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從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長調,可謂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精品如林。《唐宋詞鑒賞辭典》正是我們在學習、借鑒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博采眾長,選唐宋名家各種流派杰作三百多首,精華畢呈。本書編撰體例除原詞外,特有詞人簡介、注釋、鑒賞及插圖。"詞人簡介"力求言簡意賅;"注釋"疏通詞義。求其簡潔;"鑒賞"文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優美精當,有助于讀者掌握原詞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適量的"插圖"則以視覺形象與詞境交相輝映,觸發讀者的通感。另外,我們還匯編了精當實用的附錄。其中,"詞牌簡介"能為讀者提供一條了解詞牌常識的捷徑,而"名句索引"則能讓讀者在短時間內鳥瞰唐宋詞中的千古唱,可謂事半功倍。愿我們精心編撰的這部《唐宋詞鑒賞辭典》,能幫助讀者朋友們好地欣賞唐宋詞名篇佳作、領略唐宋詞的幽深情韻。本書由傅德岷、盧晉主編。
篇目表
正文
唐詞篇
宋詞篇
附錄
詞牌簡介
名句索引
參考書目
謁金門 風乍起①,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按紅杏蕊②。 斗鴨闌干獨倚③,碧玉搔頭斜墜④。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注釋]①乍:驟然。突然。②授:搓,揉。③斗鴨闌干:池邊便于觀看鴨子相斗的欄桿。④碧玉搔頭:一種用碧玉做的簪子。 [鑒賞]這是一首經過時間長期考驗而又深受人們普遍喜愛的閨怨詞。此詞剛一問世,就博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賞。它在藝術表現方法上有不少可取之處。 詞的上闋主要是借景抒情。 首兩句受人們喜愛。作者以生花妙筆將特定環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鏡頭推到人們面前,一下子就緊緊地抓住了人們的視線,給人以別開生面的感覺。在融融的春日里,驟起一股和煦的暖風,小小的一池春水,春風吹拂而過,水面上蕩漾起細紋微波。這種景象本來是生活中常見的,但作者用一個"乍"字和一個"皺"字來形容驟起的風和細微的水波,不僅十分貼切,而且把景寫活了,靜景化成了動景,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新奇,一點不落俗套,可以說是本詞的"詞眼"吧!但這兩句的妙處還不僅在于寫景,而在于它以象征的手法把女主人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來了。春風吹皺了池水,春風攪動了思婦的心。這一位高貴的少婦(從環境的描寫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因為丈夫遠出遲遲未歸,心中的牽掛自不必說。隨著光陰的流逝,季節的替,春天又悄悄地來到她的身旁。春風乍起,春色迷人,這一切怎能不勾起她思春思夫的愁緒呢?次兩句的描寫細致入微:面對著明媚的春光,她的丈夫,也就是她的心上人不在身邊,該怎樣消磨這良辰美景呢?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間小路上閑逛,手里捏著紅杏花蕊,無聊地在池邊逗引著戲水鴛鴦。可是成雙成對的鴛鴦難免會引起女主人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覺得自己的命運還不如禽鳥那樣好。于是漫不經心中一用勁,把手中含苞欲放的杏花揉了個粉碎。通過這樣一個細節描寫,深刻地揭示出女主人內心無比復雜的感情。這意味著,盡管自己也像紅杏花一般美麗、芬芳,卻被另一雙無情的手把心揉碎了。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蘊藏了深沉而豐厚的內心感情。 