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案例實用、內容簡潔為特色的國際商法教材,并力求做到與時俱進,滿足現代國際商事活動的需求。本書適合高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供國際商務工作人員及法律工作者學習參考。
沈四寶,著名國際經濟法學家,曾任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上海大學法學院院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導師。擔任的社會職務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組成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顧問,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席、仲裁員,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市政府法律顧問。中國商法學會副會長、較高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員、中央高級干部講師團成員和中央法制講座主講人。
及時章 導論
及時節 國際商法的概念、淵源和主要內容
第二節 大陸法系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第三節 普通法系的概念和特征
第四節 當代中國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章 合伙企業法
及時節 商事組織的法律形式
第二節 合伙法
第三章 公司法
及時節 公司及公司法的概念
第二節 公司的主要分類
第三節 公司的設立
第四節 公司財務及資金來源
第五節 公司的管理
第六節 公司治理及其主要法律措施
第七節 公司的合并、解散和清算
第八節 外國公司
第四章 外商投資企業法
及時節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外資企業的法律制度
第四節 外商投資企業適用《公司法》的若干問題
第五節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對我國外商投資 企業法的影響
第五章 商事合同法
及時節 合同法概述
第二節 合同的成立
第三節 合同的履行
第六章 國際貨物買賣法
及時節 貨物買賣法概述
第二節 貨物買賣合同的訂立
第三節 賣方和買方的義務
第四節 對違反貨物買賣合同的救濟方法
第五節 貨物所有權與風險的移轉
第七章 產品責任法
及時節 產品責任法概述
第二節 美國的產品責任法
第三節 關于產品責任的國際立法
第八章 法
及時節 法概述
第二節 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本人及人同第三人的關系
第四節 我國的法與外貿制
第九章 國際海上、鐵路、航空貨物運輸法
及時節 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
第二節 國際多式聯運合同
第三節 鹿特丹規則
第四節 國際鐵路貨物運輸法
第五節 國際航空貨物運輸法
第十章 海上保險法
及時節 海上保險法和海上保險合同
第二節 承保的風險與損失
第三節 說明、披露和擔保
第四節 委付與代位權
第十一章 票據法
及時節 票據概述
第二節 票據法的一般法律原則
第三節 匯票
第四節 本票與支票
第五節 《聯合國國際匯票和國際本票公約》
第十二章 國際商事仲裁
及時節 國際商事仲裁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節 國際商事仲裁協議
第三節 國際商事仲裁程序
及時章導論
導入案例
美國加州某公司是一家非公開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決定增資500萬美元,為此該公司頒布了招股書。該招股書規定,低認購額為5000美元。A先生決定認購5000美元的股份,并按規定向該公司的董事會辦公室寄出了明確的認購書。公司接到認購書后,認真地將其作為股東登記在冊并向其郵寄了認購股份的確認書。但不幸的是,A先生沒有接到該確認書。12個月后,A先生突然接到公司清算人寄來的催繳股金5000美元的通知書,并向其表明公司正在破產過程中,限其一個月內繳付。A先生十分憤怒,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賠償其精神損失。
問題:
1.你認為A先生能否勝訴?為什么?
2.假設此案情發生在德國或中國,其結果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及時節國際商法的概念、淵源和主要內容
一、國際商法的概念
國際商事法(國際的生意法律),簡稱"國際商法",它是指調整商事組織和國際商事交易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強調的是各國商人(企業)之間從事商業活動尤其是貿易和投資活動方面的法律規范。這種法律規范調整的對象,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商事法范圍而增加了許多新的領域,比如:傳統意義上的(貨物)買賣法,已經演變成除貨物買賣法以外的技術貿易法及服務貿易法。此外,如投資、租賃、融資、工程承包及合作生產也都超出了傳統的商事法調整的范圍。因此,西方國家往往把調整上述各種商業交易的法律用國際商事交易法(國際的生意交易的法律)來概括。
應注意的是,國際商事法和國際經濟法,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其共同點為:都是調整跨國之間商事活動(包括商事組織本身)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其主要不同點就在于:國際商事法的主體僅限于各國的商人及各種商事組織,如合伙企業及公司,而不包括國家、國際組織。也就是說,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更加廣泛,它除包括商人及商事組織之外,還應包括國家及國際組織在內。
二、國際商法的淵源
國際商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際商事法產生的依據及其表現形式,它包括國際商事條約、國際商事慣例和各國商事立法。
(一)國際商事條約
國際商事條約是指國家之間締結的調整國際商事活動的條約或者公約。各國締結的有關國際經濟活動的國際條約或公約歷來被普遍認為是國際商事法的重要淵源。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1978年《聯合國國際匯票、本票公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法律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等。國際商事條約又分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又稱公約)。
(二)國際商事慣例
國際商事慣例是指國際經濟法主體重復類似的行為而上升為對其具有拘束力的規范。法律上的慣例與習慣是有本質的不同的,前者一旦被當事人加以采用,便對該當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后者只是一種習慣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國際慣例沒有普遍的約束力,無法與國際公約的效力相比,但在某些具體的當事人之間卻有像國際公約一樣的強制力。有些國際慣例已經被某些國家納入其國內的成文法,從而具有了法律的普遍約束力。還有些國家的國內法規定,國際慣例的適用無須當事人明示表示同意。由此可見,目前國際慣例與國際公約在強制力上的這種區別已經被漸漸淡化了,采用國際慣例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種趨勢。我國對國際商事活動中的國際慣例,歷來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嚴格予以遵守。
(三)國內法
國際經貿關系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現有的國際公約和慣例不可能滿足實踐中的需求;而且個人或企業在從事超越國境的經貿和商事活動時,也可能選擇某國的國內法為準則,因此,國內法在國際商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國內法的范圍涵蓋實體法、程序法和沖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