時次發生爭執緣起巴符州州長京特·奧廷格以及他為前任州長漢斯·菲爾賓格所做的悼詞。第二次是因為默克爾對教皇的指責。關于菲爾賓格一事,布倫霍爾伯后來認識到默克爾是對的。在布倫霍爾伯眼中,默克爾當真無可指責嗎?甚至在他與默克爾發生爭執時,也認為她是對的嗎?"身為一國總理,必須要避免犯錯,以防被反對黨抓住把柄,"他說,"在聯合政府內部也是如此。"猶疑了片刻,他又說道:"因執政心切,基民盟起草的政黨組閣協議或許不夠詳盡,但誰會想到自民黨竟會如此寸步不讓。"
或許要深入了解聯合政府才能知道,默克爾對基民盟做出了多大的改變,她領導下的基民盟與自民黨的關系與科爾時期相比有多大差距。納迪娜·米勒在聯邦議院負責與婦女相關的政治事宜。2010年婦女節之際,她與自民黨代表就保障婦女平等權利議案進行商定,抑或可稱之為談判,因為自民黨固執己見,寸步不讓:議案中不能出現任何與經濟相關的內容。聯盟黨的政客們氣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只得讓步。為此,他們必須忍受公眾的譏諷。不久后,米勒參加內閣全體會議,就反兒童網絡色情內容法進行討論。一位來自呂貝克的自民黨議員上臺發言。當他走到講臺前時,聯盟黨的議員們還在鼓掌。"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他說,"我謹代表我的議會黨團,向在野黨提出的法律草案表示贊同。"話音一落,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議員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停止鼓掌,僅剩下其余四個議會黨團的掌聲。科爾在位時期,聯盟黨與自民黨聯合執政。默克爾需要與自民黨組建內閣,以證明自己按照老總理的組閣方式也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并證明右翼聯盟以前的執政風格已不再適用。布倫霍爾伯,這位保守黨人,開始調侃。"所有人都問,默克爾何時要對付韋斯特韋勒?"他坐在斯圖加特咖啡廳說道。此次采訪數月之后,韋斯特韋勒才辭去外長和自民黨黨主席職務。"她守株待兔,等他自己知難而退。"同樣的辦法她也在梅爾茨、科赫和施托伊貝爾等人身上用過。這些人的名字在當時已足以列一張相當長的名單。2010年5月,于爾根·呂特格爾斯競選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州長失利,也加入了這些人的行列。"西德時期的那些老政治家們是不會懂的,"布倫霍爾伯又說道,"要做到默克爾這樣,需要自制力。這一點科爾剛開始也有,后來他太心急了。"2012年8月24日,或許是基民盟黨內一批保守勢力神話終結的日子。幾十個基民盟政要,其中包括聯邦議院議員波斯·巴赫和埃里卡·施坦巴赫計劃在當天《柏林宣言》。他們自稱"柏林派",有意形成與默克爾相對的勢力。在他們看來,默克爾正讓基民盟丟掉一個又一個特征。他們批評默克爾違背基民盟的政治理念,而這一批評卻是含糊不清的。為闡釋基民盟的政治理念,他們必須為"保守"二字作出實質性的定義。然而,他們并未成功。記者招待會原定于8月24日召開,卻在會前幾天被取消了。"關于柏林派對`保守`的定義,其必要的編輯工作因休假無法如期完成。"黑森州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克里斯特安·瓦格納在面對《世界報》記者采訪時解釋道。他的這一解釋有點矯揉造作的成分。簡而言之,是柏林派并未就"保守"在當今形勢下的定義達成一致。難道"保守"就意味著在核能問題上,將科技進步置于環境保護之上;在希臘問題上,不顧科爾的極力反對,要求希臘退出歐元區?兩個多月之后,柏林派還是達成一致,并了文件,只是態度不再那么強硬。在文件中,他們甚至不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不明確反對相關的法律研究所為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利。關于"何為保守黨基民盟所謂的核心"這一問題的討論,默克爾在2010年1月給出了前所未有的明確表態。2009年基民盟與自民黨大選獲勝后,默克爾對選舉結果進行了分析,而這是她2005年險些落選后所極力避免的。正如默克爾的一貫作風,此次她亦沒有親自出面對挑釁性觀點作出回應,而是把選情分析師馬蒂亞斯·容請到基民盟聯邦理事會秘密會議上。《柏林報》在會議前24小時刊登了對馬蒂亞斯·容的采訪,批評默克爾路線的人可從中讀出馬蒂亞斯·容對他們的態度。他解釋說,"虔誠的的天主教徒"并"不能左右"大選結果,畢竟他們"僅占選民的8%"。普通民眾也越來越開化,"象征俗氣藝術的鹿鳴圖已無法再代表普通民眾"。他們或許也不會"對同性婚姻嗤之以鼻"。從調查數據中馬蒂亞斯·容最終得出結論:"對現代化戰略的批判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偏離現實"。
從概念的選擇上就可看出情況的混亂。在旁觀者看來,基民盟所丟失的,是他們謂之"品牌核心"的東西。旁觀者喜歡將基民盟喪失的所謂核心稱之為"品牌核心"。哈爾伯施塔特的香腸工廠為便于讓人辨認,堅持著早已有點變味的煙熏味。而一個政黨可以因為自己以"保守"著稱,而死守著"保守"的標簽不放嗎?連黨內元老都無法理解的傳統思維,基民盟還繼續堅守,這對他們來說真的是有利的嗎?
