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散文百年精華鑒賞(珍藏本)》所收的145篇散文,均系名家名作。這些散文,有的長于抒情,抒發了濃濃的愛國情、鄉情、親情、友情、理想之情等;有的長于敘事,敘述了"我與繪畫的緣分"、"紅色圣女"的壯烈、"童年軼事"的情趣、"我怎樣考試"的經過、"從羅丹得到的啟示"、"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歡樂等;有的長于描繪,描繪了林園之美、森林之美、青山之美、海湖之美、風雪之美、晨昏之美等;有的長于思辨,思考了"老之將至"、"性與美"、"創造"、"信仰自由"、"遠和近"、"永不道別"、"怎樣發大財"、"知識塵埃"、"人生之秋"、"思想的誕生"等。這些散文在藝術上除了運用傳統手法外,大膽創新,大量使用了象征、荒誕、意識流、內心獨白、對話、蒙太奇等現代技法,給作品增添了深邃的藝術內蘊,都有強烈的個性與自我表現意識,飽含著濃郁的情愫。 在《外國散文百年精華鑒賞(珍藏本)》中,我們還對每篇作品就其思想與藝術作了精要鑒賞,目的在于讓廣大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加深對原作的理解與把握,從而達到爽目怡情的審美效果。同時,加強對百年來外國散文創作新成就、新面貌的認知,便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好地與世界各國人民進行文化思想的交流,拓寬視野,汲取多有益的精神營養,促進我國新世紀散文創作與研究的發展。本書由傅德岷、余曲、蔣劍書主編。
英國
大旱的消失
林鳥
貝多芬百年祭
論雨傘道德
旅伴
遠處的青山
論老之將至
送行
我與繪畫的緣分
我的林園
無知的樂趣
錢匣
果園里
鬧鬼的房子
性與美
鳥啼
論無所事事
法國
塞納河岸的早晨
一個樹木的家庭
論創造
鼠籠
沙漠
年輕的母親
紅色的圣女
松鼠
后的爐火
賣花女郎
蝸牛
水
蒂巴薩的婚禮
德國
上學的天
童年軼事
論年齡
告別
優哉游哉
前蘇聯
海燕
鷹之歌
靜
秋
水滴和石頭
林中小溪
黃色的光
球花風鈴草
白草
貝加爾湖啊,貝加爾湖
我是株百歲的白楊樹
西班牙
山民牧唱
上書院去的路
瑞典
父親與我
丹麥
人生
我怎樣考試
波蘭
影子
草莓
夜宿山中
捷克
田園詩情
奧地利
世間美的墳墓
裁縫的童話
鄉村大道上的孩子們
南斯拉夫
鈴蘭花
荷蘭
海的墳墓
阿爾巴尼亞
櫻桃
保加利亞
孤獨的樹
黑的玫瑰花(三則)
赤腳的孩子
美國
一撮黏土
信仰自由
給我三天視力
女性的智慧
《寬容》序
中國之美
不散的筵席
大海和吹拂著的風
遠和近
巨人樹
拯救
桑樹街的冬天
旅游者的祈禱
我有一個夢想
破產者
與荒誕結婚
永不道別
加拿大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
怎樣發大財
伐木抒懷
雪
墨西哥
郁金香
窗外
尼加拉瓜
笑聲
哥倫比亞
我的回憶:拜訪教皇
秘魯
知識塵埃
智利
母親的詩
歌聲
歸來的溫馨
阿恨廷
匕首
烏拉圭
航船
巴西
上帝睡著了
波多黎各
鉛盒里的秘密
日本
自然與人生(三則)
三位來客
曠野
日本的庭園
我的伊豆
花未眠
報春花·蒲公英
春將至
一片樹葉
聽泉
無情的夢
母親的消息
山戀
書齋:藏污納垢的場所
印度
我的童年
自由
孟加拉風光·西來達
黃昏和黎明
光輝逝去
廢墟
黎巴嫩
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
