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酶學中的實驗方法。內容涉及酶反應、酶測定的基本理論、酶的實驗室操作、酶的技術應用和測定儀器等實用性很強的內
容,是一本可操作性很強的實驗室酶學手冊。在內容編排上體現了下列特色:
列出了大約60種不同的酶的具體測定方法:
詳細介紹了蛋白質結合和固定化酶的測定方法。
作者Hans Bisswanger教授一直從事于酶學領域的研究而且有著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他在總結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寫成本書。本書可供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閱讀,也可供上述領域研究人員參考。
更多生物好書
1 引言
2 酶命名
3 酶反應
3.1 酶反應理論
3.1.1 反應級數
3.2 米氏方程
3.3 酶測定理論
3.3.1 反應曲線分析
3.3.2 如何進行酶測定
3.3.3 酶活力
3.4 偶聯酶反應理論
3.4.1 雙偶聯酶反應
3.4.2 三偶聯酶反應
3.5 底物測定
3.5.1 終點法
3.5.2 偶聯酶反應
3.5.3 動力學方法測定底物
3.5.4 酶的循環
3.6 儀器方面
3.6.1 分光光度法
3.6.2 電化學方法
3.6.3 釋放或消耗氣體的反應的分析
3.7 酶的測定
3.7.1 總論
3.7.2 應用方面
3.7.3 緩沖液和溶液
3.7.4 氧化還原酶測定
3.7.5 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PDHC)
3.7.6 α-酮戊二酸脫氫酶復合體(OGDHC)
3.7.7 轉移酶
3.7.8 水解酶
3.7.9 蛋白酶
3.7.10 裂解酶
3.7.11 異構酶
3.7.12 由酶循環確定煙酰胺核苷酸
3.8 多種方法
3.8.1 蛋白質測定
3.8.2 磷酸測定
3.8.3 酶溶液濃縮
3.9 酶免疫測定
3.9.1 非競爭固相酶免疫測定
3.9.2 競爭固相酶免疫測定
3.9.3 酶免疫測定方法
4 結合測定
4.1 不可逆結合、可逆結合、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結合
4.1.1 總論
4.1.2 實驗
4.2 根據大小不同進行結合測定
4.2.1 超濾
4.2.2 平衡透析
4.2.3 結合測定的計算
4.2.4 凝膠過濾
4.2.5 超離心
4.3 分光光度技術
4.3.1 示差分光光度法
4.3.2 熒光分光光度法
4.4 結合測定的其他方法
4.4.1 放射性標記
4.4.2 反射計干涉分光光度法
5 酶的技術應用
5.1 酶固定化原理
5.1.1 吸附
5.1.2 包埋
5.1.3 微囊法
5.1.4 交聯
5.1.5 共價結合到固體支持物
5.2 酶固定化方法
5.2.1 微膠囊化尼龍珠
5.2.2 丙烯酰胺包埋
5.2.3 酶在非孔玻璃表面的共價固定化
5.2.4 可調孔玻璃的固定化
5.2.5 共價固定化酶到聚酰胺
5.2.6 用三乙基氧四氟硼酸的烷基化
5.2.7 聚酰胺部分水解后固定化酶到氨基
5.2.8 聚酰胺部分水解后固定化酶到羧基
5.2.9 固定化酶到聚酯
5.2.10 用堿水解和氯甲苯活化的固定化
5.2.11 堿水解和由二吲哚碳酰的活化
5.3 固定化酶的分析
5.3.1 蛋白質測定
5.3.2 酶測定
5.4 酶反應器
5.4.1 批式反應器(攪拌罐式反應器)
5.4.2 膜式反應器
5.4.3 固體床式反應器
5.4.4 固定化細胞
5.5 生物傳感器
5.5.1 酶電極
5.5.2 免疫電極
5.5.3 其他生物傳感器
5.5.4 生物親和傳感器
5.6 固定化酶與治療
附錄 酶的EC號列表
索引
3 酶反應
3.3 酶測定理論
3.3.1 反應曲線分析
測定酶反應實驗的一個首要難點是:酶反應并不是像火車一樣總是以一個恒定的速度前進,它不是遵循簡單的定時過程,而是不同的階段彼此融合。由于酶的特殊性、選擇的條件以及其他因素,如不同階段或多或少的融合,因此,除非有一個關于酶反應比較清楚的基本原則,否則對酶反應的分析將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幸運的是,數不清的酶反應可以用一個單一的、相對簡單的關系來描述,就是上面提到的米氏方程。然而米氏方程也有它的局限性,及時個局限性就是,這個方程起源于不可逆的單一底物的反應情況,但大多數的酶反應都被認為是可逆的,有兩個或更多的底物,同時也包括輔助因子或輔酶??紤]所有這些因素,酶反應的關系變得復雜。然而,如此難的關系也可以通過簡化歸納為米氏方程的單一形式,比如說僅限于初速度或只考慮除了可變的底物外所有組分都作為常數。然而,這種簡化并不總能保障在實驗條件下真正地應用。
一般來說,酶實驗有兩個目的:測定酶活力或者計算底物濃度。盡管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需要不同策略,但兩者的實質都是了解酶反應過程。因此,首先對一個普通的酶反應進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