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苗族通史(全5冊)圖書
人氣:34

苗族通史(全5冊)

《苗族通史》脫稿了,可喜可賀。全書分5冊、6部、24卷,共約240萬字。這是自古至今苗史研究的巨大成果。 《苗族通史》(以下簡稱《通史》),是納入國家。"八五""九五"中國少數民族通史系列編寫和出版計劃的重點選題...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民族史  
  • 作者:[吳榮臻]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5089819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3
  • 印刷時間:2007-11-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苗族通史》脫稿了,可喜可賀。全書分5冊、6部、24卷,共約240萬字。這是自古至今苗史研究的巨大成果。

《苗族通史》(以下簡稱《通史》),是納入國家。"八五""九五"中國少數民族通史系列編寫和出版計劃的重點選題。編寫《通史》,是黨和國家對我們苗族人民的關心和重視,是進一步落實黨的民族政策,體現民族平等的一大舉措。為了不辜負黨的關懷,保障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寫出較高水平的書來,我們成立了由貴州、湖南、云南、廣西、湖北、重慶、四川、海南、北京九個省(市、區)及南京軍區、蘭州軍區、貴州省軍區苗族領導同志和專家學者組成的"苗族通史編輯委員會",經過調查和慎重考慮,確定吳榮臻為主編,下設主編室和寫作組,并于1999年7月在湖南吉首大學召開的編委擴大會議上正式通過。同時,還原則通過了主編室擬定的"苗族通史編寫大綱"和工作計劃并付諸實施。主編室同志先后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實地考察、調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和口碑資料,并發動數十個州、縣(市)建立了《通史》地方資料編寫組,又經四年多的撰寫,終于完成了書稿。這本書的寫作,從1999年起,至2004年完成初稿,跨兩個世紀,花六年多時間,牽動了數省(市、區)的人力、財力,波及整個苗區,確實是一項浩繁的大工程,是苗族人民 十分關切的政治生活中的大喜事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大項目,是廣大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當今偉大新時代的產物。

目錄

苗族通史:一

導討

前言

一、說"苗"道"蠻"

(一)"苗"與"蠻"的由來

1."田"字頭上一把"草"——"苗"即種田人

2."苗子"——禾苗生產技術的傳承人——苗族

3."慶鼓壇"——苗族"抬喪踩田"遺風考

(二)多元一體的"三苗"——古代苗民族的形成

1.對苗族族源的看法

2.對苗族形成的看法

3.應當正確評價蚩尤

(三)當代苗族

1.當代苗族的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

2.當代苗族的主要特征

(四)關于苗族通史編著的幾個具體問題

1.關于苗族歷史階段劃分的問題

2.關于苗族"支系"問題

3.關于苗族發祥、遷徙與定居的問題

二、論經正道

(一)發展和進步是道移經轉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必依

1.中國"經"、"道"中的封建主義糟粕,應當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而廢止

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民族研究的真經

3.《憲法》所規定的民族政策,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大法和正道

4.民族平等、團結、進步,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5.維護"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是各民族不可偏移的嚴正立場

(二)民族觀念中的封建主義"正統"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離經叛道,必糾

1.推倒"血統論",是學術思想解放的根本出路

2.罷黜"正統論",是寫好《苗族通史》的基本要求

3.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是打破陳腐觀念的出路

……

及時部 先民聚落期

第二部 拓土立國期

苗族通史:二

第三部 苗疆分理期

苗族通史:三

第四部 民主革命期

苗族通史:四

第五部 民族區域自治期

苗族通史:五

第六部 列傳、志

后記

附錄一:跋

附錄二:供稿單位及個人

在線預覽

2."苗子"——禾苗生產技術的傳承人——苗族

舊時漢人對苗族俗稱"苗子",是否有輕侮之意存乎其間?從字面上實難察覺。近現代學者認為:"古人稱南方土著人民為苗,實顯該族能耕易耨,戮力農事,以農業為生活之根本,與我上古游牧之漢族不同,并無何種輕侮之意存乎其間"。①不過,近現代人對苗族人以"苗子"指稱,實存有大民族主義歧視或蔑視少數民族之心理。苗族人聽了大為反感,甚至激起民族心理上的仇恨,舊時為此稱呼打架斗毆者時常發生。究其原因,大概此族"在古代為我一勁敵可想……故以攘之為大業"②。久而久之,則對苗族以"敵,,而視之,凡言"苗子"則含有仇視、蔑視、輕侮之意;而苗族每逢聽人言"苗子",則知其懷敵視、仇視、蔑視等輕侮之意,于是從民族心理上產生反感。

三苗之"苗",自楚而至隋,近一千余年的歷史上均以"蠻"而記之。唐以后以至今日,復以"苗"稱之。"苗"與"蠻"是什么關系呢?其實,"蠻"與"苗"是同一個古老民族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稱謂。"苗"、"髳"、"帽"、"蒙"、"瞞"、"蠻"古音相通。近現代學者研究表明,"據漢儒說,黃帝所伐之蚩尤即苗酋長……但據《書》堯典、皋陶謨、禹貢、呂刑,皆言苗事至再至三……故以攘之為大業。經累代放逐之后,其族愈竄愈南,至春秋時謂之蠻"。……P11

① 盛襄子:《湖南苗史述略·三苗考》載《南方民族研究》(二)。

② 梁啟超:《中國歷史上民族之研究》,《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福建省| 田阳县| 华蓥市| 牡丹江市| 南汇区| 年辖:市辖区| 景洪市| 定襄县| 永城市| 门源| 龙胜| 基隆市| 武陟县| 石嘴山市| 昌平区| 资阳市| 翼城县| 来凤县| 抚顺县| 宣城市| 肃南| 财经| 衡阳市| 巴彦淖尔市| 福州市| 松滋市| 郑州市| 夏津县| 新泰市| 牡丹江市| 两当县| 南通市| 新野县| 桂平市| 顺平县| 磐安县| 从江县| 平顶山市| 女性|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