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青時代,一群知青回城后開始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他們有的辦起了創意公司,努力實現著人生的夢想;有的成為白衣天使,救活了無數鮮活的生命;有的經歷了下崗、失業、重病纏身的種種磨難;有的的公務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真情與愛心;也有的因誤入歧途而窮困潦倒……他們的情感生活也有跌宕起伏的變化,演繹著撲朔迷離的劇情,但他們對第二故鄉的關切卻是驚人的一致,他們捐款新建村辦小學;結伴返鄉探望老鄉;聯手搞起“遠程醫療”;熱情迎接山溝溝里飛來的金鳳凰。但是令他們不安的是,由于第二故鄉的過度開發,茂密的樹林一片片地逝去,原本在白樺林中建起來的村莊,如今已沒有了白樺林,只有去大興安嶺的森林深處才能見到。這一片片象征著他們青春與夢想的白樺林,這依然是他們情感上的寄托和事業上的支撐的白樺林,已與他們漸行漸遠。本書故事生動,感人肺腑,情節曲折,蕩氣回腸,展現了一群老知青的崇高情懷和坎坷人生。
本書故事生動,感人肺腑,情節曲折,蕩氣回腸,展現了一群老知青的崇高情懷和坎坷人生,刻畫了特殊年代造就他們的特殊性格,他們倔強、頑強、堅韌不拔,肩負歷史的重任,不管多么沉重,都要拉著時代的大犁,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王雅萍,1952年生于上海。1960年代末,赴黑龍江省黑河地區插隊落戶達10年。返滬后,她在上海市的社區、城區從事管理工作,涉及文化、傳媒、黨派、社團等領域。在職日工夜讀,曾在華東師大中文系學習。業余成為一個知青網站的專欄作者,寫有散文、隨筆、游記、微型小說等100余篇。《遙遠的白樺林》是作者的長篇小說處女作,于2012年6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取得較好反響。著名作家葉辛熱情推薦此書;博學記者、書評專家在《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撰文評論;當年的老知青更對此書一往情深。相隔4年,作者又著有此書的姐妹篇《遠去的白樺林》。
主要人物表/1
一、白樺林似十里畫廊/1
二、 陶大寶成墾荒英雄/12
三、 滬上創業悲喜事/22
四、 白樺林為他們做媒/31
五、 為老支書的夢想籌款/40
六、 她直面命運的挑戰/49
七、 他奔走在大街小巷/66
八、 爆炸發生之后/80
九、 讓夢想照進現實/96
十、 為愛女尋找名醫/103
十一、 老支書以身護林/111
十二、 當一回福爾摩斯/119
十三、 黃金時間的救護/132
十四、 遠程醫療搭起“橋梁”/138
十五、 聰明反被聰明誤/145
十六、 林場成了護林的戰場/154
十七、 曉蕓成“戰地記者”/164
十八、 愛情危機悄悄來臨/169
十九、 悲慘凄迷的生離死別/179
二十、 山溝溝里飛出的金鳳凰/189
二十一、 夢想的泡泡翻飛起落/198
二十二、 買學區房的風波/203
二十三、 歷盡艱險為夢想/216
二十四、 創意,讓生活更美好/238
二十五、 為什么偏偏是他倆/246
二十六、 河邊的農藥瓶/255
二十七、 知青林被賣了/263
二十八、 究竟是誰惹的禍/272
二十九、 創意人的約會/282
三十、 白樺林去了哪兒/287
三十一、 這里像座火山一樣/292
三十二、 精明一世糊涂一時/298
三十三、 遠去的白樺林/305
后記王雅萍/312
《遙遠的白樺林》似乎只是昨天的故事。今天,我們又讀到了《遠去的白樺林》。白雪、大寶、徐暉、大海……看到這些熟悉的名字,千萬別以為這又是當年知識青年的故事。步入晚年的門檻,這些始終懷有知青情結的一代人,關心的是他們心愛的白樺林的命運。關心的是第二故鄉的生態。關心的是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大地風貌。請隨著人們重返第二故鄉的腳步,走進正在《遠去的白樺林》吧!——葉辛(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