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奎戰編著的這本《中國歷代名人家風家訓家規》精選了30位中國歷的文人士大夫的家訓故事。全書分為修身篇、齊家篇、為政篇、立志篇、勸學篇、處世篇6個部分。每一部分包括5個人物的相關故事,采取以人物為中心、以歷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在編寫的過程中,注重選取每個人物典型的歷史故事,充分借鑒了當今學者有關家風家訓的研究成果,系統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和家風。
修身篇
孔 子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陳繼儒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陳廷敬 禮義傳家訓,清新授紫毫
林則徐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齊家篇
王羲之 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
顏之推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司馬光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蘇東坡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楊 慎 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
為政篇
楊 震 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陶淵明 遇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娣
胡林翼 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
丁寶楨 一旦蒙恩受命時,不負朝廷不負家
張之洞 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
立志篇
諸葛亮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范仲淹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袁了凡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顧炎武 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
梁啟超 何以解熱,唯有“飲冰”
勸學篇
黃庭堅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篇常作災
朱 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陸九淵 六人皆才俊,一門儒風傳
王漁洋 好向窗前惜日月,管教足下起風云
李光地 口不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
處世篇
朱柏廬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張英、張廷玉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鄭板橋 吃虧是福,難得糊涂
紀曉嵐 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
曾國藩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春秋時山東曲阜的一座庭院中,一個春光明媚的 早上,孔夫子立于院中,語重心長地對充滿稚氣的兒 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 無以立”。這段父子之間的經典對話,開啟了中 訓庭訓的先河。
孔子推崇堯、舜、文、武之道,精通周公禮樂制 度,集中國文化之大成,創立了長盛不衰的儒家學派 ,被后世尊為“圣人”。孔子認為,君子修身,必須 擇善而從,謹言慎行,率先垂范,才能引領風尚。他 在《周易 系辭》中強調:“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 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孔子的這些主 張,不僅被世人廣為接受,也被其族人世代傳承,對 孔氏家族家風家規的形成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孔氏家族2000多年來 長盛不衰,創造了中族的奇跡,其中的秘密 ,就在其后世子孫世代傳承的家規中。在傳統家規的 熏陶下,孔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人 物。
至有明一代,孔氏族人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 早已遍布全國。如何管理這一龐大的家族,好地約 束族人,傳承先祖的遺訓,成為孔子第63世孫孔尚賢 面臨的首要問題。
孔尚賢為吸取教訓,不負祖訓,約束族人,頒布 了孔氏家族部完整的族規——《孔氏祖訓箴規》 。
孔尚賢在《孔氏祖訓箴規》中開宗明義地指出: “我祖宣圣,萬世師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子孫 蕃庶,難以悉舉。故或執經而游學,或登科而筮仕, 散處四方,所在不乏。各以祖訓是式,今將先祖箴規 昭告族人……”這部《孔氏祖訓箴規》條例共計10條 ,其中不乏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將“崇儒重道,好 禮尚德”等孔門傳統作為家規的重要內容,要求孔氏 后人無論身處何地、從事何種職業,都要遵守“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克己秉公”“讀書明 理”“勿嗜利忘義”等家規。
在孔府院內,衍圣公處理政務的辦公場所在孔府 的大堂和二堂,在大堂與二堂連接的穿堂廳內,有兩 條長凳,本地人稱為“冷板凳”。關于孔尚賢和“冷 板凳”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廣為流傳。
嚴嵩因貪腐案發而被彈劾,朝廷要將其治罪。為 此,嚴嵩打算專程到孔府請孫女婿衍圣公孔尚賢出面 為他說情。權傾天下的嚴嵩,因其倒行逆施變成萬民 唾罵、朝野共討的罪臣,他想通過衍圣公作為圣人之 后的特殊身份,到嘉靖皇帝那里為自己說情。
嚴嵩匆匆地趕到孔府后,經仆人稟告多時,仍不 見回音,就坐在穿堂廳的紅色長凳上,煩躁不安地等 待著。嚴嵩坐等了,衍圣公孔尚賢不徇私情,始 終不予接見。嚴嵩無功而返,沒多久即被朝廷查辦。
關于此事,后人有詩曰:“敦實紅漆閣老凳,觀者嬉 笑諷嚴嵩。權奸當道多顯貴,身敗難求衍圣公。”這 就是有名的“冷板凳”的故事。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孔 氏族人詩禮傳家、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優良家風。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孔子的八德之訓、孔尚賢 的《孔氏祖訓箴規》培育了孔氏族人溫文爾雅、正直 無私的品格,也塑造了他們崇德尚賢、廉潔禮讓的風 尚??资霞易逯詺v代受到人們崇敬,與其對優良 的家風、家規的傳承是分不開的。
時光如水,歲月悠悠。一代又一代的“衍圣公” 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綿延數千年的孔氏家規家訓 依然生生不息。這些家規家訓鑄造了孔氏族人忠孝仁 義、守誠篤信、謙恭禮讓的儒家風范。
1377年,奉敕新建孔家府第竣工。此后千百年來 ,孔府不斷擴建,形成了八進院落,東、西、中三路 的布局,大門懸掛著題有“圣人之門”的匾額。整個 府第表現出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諧”與“秩序” 的建筑理念以及孔家特有的文化品味。
住在孔府內的歷代“衍圣公”,因受此環境的耳 濡目染,都能廉潔自律,很多人一生都在宣揚推行他 們的先祖孔子的思想和主張,成為各個時代清正廉潔 、勤政愛民的典范。
在孔氏家族優良的家風影響之下,詩禮傳家的孔 氏后人,自小便熟讀儒家經典、聆聽祖訓、崇德尚仁 ,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播撒了敬畏自然、關愛生命、 仁愛慈善的種子。他們謹遵祖訓,為政以德,造就了 “不愧良吏”的歷代“衍圣公”。
元朝時期,孔子第52世孫孔治為官時,一直秉承 祖訓,有“孝友仁厚,公謹廉明”的美譽。在兒子孔 思誠任曲阜縣尹之初,他諄諄告誡日:“毋妄怒,輕 笞人。邑中長者視之如父兄,幼者撫之如子弟……” 1640年,山東發生災荒,瘟疫肆虐,百姓流離失 所,孔子第64世孫孔胤植奏請免除糧稅,并出錢物救 濟災民,先后救活了數千人,他用實際行動,實踐了 祖先“仁愛”的思想??鬃拥?6世孫孔毓殉也在祖先 《孔氏祖訓箴規》的教化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成為一代良吏。
新儒學的代表人物、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曾說: “孔子以前的中國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 子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中國文化輝煌的篇章, 他所散發出的偉大的思想光芒,至今仍在照耀著我們 不斷前進。
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