在寺院門口
殼與核
人生之秋
以色列
人像一根麥秸
科威特
但愿夫妻不再陌生
伊朗
雨珠·露珠·淚珠
阿富汗
生活及其他
兩個農夫
巴基斯坦
妻子的親戚
泰國
舞娘
韓國
音樂之車
菲律賓
淚與笑
埃及
那杯
生活是美好的
時間的價值
思想的誕生
鳥與人
與花兒攀談
阿爾及利亞
他鄉客歸時
利此亞
震撼人心的紙條
蘇丹
棕櫚樹
南非
高速公路上的雄獅
坦桑尼亞
一只爛椰子臭了整棵樹
澳大利亞
回頭的浪子
我爹:一份其過失清單
生活在繼續
我正沿著海濱大道走著,忽然遇上了急促的陣雨,可是,我并沒有撐開我的雨傘。實際情況是我不能打開那把傘。首先,那傘架根本就撐不開,再說,即使能撐開,我也不能真去舉著那么個玩藝兒,因為我不愿舉著那么一把像傘不成傘的鬼東西在人前露面的心情,大約和當年福斯塔夫決不愿讓人看到他帶領他那幫乞丐兵開過考文特時的情況差不多,實際情況是,那根本不是我的傘。對于那位傘的主人我現在真十分盼望他能有機會讀到這篇小文章。他拿走了我的絲綢雨傘。我便只好拿了他作為交換留下的這把布傘。我猜想他準也打著我的那把傘正得意洋洋地在海濱大道上溜達,他要是看到了手里捏著他的那把該死的破傘,渾身還給淋得透濕的這家伙,準不免會對他投以輕蔑的眼光。我敢說那流氓在看到這個破玩藝兒的時候,一定忍不住暗笑了。"啊,"他高興地自言自語說,"老伙計,那一回我對你可是不客氣了。那玩藝兒我可知道。你就是玩命兒也撐不開它,而且收起來鼓鼓囊囊像個大口袋。啊,你再瞧瞧這把……" 可我讓他去昧著良心自鳴得意吧。他正是那種我愿意叫他是缺乏雨傘良心的家伙。你明白我講的是些什么樣的人。他決不會把手伸進別人的口袋——即使有機會,他也不會偽造支票,或是撬開別人的錢箱。可是他卻總愛跟人交換雨傘,或者借人的書總忘了歸還,或者遇有機會便要跟鐵路局開個小玩笑。實在說,他為人誠實,決不讓自己的誠實遭到嚴重懷疑。也許他只是隨便一伸手從理發店的傘架上拿走了你的雨傘。他明白,不管怎么著,反正不可能抓到一把傘比他自己原來的壞。他卻有可能抓到一把稍好一些的。一直到走出很遠以后,他也沒正眼看看他手里的那把傘。然后,"我的天哪,我拿錯了別人的傘,"他說,露出一臉吃驚的神色,因為他實在愿意感到自己是弄錯了。"啊,你瞧瞧,現在再回去也是白跑。他肯定早走了。哎,好在我,把我的一把留給他了!" 就這樣,我們跟自己的良心捉著迷藏。光是不讓別人抓住還不夠;我們也決不愿讓自己抓住了把柄。有許多人一向為人清白,在一般情況下,誰都認為他為人無懈可擊,實際也都免不了有點缺乏雨傘道德。比如有一位死在頭等車廂里的極有聲望的牧師,結果卻被人發現他口袋里裝著一張三等車票。 要說到書籍,誰還有什么道德可言?我記得幾年前一位的牧師兼文學批評家去世了,他的藏書被公開拍賣。真是琳瑯滿目,全是些難得的珍本。他原是研究十七世紀文學的一位,那些書主要也全是有關那一時期作家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書上全都印有全國各地圖書館的圖章。他把那些書借去后,一直也沒有個適當的機會把書還回去。它們于是便像法院的案例一樣在他身邊積累下來。而他可是一位神職人員,講起道來說得頭頭是道,這一點我便可以作證。而且,您如果一定要逼著問我,我怕也得承認,硬要讓一個人交出一本他真正心愛的書,的確也是一件難事。 說真話,關于書籍,只有我認識的一位先生所奉行的一套原則是惟一穩妥可行的。有有個朋友找他借一部書。"實在抱歉,"他說,"我不能借給你。""你沒有嗎?"他的朋友問他。"有的,我有那部書,"他說,"可是我早定下一條規矩決不把書借人。你瞧,借書的人是從不肯還書的。這一點憑我自己的經驗我也知道。