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等職業學校雙S系列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在教材結構方面吸取了國內同類教材的優點,在教材內容和形式上作了一定的創新,力求做到實用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的結合。
本書共分八章,包括旅游業概況、中國歷史文化、中國旅游地理、中國的民族民俗、中國的四大宗教、風物特產、主要人文旅游景觀、主要客源國概況。
本書不僅適合于中等職業學校旅游與飯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使用,還對相關從業人員有較大的指導作用。
及時章 中國歷史文化
及時節 中國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中國歷史小常識
第二章 中國旅游地理基礎
及時節 中國的地理、氣候、水體及生物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山地風景
第三節 中國的水域風景
第四節 中國的氣象和生物風景
第三章 中國的民族民俗
及時節 概述
第二節 全國性的傳統節日
第三節 北方地區少數民族的民俗
第四節 中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民俗
第五節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民俗
第四章 中國的四大宗教
及時節 宗教文化概述
第二節 佛教文化
第三節 道教文化
第四節 伊斯蘭教文化
第五節 基督教文化
第五章 中國的風物特產
及時節 中國陶瓷器
第二節 織繡工藝品
第三節 雕塑工藝品
第四節 漆器、金屬工藝品和編織工藝品
第五節 工藝畫
第六章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及時節 中國的烹飪風味流派
第二節 中國名酒
第三節 中國名茶
第七章 中國主要人文旅游景觀
及時節 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節 宮殿與禮制建筑
第三節 古代建筑
第四節 古代園林
第五節 陵墓建筑
第六節 著名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
第八章 中國主要客源國概況
及時節 亞太地區客源國
第二節 歐洲地區客源國
第三節 北美地區客源國
主要參考文獻
及時章 中國歷史文化
及時節 中國歷史發展概述
一、原始社會
我國原始社會起自距今170萬年的云南元謀人,至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結束,經歷了漫長的時期。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70萬年前,元謀人就生活在我國的云南,元謀人被認為是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但是1985年在長江三峽地區發現的距今達204萬年的巫山人化石,又將我國古人類的活動向前推進了30萬年。大約在20萬-7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洞的北京人,他們能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已有簡單語言。距今約1.8萬年前,北京的山頂洞人進入了氏族公社階段,他們掌握了磨制和鉆孔技術,學會了人工取火,并按血緣關系組成氏族,共同生活。人類進入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婦女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起主導作用,氏族成員之間的親屬關系按母系血統確定。長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普遍地使用磨制石器,學會了打井、飼養牲畜、種植水稻,過著定居的生活。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圖1—1),能夠制造弓箭,使用磨制石器,燒制彩陶,飼養家畜和種植粟。
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一帶的原始居民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此時,男子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氏族成員之間的親屬關系按父系血統確定,并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河南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著名文化代表。
父系氏族公社的末期,正是傳說中的黃帝和堯、舜、禹時代。黃帝是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一個部落的首領。傳說他與西方的炎帝部落聯合,打敗了南方的蚩尤部落。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聯盟結合在一起,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后的三位賢能的部落聯盟首領。當時,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實行民主推選的"禪讓"制。但禹死后,禹的兒子啟廢止"禪讓"制,登上王位,于公元前21世紀建立起我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夏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