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玩商的江湖》主要描寫以收藏世家弟子楊四奐為代表的一代新古玩商,在闖蕩古玩江湖中,歷經艱苦創業、家寶被盜和愛情婚戀的諸多磨難,他們的真誠助人、慷慨大方和扶貧濟困與同時入行的史小左等人的爾虞我詐、欺行霸市和爭風吃醋等無恥行徑形成鮮明的對比,兩者在古玩市場之間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紛爭與碰撞。
本書通過充滿收藏趣味和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敘述,讓讀者不僅賞心悅目地領略到古玩江湖不斷演變的時代風貌,同時還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古玩經營策略和投資集藏的實用知識,不愧為集藏界人士和即將走上集藏之路的新手們所喜歡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指南工具書。
讀了《新古玩商的江湖》,可以讓你的收藏生涯少走30年彎路:教會你在古玩市場如何增長眼力,如何防止打眼,如何憑空撿漏,如何讓你的藏品一夜之間身價暴漲……
張金明,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高級經濟師。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雅趣,喜收藏、擅鑒賞,尤其對古玩市場的興衰起落和投資集藏的成敗得失,均有獨到的見解。作品經常見諸收藏類書刊、雜志,多次為電視觀眾做收藏節目,并為青年作家講座如何寫作有關古玩集藏的文學作品。
先后出版《走進古玩世界》《闖蕩古玩江湖》《不是精品不動心》《唐代金壺杯傳奇》《文人怎么玩收藏》《千年古瓷一世情》《青花》《中國古銅鏡鑒賞圖錄》等作品,其作品圖文并茂,充滿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深受集藏界朋友和廣大讀者的贊許和好評。
及時章 結識行家長眼力 家寶被盜心膽寒
第二章 老古玩商功底厚 古玩新秀有心機
第三章 老相識紛紛開店 楊四奐撂地擺攤
第四章 傳家寶流失海外 買回家父子團圓
第五章 走私文物店倒閉 文墨草堂進市場
第六章 賺點錢吃喝嫖賭 有心人另辟蹊徑
第七章 長夜無眠鴛鴦夢 深更半夜店著火
第八章 永遠守護真情愛 危難之中兩相依
第九章 明式家具不忙賣 志同道合定終身
第十章 辦婚宴場面熱烈 史小左嫉恨結仇
第十一章 新古玩商正來勁 古玩市場驟蕭條
第十二章 女古玩商剛入行 悶戶櫥柜起風波
"
第十三章 心存嫉恨施詭計 自作自受苦難
堂探探虛實?"
第十四章 借高利貸進賭場 被賣黑幫難自拔
第十五章 耍無賴合資散伙 盜硯賊浮出水面
第十六章 查出線索念情義 老爹訓子認罪行
第十七章 想用贗品坑害人 天從人愿假成真
第十八章 何總撿漏不為己 有人眼拙失千金
第十九章 冤冤相報何時了 胡攪蠻纏敲詐錢
第二十章 經營古玩三十載 成敗得失見分明
第二十一章 修老宅今昔依舊 楊三青告老還鄉
后 記
一、 文玩鑒賞
這是個紫檀端硯盒。盒蓋上鐫刻著"王原祁墨寶手硯"七字隸書,邊款是"同治寅午春月趙之謙題"。
史先生站在硯旁,托著下巴,邊觀賞邊自語道:"趙之謙可是清代著名篆刻家和書法家呀!他既擅長書畫,又精于篆刻。他能寫各種書體的書法,風格古樸蒼勁,精審入微,篆刻更是渾厚嫻靜,別具一格,這邊款就頗有魏碑風格。但他和王原祁不是同時代的人,王原祁是康熙時期的書畫家,而趙之謙則是清末篆刻家,兩個人相隔100多年,可他怎么就知道這是王原祁的硯臺呢?"
正當史先生仔細端詳揣摩趙之謙書法時,小左又不耐煩了,上手就把硯盒給掀開了。他一看這硯臺,便撇著嘴說:
"我以為這是多么稀罕的玩意兒了,除了硯臺的四邊有點曲里拐彎花紋外,并沒嘛特殊地方,值得用金條去買嗎!"
