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是的奪位成功的皇帝。他足智多謀拼四年的血戰從侄兒手中奪取了皇位,稱帝后即大開殺戒。建文忠臣及其家屬的慘痛遭遇,使人想起他不愧是那個殘暴的朱元璋的繼承但他的名字又與鄭和下西洋、奴兒干都司、《永樂大典》、營造北京等千古永贊的歷史宏業密切相聯,這一系列開拓性的舉動使他名聲大振,也使大明帝國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
王熹,錫伯族,1962年10月生于新疆伊犁。1984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南開大學博士。現供職于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任年鑒處處長兼《中國地方志年鑒》編輯部主任。精通滿語、滿文、錫伯語、錫伯文。擔任明史學會理事、常務副秘書長,主要從事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及
及時講 生逢亂世與少年封王
戰火硝煙降人世
父皇養教為社稷
少年封王駐塞上
北國藩府立壯志
練兵備邊初戰捷.
第二講 皇藤結瓜與叔侄之爭
時勢多變始未料
祖孫對議謀良策
皇侄文弱繼帝位
叔侄之爭窺皇柄
第三講 削藩奪權與待機心術
建文削藩奪王權
調兵遣將防燕王
謀士眾議促起兵
暗訓精兵待舉旗
佯狂稱病迷朝廷
第四講 靖難決斷與奪嫡開基
誓師靖難清君側
首戰告捷定后方
奔襲南軍戰河北
轉守為攻取金陵
奪嫡開基戮遺臣
第五講 設衛立廠與經營邊疆
設內閣集權中央
再次削藩厲藩禁
任用酷吏申紀綱
監視臣民立東廠
都司衛所營邊疆
第六講 四方賓服與出使西洋
睦鄰友好弛海禁
通好西域遣使臣
防倭遣使復邦交
鄭和受命下西洋
西方國王頻朝覲
第七講 南討北征與工役大興
大軍南討平安南
親征漠北五出塞
遷都興工營北京
疏浚運河通漕運
寺觀長陵役萬民
第八講 千士修典與恢宏氣魄
尊儒納士圖文治
千士修典聚京師
《永樂大典》功告成
知人善任賞罰明
第九講 御內皇家與奪儲之爭
第十講 功罪千秋與長陵遺恨
附錄 永樂皇帝大事年表
后記
及時講 生逢亂世與少年封王
掀開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不難發現,大凡改朝換代或歷史發展的轉折關頭,既是亂世,又是諸多機遇、挑戰、選擇同時涌現的大好時刻。"自古雄才多磨難","梅花香自苦寒來",道出了諸多帝王將相、偉人奇才成就大業時崎嶇坎坷經歷的真諦所在,更揭示出時勢造就英雄、歷史呼喚人才的鐵律。恰是如此,滄海雖橫流,卻更顯現出英雄本色。
永樂帝生不逢時,不早不晚正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不安和混亂不堪的元末時期,似乎上天也不青睞于他,而有意與他做對。當他呱呱啼落降臨人世時,元朝統治大廈即將傾覆,中國陷入了群雄逐鹿、彼此攻伐、弱肉強食的戰亂狀態。誰為王,孰為寇,難卜難測。以至于永樂帝的生父朱元璋為了對付強悍敵對者陳友諒、張士誠的突襲圍攻、圖謀未來的霸業,竟連給自己兒子起個名字的工夫都沒有。這時的永樂帝,非但前途未卜、禍福難料,而且論出身地位,他充其量只是一個紅巾軍元帥之子,是庶碩妃所生,前有三個兄長,是朱元璋第四子。
然而事態的發展確實令人難以預測,真是亂世出英雄。由大亂達到大治,沒有數年時間,自鳳陽于覺寺以托缽乞討為生的牧牛兒、后又被迫"從賊"而殘喘活下來的朱元璋,卻憑著超群的膽略和才干,異軍突起,以應天(今南京)為根據地,左突右沖,翦滅群雄,由一方元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從而開創了明皇朝,揭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永樂帝也隨著其父的登基,由一個元帥之子,變為龍種和富貴之體。之后,他也結束了顛沛不安的日子而過上了皇子平靜安逸的舒適生活。
……
這個商品不錯~
好評
快遞還算給力,但是書的內容有點失望,比較淺顯,適合對這段歷史基本沒了解的人看,內容與很多書都重復了
還不錯的,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紙張很好!
幫高中同學買的,物流特別慢,一個星期之后才到,最主要的是到了之后特別失望,書都是破的,感覺別人用過了,本來是說退貨的,同學說不想麻煩,將就著,剛才打客服熱線居然還沒人接,感覺店家不不負責任,失望
以前看過洪武皇帝大專,寫得很好,這本還沒開始看,應該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