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法國女孩蒂皮所選擇的驚險生活,在你的"城市定式"想像之外。她與世界是這么相處的:騎在柔軟溫暖的鴕鳥背上飛跑,讓小獅子穆法薩吸吮著手指午睡,赤身在河邊以象鼻的噴水洗浴———這不是一篇美文的斷章,這些真實的畫面,來自《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中的攝影照片。
法國攝影家、12歲女孩的父親阿蘭·德格雷先生并沒有瘋。那天他對我說,他永遠記得1955年一位美洲印第安酋長的話:讓人成為動物吧!也許以后某24小時,在動物身上發生過的所有的事,也會在人身上發生。但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子。
這個崇尚自然的理念在攝影師心中強烈作用著,這使他的女兒蒂皮在非洲納米比亞一出生,就被放在野生動物群里。她攀援著大象哥哥阿布的鼻子和"他"親吻。她趴在地上,被獵豹從身后護擁著散步。她嬰孩時期,坐在鴕鳥林達背上,"林達很善良",這個女孩自述說,"它老怕把我掀翻,常常不愿動一動身子"。她三四歲時赤身裸體走進沙漠,那堆小小的柔弱的肉,在大漠夕陽中泛出的光芒,讓人怦然心動。
體驗自然,探索世界,關愛生命——科普百科館>>
法國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納米比亞。她從小跟拍攝野生動物的父母在叢林長大,與野象相親,同鴕鳥共舞,變色龍、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個個給她帶來奇趣、歡樂、驚險、幻想,以至皮肉之苦,終都成為她好的朋友。
本書是小蒂皮10歲回到巴黎后所寫的她與非洲各種野生動物生活在一起的動人故事和親身感受,同時編入她父母——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現場拍下的130多幅極為難得的圖片,不僅可親可賞,而且能喚起人們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出版后立即在小讀者中風行,并為大人們所喜愛,很快譯成德、日、英等文字流傳,成為全球暢銷書,有的譯本銷數逾百萬。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是一本很及時的書,在"人與自然"成為全球化的主題之后,我們有必要檢討一下在大自然的交往中,我們做了什么,又遺忘了些什么。
一個僅僅10歲的法國小女孩,用她童貞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梢钥隙?,沒有人在她與那些野生動物做朋友之前,告訴她不要去傷害那些動物。按照弗洛伊德博士的觀點,人類的童年期的動物性的,小蒂皮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動物,不離不棄地與野象、鴕鳥、變色龍、斑馬、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起長大。她的朋友意識來自天性,就像她覺得自己也是野生的一樣。當她的父母用照相機拍攝下她與朋友相親相愛的鏡頭時,顯然也是把她當作了動物的一份子。
走進非洲,走進那些野生的動物,許多事情叫人無比驚訝,可偏偏又那么形象生動地顯現在你的眼前。長輩般和藹可親的大象,貓一樣溫柔的獅子,有著帝王般高貴氣質的長頸鹿,頑皮的狒狒與加狐猴,敏感的羚羊……配在圖片下的話,幼稚純真唯美得叫人心碎,也更像是向我們這些大人發問,為什么我們的朋友,會被人們賦予了諸如"兇殘"的特性?盡管動物世界也有著復雜,動物也有著好斗的性格,但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小蒂皮說,我們要與那些野生的動物交流,用我們的語言、行動、愛心去關懷關愛理解并尊敬他們。她不能容忍那些屠殺野生動物的荒唐途徑,對許多兇惡的捕殺者深惡痛絕:"我們人類當中有些人很兇惡,兇惡得一點道理也沒有,僅僅是從中取樂。這些人都是出自壞蛋堆里"。蒂皮深信動物是出自好人堆里的,而不會是出自壞人堆里。我們可以說小蒂皮是思想是簡單的,因為她只是一個孩子,可是當我們有聽到整個人類共識的聲音又這樣的一個發出,并那么清晰有力時,你是否也會因為小時候玩弄了一只煙子而羞愧難當呢?你是否也會想到,要把這樣的聲音傳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蒂皮的歷程并非一個浪漫故事,那130幅照片也不是給獵奇者的私欲物,當然更不是為了獲大獎而拍攝藝術作品,甚至把《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看做是給兒童的教育書籍也是過分的。要受教育又何只是兒童,殊不知,我們這些大人君子們更需要靈魂的洗滌。蒂皮說上帝會告訴她所以的疑問,她不相信成人的世界會教給她什么,或許太多的捕殺已叫她難以忍受。閱讀幾米的書畫使我感到情感的流離與莫測,閱讀蒂皮則使我對生命的真實與歸屬產生懷疑。什么時候,我們也可以像她一樣,也或許像人類的童年一樣,在一湛藍的天空下,與我們的動物朋友粗野而歡笑地奔跑。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來到中國
