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通史》首先詳細論述日本國民在島國的自然風土和生活實踐中,自主生成的宗教、文學藝術和學術的成果,以及由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同時簡明地敘說了這些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政治社會發展歷史的有機聯系。其次,從比較的視角出發,論述日本千余年與中國交往和融合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近代百余年與西方交流、調適西方文化的新鮮經驗。,作者指出在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全盤"漢風化"和全盤"洋風化"的思潮,但日本最終分別以"和魂漢才"、 "和魂洋才"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指導思想,構建起"沖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從而創造出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
及時章 日本文化的曙光 列島地理自然環境與日本人祖先的誕生——采集漁獵生活與繩文土器文化——農耕生活與彌生青銅器·鐵器文化——氏族制國家形成與古墳文化的基本特征 及時節 列島地理自然環境與日本人祖先的誕生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同歷史、風
葉渭渠,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院大學、京都立命館大學客座研究員及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日本文學思潮史》、《日本文化史》(圖文本)、《冷艷文士川端康成傳》,與唐月梅合著有《日本文學史》(6卷本)、《日本文學簡史》、《20世紀日本文學》、《日本人的意識》等,以及散文集《周游織夢》等4卷。譯有川端康成的《雪國》等系列小說、散文約200萬字,與唐月梅合譯有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學史序說》、山崎豐子的《浮華世家》等。主編名家著作集20套,共約150卷。
自序
及時章 日本文化的曙光
及時節 列島地理自然環境與日本人祖先的誕生
第二節 采集漁獵生活與繩文土器文化
第三節 農耕生活與彌生青銅器·鐵器文化
第四節 氏族制國家形成與古墳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本土文化的萌動與中國文化的最初接觸
及時節 原始神道信仰的萌動
第二節 日本語言文字的系統
第三節 與中國文化的最初接觸
第三章 大化革新與古代文化的形成
及時節 大化革新與向律令制國家過渡
第二節 口頭文學與神話的流傳
第三節 原始歌謠的產生
第四節 古代空間藝術的淵源
第五節 古代文化中的性崇拜
第四章 中日文化交流的興盛
及時節 遣隋·唐使與吸收中國文化
第二節 佛教與佛教美術的興盛
第三節 鑒真東渡與傳人戒律
第四節 儒學思想的早期傳播
第五節 中國藝能的傳人
第五章 古代文化的新走向
及時節 律令政治與國家佛教文化
第二節 文字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第三節 從唐繪到大和繪
第四節 早期儒學教育的興衰
第六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一)
及時節 攝關時期從漢風到和風文化
第二節 新興佛教的信仰與美術
第三節 本地垂跡與神道美術
第四節 大和繪與繪卷的誕生
第五節 藝能的新發展
第七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二)
及時節 敕撰和歌集與和歌中興
第二節 物語文學的誕生與繁榮
第三節 《白氏文集》的流行
第四節 古代審美學主體的完成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興
及時節 幕府體制與公武二元文化的確立
第二節 新佛教及其庶民化
第三節 美術新發展與繪卷的多樣化
第四節 連歌的盛行
第五節 戰記物語的興起
第六節 新藝能向劇曲過渡
第九章 中世文化與禪(一)
及時節 室町時代與禪文化的普及
第二節 從庶民教育到宋學的興隆
第三節 五山文學的繁榮
第四節 能樂與狂言的誕生
第十章 中世文化與禪(二)
及時節 禪韻水墨畫的藝術特色
第二節 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
第三節 空寂幽玄的茶禪一味
第四節 閑寂風雅的俳句與禪
第五節 近古審美學主體的完成
第十一章 近世文化的變革
及時節 安土桃山時代與黃金文化的特質
第二節 城郭與書院的宏偉建筑藝術
第三節 隔扇屏風畫的黃金藝術
第四節 阿國歌舞伎·少年歌舞伎的華麗官能美
第五節 西方文化初傳及其影響
第十二章 近世文化的發展
及時節 幕藩體制與武士道倫理化
第二節 新儒學與國學
第三節 西學與科技的發展
第四節 大眾文學的普及
第五節 版畫本土化的浮世繪
第六節 凈琉璃·歌舞伎的興起
第十三章 文明開化與近代化的路程(一)
及時節 明治維新與近代啟蒙運動
第二節 神佛分離與國家神道
第三節 基督教的傳播
第四節 近代自我的確立與受制
第十四章 文明開化與近代化的路程(二)
及時節 近代西方美學的引進
第二節 新文學運動的蓬勃發展
第三節 戲劇改良的運動
第四節 話劇的誕生
第五節 近代西洋畫與近代日本畫的交融
第十五章 現代文化發展的曲折歷程
及時節 現代社會文化思潮的進步與反動
第二節 現代文藝思潮方興未艾
第三節 戰爭黑暗時期與文化的異變
第四節 戰后新啟蒙運動與文化變革
第五節 戰后新興宗教的發展態勢
第六節 戰后文學藝術的重建
第十六章 當代文化的走向
及時節 經濟高速發展·停滯與當代社會文化思潮
第二節 當代文化思想的考察
第三節 當代諸大家文藝美學觀
第四節 當代文學諸流派的形成與解體
第五節 當代美術的世代交替
終章日本古今文化的歷史課題
主要參考書目
很好,書的質量特別好,推薦大家買,快遞也給力,裝在盒子里,不會損壞書記
不多說,好東西
很不錯,買來看看,速度快。很滿意。
了解一下鄰居的情況
稍微有點破損 才看了一點 慢慢看(來不及了
好
物流很快,很好
666
質量不錯,價格實惠
書挺厚的,很有用。
hao
經典作品 值得珍藏
很好。
書挺好的額
書寫的很詳細,就是這本書的價格讓我心痛呀,不過想讀沒辦法。還有彩色插圖
書還好,就是是中文的,看錯了。我日本史不買買了本通史!
好書是要耐得住性子好好看的,也許剛開始看來稍顯枯燥,但是用心看的話會收獲很多!
大量材料,叫做文化通史,包含的范圍也確實很廣,為了材料的充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讀性。
先不說這書寫的怎么樣,葉偉渠先生的書你懂得,很不錯。就說書的印刷,紙質,整體感覺 都很不錯。我收到的就是正版的,跟我們教科書差不多的那種。
物流很給力,包裝不錯,內容還沒看,給老公買的,專業書籍
沖著葉偉渠大名買的書,內容很專業,適合我們日語專業學生。如果有日文版就更好了,中文版可以幫助理解,但是有些文化專有名詞翻譯過來總覺得別別扭扭。
可以和馮瑋日本通史一起看,既明曉事實,又知道文化
對于想要研究日本文化史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也適合日語學習者閱讀。但葉先生的書,有些部分太忠實于日語,比如對日本藝能等的介紹,有些不太好理解。
順著歷史的脈絡介紹日本文化發展,內容充分資料詳實,漲知識了。
該書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本很好的系統書籍,內容詳細,而且作者更是北京大學的著名日本文化專家~很好,包裝以及價位都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