史先生一擺手,趕緊攔住他的話,指責道:"你根本就不懂端硯,先別瞎嚷嚷!"當他仔細看完硯堂后,說:"若單從這硯臺的表面上看,除了水巖老坑硯臺的滋潤、細膩和幼嫩外,的確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地方,可要是細心觀察,就能隱隱忽忽看見有玫瑰紫色的小點點,我斷定這是罕見的青花石品,只有把硯臺放在水中,青花才會浮現出來。"
四奐高興地說:"如果這方端硯真有青花,那可太珍貴了。我只是在《說硯》書里看見過,說上品的端硯,有的就有青花石品,可具體青花是什么樣兒我并不知道。我看這樣吧,先給您把硯臺拿出來,您再看看背面的紋飾,然后我再去端盆水來看青花。"說話間便把硯臺從硯盒里取出來遞給史先生。
史先生接過硯臺,翻過來一看,連連點頭,沉思片刻,一臉認真地說:
"這是清初大畫家王原祁的《秋山圖》。落款:原祁石師道人。下方還有`求是堂`橢圓形印章。沒錯,落款和印章確是王原祁的。這幅《秋山圖》雖然刻在這塊也就20多厘米的硯臺上,可此圖的氣勢雄偉、層巒交疊,意境清雅,妙筆橫生,和王原祁的親筆畫作毫無二致。雖然不知這是哪位雕刻大師的佳作,真乃以刀,巧若神工,把王原祁的畫風,刻畫得淋漓盡致。難怪趙之謙在硯盒上鐫刻王原祁墨寶手硯呢!你太爺當初花兩根金條買它,還真是物有所值,這可是你們老楊家的鎮宅之寶啊!"四奐連連點頭稱是。以前他只覺得這硯雕刻的山水紋飾,沒有凡庸匠氣,儼然一幅以刀的山水畫,但卻不知這是書畫名家的佳作,一經點撥茅塞頓開。于是求教于史先生道:"盡管硯臺上清清楚楚刻著王原祁的大名,因為我不懂字畫,所以一直不知王原祁是何許人。既然是書畫名家,我打算買一兩幅他的原作,以便對照其畫風,和這硯臺珠聯璧合一起收藏,不知市場上好買嗎?如果遇上了,務必請您幫我買下。" 一、 文玩鑒賞
這是個紫檀端硯盒。盒蓋上鐫刻著"王原祁墨寶手硯"七字隸書,邊款是"同治寅午春月趙之謙題"。
史先生站在硯旁,托著下巴,邊觀賞邊自語道:"趙之謙可是清代著名篆刻家和書法家呀!他既擅長書畫,又精于篆刻。他能寫各種書體的書法,風格古樸蒼勁,精審入微,篆刻更是渾厚嫻靜,別具一格,這邊款就頗有魏碑風格。但他和王原祁不是同時代的人,王原祁是康熙時期的書畫家,而趙之謙則是清末篆刻家,兩個人相隔100多年,可他怎么就知道這是王原祁的硯臺呢?"
正當史先生仔細端詳揣摩趙之謙書法時,小左又不耐煩了,上手就把硯盒給掀開了。他一看這硯臺,便撇著嘴說:
"我以為這是多么稀罕的玩意兒了,除了硯臺的四邊有點曲里拐彎花紋外,并沒嘛特殊地方,值得用金條去買嗎!"