下闋在繼續借景抒情的基礎上著重寫內心感情的轉折。 前兩句寫女主人由于懷著離愁別緒,一切景物都提不起她的興致。她獨自一人無精打采地靠在池邊闌干上,眼睛直直地盯著池面上鴨子的打斗,以致頭上的碧玉簪子也斜斜地向下傾墜。這說明她已經在闌干邊捱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而她整天思念的心上人卻一直不見到來。忽然,她聽到樹枝上有喜鵲的叫聲。"喜鵲叫喜事到",莫非心上人真的要回來了么?她猛然抬起頭,臉上露出了喜悅的表情。作者寫到這里,全詞戛然而止,仿佛一場悲喜劇,在一片歡樂中落幕。喜鵲報喜的性如何?女主人的心上人是否真的回來了?這些是留給讀者想象的。 結句"舉頭聞鵲喜"實為傳神之筆。正在沉悶中的女主人忽然聽到喜鵲的叫聲,她的神經頓時興奮起來,猜想一定是丈夫快要回來了,心中充滿了希望,喜悅之情躍然紙上。這里,一個"喜"字把女主人頃刻之間情緒的微妙變化非常生動地刻畫了出來。詞的結尾,使女主人始終愁悶的感情來了個突然的變化和轉折,很耐人尋味。 虞美人 春風拂拂橫秋水①,掩映遙相對。祗知長作碧窗期②,誰信 東風吹散彩云飛③。銀屏夢與飛鸞遠,只有珠簾卷。 楊花零落月溶溶④,塵掩玉箏弦柱畫堂空。 [注釋]①拂拂:風吹動貌。橫秋水:指男女問頻送秋波。②碧窗:碧綠色的紗窗。在唐宋詩詞中"碧窗"代指男女歡會之處。③彩云:詞中代指男主人公鐘情的人。④溶溶:形容月光蕩漾。 [鑒賞]這首詞是作者以男主人的口吻敘寫他失去情侶的悲哀、悵恨之情。 上闋寫情侶問相識、相愛、相親、相別種種。詞意:春風送暖,風和日麗,百花盛開,桃紅柳綠,微風輕吹,柳枝搖曳,在那綠柳掩映的百花叢中,一對青年男女遙遙相對,頻送相互愛慕信息的秋波;在那幽靜的綠色紗窗下,男歡女愛,山盟海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昔日相親相愛,戀戀不舍的一對俏鴛鴦,被那無情的"東風"拆散,她象那天空的彩云飄向了遠方。真是"東風惡,歡情薄"(《釵頭鳳》陸游)啊!此闋前兩句寫男女歡愛的熱烈場面,第三句寫對"碧窗"之情的懷念、憧憬,第四句寫代表惡勢力的"東風"給愛情帶來的悲哀之情。表現出作者"蓄勢于前,急轉于后"的構思技巧。 下闋寫男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形于夢寐以及夢覺后所見的悲涼情景。詞意:現實生活中棒打鴛鴦各自飛,已物事皆非、人去樓空,這位男主人卻在碧窗下,銀屏旁相思成夢,在夢境中正與愛侶重溫那種鸞鳳和鳴式的愛情,正在用箏簫合奏《鳳求凰》的愛情曲。悠然夢覺,伊人未見,只有風掀起了珠簾。舉目四顧,堂外楊花隨風飄落,溶溶夜月灑清輝,堂內玉箏弦掛房柱,上面布滿了灰塵,畫堂內空空如野。此闋中"飛"、"落"、"空"寫出了男主人公的情侶已人去畫堂空,悵恨不已,那種鸞鳳戀的男女情愛成了泡影,也注入了作者無限的凄涼之情。 此詞創造出在秾麗中見悲涼的詞風,在唐五代別具一格。 歸自謠 寒水碧①,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注釋]①碧:在古詩詞中常作為一種傷心色。 [鑒賞]古詩詞中寫離愁別緒的很多,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薛濤名作《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這首詞,作者也是寫秋月江邊送別凄迷如幻的哀愁。 上闋作者以蕭索秋景烘托送別的哀愁。詞意:金秋,寒江空闊,薄寒初透,秋水凝碧,寒江碧波上傳來陣陣不知何人吹奏的如泣如訴清怨的笛聲,恰在此時,一葉扁舟載著友人向那遠方的瀟湘駛去。此闋點出了詞人送行處"寒江",行人去處是"瀟湘",玉笛嗚咽聲不知何人吹奏從何處飄來,把詞人送別的傷感與湘女神哀怨的鼓瑟神話有機地融為一體,頗啟人幽思。 下闋寫對行人旅況的懸想及喟嘆。詞意:千里寒江碧天,月色如霜,蘆花蒙蒙,慘白一片,詞人的思念隨著行人的小船蕩向遠方,此情此景,黯然神傷,今夜之后,摯友間將被重重的關山阻隔,待何日才能重聚啊!此下闋與薛濤《送友人》意境寥闊、空惘頗似。作者造語凝煉,"來朝"寫出了"盡而不盡"之意。 這首詞短小精悍,內涵深蘊,神迷優美,王國維"深美閎約"四字是恰當不過的評價。P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