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說法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魏晉南北朝時,世人稱《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唐玄宗開元年間以后,以范曄《后漢書》代替《東觀漢記》,合稱“三史”;再加上《三國志》,是為“前四史”。其后,《舊唐書卷四十六 經(jīng)籍志上》“正史類”,除了載有“前四史”外,還有《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是為“十三史”。《宋史卷二百三 藝文志二》“正史類”,增加了《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是為“十七史”。明世宗嘉靖時校刻史書,于《宋史》所述“十七史”中去掉《舊唐書》《舊五代史》,增加《北史》《南史》《宋史》《遼史》《金史》和《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時,《明史》定稿,詔刊“二十二史”,又詔增《舊唐書》,并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出薛居正《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也即“欽定二十四史”。
及時冊
史記卷
五帝本紀(jì)第
史記卷二
夏本紀(jì)第二
史記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漢書卷六
武帝紀(jì)第六
漢書卷三十四
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韓信
后漢書卷一上
光武帝紀(jì)及時上
2目錄
后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楊修
后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
西域傳第七十八
安息
天竺
武帝紀(jì)第
諸葛亮傳第五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列傳第四
杜預(yù)
列傳第十九
阮籍
本紀(jì)及時武帝上
列傳第三
檀道濟(jì)
很滿意!很喜歡
還可以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