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杠箱》為文聯非遺叢書中的一本,共講述六部分內容:及時部分梳理了杠箱會的歷史淵源及分布,第二部分論述了北京杠箱的振興和發揮,第三部分闡釋了民間花會的會規,第四部分分析了北京杠箱的道具、人物及服飾,第五部分展現了北京杠箱的表演。,第六部分總結了北京杠箱的傳承。本書的出版對北京杠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和保護產生了積極作用。
傳說與北京地名的趣味結合非遺專家傾力撰寫、重磅推薦具有文化傳承和收藏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方式、知識、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被不同社區和群體在適應周圍環境和自然的過程中和與其歷史的互動中不斷地再創造,為他們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是當前國際社會和理論學術界普遍關心的一件事情。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形態變得非常急迫。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捍衛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主權,成為國際社會和學術理論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藝軍,男,1968年出生,美術專業畢業,現任職于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為北京市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職工書畫協會理事、東城區文聯常務理事、東城區美協會員、東城區作協會員、崇外街道文聯主席。創作的美術作品多次在全國、市區美術展覽中獲獎。兩次榮獲北京市年度非遺保護貢獻獎,2011年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職工藝術家",2014被北京市評為"首都學習之星",2014被評為"北京市文化志愿者"。出版畫冊《古今槍炮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