中華文化信息網
法國小女孩蒂皮記敘她在野生動物堆里長大,能和動物說話,善于用眼睛與動物交流感情的傳奇故事——《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近經《人與自然》雜志收入同名文庫,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譯本。
小蒂皮的父母是拍攝野生動物的著名攝影師,1990年她在納米比亞出生后就跟隨父母輾轉于非洲南部的沙漠、叢林,與狒狒相伴,同鴕鳥共舞,大象是她哥哥,變色龍是她好的朋友,就連危險的動物她也嘗試著去接近:小獅子吮吸著她的拇指睡得很香,兇惡的豹子向她撒一泡尿表示親昵。她體會到"動物來自好人這一邊",對殘害野生動物的行為傷心不已。10歲回到巴黎后她把這一切難忘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來,既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又透著孩子的天真、純情和顯然受過良好熏陶所顯示出來的老到與成熟,而她父母及時拍下的130多幅堪稱經典的精美圖片更把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水乳交融的情景逼真地再現了出來,使全書真正達到美侖美奐,別開生面,讓人賞心悅目,感嘆不已。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2000年在巴黎出版后,很快譯成德、日、英等文字出版,在29個國家發行,受到億萬小讀者和眾多成人讀者與教師、家長、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喜愛。
動物就是我家里人——《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徐虹 中華文化信息網
12歲的法國女孩蒂皮所選擇的驚險生活,在你的"城市定式"想像之外。她與世界是這么相處的:騎在柔軟溫暖的鴕鳥背上飛跑,讓小獅子穆法薩吸吮著手指午睡,赤身在河邊以象鼻的噴水洗浴——這不是一篇美文的斷章,這些真實的畫面,來自《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中的攝影照片。
法國攝影家、12歲女孩的父親阿蘭·德格雷先生并沒有瘋。那天他對我說,他永遠記得1955年一位美洲印第安酋長的話:讓人成為動物吧!也許以后某24小時,在動物身上發生過的所有的事,也會在人身上發生。但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子。
這個崇尚自然的理念在攝影師心中強烈作用著,這使他的女兒蒂皮在非洲納米比亞一出生,就被放在野生動物群里。她攀援著大象哥哥阿布的鼻子和"他"親吻。她趴在地上,被獵豹從身后護擁著散步。她嬰孩時期,坐在鴕鳥林達背上,"林達很善良",這個女孩自述說,"它老怕把我掀翻,常常不愿動一動身子"。她三四歲時赤身裸體走進沙漠,那堆小小的柔弱的肉,在大漠夕陽中泛出的光芒,讓人怦然心動。
更令人震撼的,是這個孩子所提示的"人與自然"相處時的和諧關系——原來他們可以這么融洽,相互間不敵對、不侵犯、不傷害、不殺戮。在現實社會中,事情可遠不是那么溫情脈脈。在人處于強勢的世界里,人們已經習慣于動物們被關在牢籠里,被擺上餐桌,被以各種手段殘殺掉。在我們與它們之間,似乎永遠是殺戮和被謀殺的關系。在獸的獸性被抑制的同時,人的獸性無限膨脹。
窮困使人們向自然界索食。欲望讓人變得面目猙獰。
也許只有孩童才是純粹的善者。蒂皮就說,"動物就是我家里人","我的天賦就是和動物說話"。孩子在成長為人以前,與動物之間似乎存在著那種神秘的聯系。長大了,就變成魔了——那些為一只斷翅的鴿子而落淚的,不都是些孩子嗎。
豐子愷先生恐怕是明確的環保主義者。他的《護生筆記》中,知名的是那幅"已死的母熊":獵人入山,以槍擊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視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傷其子也。獵人感動,遂終生不復獵。
也許文明是救世良藥吧。在物質富足的現代社會,它使我們開了天目,良性復萌,慢慢看到了一個盲區。"環保"成為一個主題樹立起來。它的背后,承載著深厚哲學的意義。
在面對這位法國攝影師的時候,我問他,難道在自然界中,你不怕你的女兒遇到危險嗎?阿蘭先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說,我并不害怕幼小的女兒在野生動物群中受到傷害。其實,都市橫行的車流,從天而降的恐怖事件,謀殺,無數的欺騙、誘惑與陷阱,"比自然界危險得多"。
但是,他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自然界"里。重新回到巴黎的蒂皮對于城市生活已經產生了荒謬感。比如,她習慣于赤腳,在巴黎的學校里上課,她忍受了很久以后,后索性脫了鞋子和襪子,結果遭到周圍的孩子一通嘲笑。
文明越進化,我們越應該熱愛自然;但文明越進化,我們又不得不離自然越遠——這是不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怪圈?
