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系列歷史武俠小說,是文公直的代表之作。三卷共125回,百萬余字。內容是寫明朝大臣忠肅公于謙忠心報國的感人業績,從于謙出世求學開始,寫到他為明宣宗平定藩王朱高煦為止。
昌明忠俠,挽頹唐之文藝,救民族之危亡;且正當世對武俠之謬解,更為民族英雄吐怨氣,遂有《碧血丹心》說部之作。
一方面努力寫出歷史的真實和深度,另一方面針對民族危亡的現實,抒發俠烈的民族大義,沉痛慷慨,充滿陽剛之氣。
文公直創作態度嚴肅,他書中的官制禮儀、風俗民情等,都認真參考了相關史籍。
文公直還善于描寫大場面撕殺,有點有面,張馳明快。這對后來的新派武俠作家梁羽生、金庸等人,頗有影響。
——孔慶東
文公直寫作武俠小說的意圖是"昌明忠俠",民族立場昭然,對于外族欺凌,文公直格外敏感,因此才誤讀了魯迅,不小心進入了魯迅文章的標題。其實今日看來,魯迅代表的新文學和武俠小說代表的傳統文學,相生互補,共同捍衛了中華文明的偉岸,使中華文明佼佼屹立,生生不息也。
——孔慶東
《碧血丹心》三部曲為文公直據《明史-于謙傳》,旁參野史、筆記、武術秘笈,并詳考當時的官制、儀節、風俗、習慣、用語以及社會狀況等資料演敘而成。文氏講究布局筆法,文字洗煉;敘人敘事、狀情狀物皆跌宕有致,頗有《水滸》遺風。
——葉洪生
文公直,名砥,位列"武壇三健將"(姚民哀、顧明道、文公直),1898年生于江西萍鄉,號萍水若翁。他幼承家學,五歲就接觸經史。其母博古通今,曾注《道德經》,著《明史正誤》,她啟迪文公直說:"兒習史,當于二十四史以外求之。"文公直從此拓開了史學眼界,接觸野史、歷史小說。
文公直十三歲時離開家鄉北上,十六歲考入軍校,有機會縱覽歐洲及日本名著以及世界史。軍校畢業后,在軍中任職。1916至1917年間,參加了討袁、護法戰爭。后來直升至少將,足跡遍及東北和西南各省。
1922年,在湘鄂軍閥戰爭中,蒙冤入獄。在獄中,讀到一本關于明朝重臣于謙事跡的歷史著作《千古奇冤》手抄殘本,深受啟發。一年后出獄,重返舊部,因軍事失利,只身赴上海。受《太平洋午報》之聘,任編輯。從此,潛心寫作,寫出了現代最著名的一個歷史武俠小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