史先生一擺手,趕緊攔住他的話,指責道:"你根本就不懂端硯,先別瞎嚷嚷!"當他仔細看完硯堂后,說:"若單從這硯臺的表面上看,除了水巖老坑硯臺的滋潤、細膩和幼嫩外,的確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地方,可要是細心觀察,就能隱隱忽忽看見有玫瑰紫色的小點點,我斷定這是罕見的青花石品,只有把硯臺放在水中,青花才會浮現出來。"
四奐高興地說:"如果這方端硯真有青花,那可太珍貴了。我只是在《說硯》書里看見過,說上品的端硯,有的就有青花石品,可具體青花是什么樣兒我并不知道。我看這樣吧,先給您把硯臺拿出來,您再看看背面的紋飾,然后我再去端盆水來看青花。"說話間便把硯臺從硯盒里取出來遞給史先生。
史先生接過硯臺,翻過來一看,連連點頭,沉思片刻,一臉認真地說:
"這是清初大畫家王原祁的《秋山圖》。落款:原祁石師道人。下方還有`求是堂`橢圓形印章。沒錯,落款和印章確是王原祁的。這幅《秋山圖》雖然刻在這塊也就20多厘米的硯臺上,可此圖的氣勢雄偉、層巒交疊,意境清雅,妙筆橫生,和王原祁的親筆畫作毫無二致。雖然不知這是哪位雕刻大師的佳作,真乃以刀,巧若神工,把王原祁的畫風,刻畫得淋漓盡致。難怪趙之謙在硯盒上鐫刻王原祁墨寶手硯呢!你太爺當初花兩根金條買它,還真是物有所值,這可是你們老楊家的鎮宅之寶啊!"四奐連連點頭稱是。以前他只覺得這硯雕刻的山水紋飾,沒有凡庸匠氣,儼然一幅以刀的山水畫,但卻不知這是書畫名家的佳作,一經點撥茅塞頓開。于是求教于史先生道:"盡管硯臺上清清楚楚刻著王原祁的大名,因為我不懂字畫,所以一直不知王原祁是何許人。既然是書畫名家,我打算買一兩幅他的原作,以便對照其畫風,和這硯臺珠聯璧合一起收藏,不知市場上好買嗎?如果遇上了,務必請您幫我買下。"
史先生道:"既然你想收藏王原祁的書畫,那我就再跟你說幾句有關他的作品情況。王原祁擅畫山水,宗法元代名家黃公望。后人把他與大畫家王時敏、王鑒和王翚合稱`四王`。他的作品除珍藏國家博物館外,民間收藏并不多見。因為他是大名頭畫家,即使偶爾碰見,定會向買家喊出邪價,也很難買下來。不過眼下古玩市場畸形,以往很難見到的東西,現在不斷在街頭亮相,沒準兒趕上機會很便宜就能買到手,那要看你運氣了。
四奐道:"您越說王原祁的字畫品位高,我就越覺得這塊硯臺珍貴……"
二、 明式家具鑒賞
有個姓黃的廣東客戶,來衛海時,總要到文墨草堂選購東西,有時就買一兩件。接觸多了,四奐跟他熟了,且很談得來。四奐發現,他每次來都要買一兩對圈椅帶回去,有時還向楊四奐打聽誰有圈椅。他還發現,凡是廣東來的客戶,幾乎都買圈椅。他覺得很蹊蹺,便帶著這個疑問去討教齊元。
齊元道:"圈椅是典型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用料,主要以黃花梨、紫檀、鐵力木、雞翅木和櫸木這五種為主,其中要以紫檀和黃花梨最為珍貴。而真正明式的老圈椅用料,幾乎都是黃花梨的。而現在行里人,大多都把黃花梨誤認為是紅木。由于黃花梨木的產地在廣東海南,包括北方制作的黃花梨明式家具,其用料也都是從南方運來的。許多客戶特別是廣東的家具商,之所以來北方熱購圈椅,主要是他們不僅知道黃花梨木料的珍貴,同時對明式家具的品位和它在海外的市場行情,都比我們北方清楚。"
"您過去在北京琉璃廠賣古玩時,明式家具銷得怎么樣?"
"我記得民國時期的老古玩行,都把明清家具劃歸雜項一類,全都把它當作陳設瓷器和銅器的一種襯托,也是坐臥休息的用具,與瓷器、玉器、銅器和字畫等古玩不能相提并論,絕沒有像現在這樣熱銷明清家具。"
"您看明式家具的行情,是不是早晚得超過清代家具?"
"當然,你如果仔細揣摩就會發現,明式家具不僅用料珍貴,而且它那清麗脫俗和明快清朗的設計風格,是清代家具所不具有的,這一點我們北方人就不及南方人認識得快,甚至不少人還在朦朧之中。但從1985年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出版以后,人們的目光焦點,已開始從清代家具向明式家具轉移。我這樣說并非貶低清代家具。清代家具雖然所用的木材,大多沒有明式家具珍貴外,它也自有華麗、穩健和強悍雄偉的風格,特別是康、雍、乾時期的家具,是清代家具的代表。可我覺得,由于清代家具一味追求外表款式,卻往往忽略了結構的合理性。比如,就拿太師椅來說吧,盡管用料厚重,雕工繁復,背鑲理石,有的還鑲嵌吉祥圖案螺鈿,可坐在上面總感到沒有坐圈椅舒服。"
"照您的說法,我得抓緊存幾件黃花梨明式家具。"
"對。趁現在北方的明式家具價格還不高,是得抓緊存幾件。前不久,我和桂花串行收了三對圈椅,還有一對官帽椅,價格都是幾百元一對。既然先不賣,就都存到家里去了。你如要存的話,一定要注意,好是品相要好,還沒動過手的黃花梨家具。"
楊四奐嘬了下嘴道:"您說的我非常贊成。可我對黃花梨至今也看不準,經常與紅木相混,這黃花梨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呢?"