致中國小朋友
譯本前言:遠方的榜樣
我好想寫一些野外生活的故事
我會跟動物說話
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皮膚的顏色根本不應該算什么
坐在鴕鳥背上真開心
豹子很危險,但我照樣跟它玩
鱷魚心里只裝著一件事:吃
野生動物就像我家里人一樣
長頸鹿安詳地朝我走來
同狒孩兒難舍難分
動物世界復雜得很
溫柔的小獅子——穆法薩
大象有很強的記憶力
誰替我拿主意,我會受不了的
動物來自好人這一邊
用眼睛跟它們交流
絕不要害怕,但永遠要小心
動物從來不兇惡,但比較好斗
非洲才是我的故鄉
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最接近動物的部落:布須人
殺死野生動物真是荒唐極了
害怕多沒出息
這些照片像演電影一樣
我只吃不認得的雞
變色龍的語速比火箭還快
經歷冒險是生活幸福的秘密
做作業總想做得十全十美
我很愛笑,也喜歡風吹著頭發
同狒孩兒難舍難分:
爸爸媽媽說過,很難跟狒狒做好朋友。小時候,在博茨瓦納,我們在叢林中生活,看到樹上到處爬滿了狒狒。它們有個拿手好戲,就是在高高的樹上做鬼臉,然后跳下來搶我的奶瓶,喝上幾口。我好像對這種事十分生氣。
四歲的時候,我認識了狒孩兒星迪,它跟我差不多大小,所不同的是它是狒狒罷了。那時,我不分狒娃和人娃,反正我覺得都是我的朋友。我們四處爬樹,還換奶瓶喝奶。這樣做有點兒惡心,但我還小,就無所謂了。我跟星迪成了朋友,難分難舍。
后來我們離開了很久。24小時,我回來后見了星迪。能夠再見到它,真高興!它長大了好多,比我長得更快。父母親打聽是誰家養它的,還問如果我們又在一起玩會不會有危險。他們回答說不會有事的。
我的眼睛沒事!星迪一看見我,就撲上來扯我的頭發。它雖然還是個小狒狒姑娘,但力氣已經很大,把我弄得很痛,難受極了。我不知道它的腦袋里想什么。我是來看它的,它卻撕破情面抓我。大人說它見我有一頭漂亮的頭發妒嫉了。說心里話,我不知道為什么……
我哭得很厲害,我的頭發給它大把大把地扯掉了。打從那天起,我就討厭星迪,哪怕我明知這不是它的錯。
跟動物交朋友與跟人交朋友可不一樣。動物永遠有敵人,這是大自然的規則。要讓它們知道,人類是最強大的,否則它們就來欺負我們。莫非星迪想主宰我?可是我們曾經在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它應該辨得出我的氣味,記得我們曾經是世上好的朋友啊。應該相信,動物的記性不會跟人的記性一樣差。
……
從鴕鳥背上長出來的小女孩 米子 旌旗網上書城 蒂皮的爸爸媽媽是長年工作在非洲的野生動物攝影師,非常熱愛自然。做他們的孩子相當有福氣,可以小小年紀就擁有酷非洲的神秘生活體驗,小作者蒂皮寫的這本名叫《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故事,有一半多的篇幅是父母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