2013年2月,基民盟放棄反對同性婚姻獲得稅務上的同等權利。《時代周刊》建議基民盟應該通過反對同性婚姻來建立自己"與眾不同"的形象。在反對黨看來,這樣毒化的建議在策略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嚴肅地從政治角度進行分析,這個建議卻毫無用處。《時代周刊》的建議與"偽天主教徒"看問題的角度有點類似。這些所謂的天主教徒對意大利博覽會和教皇的非常狂熱,但卻從來不是神圣羅馬教堂的積極分子,也不用去面對迷人表象背后的陰暗面。基民盟嘗試賦予黨派以鮮明的特色。該嘗試會將基民盟引向何方?此問題的答案從2012年12月初在漢諾威舉行的黨代會上關于同性婚姻的討論中可見一斑。當時默克爾已決定,不再制止保守黨人對同性婚姻的爭論,因為在她看來,這對大選無關緊要。聯邦憲法法院極有可能在不久后出臺相關法律,賦予同性夫妻以同等的稅務權利。默克爾在這點上選擇讓步,或許是因為,即使在黨代會上通過與聯邦法院相反的決議也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富爾達縣的基民盟代表提出議案,反對同性伴侶獲得平等權利。在此議案的基礎上,默克爾將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段落替換成看似贊成實則空洞的套話。她說,對于"以同性結合的方式實現自己人生規劃"的人,基民盟尊重他們的選擇。基民盟黨內的同性戀者有理由將默克爾的這一表述視為對他們的歧視。"我不需要實現自我,我就是我。"聯邦議院議員延斯·施帕恩說。2013年春天,默克爾想在聯邦法院做出決議前與聯邦議院議會黨團的同僚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基社盟的反對下,她沒能成功。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原本還可勉強接受黨代會的決議,但如今雙方都有所不滿:反對者抱怨默克爾根本就不應該開這么一個頭,支持者對此也很憤懣,因為默克爾又打起了退堂鼓。
與保守的 "品牌核心 "給人的印象不同,基民盟的本質是權力實用主義。這也在 2009年初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期間再次得到印證。當時默克爾迫于北威州州長的壓力,在實施銀行拯救計劃后,又同意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援助。不久后,經濟復蘇,這一援助盡管顯得多余,卻引發了公眾的激烈討論:默克爾是否要投奔國家社會主義,是否要再次背叛基民盟的基本理念,是否嚴重偏離在萊比錫黨代會上確定的自由經濟計劃?而實際上, 2009年正值經濟危機,她在競選時采用了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 ,并允諾實行像阿登納那樣的高福利政策。當時正值聯邦德國成立 60周年,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如施羅德在社民黨推行 "2010議程 "一樣,默克爾政治路線的改變在一些人看來,也很突兀。只是默克爾改變政策的表現形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之一,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企業對職工的責任,并且強調以產品質量和服務為企業競爭的著眼點。雖然這一模式也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但不是把市場看成的尺度。式與施羅德相反。她政策的改變再次印證了一條政治規律:政黨所謂的特征只能由該黨派自行改變。過去,只有基民盟的總理康拉德 ·阿登納能做到,讓以反西方著稱的德國保守黨與美國結盟并推進歐洲一體化,不過蘇聯的威脅也曾助他一臂之力:考慮到當時的時局,只有與美國聯手才能與蘇聯抗衡,如此一來,還可輕松地告別 "二戰 "歷史。德國民眾理解阿登納的 "親美 "政策,雖然仍有民眾認為美國人無教養且渾身散發著資本主義的銅臭味,他們嚼著口香糖,穿著緊身褲。
2009年 1月,默克爾赴埃爾富特參加基民盟秘密會議。社民黨在《反社會黨人法》 被廢除后,于 1891年在此通過了堪稱經典的《埃爾富特綱領》。社會民主主義活動家卡爾 ·考茨基用他的一句名言概括了綱領的中心思想: "社民黨是一個推動改革,而非進行革命的黨派。 "就像默克爾在埃爾富特展現的那樣,基民盟與社民黨截然相反:聯盟黨不是推動改革,而是進行革命的黨派。
