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藝四十年》一書是柳宗悅先生四十年民藝之路的滄海老拾珍。他提出"民藝"概念,創辦雜志,著書立說,普及推廣"民藝"的理念;并身體力行,收集整理民間器具,將自己畢生收集貢獻于社會和民眾。四十余年中,柳宗悅先生及其同仁走過了一個無比漫長而艱辛的歷程。沒有這些滲透在字里行間一點一滴對于民藝的尊重與珍惜,日本人今日的審美意識或許會有很大不同。
本書收錄了17篇文章,內容涉及朝鮮光化門、日本大津繪、工藝社團和日本民藝館的建立、"喜左衛門井戶"茶碗、著名茶人千利休等,是對那個時代的民藝發展別開生面的記錄。
柳宗悅(1889 1961),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1913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并開始對之收集、整理、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郎(1890-1966) 、浜田莊司
叢書總序
代序·田中豐太郎
致朝鮮友人書
不能失去的一座朝鮮建筑
木喰上人發現之緣起
雜器之美
工藝之美
關于建立工藝社團的提案
大津繪之美及其性質
《工藝》雜志之緣起
民藝之旨趣
日本民藝館的成立與工作
琉球之富
看"喜左衛門井戶"
手工藝之國
美之法門
利休與我
收藏之辯
日本之眼
后記
關于"民藝"一詞
四十年的回想
校后記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