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公分15章節(jié),介紹了肺功能在診治疾病中的作用及與病史、血氣分析及影像學結合的重要性;動態(tài)肺容量與靜態(tài)()肺容量;肺的彌散量測定機理、方法、結果的意義等;支氣管舒張和激發(fā)試驗,包括適應癥、操作方法,同時附加呼出氣一氧化氮的測定意義;動脈血氣分析,簡要介紹其測定機理、判定方法與臨床意義;肺力學測定的阻力與順應性,包括肺及呼吸系統(tǒng)阻力與順應性的測定原理、呼吸功等;通氣的分布與呼吸壓,包括單次呼吸氮氣試驗、呼吸壓的測定方法、適應癥與正常值;術前肺功能測定強調肺功能測定值在評估手術風險中的價值;運動量的簡單測試,如肺功能損害的分級等;不同疾病的肺功能表現(xiàn)模式;肺功能的測定時間與預約,肺功能報告分析,包括吸煙者、不同肺病、不同呼吸癥狀的肺功能預約時機與方法,肺功能結果的判讀步驟等;45個典型病例。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肺量計測定:動態(tài)肺容積 4
一、肺量計與流速-容積曲線 4
二、用力呼氣肺活量測定值 5
三、正常值 7
四、用力呼氣肺活量 7
五、第1秒用力呼氣量 9
六、FEV1/FVC比率 10
七、較大呼氣流速的其他測定值 11
八、如何從流速-容積曲線評估患者表現(xiàn) 13
九、較大通氣量 14
十、較大吸氣流速 14
十一、大氣道阻塞病變 15
十二、小氣道疾病 18
十三、典型的肺功能模式 18
十四、利用格式塔圖的形態(tài)判斷結果 19
第3章 靜態(tài)()肺容積 22
一、慢肺活量 23
二、殘氣量與肺總量 23
三、RV測定 25
四、RV與TLC的意義 28
五、肺容積數(shù)據(jù)的格式塔展示方法 28
六、限制-阻塞混合性模式 32
七、用力對流速-容積曲線的影響 32
第4章 肺的彌散量 35
一、一氧化碳彌散量 36
二、DLCO的正常值 36
三、DLCO增加的原因 37
四、DLCO降低的原因 37
五、其他 41
第5章 支氣管舒張試驗與激發(fā)試驗 43
一、支氣管舒張試驗的意義 43
二、支氣管擴張藥的應用 43
三、支氣管舒張試驗結果的解釋 44
四、用力對結果的影響 45
五、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的適應證 47
六、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的操作 48
七、呼出氣一氧化氮對哮喘的評價作用 50
第6章 動脈血氣 53
一、動脈血氧分壓 53
二、動脈血CO2分壓 57
三、動脈血pH 58
四、酸堿分析的替代方法 59
五、附加注意事項 60
六、可能遇到的問題 61
第7章 肺力學其他測定:阻力與順應性 62
一、阻力 62
二、肺順應性 66
三、呼吸系統(tǒng)的順應性 67
四、肺力學的病理生理學 68
五、強迫震蕩技術 71
第8章 通氣的分布 73
一、一口氣氮氣試驗 73
二、肺病時單次呼吸氮沖洗試驗的變化 75
三、單次呼吸氮沖洗試驗的解釋 76
第9章 較大呼吸壓 77
一、生理學原理 77
二、測定技術 78
三、正常值 80
四、較大呼吸壓測定的適應證 80
第10章 術前肺功能檢查 82
一、術前肺功能測定的適應證 82
二、術前做哪些肺功能測定項目 83
三、其他檢查 84
四、術后風險性預測 84
第11章 簡單的運動試驗 85
一、運動血氧飽和度 85
二、6min步行試驗和12min步行試驗 86
三、爬樓梯試驗 87
四、通氣儲備 87
五、呼吸功能損害的分級 88
六、心肺運動試驗 88
第12章 不同疾病的肺功能表現(xiàn)模式 90
一、肺氣腫 90
二、慢性支氣管炎 90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0
四、哮喘 91
五、限制性肺病 91
六、肺外限制性障礙 91
七、神經(jīng)肌肉疾病 95
八、充血性心力衰竭 96
九、肥胖 96
第13章 肺功能檢查的次序 98
一、吸煙者 98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9
三、哮喘 100
四、過敏性鼻炎 100
五、彌漫性肺間質或肺泡病變的X線胸片改變患者 101
六、勞力性呼吸困難 101
七、胸悶 102
八、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102
九、冠狀動脈疾病 103
十、復發(fā)性支氣管炎或肺炎 103
十一、神經(jīng)肌肉疾病 103
十二、職業(yè)與環(huán)境暴露 103
十三、系統(tǒng)性疾病 104
第14章 肺功能檢查的實施方法 106
一、可以測定流速-容積曲線 106
二、不能測定流速-容積曲線 111
三、梅奧中心肺功能測定方法 114
四、2005ATS/ERS肺功能測定與實施標準 117
第15章 示范病例 120
附錄A 209
英中文名詞對照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