"據我所知,從黃花梨的板材看,邊材顏色比較淺淡,心材為紅褐色。可做成家具后,你不光是看顏色,主要看紋理,黃花梨的紋理精致秀麗,若隱若現,有如行云流水,給人一種明媚適度的感覺。黃花梨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大小木結相錯,非常好看,行里人把它稱之為`鬼臉`,這些都是紅木所沒有的。"
"您剛才說,讓我買沒動過手完整的明式家具,是不是也為了便于我辨認黃花梨木質?"
"你說得沒錯。因為紫檀、鐵力木、雞翅木和櫸木幾種明式家具常用的木材,一看它的顏色和紋路,你立馬就能知道它是什么木材。可明式家具大多都是黃花梨的,只要它沒動過手,再結合我剛才告訴你的黃花梨特征,應該不會打眼的。"
此時,一直在旁聆聽的桂花道:"爸,不知您注意沒有,咱在串行買圈椅時,史小左也在到處收羅明式家具,聽說他是給港商買。"
四奐道:"我好像也聽人念叨過,說是他去一趟香港,回來就串行買這買那的,當時我沒在意,敢情是給香港買明式家具,這說明,海外市場對明式家具的需求量不會少,肯定鉆咱們空子賺大錢。事不宜遲,還是那句話,趁現在很多人還沒醒過盹兒來,我得趕緊動手弄幾件明式家具。"
桂花跟他打哈哈道:"我們以為你就單一經營文房的東西哪,所以就沒跟你溝通這信息,可你跟狗鼻子一樣,挺靈的,聞著味兒就來了。雖說現在還不算晚,但要想買到好東西談何容易,這要看你的本事嘍!"
四奐忍俊不禁,含笑道:"你說得沒錯。可別忘了,干咱這行,只要有錢賺,又不違法,何樂不為呢!教給妹一手,這叫三十六計里的`隨機應變`。再說,我在店堂要是擺兩件明式家具,會提升我這草堂的文墨品位。對吧!"
桂花聽罷,不禁失笑。
三、 瓷器鑒賞
"嚄!幾個民間小碗怎這么貴!你應該知道,民窯的小碗根本就不值錢。不信你明天到潘家園古玩市場一賣就知道啦!這樣吧,我也不少給你,這仨小碗攏共給50塊,不算少吧!"桂花跟他砍價。
販子一嘬牙花子,狠了狠心:"真想買就再加10塊錢,不要就算了,明天在古玩市場沒準還能多賣點。"
楊四奐對桂花說:"別跟他爭了,不就10塊錢么,誰叫你喜歡這四不像的東西呢!"
付完錢,他們又看了看其他東西,但沒什么可要的,便拿著仨小碗告辭走了。
回到房間,四奐急不可待地問桂花:"你對這豁口的小碗這么有興趣,可你知道這物件叫什么名字嗎?"
桂花把它拿在手上,道:"古風堂以前曾經賣過這種東西,它的名字叫`匜`,是古人舀水用的生活用具,文人寫字也可用它涮筆用。但從這件東西的用料和紋飾看,絕不是一般農民家所用東西。因為,他們舀水多是用瓢,或是比較粗糙的陶瓷家什。"
"你根據什么說這小瓷匜是貴族家的東西呢?"