1878年,俾斯麥頒布《反社會黨人法》來鎮壓社會主義者。進行徹底變革,不僅因為它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將實用主義原則運用得淋漓盡致,還在于它回到為社會創造福利的初衷。有人認為,施羅德推行"2010議程"顛覆了社會民主的傳統,這是近十年來政壇上較大的誤解之一。事實上,德國之所以能成為社會高福利國家,幾乎可全歸功于保守黨派。
社民黨起初偏愛非國家管制下的自我組織模式,主張與決策相關的個人或組織享有參與決策權,希望為公民創造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后來政治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如宰相奧托·馮·俾斯麥,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及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賴訥·巴澤爾為德國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社民黨執政期間不得不接受并完善一個對公民的社會地位有所保障的體制,該體制也加固了不可逾越的階級社會的基礎結構。同時,這一體制也體現在社會福利上。施羅德"2010議程"中失業救濟金的改革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失業救濟金由阿登納于1956年首次推行,它是新社會福利政策的組成部分。為備戰1957年大選,他出臺了這一福利政策。此舉為他的議會黨團在聯邦議院贏得了德國歷史上一次多數選票。阿登納的失業救濟金政策遭到財政部專家的反對。他們警告,推行失業救濟金如同為失業者提供"長期性養老金",并預言這帶來的財政壓力將不堪設想。盡管如此,阿登納還是力排眾議,將此政策貫徹到底。
與此同時,阿登納不顧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 的反對,堅持推行養老金體系改革。根據阿登納的改革方案,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數額與其薪水掛鉤,如此一來,德國的養老金水平驟然提高了65%。這一改革頗有成效:直到現在,退休人員依然是除公務員之外基民盟最忠實的選民隊伍。基民盟也因此成為這些受益者的黨派。基民盟推動養老金改革與保守派人物俾斯麥推行社會保險體系的考量如出一轍。社民黨曾批評俾斯麥試圖滋生出一大批國家退休人員,以此來離間選民和社會主義工人黨 的關系。
在1972年養老金改革時又出現了這一幕。如同歷史學家漢斯·岡特·霍克茨所寫的文章一樣,這一改革是"議會黨派競爭之利弊"的教育劇本。由社民黨領導的聯邦政府原本只計劃降低退休年齡,因聯盟黨的壓力他們才在此基礎上又大幅度提高了養老金水平。選民為維利·勃蘭特"勇于實行更多民主"的改革政策所累,而此次的養老金改革迎合了他們的意愿。霍克茨寫道,德國各黨派達成妥協,這讓德國民眾"在馬不停蹄的民主化進程中得以喘息,并為德國民眾深深渴求祖國關懷的心帶去些許安慰"。雖然提高養老金的方案是由當時作為在野黨的聯盟黨發起的,但功勞并沒有落到他們頭上,而是照舊歸于執政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社民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績。
選民因反對施羅德的改革議程,轉而支持聯盟黨,這是出于本能。德國選民在聯邦德國前50年的歷史中已習慣從聯盟黨與社民黨的競爭中坐收漁翁之利,如同被寵
質量嗷嗷的好
賣家服務真周到。以后帶同事一起來。很熱情。希望你的生意 越做越好啊!!呵呵
挺好的,如果再便宜一點就更好了。
挺佩服的一個鐵娘子,想了解一下她~
印刷質量不錯,書內容很好!
超級尊敬的女性領導人,默克爾給人以堅強卻不失溫柔的形象,希望通過這本書會了解到一個全面立體的默克爾。
非常喜歡
包裝不錯~ 快遞也挺好
一直在當當購買圖書,正版質量好不缺頁
如果不是做研究應該會覺得有點沈悶
收到之后很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書的質量很好,是正版全新的,值得購買,快遞速度很快
很好,包裝不錯,送貨很快
收貨非常快
政治類人物方面的傳記,這本還是不錯的,值得一讀。
不同于其他女領導、她似乎很低調、但絕對很值得看一下!
