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3年及時部中國對沖基金報告后,研究團隊對中國對沖基金的發展一直盡力跟蹤和觀察。主要反映了2016年,隨著中國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的預期臨近,國際對沖基金在1月份對人民幣的狙擊失敗,引起了監管部門和市場的擔憂。
緒論
及時節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第二節 中國資本市場回顧
第三節 中國金融安全與對沖基金
及時章 對沖基金行業發展環境
及時節 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發展狀況
第二節 我國對沖基金探索之路
第三節 滬港通對我國對沖基金行業的影響
第二章 中國基金產品業績與創新進展
及時節 公募基金規模與業績
第二節 私募基金規模與業績
第三節 基金行業創新進展
第三章 中國對沖基金產品與策略
及時節 對沖基金發行狀況
第二節 對沖基金策略分析
第三節 我國對沖基金收益與風險分析
第四節 量化投資與對沖基金
第四章 對沖基金投資與股市波動
及時節 相關研究及評述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實證分析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對沖基金監管與展望
及時節 海外對沖基金監管體系的演進
第二節 我國對沖基金行業展望
附錄 中國對沖基金產品目錄(早期-2016年1月
參考文獻
中國對沖基金報告(2016)》:
(九)供給側改革的效果還需要時間
長期以來,尤其是在2008年的四萬億投資后,以凱恩斯主義為主導的總需求導向的經濟政策成為中國的主要經濟刺激政策,消費、投資和出口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是,近年來凱恩斯主義在中國的實踐遇到了難題,需求刺激政策有“滯漲”的趨勢,在產能過剩后,又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
建立在古典經濟學基礎上的供給學派理論為經濟政策提供了另一個選擇,這就是供給側改革。但是,中國的供給側改革跟西方國家還不一樣,我們是一個公有制國家,市場本身的運行受制度的影響,市場對供給側的反饋較為滯后,對政府的反饋需求較強,因此,在政府系統對供給側改革認知不足的情況下,相關的經濟政策推動還需要時間。
(十)國際做空勢力增加了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調整和實體經濟的下滑,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暴露出了一些做空套利的機會,這為國際做空勢力提供了機會。除了經濟和金融的原因之外,西方國際金融資本本身還會帶著西方價值觀來參與做空中國的行動。事實上.2016年開年以來的金融市場暴跌已經顯示出做空中國勢力的影響。
盡管我們有政府管理經濟的制度優勢,也有足夠的金融儲備來抗擊國際做空勢力,但是,畢竟我們參與的國際金融市場規則是允許做空的,這個金融資本套利提供了天然的機會,也為我們的經濟運行提供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三、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一)宏觀經濟下滑沒有出現根本好轉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披露的數據,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O%,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78933億元,增長10.9%;民間投資354007億元,增長10.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2%。
從增長趨勢看,中國經濟已經連續探底,宏觀經濟下滑趨勢沒有根本好轉。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GDP增長已經創下25年來的新低。固定資產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下降趨勢也十分明顯。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在中共十八大之后進入深化改革時期,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進入“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進入“陣痛期”,經濟政策進入“消化期”。從目前的趨勢看,宏觀經濟下滑的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期。
(二)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增長模式調整要求加強
當前,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正在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盡管政府已經強調了供給側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比如在經濟基礎數據、改革目標、重點任務、相關責任、具體措施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供給側改革案涉及5個部門,至少與解決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的財政支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促進房地產去庫存、國有企業兼并重組等改革主要任務密切相關。
但是,中國還需要承受2~3年而深刻的去產能之痛。不僅是鋼鐵、水泥等工業在去產能,商業地產也在去產能,而去產能的本質是去政府之手,以“負面清單”模式削減產能過剩痼疾的行政推手。供給側改革承擔的激發市場活力、約束政府有形之手的要求不斷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