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年幼的禾仲黎因匪禍家破人亡,流亡上海,從一個小學徒一躍而成大型卷煙廠的東家,周旋于商界與日本人之間;新中國成立后卻隱姓埋名,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從大資本家,到小商人,終淪為工人。兒子禾乃東子承父志,改革開放之初便下海經商,白手起家,歷經數十年商海沉浮,誓要彌補父親的遺憾……
如果說王小波的作品是瑰麗的超現實主義,那么《中國商人》或可稱為現實主義的深淵。親身的經歷太現實,太沉重,以至于竟摒棄了華麗的辭藻、繁復的技巧——甚至不像小說,只是現實的白描。它是百年滄桑巨變留下的余燼,是父子兩代經商歷險的一抹剪影。但誰又能說它不是一本好小說呢?
下里巴人衣,社會身份為成功商人,文壇身份則為王小波的知音人。他是已故著名小說家王小波的姐夫,在王小波被打壓、誤讀、低估的年代,曾獨具慧眼地為他成功運作出版了及時本小說集。如今這位文壇老新人不甘于久居伯樂身份,欲客串一回千里馬,誰會是他的新伯樂呢?
上部 父親的滄海
引子
及時章 父親的時代
第二章 父親的抉擇
第三章 臺灣之行
中部 “我是我自己的神”
第四章 那夢一般的少年時光
第五章 商海試水
第六章 美國……美國!
第七章 卿本佳人
第八章 中美洲淘金記
第九章 兩代人的衣錦還鄉
下部 我是中國商人
第十章 回到國內:港城及時家網站
第十一章 “超前一步是先進,超前兩步就是先烈”?
第十二章 再返美國:股市的啟發與上市雄心
第十三章 中年是道坎兒
第十四章 重整河山
第十五章 在兩大洲之間
及時章
第二節:
20年代的中國,匪患猖獗。山東土匪人數之多、分布之廣、組織程度和武裝水平之高、對社會的影響和危害之大,在當時以匪患著稱的中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兵荒馬亂,又常常是官匪一家,人民的生活十分不安定。各地軍警雖然努力圍剿,可是“官甫出而盜先逃,官甫歸而盜仍聚”。在遍地皆匪的形勢下,“鄉民不堪其擾,相繼購槍,辦團自衛”。民團勃興,對大村來說,確實構成了對土匪的威懾作用。可是,僻遠的小村往往就成了土匪報復泄憤的對象。
1924年秋天的一個夜晚,塌天大禍來了,土匪洗劫了禾家。
深秋,忙完了地里的活計,陳二安排長短工都回家歇息幾天,家里就剩下禾家人與陳二。陳二除了管理田畝耕種,同時擔當著看家護院的使命,平常便睡在靠近大門的南房。有誰來叫門,院外有什么風吹草動,都能及時聽到。
那夜晚,陳二感覺到眼前明晃晃的,一下子就被驚醒了。他一個鯉魚打挺從炕上蹦下來,發現光亮來自院外。他從窗縫里向外看去——土匪!幾十個土匪,燃起的火把把門前照得雪亮。陳二來不及穿褲子就跳下炕,只穿著一條大褲衩子,抓起一個镢頭就撞開了正屋的門。
驚醒的禾登順聽到陳二壓低的聲音:“東家,別出聲!有土匪!趕緊叫起兩位少爺,咱們從地窖出去!”
禾家有一條只有禾登順和陳二知道的秘道,挖在禾登順夫婦睡覺的大炕的地窖里。
此地的建筑,都是房間里盤一鋪火炕,在火炕底下挖一個地窖,借用火炕的余溫,地窖里比外面的溫度要高上五度左右。冬天,這地窖就可以用來儲存地瓜、芋頭、大白菜之類過冬的食物。建房之初,禾登順記得父親說過,以前的一般大戶人家,都建有秘道以應付土匪等突發事件。于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農閑時節,禾登順打發掉家里的其他傭人,叫上他信得過的陳二,在地窖的一角,挖出了一條通向外面百米以外的果園的秘道。平時,秘道口是用一層土坯封著的,別人根本發現不了。
聽到陳二的話,禾登順跳下床,跑去西屋叫孩子,陳二顧不得東家奶奶在炕上穿衣服,掀開炕腳的木板就鉆進了地窖。
禾登順拽著兩個迷迷登登的孩子跑過來的時候,土匪從院外丟進來一個火把,火把點燃了院角的柴火垛,頓時火光沖天,照亮了院子。這時,土匪開始喊話了:“禾東家!兄弟是六指王的人,你家已經被圍上了,打開門吧。俺就是為財來的,把金銀交出來,不傷你老小性命!”
禾登順趕緊把兩個兒子塞進黑咕隆咚的地窖。太太還要收拾金銀細軟,被禾登順罵了一句:“都什么時候了,舍命不舍財!”一腳把太太踹進地窖,他自己也跳了進來。
地窖里,陳二已經把秘道口打開。禾登順命道:“陳二,你先進去,帶他們走,我墊后!”
黑暗中,平時順從的陳二這時一把把禾登順拉到秘道口:“東家先走,我上去應付一下!我是個把式,土匪不會拿我怎么樣的。你可就不同了!快走吧,再晚來不及了!”
這時,土匪見院里沒有動靜,已經翻墻進了院子,把院門打開了。
那天的結果是,禾家全家轉移,把式因為要拖延時間留了下來,后來被土匪開膛破肚。陳二遇難的時候,身上只有一條大褲衩子。禾家被掘地三尺,金銀細軟掃蕩一光。土匪臨走時,還放火燒毀了房子。
禾登順在后山上看到家里的火光,斷定這是一撥窮兇極惡的土匪,就知道陳二兇多吉少了。他追悔萬分,悔不該聽了陳二的話,如果讓陳二先走,也許都可以死里逃生。
可是,一切已經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