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美不勝收,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朋友的喜愛。《宋詞鑒賞辭典》正是我們在學習、借鑒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博采眾長,網羅宋代名家各種流派杰作四百多首,精華畢呈。本書編撰體例安排除原詞外,特有詞人簡介、注釋、鑒賞及插圖。"詞人簡介"力求言簡意賅;"注釋"疏通詞義,求其簡潔;"鑒賞"文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優美精當,有助于讀友掌握原詞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適量的"插圖"則以視覺形象與詞境交相輝映,觸發讀友的通感。另外,我們還匯編了精當實用的附錄。其中,"詞牌簡介"能為讀友提供一條了解詞牌常識的捷徑,而"名句索引"則能讓讀友在短時間內鳥瞰宋詞之千古唱,可謂事半功倍。愿我們精心編撰的這部《宋詞鑒賞辭典》,能幫助讀者朋友們好地欣賞宋詞名篇佳作,領略宋詞的幽深情韻。本書由傅德岷、盧晉主編。
篇目表
正文
附錄
詞牌簡介
名句索引
參考書目
少年游 長安古道馬遲遲①,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②,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③。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③,酒徒蕭索⑤,不似去年時⑥。 [注釋]①長安古道: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數代古都,古詩文中,常以"長安"代稱京城。古道指通往長安的路,因長安為帝王所在之處,所以通往長安的路又常被用來代稱追逐功名利祿的道路。遲遲:行走緩慢。②島:一作鳥。③目斷:望斷,極目遠望,到視力所及之處。④狎興:游冶玩樂的興致。⑤酒徒:飲酒歡樂的舊友。蕭索:稀少。⑥去年時:一作少年時。 [鑒賞]柳詞題材較為廣闊,主要內容有羈旅行役、男女戀情和都市生活三個方面。本詞是以小令寫"羈旅行役"的代表作。 上闋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含情。"長安古道"二句,作者純用白描,勾勒出仕途嘈嘈、如群蟬鳴柳般的景象。一個"亂"字,實寫蟬聲,暗指心情。起首兩句近景描寫,已然聲情并茂。舉目遠望,夕陽西下,寒風驟起,曠野上一片蒼茫。寥寥幾筆便極形象地將野外清曠空闊的圖景展現在讀者面前,凄清冷落的感觸,落拓飄零的悲涼溢于言表。 下闋借景抒懷。"歸云一去無蹤跡",在紛亂的人世上,一切不也如此嗎?于是詞人追問:"何處是前期?""前期"指往昔的期待和愿望。以"歸云"為喻,寫一切期望已落空,人似浮云影不定,其弦外之音,不難體味。自然而然地引出結句,直寫自己的寂寥落寞。早年失意之時,"幸有意中人,堪尋訪",而今與歌伎們狎玩之興已冷落荒疏,當年宴飲歡聚的舊友也日見甚少,一切都不比過去的光景了。這正是作者"悲秋"的原因。"不似去年時"猶如痛徹心脾的吶喊,悲嘆自己的落拓無成,道出作者深刻的哀傷。同時,全詞在"失落"之外,彌漫著一種情感無寄的悲哀,那傷今感昔的慨嘆,令人同情,啟迪人思。 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應,不飾藻繪,語淡情深,可以說是一首表現柳永一生悲劇而藝術造詣很深的令詞。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①。遠道迢遞②,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③。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④,相應喧喧。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闌⑤。長天凈,絳河清淺⑥,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⑦,往往經歲遷延。帝里風光好⑧,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⑨。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⑩,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⑾。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注釋]①"當時"兩旬:指當年宋玉曾面對秋色而悲,并在《九辯》中寫有"僚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的詩句。②迢遞:遙遠。③"倦聽"旬:指多次聽厭了隴頭流水的嗚咽潺湲。此句是暗用漢樂府《隴頭歌》中"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的句意,抒發行役悲苦的情懷。④蛩:蟋蟀。⑤闌:深夜濃。⑥絳河:即天河、銀河。天稱絳霄,銀河稱絳河,蓋借南方之色以為喻。⑦綺陌:縱橫交錯的道路。⑧帝里:即帝都,此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⑨縈絆:束縛、羈絆。⑩漏箭:古代皇宮以"漏壺"計時,標有刻度的木桿稱漏箭。漏箭移,指時光流逝變化。⑥畫角:古樂器。用竹、木、銅或皮制成,狀如竹筒,外加彩繪,故稱。古時軍中常用來報昏曉,振士氣,也可用來報警戒嚴。此處指用畫角報曉。 [鑒賞]本詞是一首抒寫羈旅行役之苦的杰作。 首疊以寫景為主,著力描寫黃昏的蕭疏秋景,以衰景襯悲思。起首兩句點明季節、地點和氣候。近處:深秋一場冷雨過后,欄桿邊的秋菊花疏葉敗,井臺旁的梧桐枝葉凋零;遠處:斜陽殘照在江關上,煙靄朦朧,秋色蒼茫。