"倒不是一定非說這是貴族家的東西,起碼也得是有身份的主兒,才用得起這種精工細做的瓷匜。你先看看這瓷胎,多么潔白而瓷實,且有砂底和火石紅斑。你再看看這釉面,白里泛青,瑩潤光潔。青花鈷料的發色,多么青翠濃艷,青花料的濃厚處,還出現下凹的黑斑。行里人也叫釉斑。這種鈷料,只有進口的蘇麻離青才有這種特點。而這種青花鈷料,基本上都是元代從中東進口的。所以,僅從這幾點就可以斷定,這件瓷匜應是元代的。你再看這兩個小碗,雖說也是青花,但呈黑灰色,一看就是國產青花料。而且瓷胎也不潔白細密,碗底更沒有火石紅。你想啊,一般老百姓用得起蘇麻離青精制的瓷匜嗎!"
"照你這么說,難道單從瓷釉上就能斷代?"
"也不是。從它的紋飾上,也能看出它的時代特征。別看這是件小型的瓷匜,可它的紋飾卻和元代的大器紋飾一樣,里口有一圈云氣紋。器心雙藍圈內,有一束蓮花紋,匜的外部,也有一圈元大器下部常用的仰蓮紋。所以,從它的胎土、瓷釉和紋飾綜合來看,這件小瓷匜具有元代瓷器的時代風格和特征。你再看這兩個小碗,雖說也具有元代的某些特征,但用的卻是國產青花料,紋飾也不工整,做工更是粗糙,和這個青花匜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因為,同時代的東西,也有高低貴賤之分。"
"文墨草堂開業不久,我從戶里收上來一件類似這個形制的小件青銅器,經你爹審視點撥,方知這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匜。這件小瓷匜我以為你不認識,原打算向你顯示一下我的眼力。沒想到,你不但知道這是何物,而且還能鑒別它的年份。還真萬幸,差一點我就在圣人面前賣百家姓啦。"
"你少貧氣!我也就能看看瓷器,看別的東西可就二五眼啦!"
四、 字畫鑒賞
楊四奐花27000把畫買到手以后,拿回家和桂花兩個人反復欣賞。又把王原祁手硯和有王原祁真跡的湘妃竹折扇都拿出來仔細對照審視。桂花認為,從畫的風格、筆法和題款看,確實沒多大區別。可人們卻都說這是民國時的仿品,為了消除疑心病,她想讓四奐花點錢去文物部門給鑒定一下。四奐也覺得有必要。他說,曾大明畢竟比我們懂字畫,待會兒我把他找來再仔細看看,必要時讓他陪我去一趟文管處,因為他認識那兒的字畫專家。
吃過晚飯,楊四奐來到曾大明家,把如何成交王原祁仙山圖的情況和他敘述一遍,并讓他再去看看。
曾大明說:"我不用再看了,上次我已經看得夠仔細了。根據我多年經營字畫的經驗和教訓,你這次可能撿個大漏兒。因為我感覺這幅畫的用紙不像是民國的,沒準就是清代的老宣紙。由于我手里沒有王原祁的字畫,其他方面我還真說不好。為了穩妥起見,不如明天上午咱們倆去趟文管處,讓字畫專家安老先生給正式鑒定一下,無非是花點鑒定費,這么貴重的東西,花點錢也值得,是真是假也就放心啦。"
轉天上午九點鐘,楊四奐準時來到文管處,曾大明已在大門口等著他哪。兩個人來到字畫專家安德民老先生辦公室。
滿頭銀發的老先生,態度和藹,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專家的派頭。他熟練地打開畫軸以后,首先看一下畫紙,隨即又審視題款和印章,才鑒賞整個畫面。稍微思考片刻,便迅速把畫軸卷好。其目光之銳利,動作之敏捷,以及信心十足之判斷力,根本不像年過花甲的老人。
他笑微微地問楊四奐:"這幅畫是祖傳的,還是在市場上買的?"