這本書買來之后就讀了一部分。總的來說,文字平實,但敘述有力。目錄也很清楚,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么內容,不像有些傳記類的書,打開目錄不知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么。
這本書的封面文字吸引了我:“德國第一位女掌門,領導德國平穩度過歐債危機,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讓德國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重要領導力量……”一直以來比較關注默克爾,這本書細讀之后,發現默克爾不是平常新聞媒體中常見的那樣,她也有平民的一面,生活簡樸且拘謹。原是物理學家的她35歲才從政,她取得現在的成績實屬不易。從女性角度講,她又是一名成功的職業女性典范。不論是從政治人物而言,還是從職業女性角度,我都非常推薦這本書,因為告訴我們,女性要不斷挑戰自己…..
當當發貨很快,贊一個同城當天就拿到了,書包裝挺精美的,喜歡!默克爾這類獨立自信的女性確實值得我好好學習,學習啊!回家好好拜讀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何在德國民眾中越來越受歡迎?默克爾三度連任總理,不能不說是德國政壇的奇跡,也表明德國民眾對她的信任。其中包括默克爾從過去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并知道大部分德國民眾想要什么,以及她本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德國民眾的需求。她原是激進的改革派,但她深諳德國民眾對安全感的需求。這一點從她的個人生活中也可看出,默克爾不顧大部分德國民眾的看法,公開表明對瓦格納歌劇的喜愛,但同時也與德國大眾一樣,對足球運動狂愛不已。歐債危機事件中,默克爾帶領德國民眾應對歐債危機,由此建立了他們之間的信任基礎。而這一基礎讓默克爾與德國民眾之…
《直面寒冰:默克爾的德國十年》分為十一章,從默克爾的普通生活到默克爾的未來,其中有歐債危機、核能問題、國家原則、戰爭策略等政治色彩極為強烈的描述。整個書的文字描述平實自然,在客觀中保持著少有的冷靜筆調,尤其是頁面的注釋也是恰到好處,充分的讓讀者了解書中表達的意思。作者海爾福.伯爾曼是個政治記者,在歷史事件與新聞記錄方面把握的分寸適當,值得我們學習。
七章 默克爾與她的T國家原則默克爾這樣做又是為了維護她所認為的國家原則。W她絕C不允許
不錯的一本傳記。里面的一些文字值得精讀。比如:默克爾既有所追求,又懂得舍棄,這一點符合德國人根深蒂固的特征。德國人雖然不總是實踐這些原則,但是他們對這些原則絕對給予很高評價……
百度一下默克爾,她打破數項“第一度”紀錄:第一位女性、第一位出身東德、第一位生于戰后的領導者,德國的鐵娘子……對于喜歡女性政治家的我來說,前段時間買了一本關于賴斯的書,現在入手一本講默克爾主政德國十年的圖書。準備這段時間揣著它一起擠地鐵,看完了再來留言給大家講讀后感。
海爾福·伯爾曼的這本書寫的不是默克爾的生平,而是探討了默克爾和德國民眾的關系。這不是關于默克爾一個人的總結,而是記錄了一段的長期婚姻關系。默克爾在世界上代表了整個德國, 因此萬眾矚目。她站在世界的舞臺上,這也是德國民眾所樂見其成的。她認真、謙虛、理智而且正常。她在歐債危機這歷史性的時刻,發揮了她“歐洲鐵娘子”的領導才能。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對默克爾對手的弱點的描寫偏少,好像她的對手沒有一個能與之抗衡。默克爾的對手批評默克爾無計劃,無目標,只會躲在內閣背后,研究德國民眾的心理。但選舉結果表明,默克爾才是對的。默克爾了解德國民眾對安…
棒!物流速度好快!昨天下的單今天就收到了···一直對默克爾本人及她的政治生涯非常感興趣,正好這本書就是專門描寫默克爾執政10年有些不為人知的歷程,真是太開心了,正對我胃口! 回家后細細品讀···
包裝不錯!!通過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有“鐵娘子”之稱的默克爾!怪不得上了 2015年美國福布斯“2015年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并且德國總理默克爾能夠連續五年蟬聯榜首,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緊隨其后。確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