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以功業(yè)、道德、文章、風(fēng)骨為標(biāo)準(zhǔn),尋找蘇州名士賢人,列舉了以泰伯、伍子胥、范仲淹等為代表的“賢望”,以張翰、陸龜蒙等為代表的“隱者”,以白居易、沈周等為代表的“文士”,以俞樾、章太炎等為代表的“學(xué)人”、以支道林、寒山等為代表的“高僧”……寫作中,不僅介紹了這些名士賢人的主要功績、個性特色,還著重強調(diào)了他們與蘇州古城的關(guān)系。
作者潘文龍一直專研吳地文化,已出版《蘇州名人故蹤》《手藝蘇州》等作品,所掌握的文獻資料及調(diào)查資料都非常詳實。作者行文時,既強調(diào)了人物的故事性,又立足于考證資料。流暢的敘述、嚴謹?shù)膽B(tài)度,使得該書作為社科普及讀本既有可讀性又有可信度。
作者簡介:
潘文龍,作家、策劃人,吳文化研究學(xué)者。現(xiàn)供職某媒體,出版有《手藝蘇州》(合著)、《醫(yī)藥蘇州》、《蘇州名人故蹤》等書。
賢望功業(yè)——澤被江南傳萬世
泰伯和季札:讓,至德的較高境界
伍子胥:一座城和一個人
范仲淹:萬家游樂,千古范公
翁同龢:狀元宰輔與兩朝帝師
隱者名節(jié)——儉靜修德成大我
孫武:辟隱江南的一代兵圣
張翰:莼鱸意象,寫盡后世鄉(xiāng)思
陸龜蒙:隱逸在故鄉(xiāng)的深處
鄭思肖:畫蘭遺民與井中奇書
徐枋:守約固窮的吳中高士
文士翰墨——彩筆題詩兼繪素
陸機和陸云:吳郡“二陸”,冠蓋江南
白居易:蘇州刺史例能詩
蘇東坡:名城名士兩相宜
沈周:吳門畫宗,石田大穰
文徵明:衡山共仰,文脈不絕
學(xué)人風(fēng)骨——經(jīng)世致用達天下
張溥和張采:文開江左的士林領(lǐng)袖
顧炎武:馬背上的大儒
俞樾:曲園春色在,長留天地間
章太炎:國學(xué)大師的晚歲生涯
柳亞子:人中麟鳳,書生意氣
名僧大德——梵門自古樹高風(fēng)
支道林:愛馬養(yǎng)鶴談玄
寒山和拾得:從癲狂二僧到“和合二仙”
印光:一心念佛的凈土宗祖
后記
引子
道光七年(1827),江蘇布政使梁章鉅在蘇州做了一件籌劃已久的事——重修滄浪亭。數(shù)百年來,這座由宋代詩人蘇舜欽構(gòu)建的名園,已屢有興廢。江蘇巡撫陶澍也共襄盛舉,在園內(nèi)明道堂西的一小塊空地上建屋五間,把平時搜集的與蘇州有關(guān)的五百多位名賢畫像請人鉤摹刻石,嵌在墻上,供后人瞻仰,這就是蘇州人歷來敬重的五百名賢祠。
在中國,恐怕找不出第二個對歷代名士先賢如此禮遇的城市了。而對古城蘇州來說,自泰伯南奔,數(shù)千年來,名士賢人和豪杰俊彥數(shù)不勝數(shù),繁若星辰。名城與名人相宜,也說不清誰借了誰的光輝。
那么,孰為名士,何謂賢人?這恐怕很難用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來描述,但是他們都有其共性,那就是在功業(yè)、道德、文章、風(fēng)骨上值得后人追慕、景仰、模仿。他們從平凡人中脫穎而出,借由天地人和的機緣,歷史選擇也好,自我塑造也罷,成為社會賢達,為其所屬的那個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
西哲康德曾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如果我們把這句刻在康德墓碑上的名言引申一下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當(dāng)人努力成了圣賢,也即完成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較高目標(biāo),就與宇宙星空一樣,恒久為后世所景仰膜拜。而每個人心中道德坐標(biāo)的自我指引和約束,目的也是讓人格從庸常向偉大靠近。
古圣孟子早就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進一步地為凡人指出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向與現(xiàn)實可能。理學(xué)家們接著表達:圣人可學(xué),觀圣賢氣象,尋孔顏樂處。大儒王陽明則簡單地用“內(nèi)圣外王”來替普通人指出一條成為圣賢的明確路徑。路在腳下,煉心可為。
回到本書,在作為中國城市典型標(biāo)本的蘇州,人們談及名士賢人,一般會從三個方面尋找代表人物。一是名賢,南奔吳地的開國始祖泰伯和數(shù)讓王位的公子季札,他們視權(quán)位為糞土,開江南百世德宗;歷任的蘇州刺史劉禹錫、韋應(yīng)物、白居易,他們?yōu)檎行?,留下?ldquo;蘇州刺史例能詩”的佳話。二是鄉(xiāng)賢,蘇州自古人文薈萃,才子佳人,帝王將相,名士大儒數(shù)不盡數(shù)。孔夫子門下有七十二賢者,其中的南方弟子是言偃。這位在《論語》中被稱作子游的弟子,把禮樂文明帶回故鄉(xiāng),在江南播衍了弦歌之聲;從西晉的文學(xué)“二陸”,到歸隱的張翰、陸龜蒙,從“明四家”的“沈、文、唐、仇”,到近世的大儒顧炎武,都是吳地的燦爛群星,或才領(lǐng)后世,或思引百代,足當(dāng)記取。三是寓賢,“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人間天堂不是浪得的虛名,風(fēng)物清嘉,山水悅?cè)?,蘇州因此成為許多外籍名士的終老之地。如果說子胥奔吳是復(fù)仇的漂泊,孫武辟隱深山是為了韜光養(yǎng)晦,那么,俞樾鐘情曲園的詩書茶酒,章太炎堅守江南的砥礪士風(fēng),李根源宦隱吳中買山葬母,無不體現(xiàn)出他們對蘇州這座名城深深的喜愛與眷戀。就連大學(xué)士蘇東坡晚年的心愿,都是希望在蘇杭擇一城埋骨。
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在《吳趨行》里寫道:“泰伯導(dǎo)仁風(fēng),仲雍揚其波。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諸華。”談到天下名賢,他還驕傲地說,“屬城咸有士,吳邑最為多。”
碌碌紅塵里,或許我們因忙碌和麻木已很少抬頭仰望蒼穹了,但我們的心靈不該被霧霾遮掩,因為那些永恒的星辰一直都在那里熠熠閃爍,為每個凡人點亮前行的路。每一位名士賢人高蹈的思想行為,本身就像一本厚厚的大書,值得后人認真閱讀,反復(fù)追摹。先賢已沒,但背影猶在,精神永存。就讓我們一同展卷,借片楮斷縑,隙中望月,管窺先賢,或許對我們每段普通的人生都能有所裨益。
逾期多日。
很好的資料書,對了解當(dāng)?shù)孛撕苡杏谩?
一部介紹蘇州優(yōu)雅生活的經(jīng)典書。文字優(yōu)美、配圖精美,版式典雅,嚴重推薦。
挺好挺不錯
印刷質(zhì)量不錯
終于買到了。補常識,漲知識!
這套叢書是很有收藏價值的,已經(jīng)有幾本了,
這一套書都不錯,可惜同一系列中有些書沒貨。如果當(dāng)當(dāng)?shù)拇尕浉婢秃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