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了現代建筑要素與其多樣化的物理、社會、文化以及環境文脈的相互呼應關系。書中所研究的50座著名建筑均建于1950年之后,借助照片、文字描述、虛擬現實體驗和實地考察等手段,力圖為讀者提供對每座建筑的簡明分析。更為難得可貴的是,我們在書中會看到非常珍貴的剖面圖和分析圖。雖然對這些著名建筑的解讀可能早就有先人之見,有些甚至已經深入人心,但我們希望通過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打開思路,對既有的解讀提出質疑。
v 從1950年到2010年,從賴特到扎哈,從印度薩拉巴伊住宅到北京當代Moma,50座經典現代建筑全解讀
v 深度挖掘現代建筑要素與其多樣化的物理、社會、文化以及環境文脈的相互呼應關系
v 文字、照片、圖紙、模型,四位一體,大量異常珍貴的剖面圖和分析圖,形成高度視覺化的排版,做出如設計般的分析
v 建筑系學生必備書籍,大師作品分析必讀參考
v 高級灰點綴紅配色,西式方脊精裝,感受書籍裝幀散發出的現代設計感
建筑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生活的地方、工作的地方、玩耍的地方、休閑娛樂的地方都離不開各式各樣的建筑,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對它們的感覺卻是陌生的。我們總覺得分析或解讀一座建筑是專業人士的事,卻不曾嘗試著對其做出自己的解讀。如此一來,我們便失去了理解所帶來的樂趣。這本《圖解現代建筑要素》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為我們分析了50座經典的現代建筑,由此為我們呈現了分析與解讀建筑的方法,讓每個人都可以讀懂建筑。
本書的一大亮點是加入了大量非常珍貴的剖面圖和分析圖,這在其他建筑類書籍中是很難看到的。作者將建筑還原到它所處的環境和文脈中,對其進行綜合、立體的分析,而不是將其作為孤立的存在,這樣做的意義顯而易見。當然,對于專業人士而言,書中的50座建筑可能早已爛熟于胸,對它們的解讀也不勝枚舉,但本書并不只是簡單的分析,而是通過分析引導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尋找進一步的分析方式,就算與作者的意見相左,又有什么關系呢!
安東尼 拉德福德是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的一名城市設計師和建筑系的名譽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讀懂可持續建筑和數字設計》。塞倫 莫可是阿德雷德大學的一名建筑史學家。阿米特 斯里瓦斯塔瓦是一名作家和評論家,他一直在澳大利亞和土耳其從事建筑與理論方面的教學工作。
前言 建筑分析:50座建筑(1950—2010)的視覺之旅
薩拉巴伊住宅
卡諾瓦博物館
悉尼歌劇院
所羅門 R.古根海姆博物館
萊斯特大學工程系大樓
索爾克生物研究所
路易斯安娜現代藝術博物館
代代木國立體育館
塞伊奈約基市政廳
圣瑪麗大教堂
海德馬克博物館
印度管理學院
巴格拉瓦德教堂
米蘭別墅
匯豐銀行總部大廈
斯圖加特新國立美術館
瑪莎葡萄園別墅
水之教堂
勞埃德保險公司倫敦辦公大廈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巴塞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
維拉特消防站
勞德媒體中心
梅納拉UMNO大廈
跳舞的房子
東門中心
瓦爾斯溫泉浴場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ESO酒店
亞瑟和伊馮 博伊德教育中心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夸特希展廳
B2住宅
卡伊莎文化中心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蘇格蘭議會大廈
橫濱國際港口碼頭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
格拉茨現代美術館
當代MOMA
圣卡特琳娜市場
南十字星車站
岐阜縣市政殯儀館
民事司法中心
綠色學校
擬態博物館
茱莉亞學院和愛麗絲 塔利音樂廳
庫珀廣場41號
奧斯陸歌劇院
MAXXI博物館
尾注:一些共同問題
參考書目
致謝
圖片出處
擴展閱讀