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全論汽車產業》是編者將趙福全先生在各種場合,以演講、專訪、專論和主持點評等不同形式發表的各種觀點,進行梳理分類、核對完善和精修提煉,再精心修訂和重新編排匯總而成。全書共計編錄文章46篇,體系脈絡清晰,涵蓋了社會、產業、企業、產品、技術和人才等各個層面,涉及到現狀分析、癥結識別、方向判斷、未來目標、發展路徑和具體措施等諸多要素。汽車產業發展的種種難題,在本書中都有相應的解答或闡釋,或簡明扼要直指要害,或旁征博引開具良方。這本書也可視作汽車產業的解惑之作,無論主管部門、行業組織,還是各類企業、研究機構,都能從中覓得"養分"。
呈現趙福全教授戰略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趙福全簡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博導,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TASRI)院長。目前主要從事汽車產業發展、企業運營與管理、技術發展路線等領域的戰略研究。
在美日歐汽車界學習、工作近二十年,曾任美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研究總監(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回國,先后擔任華晨與吉利兩家車企的副總裁、華晨寶馬公司董事、吉利汽車(香港)執行董事、澳大利亞DSI控股公司董事長、英國錳銅公司董事、以及浙江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等職。作為核心成員之一,領導參與了包括沃爾沃在內的多家國際并購及后續的業務整合。2013年5月加盟清華大學。
現任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主席(2018-2020),世界經濟論壇未來移動出行理事會理事,國家863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及電動汽車總體專家組成員,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首屆會士、理事長特別顧問、技術管理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汽車精英智庫聯合執行主席,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以及多個地方政府及主流車企的首席戰略顧問。
劉宗巍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汽車企業技術管理研究,側重于研發方法論,產品開發流程與項目管理,以及技術戰略評價與決策方法論等。
吉林大學(原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博士。畢業后一直追隨趙福全左右。曾在吉利研發一線工作六年,直接領導過企業產品戰略管理、技術管理、項目管理、知識產權管理以及商務管理等五大業務板塊。2014年加盟清華大學。
目前擔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管理分會秘書長。近年來參與國家、行業以及企業戰略研究項目20余項。特別是作為專家組成員和主要執筆人,參與了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中國制造2025")汽車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的編撰。領導編撰企業、產品及技術戰略等各類研究報告近百萬字。已40余篇,著作2部(合著)。
序
前言
及時部分強國篇
強國論系列之一:汽車強國戰略不堅定是要害/002
強國論系列之二:汽車強國必須以本土企業為基礎/012
強國論系列之三:汽車強國需要正確的戰略判斷/021
強國論系列之四:汽車強國的系統性評價指標/030
強國論系列之五:汽車強國需要科學、穩定、統一的法制管理/039
強國論系列之六:汽車強國建設重在行動/049
第二部分產業篇
汽車產業變革的特征與未來戰略機遇/058
為何傳統汽車巨擘們對產業重構深感焦慮?/062
應從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看待"工業4.0"/070
"工業4.O"與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075
"智能機器人"強大,"智能稻草人"無用/085
汽車產業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載體/091
確保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政府新角色思考/097
電動汽車碳排放爭議辨析/107
發展智能汽車:戰略意義重大、頂層設計關鍵/1 13
談合資股比放開/123
?汽車產業應該怎樣放開?/125
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十年將持續增長/135
自主品牌"2.0時代":品牌提升是核心/137
治理霧霾:執行到位是關鍵/144
C-NCAP要在C上下功夫/147
第三部分企業篇
自主研發的體系建設與績效管理/151
正規化與國際化:中國自主品牌做強的基礎/176
自主創新的兩化論/185
體系建設和研發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190
自主創新:可為與不可為/193
自主品牌企業的研發能力正在發生質變/199
自主品牌破局亟須夯實質量關/213
中國車企"走出去"戰略選擇的思考/219
油耗法規考驗自主品牌競爭力/225
第四部分技術篇
企業面向百公里5升油耗法規的節能技術路線思考/23 1
智能汽車不是彼此顛覆,而是跨界合作/236
造車不是"造手機"/239
自主品牌車企更應加強平臺化建設/245
本土零部件企業需積極應對平臺化模塊化戰略/248
談談汽車造型設計/250
汽車設計的"中國風"與"國際風"/253
汽車安全是自主品牌的突破口/257
混合動力是滿足未來油耗法規的必然選擇/261
第五部分人才篇
關于趙福全
關于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