來,你跟我來瞧瞧。"他領著他到他自己的書房去。"你瞧,"他說,"總共有不下四千部。沒有——一——本——不是——借來的。"可別借書給人,可別。在這個問題上即使親近的朋友您也別相信。這我知道,那套《吉爾·布拉斯》哪兒去了?嗯?還有那套《西爾維奧·柏利科》?還有……還去念叨那些書名有啥用呢……他知道。他知道。 還有帽子。有人就專門跟別人換帽子。這可是不可原諒的。這可是越出了那誠實與不誠實難以區分的良心的模糊邊緣了。誰也不可能戴上一頂別人的帽子會心里沒數。可就有人這么干。我有一次在下院的吸煙室把一頂絲綢帽子掛在帽鉤上。等我去取的時候,帽子不見了。掛鉤上也沒有留下任何別的絲綢帽。弄得我只得光著頭穿過皇宮大院和白廳再去另買一頂。我一直總納悶兒,不知是什么樣的一位先生手里拿著自己的帽子,頭上卻戴著我的帽子走了。他是一位托利黨人?還是一位激進派?這決不可能是工黨的人干的,因為一個工人即使心不在焉也決不會拿起一頂絲綢帽子戴在自己頭上。那會讓他馬上感到火燒眉毛一樣的難受。試想想威爾·克魯克斯忽然戴上了一頂絲綢帽子!你還不如窮開心假想著坎特伯雷大主教戴上了高頂帽哩——光是這么想想都是一種褻瀆。 當然,也可能拿走我的絲綢雨傘的那位先生的確是拿錯了。也許他要是知道傘的主人是誰,他就會一再抱歉把傘送回來了。這種事過去也發生過。我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我自己就拿錯過別人的傘——常常拿錯。我希望我可是不存心,可這誰又說得準呢?天知道,我現在仔細想想,那把絲綢雨傘也根本不是我的,那是我有時吃虧、有時占便宜的一連串交換活動中暫時留在我手中的一把。我畢生難忘懷的一次換傘事件發生在一位闊佬的家里,那天我被邀去參加一次宴會,給一批政府官員作陪。那會兒是在夏天,天睛無雨,所以其后有好幾天我都沒有必要拿傘。接著忽然有,我們全家全都驚惶起來。在我們的傘架上發現了一把鑲有金箍和金穗的雨傘,上面還刻有某位政治家的名字。在這之前,我們家從來就不趁這種超級雨傘。面對著它的燦爛金光,我們是既感到自慚形穢,又感到恐懼不安——使我們自慚形穢的自然是它的豪華氣派,但它的出現本身便使我們十分驚恐。我真感到我是在正伸手要偷盜不列顛帝國的時候被人當場抓住了。我馬上匆匆給傘的主人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我十分欽佩他的政治活動,我可從來沒想到要偷盜他的雨傘;然后雇了一輛馬車,拿著傘和信立即向近的一家差役服務站趕去。 他對這事的態度十分客氣,在還回我的雨傘的時候,他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是呀,"他說,"在一位看上去十分高貴的先生拿著帽子硬往我頭上戴,另一位看著很高貴的先生要給我穿大衣,第三位看著很高貴的先生往我手里塞雨傘,第四位看著很高貴的先生把我往馬車里塞的時候,我壓根兒也想不到手里捏著的是個什么。那一群高貴的仆人已弄得我暈頭轉向,不論他們塞給我個什么東西,我也不會拒的。" 必須注意,這是因為傘上刻有名字才使這個局面后沒弄到不可收拾。這是對付那類缺乏雨傘良心的家伙的好辦法。我看到他,暗自高興地斜眼偷看他換來的那把傘,忽然他看到了傘上的名字和地址,于是自認為一向為人正直的深刻信念便出面指導一切了。經過了的這番經歷,我想我一定要在我的雨傘上刻上名字了。但決不是立在墻角兒的那個鼓蓬蓬的玩藝兒。誰能替我把它解脫掉我都不在乎。任何人愿意要它,快拿走得了。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