面對黃昏的蕭疏秋景,作者心境凄涼,很自然地引起悲秋的感慨,近而聯想到"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宋玉《九辯》云:"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以悲秋為發端,自傷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詞人與之產生共鳴,意在言外。"遠道"三句,具體描繪"行役"的艱辛。此情此景本已令人難耐,偏在此時又傳來秋蟲哀鳴之聲,使游子加心煩意亂,不堪忍受。從所見到所聞,極寫悲秋情緒。 第二疊由情人景,寫月夜幽思。已是夜靜深,游子卻因孤愁難以入眠。此刻,長天萬里,銀河清淺,皓月當空,如此良辰美景,引發詞人"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之嘆。"未名未祿"三句,總寫入仕之前,生活狂放不羈,肆情恣意地及時行樂之態。以往昔沉浸歌酒風月的歡娛映襯之孤寂,令人神傷。 第三疊暗合"思綿綿"三字,展開對往昔歡樂時光的具體描繪。"風光好"、"暮宴朝歡"、"狂朋怪侶"、"當歌對酒"凸現了年少時恣情狂蕩的生活原貌,雖是虛筆,但仍逼真可見。"別來"二字陡然一轉,用"如梭"、"似夢"寫時光飛度、歲月無情,隱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煙水程何限?"看似輕問,幾許憤懣,幾許愴然,盡在言中。"何限"極言經過的煙村水驛之多,道出了漂泊四方的孤獨寂寞。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呢?經過層層鋪敘,蓄勢已足,終于逼出"念利名、憔悴長縈絆"的點睛之筆。作者深切感到,一生東飄西蕩皆是受"利名"所累,流露出對功名利祿的厭倦和鄙棄。回憶已此,"空慘愁顏"。"空"字足見感慨至深、痛悔懇切。從視覺、觸覺、聽覺極寫孤寂凄清的難耐。寥寥幾筆就把一個心如止水、形單影只的藝術形象推至讀者面前,言已盡而意無窮。 李攀龍云:"首敘悲秋情緒,次敘永夜幽思,末勘破名利關頭透。"(《草堂詩余雋》)全詞層次分明,線索明晰,有力抒發了孤獨寂寞之情。此外,本調聲韻和諧、平仄相葉。錯落有致,聲情并茂。贏得了"《離騷》寂寞千載后,《戚氏》凄涼一曲終"(《碧雞漫志》)的高度贊賞。(邱明淑) 夜半樂 凍云黯淡天氣①,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⑦。渡萬壑千崖③,越溪深處④。怒濤漸息,樵風乍起⑤,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鶿⑥、翩翩過南浦⑦。望中酒旆閃閃⑧,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⑨。敗荷零落,衰柳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⑩,浪萍難駐⑾。嘆后約⑿、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⒀。斷鴻聲遠長天暮⒁。 [注釋]①凍云:濃云密布,凝結不開。②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③萬壑千崖:崖,一作"巖"。晉代畫家顧愷之贊頌會稽(在浙江)山川的美景時說:"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此化用古語,既寫山川壯麗景色,又暗示出地點。④越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南,相傳越國西施曾在此浣紗,泛指江南的河流。⑤樵風:大風。⑥畫鶿:本為一種水鳥,白羽,善飛翔,不怕風,古人常在船頭上畫其形象以圖吉利。此代稱船。⑦南浦:南面的水邊,南浦出自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⑧酒旆:酒旗。⑨鳴榔:擊木梆驚魚,使魚聚于一處,易于捕捉。⑩繡閣:本指青年女子的住處,此代指妻子。⑾浪萍:波浪中的浮萍,飄浮不定,比喻自己四處飄流。⑿后約:約定的相會日期。⒀杳杳:渺茫遙遠。神京:京城,此指汴京(今河南開封)。⒁斷鴻:孤雁。古人相傳鴻雁能傳書信。《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本是欺騙單于的虛說,此指書信斷。 [鑒賞]本詞是一首一百四十四字的長調。作者以一個孤獨游人的口吻,寫出了耳聞目見的與內心所感的巨大落差,充分展現其"善于鋪敘"的特色。 首疊概寫乘舟南下時的經歷,生動地描繪了越溪的水光山色。首句點明時令,二、三句寫出發情況,意在說明心情輕快。下分三層寫江行景況,溯江上行,會稽山水的奇秀峻美,用典故括之,詞約意豐,蘊含深厚。"怒濤"三句,寫小船駛出溝壑,江面漸寬,波濤漸漸平息,并且風向也順應人意,過往船只相互呼喚,一派繁忙歡快景象。"片帆"三句勾勒了一幅千帆競發、輕舟飛渡的優美畫面。"翩翩"呼應"乘興",盡現作者游歷心情之愉悅。而"南浦"一典暗逗下文怨別。 第二疊摘取途中一個場面,描繪出秋日傍晚江南漁村的美麗景色:兩岸酒旗飄飄,只見一座座飄浮著煙霧的村莊,一行行染著白霜的樹。在夕陽斜照中,打漁人敲著木榔回家了。水中荷葉殘破零落,岸邊衰敗的楊柳倒映水中。人與物,岸上與江中,往復交織,錯落有致,構成一幅江天秋暮圖。結末三句純用白描生動描繪出浣紗女一面含羞避客一面喁喁細語的神情舉止,給景物增添了生氣。 第三疊由景入情,以"到此因念"領起,寫離鄉去國(指京師)、歸期難定、萍蹤難駐的惆悵心情。本是"乘興"攬勝,但浣紗女的無意出現,卻勾起詞人的離愁。"繡閣"句,抒發拋妻離家的悔恨;"浪萍"句,訴天涯飄零的孤苦。"嘆后約"以下,直抒胸臆,寫歲暮難歸的哀怨。"凝淚眼"回望來路,長天蒼茫,孤鴻哀鳴。結句緣情造景,以景足情,與全詞首句景色相互呼應。 全詞從離去時天氣景色寫起,到回望來路時天色景象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情景、節奏和諧統一。此外,用典自然貼切,使全詞蘊含豐厚,意境深遠。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