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回溯中國農村近三十年改革歷程、探討社會主義農村發展模式的書,本書由《美麗的村莊》電影編劇、我省著名作家潘小平與曹多勇根據劇本改編而成。著名作家劉醒龍認為"在一切皆向城市化邁進之際,這部關于淮河的新作,再次證明了鄉土小說的無邊魅力"。
本書添加更多歷史人文元素,以生動的筆觸、豐富的內容展示改革開發以來新農村的變化與發展。本部小說及時次以小崗變法為背景回朔農村20年改革歷程,探究農村改革發生在小崗的歷史人文淵源,展示淮河流域鄉村人文與生活原生狀態,描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和發展愿景,情節生動,可讀性強,著名評論家李建軍稱其為"一幅抒寫當代農村生活巨大變革的畫卷,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美好的愛情、承擔苦難的勇氣、改變生活的激情"。
潘小平,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清明》雜志社副主編、《安徽文學》執行主編。1992年以前,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科研,有《作家心態差異論》、《歸來的流放者新時期小說十年批判》等20萬字的。1995年后,由理論研究轉向文學創作,有《季風來臨》
卷一
這是好多好多年以前發生的事情了。
說不好是啥時候,也說不好是道光爺還是咸豐爺做皇帝,百姓的日子很苦,淮河兩岸十年九荒,不是澇就是旱。盜賊蜂起,記鼻子、老墳堆、陳郢子小五,今天來明天走,世道亂哄哄的。記鼻子、老墳堆和陳郢子小五,都是這一帶有名的土匪……
卷二
朱文霞與嚴國勤、殷家傳三個人,在村里上小學是同班同學,小學畢業去煤礦上初中也是同班同學。初中一年級,朱文霞頭一批加入了紅衛兵,嚴國勤與殷家傳兩個人都沒能加入上。
加入紅衛兵講究的是個人表現積極不積極,還要看家庭成分好不好……
卷三
一場大雨改變了嚴家臺子的命運,也改變了朱文霞的命運。
每年都這樣,或早或晚。早,早到每年農歷的四月初;晚,晚到每年農歷的七月末,淮河兩岸的天空總會有一片雨做的云。南風吹過來,這片雨做的云把雨下在淮河的北岸。北風吹過來……
卷四
鳳鳳大學畢業原本是做過兩種選擇的,可最終還是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嚴家臺子,回到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龍龍身邊,也許這就是一個人的命運。
鳳鳳臨近大學畢業,一是選擇考研究生,繼續上學;二是報考公務員,留在省城機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