楊四奐說:"是花27000剛在市場買的。因為不少人都說,從裱工看,這是民國時后仿的,我們拿不準,所以才請您鑒定一下。"
老先生一臉驚詫地說:"才花27000元買來的?花這個價錢,能買到清早期大畫家`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精品佳作,可說是撿個大金娃娃。辨別字畫真偽,不能只看裱工。因為有不少老畫都是晚輩后來才裝裱的。應主要是看畫的風格、題款和畫家慣用的印章和印色。鑒定有年份的字畫,還要看它用的是什么紙,如果紙的年份不夠,其他就都免談了。你這幅畫確是用的清代早期宣紙。而且,款識、字體和印章也都沒什么可疑之處,尤其是印章的顏色,明顯不是用民國時的印泥蓋出來的。如果這幾方面都沒什么問題,就再看畫的整體結構和筆墨風格。"
遂又把畫軸打開。用手指著畫面說:"你們看,這畫有不少地方是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出來的,且用筆如此沉著老練,這正是王原祁作品的藝術風格。由此可見,這幅仙山圖就是王原祁的真跡。"
十幾分鐘竟能對一幅并不常見的古畫作出了有根有據的鑒定結論,實在令人心悅誠服。看得出是老先生幾十年所歷練的真知灼見。鑒定之后,由攝影師還給這幅仙山圖拍了照片,并定于一周后來取鑒定書。
從文物管理處出來,曾大明激動地對楊四奐說:"恭喜你!太棒啦!你之所以能撿個大金娃娃,絕不是偶然地碰上好運氣,而是王原祁手硯啟發了你對他作品的認識靈感,所以,你才執意要把這幅畫買下來。可你不會想到,剛才的鑒定又啟發了我的靈感。你有所不知,拍賣這幅畫的畫主同時還拍有一幅同屬`四王`的王翚王石谷的山水畫。由于此畫也是民國裱工,所以也被流拍了。現在看來,同是一個人收藏的同時代、同裱工的字畫,王石谷這幅山水畫應該也不是民國后的贗品。既然你抱了這個金娃娃,我何嘗不試試去抱那個金娃娃呢!"
楊四奐聞聽此言,立即停住腳步,神秘兮兮地對他說 :"這件事可非同小可,你可要穩住了辦。好事先多找幾本關于王石谷畫作的畫冊和資料好好看看,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把這事張揚出去。否則,大金娃娃沒準就讓別人抱走嘍!"
曾大明蠻有把握地說:"你也太小瞧我啦!我辦事,你放心,這大金娃娃是手拿把掐的事,我能輕易讓別人抱走嗎?"
五、 把脈古玩市場走向
曾大明說:"四奐是古玩世家,我和他不能相比。主要是他把我帶到古玩行當的。"
喬林說:"哦,原來是這樣。莫怪四奐的文墨草堂在收藏界小有名氣呢!我退休以后,原本夠吃夠喝,可以安享天年了。只因對古玩字畫有很深的癖好,當一看到市面上有這么多物美價廉的古玩字畫時,一下子就把我腮幫子勾住了。像我這樣的人能心甘寂寞嗎?于是,便經常泡在舊貨市場里,很快結識了幾個很有貨源路子的攤販,先是在他們手里買了幾部明清版本的線裝古籍和碑帖,諸如《綱鑒易知錄》《金瓶梅》《三國演義》和《三希堂法帖》,以后又買到任伯年、吳昌碩和馮超然、金夢石等一些名家字畫。開店之后,又在戶里收了不少這類東西。"
曾大明問:"您當初怎沒買些文玩雜項呢?"
"當時也買了幾件,主要是十幾方秦漢印,還有幾方戰國印,以及端硯、筆筒之類的小物件。但有一件東西沒買下來,每每回想起來總是深感遺憾。就是80年初期,我在一個貨攤上見一塊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的大翠牌子,不僅色澤艷麗,水頭透亮,而且刻工也沒挑兒。一面刻著一個牧童,身背草帽騎在牛背上,手指遠方蒼松冠蓋的茅草屋。背面鐫刻兩句唐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兩面全是絕技高超的陽刻,要價才260塊錢,估計200就能拿下來,可我愣是沒舍得買!你們說,這東西現在得值多少錢?"
楊四奐馬上說:"您說的這件翠牌子,當時我也看見了,就在舊貨市場一上坡的拐角處,是個六十來歲干巴老頭的攤上賣的。翠牌子的掛鏈上還串著兩個珊瑚珠子。"
喬林問:"對呀,你說得一點不錯。結果讓你買去嘍?"
楊四奐一擺頭,說:"可惜我也失之交臂了。當時我倒是帶著錢了,總想給我媽買件像樣的翠件,因為爺爺留下的那點錢不能都讓我一個人花了。可看了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詩,覺得不完整,應該把前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也刻上多。當時想,這么貴的東西,只要有一點不,寧缺毋濫,結果也放棄了。可后來我又在委托店見到一塊黃玉牌子,上面也是只刻著后面兩句詩,這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無知。真可惜,這件翠牌子,您和我都沒買到手,現在低得值五六千吧!"
