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經典編委會編的《四庫全書精華/線裝經典》講述了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博大、宏偉的寶藏之一;而中國歷大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則可以稱之為中華文化豐富、完備的集成之作。"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又因經史子集四部基本涵蓋了古代所有的圖書,故稱"全書"。《四庫全書》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區分類聚,部次群籍,把歷代文獻井然匯聚于一堂,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四庫全書》共著錄書籍3461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總計10254種,172860卷,記錄了文、史、哲、理、工、醫等各學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各個學科門類和各個專門領域。因此,《四庫全書》素有"典籍總匯,文化淵藪"之譽。
經部
易類
《周易》
書類
《尚書》
詩類
《詩經》
禮類
《周禮》
《儀禮》
《禮記》
春秋類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孝經類
《孝經》
四書類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小學類
《爾雅》
《說文解字》
史部
正史類
《史記》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編年類
《資治通鑒》
雜史類
《國語》
《戰國策》
《貞觀政要》
傳記類
《晏子春秋》
史評類
《史通》
地理類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子部
儒家類
《葡子》
兵家類
《孫子兵法》
法家類
《管子》
《韓非子》
家類
《齊民要術》
醫家類
《黃帝內經》
天文算法類
《九章算術》
藝術類
《古畫品錄》
譜錄類
《茶經》
雜家類
《墨子》
《鬼谷子》
《呂氏春秋》
《淮南子》
《論衡》
《夢溪筆談》
小說家類
《世說新語》
《山海經》
《搜神記》
《太平廣記》
道家類
《老子》
《莊子》
《列子》
集部
楚辭類
《楚辭》
別集類
《曹子建集》
《嵇中散集》
《陶淵明集》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柳河東集》
《白氏長慶集》
《李義山詩集》
《范文正公集》
《臨川集》
《劍南詩稿》
總集類
《文選》
《樂府詩集》
詩文評類
《文心雕龍》
《二十四詩品》
《六一詩話》
詞曲類
《樂章集》
《珠玉詞》
《東坡詞》
《淮海詞》
《漱玉詞》
《稼軒詞》
《白石道人歌曲》
《周易》是中華文明一部內涵精深的典籍,其精神已深藏于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不斷地發展壯大,是與整個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關的。 綜觀《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論、三大法則和三大原則: 三大理論:一、陰陽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面,既對立又統一,互生互換,這是辯證的思想。《易傳·系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二、五行生克制化,宇宙問一切事物都歸于金、木、水、火、土五類,它們相互制約、相互生成,這是發展變化的思想。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宇宙互為協調。《易傳》中所說的"大人",就是實現"天人合一"境界之人,"夫古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這是《易傳》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大法則:一、理,即易理。易經中的哲理,探討宇宙人生的所變、能變與不變的原因。二、象,即卦象、爻象。易經中用卦象、爻象來表示世界生成發育的各種現象,從中尋求規律。三、數,即現象中的數理。根據它的變化過程,推知人事和萬物的因果聯系。 三大原則:一、簡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原本簡樸而平易。二、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有其遵循的必然規律。三、變易,是指天地自然規律的變化、發展和自我否定。 《周易》顯著的特點是實用,它對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哲學高度做了闡釋,說明了事物的規律。特別是對倫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轉化、治軍作戰、夫妻關系、家庭教育、喜怒哀樂、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帶有普遍規律性的論斷,是古代實用性很強的生活教科書。[典籍精選] 乾卦 [原文]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譯文] 乾:隨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忠貞的四種德行,沒有災禍。 初九:龍潛伏在水中,暫不宜有所作為。 九二:龍出現在田間,有利于大德之人出來治世。 九三:君子整天勤勤懇懇,即使在夜晚,仍時刻警惕,謹慎行事。若此,雖有危險,亦不會遭受災禍。 九四:游龍潛伏在深谷之中,似躍而未躍,不會有過失。 九五:龍高飛于天,有利于大德之人出來治世。 上九:龍飛得過高,終會有所悔恨。 用九:出現一群龍,誰也不自居首領位置,則無過亢之災,這是吉祥的現象。 《彖傳》說:博大的、象征萬物創始的乾卦,萬物依靠它而開始生長,它是統帥萬物之本源。它使云朵飄行翻動,使雨水施灑降落,各種事物各具形態而不斷發展。明亮的太陽周而復始,乾卦各爻按不同的時位組成,猶如六條龍接連駕馭天地之間。天地自然變化形成萬物的規律,萬物各自蘊蓄精神,保持太和元氣。如此則祥和有益,順利貞固。天道創造萬物,天下邦國和美昌順。 《象傳》說:乾卦如天道運行,剛強勁健。君子亦應如此,堅強振作,不斷努力。"龍潛伏在水中,暫不宜有所作為",所以初九之象,陽氣剛剛萌生,自然居位低下。"龍出現在田問",此象說明德業昭著,大德之人經潛藏休養,必會將大德普濟于世。"整天勤勤懇懇",表明謹慎行道,沒有偏差。"潛伏深谷,或躍騰上進",表明龍處在進取而無損害的時機。"龍高飛于天",說明懷德之人可一舉創就大業。"龍高亢至極,終會有所悔恨",表示物極必反。"用九",說明天之宏德也并非永居首位。 坤卦第二 [原文]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日:"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日:"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