喬林馬上接茬說:"這叫人有緣,物也有緣。這`緣`就是眼力和機遇一瞬間的碰撞。這種事在古玩行不斷出現,過去有,現在也有,以后還會有,沒什么可奇怪的。剛才你對這塊翠牌子的估價,我認為比較貼譜。早先中國有句俗諺:`土地五年漲一倍,古董十年漲六倍`。可這件翠牌子可不是10年才漲六倍,而是至少得漲20倍以上。就拿張大千的三尺條幅來說吧,10年前花200塊錢,就能買到上乘佳作,而今動不動就得上萬,你們說,這是漲了多少倍?"
曾大明一臉認真地說 :"10年前我花70塊錢就能買一對黃花梨圈椅,現在已漲到兩三千了。我現在正在考慮把品相較差的先賣出兩對去,來維持日常開支和外出買貨的流動資金。但我也明知,以后再花這個賣價,還不一定能買到這種圈椅哪。可咱們終歸不是收藏家,不可能光買不賣吧!"
喬林說:"價格飛漲時,必然是買了就賺,賣了就賠,但該賣時還得賣。當下古玩字畫為什么漲得這么邪乎?這10年的古玩市場為什么如此變幻莫測?我認為,是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的,絕不是正常的市場運行規律。古玩這東西由于是凝固有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鮮明的歷史鑒證物,因此,它不可能再生,東西自然就越賣越少。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所以其價格必然就越賣越高。這是很正常的價值規律。但是,這種經濟規律,可絕不是像現在古玩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先是價格一落千丈,緊跟著又猛漲幾十倍。你們說,這種現象正常嗎?"
楊四奐不解地問 :"照您這么說,眼下古玩市場的蕭條,難道只是一時畸形發展的結果嗎?以后還能調整過來?"
曾大明也問:"古玩價格還能回落嗎?"
喬林撂下茶碗一擺手說:"價格回落是不可能的,而繼續上揚倒是正常的。今后的古玩市場,絕不會再出現像80年代前后那種狀態。你們想啊,還有第二次``掃四舊嗎?還能有第二次退賠讓古玩流落街頭嗎?那只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歷史車輪是不會倒轉的。至于現在行里眾說紛紜的猜測,主要是剛入道的人,對古玩行的行業特點還缺乏足夠認識。從前,古玩行有句老話,叫做`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意思是說,經營古玩字畫,不可能像百貨店那樣,每天都顧客迎門。實踐證明,在正常情況下,只要經營好了,照樣能賺錢,而且,趕上機會還能賺大錢。而現在古玩市場剛要走向正常,有些人就大驚小怪地不知所措了,我看這種憂慮是沒必要的。"
楊四奐再問:"您說,現在古玩市場開始蕭條,和亞洲金融危機一點關系也沒有嗎?"
喬林道:"不能說一點關系沒有,至少對海外客戶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的。即使金融危機復蘇以后,古玩市場有所升溫,也不可能再恢復到像10年前那樣,每天都大車來小車走地買進賣出。不信就往后看,讓事實說話。"
楊四奐道:"我聽桂花說,齊元老爺子在世時,也曾對當時古玩市場的忙亂現象覺得不正常。看來,用您這代老古玩商的閱歷,來分析當前古玩市場的走向,等于給我們上一堂業務講座。既然歷史車輪不可能倒轉,那我們只能順應歷史潮流來經營了。你說呢,大明?"
曾大明道:"喬大爺的一席話,使我心里豁亮多了。真是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今后有不明白的事,看來還得多向喬大爺請教。"
喬林謙遜道:"我是一孔之見,只是隨便說說自己的看法而已。我這把年紀,已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可你們還來日方長。難得你們如此關注古玩市場的發展變化。相信你們在今后的古玩生涯中定會有所作為。"
這個商品不錯~
張金明老師寫的書應該不會差.
這個商品不錯~
很精彩的一本小說
一次買了很多書,一起到達的,包的也不錯,只是有一些書的封面有點臟了,數量也都沒錯。
好書,確實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整體感覺不錯(2)
好評
非常好
書很好物流也很快很滿意,知識是進步的力量我要加油了,還會再來雜志之家買書的,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